2020——2021学年度人教部编版七上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
(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
一、积累运用(25分)
1.下面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怅然(chàng) 蹒跚(pán) 匍匐(fú) 假寐(mèi)
B.怂恿(sǒnɡ) 叮嘱(zhǔ) 温驯(xùn) 缀行(zhuì)
C.虐待(nǜe) 羞怯(qiè) 怪诞(dàn) 禁锢(gù)
D.蜷伏(quán) 余晖(huī) 麝香(shè) 懒惰(duò)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他十分注意资料的精确性和可靠性,他的考据旁征博引,材料过硬,从不根据推测妄下断语。
B.语言的发展使得汉语里很多字、词的古今意义大相径庭。
C.今年七十五岁的李佩教授,满头飞银,仍神采奕奕、步履轻捷地往返于课堂与住宅。
D.五月以来,“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市中小学中无所顾忌地开展了起来。
3.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3分)
A.(猫)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B.忽然看见前方有一只大鸟,在离地相当远的空中缓缓而飞。
C.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D.落日的余晖照在它巨大的翅膀底部,就像夜空因为星星而发光一般。
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个小时的光阴。
B.她慌忙地跑下楼来,答道:“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
C.“没有,”他生气地说,“我一点儿病也没有。”
D.这不是可可吗?它的翅膀稳定地动着,不是很清楚地表示它正要去做长途飞行?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在修改作文时要改正并找出文章中的错别字。
B.地铁5号线的正式运营,极大地缓解了市内交通拥堵。
C.太阳变扁的幻觉,不只出现在日落,太阳跳出地平线时也是如此。
D.我认为,应该尽可能地使用简化字,不要滥用繁体字,这样会给汉字规范化和青少年学习增加困难。
6.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所以,实在不能嗔怪有些外行人批评: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实验的方法怪诞不经。
②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趣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
③如果不是因为我出了名的无害于人,大概老早就给关进疯人院了。
④他们在和有高度智慧的鸟或哺乳动物打交道的时候,常常需要不顾自己的尊严。
⑤等我说过一个小故事之后,你就明白为什么艾顿堡的居民都把我当疯子了。
A.②④①③⑤ B.②①③④⑤ C.③②④①⑤ D.③④①②⑤
7.综合性学习(7分)
七(1)班准备开展一次“保护野生动物”的综合实践活动。下面是这次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请你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拟一条宣传标语。(3分)
(2)班级准备尽快成立“保护野生动物”的组织,为此想竞聘一名爱心推广大使。假如你是参与竞聘的一员,请你写出你的竞聘词。(4分)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狼》,回答问题。(15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4分)
(1)缀行甚远(?? ? )??? (2)顾野有麦场(?? ? )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 (4)其一犬坐于前( )
9.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0.下面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场主/积薪其中
C.其/一犬坐于前???????? D.乃悟/前狼假寐
11.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一一御狼一一惧狼一一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二)阅读《猫》选段,回答问题。(14分)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像对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乌,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它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地,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2.选文写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请将下列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补充完整。(4分)
买鸟→ → → → →真相大白
13.从文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我”的心理变化?这一变化表现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14.“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中的“似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15.下面的语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16分)
孝 猴
吕保军
①古壮乡崇左村,住着个热心肠的叶婆婆,她粗通医理,能为乡邻治跌打损伤,平时摊上谁家有红白事需要帮忙,叶婆婆总是第一个到达。
②这天,叶婆婆帮乡邻忙完一场白事,刚想回家歇息,忽见有人跑来说:“不好了,出殡队伍遭到猴子袭击了!”原来,全身缟素的出殡队伍正往山里走,突然从山坳里窜出一群猴子,冲上来就撕扯孝服孝巾,把孝子贤孙们的脸和手臂都抓破了。送殡的人们不得不暂停躲避,直到泼猴们闹腾够了才上路。
③“造孽呀!”叶婆婆听了连声感叹。
④第二天清晨,叶婆婆就背着药篓进山了。刚走进山坳口,迎面跑来一只小猴子,望见是叶婆婆,吱吱尖叫了几声,掉头就跑没影了。不一会儿,小猴子拉着一公一母两只大猴子回来了,猴子一家三口扑倒在叶婆婆脚下,纳头便拜。原来,上个月叶婆婆进山采药草,遇到这只小猴子跌断了腿,便主动上前为它医治。在叶婆婆眼里,这些顽皮的猴子就像自己的孩子,虽然淘气却不失可爱。有时,她会带些苞米棒子、花生之类的,故意丢在猴子出没的地方,哪曾想猴子吃完之后,竟摘了些山桃野果悄悄放进她的背篓里。谁说异类不可教化?猴子也懂得人情往来呢。
⑤叶婆婆看到猴子全家对自己感恩,不禁欣慰地伸出手去,摩挲着猴子的头,就像拍抚着儿孙的脑袋。这时候,又有无数只猴子围上来,撒娇似的冲叶婆婆叫着闹着,乱作一团。有的猴子头上还顶着昨天抢来的白孝巾,模样滑稽得很。叶婆婆笑着说:“好啦好啦,我的乖孩儿们,以后不许再抢人家的孝衣啦!都要听婆婆的话,婆婆自然会疼你们的,明白吗?”说也奇怪,这些猴子似乎听懂了她劝诫的话,此后果真一次也没再骚扰过送殡队伍。
⑥叶婆婆更高兴了,出入大山也更勤了。每天在她采药草的时候有群猴做伴,累了歇息的时候就顺便为它们一一检查伤病,更多时候,叶婆婆也会情不自禁地把隐埋心底的那些孤寂愁烦,一股脑儿全都倾诉给猴崽子们听。一位老人与一群猴子,相处得非常融洽。
⑦后来,叶婆婆生病了,好多天没进山。有几只胆大些的猴子,竟然跑到婆婆家里来了。邻居们见猴子进村,还以为它们要祸害庄稼,没承想这些猴子根本没有到处乱跑,只在叶婆婆家里进进出出。好奇的人们隔着窗棂往里一瞅,好家伙!猴子们不但为叶婆婆端茶倒水,还有的正为她干杂活呢。当它们察觉到有围观者在指指点点的时候,霎时像个害羞的小孩子,屁股一扭一扭地跑远了。
⑧十多天后,叶婆婆的病情骤然加重。好心的邻居们纷纷前来,为她抓药熬药、陪她拉呱解闷。忽然之间,只听窗外由远而近,传来了一阵吱吱哇哇的叫声。邻居们打开房门,一下子惊呆了:只见院里站满了大大小小的猴子,每只猴子的手上,都捧着一大把药草。它们一见房门打开了,都齐刷刷地将药草投掷了进来,地上霎时堆起了一座小山。病床上的叶婆婆感激得满脸是泪,她多想伸出手去,再抚摸一下这群可爱的猴崽子,她那虚弱至极的身子似乎想往上挣,努力地往上挣……所有的猴子都无限悲伤地吱吱尖叫着,一个个急得抓耳挠腮,上蹿下跳个不休。这场面,这情景,在场的人没有一个不落泪的。
⑨这天半夜,叶婆婆悄然走了。天亮后,赶来送葬的村民们惊讶地发现,院里的猴子或蹲或趴,全都出奇安静地守在那儿,竟然一只都没走。只不过,仿佛一夜之间,它们头上的毛发全变白了,仿佛个个头上都顶着一方孝巾。
⑩每个人都在感慨:你们看,猴子多么有情有义呀!它们莫不是在为叶婆婆戴孝吗?
?从此,人们都管这群猴子叫“白头叶猴”。
1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分)
17.从选文可以看出叶婆婆这一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3分)
18.请赏析选文第⑤段画线句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19.选文第④段采用了插叙,请说说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20.阅读完选文,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4分)
三、写作(50分)
仔细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野兔是一种十分狡猾的动物,缺乏经验的猎手很难捕获到它们。但是一到下雪天,野兔的末日就到了。因为野兔从来不敢走没有自己脚印的路,当它从窝中出来觅食时,它总是小心翼翼的,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逃之夭夭。但走过一段路后,如果是安全的,它返回时也会按照原路。猎人就是根据野兔的这一特性,只要找到野兔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然后做一个机关,第二天早上就可以去收获猎物了。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了。
答案提示
1.C(解析:C项“虐”应读作“nüè”。)
2.D
3.B
4.A (解析:A项的顿号应该删掉。)
5.C(解析:A项语序不当,“找出”与“改正”应互换位置;B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状况”;D项表意不明,“这样”一词指代不明,将“这样”改为“滥用繁体字”。)
6.A
7.(1)示例:保护野生动物,从点点滴滴做起。
(2)示例:尊敬的各位老师和同学:我很荣幸有机会参加“保护野生动物”推广大使竞聘。首先感谢大家,给了我这个机会。我从小就很喜欢动物,也读过大量的有关野生动物的书籍,我有信心做好“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推广工作。希望大家能支持我,我会用竭尽全力的工作和成果回报你们的信任。
8.(1)连接、紧跟?(2)看,视?(3)多少(4)像狗一样
9.(1)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2)一只狼在积薪中打洞,想要从通道进入攻击他的后边。
10.C
11.D(A不能先让步,B应“惧狼”后才“御狼”,C没有“怜悯”) ?
12. 买鸟→凝望→被疑→蒙冤→受罚→真相大白
13.不大喜欢——愤怒——虐待——难过。表现出“我”是一个良知未泯、严于律己、敢于自责的人。
14.“似乎”一词不能删去。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的“特别注意”,只是“我”的猜测和推断,并不十分肯定,所以用“似乎”一词。删去后与事实不符。
15.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我”对猫的厌恶之情,为下文发现冤屈猫后的后悔自责埋下了伏笔。
16.本文讲述的是叶婆婆关爱猴子,猴子知恩感恩,两者和谐相处的感人故事。
17.叶婆婆粗通医理,热心善良,慈爱,视猴如子。
18.这两个动词,生动地写出了叶婆婆对猴子的怜爱以及猴子在叶婆婆身边的温顺。
19.①交代了猴子一家纳头便拜的原因,丰富了文章内容。
②表现出了叶婆婆善良的性格。
20.示例一: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心怀善良之心,与人为善,与自然为善,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尽力。
示例二:人格化的猴子,受人恩惠,便知恩图报。叶婆婆一片慈爱,感化猴群。文章以理想化的笔调,为我们勾画了一幅人与动物亲密相处的和谐图,引人入胜。(能依据“善良”“知恩感恩”“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等方面说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