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表示
第一节 质量守恒定律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是否与镁条的质量相同呢?
点击画面播放视频
原子怎么会变呢?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应该是不变的呀?
水被电解了,水分子变了,构成水分子的原子当然也就变啦!
1、水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反应可用下图表示:
现在要表示氢气和氧气化合生成水的反应,你认为下列图示哪一个更好?
甲
乙
丙
你选择了( )。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
根据你的选择,请推测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分质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增大、减少或者不变)
丙
不变
2、现在要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有哪些问题必须思考呢?
1)、首先要确定一个容易发生的化学反应作为研究对象
2)、还要知道如何测定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尤其是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反应,要注意不要让气体溢出或进入,或受到空气的浮力等的影响,保证实验密闭、顺利进行。
3)、怎样使反应发生?
4)、反应在哪里发生?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必须在什么环境中进行?
5)、需要哪些仪器和药品……
方案一:盐酸和大理石(主要成分CaC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钙
方案二.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方案三.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无变化?
1、确定一个化学反应作为研究对象
下列反应可供选择,也可以选择其它的反应。
实验探究
4、得出实验结论:实验证明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 (变化的/不变的)。
3、确定实验操作步骤并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及数据
2、你选择第 个反应作为研究对象,那么所需要的仪器有:
实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现象
称取反应前反应物和反应容器的总质量
5、小组间交流展示:说一说你的实验方案及现象和结论,找一找存在的问题,看谁做得更好。
6、问题:
同学们所获得的实验结论相同吗?
哪种结论是正确的?
导致实验结论错误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点击画面播放视频
点击画面播放视频
实验方案 方案三 方案二
实验现象
反应前总质量(g)
反应后总质量(g)
分析
m1
生成蓝色沉淀。
m2
M1
M2
m1=m2
反应前后总质量相等
M1=M2
反应前后总质量相等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气球先变大后又缩小
结论:反应前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的总质量。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无变化?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定义: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为什么不变?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从原子入手,讨论原因。
分 子
破裂
原 子
聚集成
新物质
新分子
重新组合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都没有改变,因此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为什么不变?
化学反应前后
六个不变
两个一定改变
一个可能改变:分子的总数
宏观:物质的种类
微观:分子的种类
宏观
微观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
元素种类
原子的种类
原子的数目
原子的质量
可总结为六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
元素质量
理解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质量守恒定律是一切化学反应必须遵守的一个定律,但物理变化不适用于此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仅是指“质量”,不能任意扩展到其它物理量;
3、守恒的数量是“总质量”,不是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4、守恒的范围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不能计算在内。
有同学做了两个实验:一是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二是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体氧化镁。他认真收集反应的生成物,并准确称量了这些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得到数据如下:
实验1 氧化汞1.083g 汞1.003g
实验2 金属镁0.486g 氧化镁0.806g
仔细分析数据后他认为:在实验1中生成物的质量减少了,在实验2中生成物的质量增加了,这两个反应都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他的看法对吗?
活动天地
他的看法不对。解答此题不需要计算。因为一切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定量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化学家们用定量的方法对化学变化进行研究,发现了许多化学变化的重要规律,质量守恒定律就是其中之一。
那么“定量”与“定性”有何区别呢?
多识一点
定性与定量
光的传播需不需要时间,金子会不会生锈?蚂蚁有没有思维能力?这些都属于定性的问题;光从太阳到达地球需要多长时间?石墨在多高的温度和压强下转化为金刚石?燃烧1L汽油能放出多少热量?这些都属于定量的问题。定性是定量的基础,定量是定性的精确化。定量研究是科学家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它需要精密的计量仪器。1774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就是依靠比较精密的天平,经过反复测定和分析,发现了质量守恒定律。
问题情境一:
某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后二氧化硫和水中包含的元素有硫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反应前则也一定有且只有这三种元素组成。燃烧时氧气只能提供氧元素,由此判断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和硫元素。那么,生成物中的氧元素是否只有氧气提供呢?不一定。因此可能含有氧元素。
问题情境二:
某化合物4.6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试判断该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我们可以定性地判断出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与问题一所不同的是,该题提供了三种物质的质量。我们可以通过计算:
碳元素的质量=8.8g×12/44=2.4g,
氢元素的质量=5.4g×2/18=0.6g,
而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之和=2.4g+1.6g=3g<4.6g,定量地判断出化合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且氧元素的质量为1.6g (4.6g-2.4g-0.6g=1.6g)。
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解决化学反应的相关问题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
化学变化
内 容
应 用
适 用
原 因
小 结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煤块燃烧后,变成质量小的多得煤灰,说明煤燃烧的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碳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比参加反应的碳的质量大。
(1)不正确,一切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煤燃烧也不例外.生成的CO2跑到空气中去了,剩下的主要是不能燃烧的杂质,因此煤灰的质量要比燃烧前煤的质量小得多.
(2)正确,参加反应的物质不仅有碳,还有氧气。
在线 测试
2、如果用OCO表示二氧化碳,请你用图示表示出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的化学反应。
OCO C CO CO
C
3.化学反应前后:①物质的化学性质 ② 原子的种类 ③元素的种类 ④分子的数目 ⑤反应物质量总和与生成物质量总和. 其中一定不发生变化的是 ( )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⑤ D. ①③④
4.某物质燃烧以后只产生CO2和H2O,说明该物质中一定含_______ 元素,可能含______元素。
C、H
O
5.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发生反应:CO2+H2O 淀粉+O2由此可推知淀粉中:( )
A.只含C、H元素,不含O元素
B.一定含C、H元素,可能含O元素
C.含C单质和H2O
D.不能在O2中燃烧
B
6.某可燃气体A与7.2g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6g H2O和8.8g CO2,则A气体中( )
A.一定含C、H元素,不含O元素
B.可能含C、H、O三种元素
C.一定含C、H、O三种元素
D.不能确定
C
7.安全炸药三硝基甘油酯的爆炸方程式为
4C3H5N3O9==12CO2 +10H2O+ 6X+ O2
( 1.) X的化学式是 ______ 。
( 2.)推断X化学式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
N2
质量守恒定律
8、为了探索物质在化学变化后的质
量关系,1673年英国科学家波义耳
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将金属放在
密闭的容器里煅烧,然后立即打开
容器盖进行称量,发现反应后的固
体物质质量增加了,该实验导致波义耳未能发现
质量守恒定律。
(1)你认为波义耳所做实验中的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请简要分析导致波义耳未能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1)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容器打开后,有一部分空气进入容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