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二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
步入化学的殿堂,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一幅幅与物质有关的美丽的画卷,它将告诉你化学研究的内容;
各种各样的物质是怎样构成的
是用什么方法来制取和合成的
会发生那些变化
你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会有更多更新的认识
你会发现化学其实就在你的身边
化学研究的内容:
化学研究的对象:
物 质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质的用途和制法
形形色色的物质变化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蜡烛在空气中的燃烧
〖活动提示〗怎样观察?
反应前
反应时
反应后
反应物的色、态、味
光、焰、色、烟、雾、气、热、反应条件
生成物的色、态、味
物质燃烧都会有的现象;
气体(或固体和液体的蒸汽)燃烧所特有的现象;
许多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所形成的现象;
许多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所形成的现象;
光:
火焰:
烟:
雾:
蜡烛在空气中的燃烧
自动播放视频
反应前:
石蜡是一种白色固体,有特殊气味,质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熔点低。
反应中:
1、石蜡先熔化后汽化最后燃烧,燃烧时发光、放热,产生火焰,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
2、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雾;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
3、用白瓷板压在火焰上,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说明石蜡不完全燃烧产生炭黑。
熄灭后:
产生一缕白烟,迅速点燃白烟,白烟燃烧并且火焰重新窜回烛芯。
结 论:
石蜡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物理变化
1、石蜡的“三态”变化是什么变化?
2、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什么变化?
变化中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变化中有新的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
1、物质的两种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如:物质的三态变化(蒸发、升华、凝固、挥发等)、玻璃破碎、电灯发光等。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生锈、食物腐败、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的呼吸作用等。
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变化!
(太阳能→化学能)
煤油燃烧产生火焰和黑烟
两瓶无色的气体氯化氢和氨气混合产生白烟.
在无色溶液(碘化钾)中加入另一种无色溶液(硝酸银),产生黄色沉淀
P12图1--30
在一支试管里放三根火柴,火柴头向下,用橡皮塞轻轻塞上。
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用酒精灯在试管底部均匀加热,实验中发生了什么现象?怎样解释这个现象?
点击画面播放视频
实验现象:
火柴受热着火燃烧,产生烟雾,橡皮塞弹出。
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以热能、光能、电能等形式释放出能量。
说明:
原因:
火柴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膨胀,管内压强增大,将橡皮塞弹出。
有些化学变化以热能、光能、电能等形式释放出能量。
如:石蜡、酒精燃烧时都发光,并放出热量;干电池在放电时内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释放出电能。
有些化学变化,需要外界提供一定能量。
如:绿色植物要吸收太阳能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能量的释放
物质的燃烧:
化学能→热能和光能
生物的呼吸作用:
化学能→热能和动能等
干电池的使用:
化学能→电能
蓄电池放电:
化学能→电能
能量的吸收
蓄电池充电:
电能→化学能
植物的光合作用:
太阳能→化学能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本质区别 没有新物质生成 有新物质生成
外观特征 状态、形状、大小的改变 常伴有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及能量的释放或吸收等
举 例 水的三态变化、玻璃破碎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联 系 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但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注意事项 发光、发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有气体生成或有沉淀生成的变化,也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水加热变成水蒸气。
2、两种变化的关系
1.下列变化属物理变化的是( )
A.汽油燃烧 B.石蜡熔化
C.钢铁生锈 D.光合作用
2.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有状态变化 B.有颜色变化
C.有发光、发热 D.有新物质生成
B
D
3.下列变化可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蒸发 B. 熔化
C. 爆炸 D. 升华
4.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燃烧 B. 爆炸
C. 发光 D. 沉淀
C
A
5.加热某固体产生了气体,对于这一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 属于化学变化
B. 属于物理变化
C. 如果是化学变化,就不可能是物理变化
D. 可能的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D
坚硬的金刚石可以加工成钻石;把灼热的金刚石放入液态氧气中,金刚石可以燃烧。在这两种情况下,金刚石分别
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说明金刚石具有什么性质?
金刚石硬度很大,把它加工成钻石十分困难
灼热的金刚石可以在液态氧气中燃烧
3、物质的两种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物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
来的性质。
如:色、态、味(气味、味道)、熔点、沸点、硬度、密
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磁性等。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不)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测定
方法 由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通过仪器测知 只有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
举例 色、态、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挥发性、磁性等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不)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4、两种性质的比较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变化
区别 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在描述时常会用到“是”“能”“会”“易”“具有”“可以”等词语 物质的变化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是一个过程,它的发生需要时间
联系
举例 ①酒精易挥发
②木炭能燃烧 ①酒精挥发
②木炭燃烧
5、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比较
物质的性质
决定
物质的变化
体现
物质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
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物质的组成
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始终不变!
(宏观概念)
灼烧葡萄糖、砂糖、面粉有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现象:
说明:
都得到黑色残渣
这些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碳元素
2、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到的微粒构成的。
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组成和结构
金刚石晶体结构模型
石英晶体结构模型
石墨结构模型
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
中草药的研究
阅读课本P14—P15
三、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和制法
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
物理变化
物理性质
酒精容易挥发
天然气燃烧
植物的光合作用
石蜡熔化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铁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
水结成冰
1.连线练习
2.判断镁带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A.放出大量的热 B.生成白色固体物质
C.发出耀眼的强光 D.剧烈燃烧
3.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酒精可作燃料 B.铜丝可作导线
C.氢气用于充灌探空气球 D.蜡烛用于照明
B
A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
B.任何发光发热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C.衣服上的油斑直接用水难以洗净说明油
不易溶于水
D.米饭烧焦变黑说明了米中含有碳元素
B
5.通过下列哪些性质可以很方便地鉴别以下各组物质,请将有关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颜色 ②状态 ③气味 ④味道 ⑤硬度
⑴糖水和盐水
⑵氧气和水
⑶铜和铁
⑷金刚石和玻璃
⑸酒精和水
⑹淀粉和食盐
①
②
③
④
⑤
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