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同步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同步训练(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4.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08 08:33:2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同步练习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原卷版)
一、选择题:
1.(2019年安徽)经过总结教训,列宁认为,既然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不可避免的。为此苏俄实施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
2.(2019年江苏南京)“在冰冻的条件下,食不果腹、衣难御寒的工人们却在工作岗位上连续工作16个小时”,“1929年4月,由列宁格勒工人倡议并最终在全国形成了劳动竞赛”。上述壮举的目的是(

A.恢复国民经济
B.实现工业化
C.缓解经济危机
D.推广苏联模式
3.(2019年福建)1932年,苏联的机器设备78%依赖进口,到1937年,机器设备进口不到10%。这说明苏联(

A.优先发展农业
B.实现了工业化
C.推行市场经济
D.发展模式僵化
4.(2019年湖北黄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武器装备全面更新。苏制HC-2坦克超过德国“虎式”坦克的威力,火箭炮(“喀秋莎”)、强击机等新型武器都有极大地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农业集体化的实行
D.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2019年山东潍坊)《文明》一书调侃:“冷战”时期最为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或许就是为什么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这暴露了(

A.战时共产主义的缺陷
B.农奴制的落后性
C.新经济政策的局限性
D.苏联模式的弊端
6.(2019年内蒙古包头)十月革命后,列宁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所做的有价值的探索是(

A.实施新经济政策
B.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
C.颁布苏联新宪法
D.开展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
7.(2019年湖北恩施州)下列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A.十月革命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诞生
B.1921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是对苏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有益探索
C.列宁领导苏联人民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D.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冷战”结束,当时苏联领导人是斯大林
8.(2019年黑龙江大庆)1921年苏俄政府开始实行的政策规定:“实行积食税,衣民纳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在一定范图进行自由贸易。”这一政策是(

A.废除农奴制法令
B.明治维新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新经济改策
9.(2019年江苏盐城)1921年列宁说,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因此苏俄开始实施(

A.暂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两个五年计划
D.农业集体化
10.(2019年甘肃定西)1921年苏俄依据国家经济形势,大胆地实施了“退一步进两步”的新经济政策。其中“退一步”主要是指(

A.全面取消自由贸易B.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C.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D.实行社会主义集体农庄
11.(2019年山东聊城)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四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等。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新经济政策深得民心B.农业集体化稳步推进C.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D.文学和艺术空前繁荣
12.(2019年云南)读表:苏俄(联)工农业生产情况表
年份生产情况
1913年
1920年
1925年
粮食产量(亿普特)
39.39
19.70
44.24
工业产值(亿卢布)
102.1
14.0
77.39
1920年~1925年苏俄(联)经济恢复发展主要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D.赫鲁晓夫改革
13.(2019年江苏淮安)“俄国(苏联)崛起的历史可以简单概括为:一次比一次耀眼的崛起腾飞;一次比一次出人意料的失势陨落。”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崛起为强大的工业国,主要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
14.(2019年河南)斯大林上台后,在一次讲话中说:落后就要挨打,但是我们不想挨打。不,我们拒绝挨打!……那就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再落后了。于是苏联(

A.实行了战吋共产主义政策
B.推山了新经济政策C.开展了工业化建设
D.发动了垦荒运动
15.(2019年山东日照)苏联模式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对这一模式表述正确的是(

A.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B.尊重经济规律并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C.为夺取十月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
16.(2019年江苏南通)列宁指出:我们现在正纠正我们的许多错误,我们正在学习怎样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而不犯这些错误。列宁为“纠正错误”而采取的措施是(

A.建立苏维埃政权B.实施新经济政策C.推行农业集体化D.改革苏联模式
17.(2019年山东泰安)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相同点是(

A.都使国家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
B.都有利于本国经济恢复和发展
C.都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和巩固
D.都为促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时同盟奠定了基础
18.(2019年四川巴中)知识梳理在历史学习中有利于系统地掌握历史事件,发现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有误的是(

19.(2020安徽中考)1921年春,列宁开始重新思考利用资本主义建设新俄国这一问题。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思想的提出,是列宁基于现实的思考。当时的“现实”是(

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政权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
C.外国武装干涉威胁新生政权
D.苏联模式成为经济发展障碍
(2020山东德州中考)下图为苏联工业总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变化示意图,此示意图说明苏联(

A.实行新经济政策
B.实现了工业化
C.完成农业集体化
D.发展模式僵化
二、综合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年到1925年沙俄(苏俄/苏联)粮食产量
年份
1913
1921
1923
1925
粮食产量(亿普特)
39.79
22.13
34.55
44.24
1普特=16.38千克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13年到1921年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
(2)概括1921年到1925年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
(3)材料二中“新的经济体制”指的是什么?
材料三
(苏联)五年计划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想,它是发展中的事业。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根据材料三回答作者对苏联实施五年计划是怎样的态度。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列宁在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被复和发展生产。”
——摘编于部编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面对苏俄困境,列宁作出了怎样的决策促使1921~1925年粮食产量的变化?
材料二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允许局部地回复资本主义。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共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入进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而去
——摘编自《全球通史》
请回答:
(2)材料二中列宁的“让步”指1921年实行的政策,请根据材料归纳这一政策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和当今局势谈谈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三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我们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现国家工业化。
——《斯大林选集》下卷
材料四
1928-1932年苏联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的比重,由1928年的48%上升为70%,1933-1937年苏联实行第二个五年计划,工业总产値增长了120%,重点是大力发展本国装备制造业。
(4)根据材料三说明斯大林认为实现工业化的途径是什么。根据材料四指出1928-1937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什么成就?为解决粮食问题,苏联开展了什么运动?
材料五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材料五中的“模式”指的是什么模式?这一模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对这一模式讲行全面评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同步练习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版)
一、选择题:
1.(2019年安徽)经过总结教训,列宁认为,既然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不可避免的。为此苏俄实施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
【答案】B
【解析】据“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是不可避免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出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1921年,苏俄在列宁领导下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2019年江苏南京)“在冰冻的条件下,食不果腹、衣难御寒的工人们却在工作岗位上连续工作16个小时”,“1929年4月,由列宁格勒工人倡议并最终在全国形成了劳动竞赛”。上述壮举的目的是(

A.恢复国民经济
B.实现工业化
C.缓解经济危机
D.推广苏联模式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工人们在工作岗位上连续工作16个小时”,“1929年、列宁格勒工人、劳动竞赛”是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928—1937年,苏联先后提前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B选项符合题意;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恢复国民经济。A选项不符合题意;缓解经济危机与题意不符属于干扰项。C选项不符合题意;推广苏联模式与题意不符属于干扰项。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3.(2019年福建)1932年,苏联的机器设备78%依赖进口,到1937年,机器设备进口不到10%。这说明苏联(

A.优先发展农业
B.实现了工业化
C.推行市场经济
D.发展模式僵化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1932年,苏联的机器设备78%依赖进口”可知,1928年,苏联正在实施第一个五年内计划。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为苏联的工业化提供的有利条件,体现在对苏联引进技术设备、和资金,提供了有力的国际条件。而到了1937年,苏联已经完成了前两个五年计划,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强盛的工业国,实现了工业化,所以机器设备进口不到10%,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4.(2019年湖北黄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武器装备全面更新。苏制HC-2坦克超过德国“虎式”坦克的威力,火箭炮(“喀秋莎”)、强击机等新型武器都有极大地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农业集体化的实行
D.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时期,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斯大林实行两个五年计划,大力发展重工业,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B项符合题意;A项是列宁的政策,不符合题意;农业集体化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C项不符合题意;D项是1956年以后的改革,不符合题意。故选B。
(2019年山东潍坊)《文明》一书调侃:“冷战”时期最为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或许就是为什么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这暴露了(

A.战时共产主义的缺陷
B.农奴制的落后性
C.新经济政策的局限性
D.苏联模式的弊端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结合课本所学可知,斯大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苏联实行两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导致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以来就存在一个过分注重重工业、忽视轻工业的现象,农轻重比例国民经济严重失调,即苏联模式的弊端。D项符合题意;1918——1920年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实行战时共产主义。A项不合题意;19世纪上半期,农奴制的落后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导致1861年改革。B项不合题意;1921年苏俄推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C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D。
6.(2019年内蒙古包头)十月革命后,列宁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所做的有价值的探索是(

A.实施新经济政策
B.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
C.颁布苏联新宪法
D.开展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所作的成功探索是实施新经济政策。1921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废除余粮收集制,到1925年底,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A符合题意;BCD项均与列宁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A。
7.(2019年湖北恩施州)下列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A.十月革命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诞生
B.1921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是对苏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有益探索
C.列宁领导苏联人民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D.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冷战”结束,当时苏联领导人是斯大林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十月革命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的诞生,1922年,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南高加索联邦4个独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故A表述错误,不合题意;1921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是对苏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有益探索,故B表述正确,符合题意;斯大林列宁领导苏联人民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故C表述错误,不合题意;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冷战”结束,当时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故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8.(2019年黑龙江大庆)1921年苏俄政府开始实行的政策规定:“实行积食税,衣民纳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在一定范图进行自由贸易。”这一政策是(

A.废除农奴制法令
B.明治维新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新经济改策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废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的余粮收集制,实现粮食税,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到1925年底,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9.(2019年江苏盐城)1921年列宁说,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因此苏俄开始实施(

A.暂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两个五年计划
D.农业集体化
【答案】B
【解析】根据“1921年”、“列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到1925年底,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2019年甘肃定西)1921年苏俄依据国家经济形势,大胆地实施了“退一步进两步”的新经济政策。其中“退一步”主要是指(

A.全面取消自由贸易B.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C.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D.实行社会主义集体农庄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新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因此,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就是把社会主义与市场、商品货币关系联系起来,来共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其中“退一步”主要是指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2019年山东聊城)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四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等。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新经济政策深得民心B.农业集体化稳步推进C.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D.文学和艺术空前繁荣
【答案】C
【解析】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四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等。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工业总产值跃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2019年云南)读表:苏俄(联)工农业生产情况表
年份生产情况
1913年
1920年
1925年
粮食产量(亿普特)
39.39
19.70
44.24
工业产值(亿卢布)
102.1
14.0
77.39
1920年~1925年苏俄(联)经济恢复发展主要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D.赫鲁晓夫改革
【答案】B
【解析】1920年~1925年苏俄(联)经济恢复发展主要得益于新经济政策。国内革命战争结束后,列宁希望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现向社会的过渡,结果引发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1921年实施的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利用商品和货币的关系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它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找到一条向社会主义过度的正确途径。故选B。
13.(2019年江苏淮安)“俄国(苏联)崛起的历史可以简单概括为:一次比一次耀眼的崛起腾飞;一次比一次出人意料的失势陨落。”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崛起为强大的工业国,主要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把苏联建设成一个工业化强国,苏联从1928年至1932年,苏联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20世纪30年代苏联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斯大林模式形成,;苏联当时的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跻身于世界一流工业强国之列;苏联工业化建设促进了重工业的高速发展,故C符合题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4.(2019年河南)斯大林上台后,在一次讲话中说:落后就要挨打,但是我们不想挨打。不,我们拒绝挨打!……那就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再落后了。于是苏联(

A.实行了战吋共产主义政策
B.推山了新经济政策C.开展了工业化建设
D.发动了垦荒运动
【答案】C
【解析】斯大林上台后,在一次讲话中说:落后就要挨打,但是我们不想挨打。不,我们拒绝挨打!……那就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再落后了。于是苏联开展了工业化建设。通过前两个五年计划,苏俄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一个强盛的工业国。故选C。
15.(2019年山东日照)苏联模式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对这一模式表述正确的是(

A.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B.尊重经济规律并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C.为夺取十月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
【答案】A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新宪法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苏联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在经济方面,国家用指令性计划管理一切经济活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认市场的作用。故A符合题意;斯大林模式重点发展重工业,忽略了农业和轻工业,违背了经济规律,排除B项。斯大林模式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已经取得胜利;1921年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排除CD两项;故选择A。
16.(2019年江苏南通)列宁指出:我们现在正纠正我们的许多错误,我们正在学习怎样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而不犯这些错误。列宁为“纠正错误”而采取的措施是(

A.建立苏维埃政权B.实施新经济政策C.推行农业集体化D.改革苏联模式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我们现在正纠正我们的许多错误,我们正在学习怎样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而不犯这些错误”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帮助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挺过了国内战争的危机。鉴于该政策取得的成功,在1920年底俄国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但没有收缩,却反而被被加强,但是作为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尝试,它是失败的,反而导致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所有制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以粮食税代替了余粮收集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并且找到了一条在小农占优势的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B项符合题意;A不属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措施,C发生在列宁之后的斯大林执政时期,D发生在斯大林去世之后,ACD三项不是列宁为“纠正错误”而采取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故选B。
17.(2019年山东泰安)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相同点是(

A.都使国家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
B.都有利于本国经济恢复和发展
C.都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和巩固
D.都为促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时同盟奠定了基础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都促进了经济恢复、发展,巩固了制度、政权,缓和了社会矛盾,故B符合题意;都使国家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表述错误,故A不合题意;罗斯福新政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和巩固,故C不合题意;斯大林的经济建设和罗斯福新政都为促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时同盟奠定了基础,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18.(2019年四川巴中)知识梳理在历史学习中有利于系统地掌握历史事件,发现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有误的是(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高度民主的市场调节”表述错误,所以C符合题意;十月革命把人类的社会主义理想变成了现实,新经济政策是对苏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有益探索,戈尔巴乔夫改革使苏联联盟体制濒临崩溃,ABD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19.(2020安徽中考)1921年春,列宁开始重新思考利用资本主义建设新俄国这一问题。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思想的提出,是列宁基于现实的思考。当时的“现实”是(

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政权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
C.外国武装干涉威胁新生政权
D.苏联模式成为经济发展障碍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描述可知,当时的“现实”指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结合所学可知,列宁在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故B项符合题意。
(2020山东德州中考)下图为苏联工业总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变化示意图,此示意图说明苏联(

A.实行新经济政策
B.实现了工业化
C.完成农业集体化
D.发展模式僵化
【答案】B
【解析】根据图中的时间及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链接所学可知,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故答案选B项。
二、综合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年到1925年沙俄(苏俄/苏联)粮食产量
年份
1913
1921
1923
1925
粮食产量(亿普特)
39.79
22.13
34.55
44.24
1普特=16.38千克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13年到1921年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
(2)概括1921年到1925年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
(3)材料二中“新的经济体制”指的是什么?
材料三
(苏联)五年计划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想,它是发展中的事业。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根据材料三回答作者对苏联实施五年计划是怎样的态度。
【答案】B(1)原因:战争的影响: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变化趋势:逐步增加(上升)。原因:社会相对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3)苏联模式。(4)赞赏(肯定)。
【解析】根据材料一表格可知,1913年至1921年粮食产量下降,链接所学可知,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俄国作为协约国一方参战战争使俄国经济发展受到破坏,1917年至1920年苏俄进行了三年内战,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粮食生产遭到破坏,据此分析解答问题(1)。根据表格可知,1921年至1925年粮食产量出现逐步增加的趋势,其原因是1921年苏维埃政府实施了新经济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社会相对稳定,据此分析解答问题(2)。问题(3)根据材料二的描述及时间、“新的经济体制”,链接所学可知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也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根据材料三的描述可知,作者赞同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并予以肯定,据此解答问题(4)。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列宁在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被复和发展生产。”
——摘编于部编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面对苏俄困境,列宁作出了怎样的决策促使1921~1925年粮食产量的变化?
【答案】新经济政策。
【解析】依据材料图表信息可知,1921~1925年粮食产量增长,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材料二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允许局部地回复资本主义。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共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入进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而去
——摘编自《全球通史》
请回答:
(2)材料二中列宁的“让步”指1921年实行的政策,请根据材料归纳这一政策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和当今局势谈谈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2)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入进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3)交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政府的政策:对外开放,顺应全球化的潮流等。(任答两点)
【解析】(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俄的国内战争结束后,国内相对和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于是实行了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入进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3)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探究可知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因素有交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政府的政策:对外开放,顺应全球化的潮流等。
材料三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我们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现国家工业化。
——《斯大林选集》下卷
材料四
1928-1932年苏联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的比重,由1928年的48%上升为70%,1933-1937年苏联实行第二个五年计划,工业总产値增长了120%,重点是大力发展本国装备制造业。
(4)根据材料三说明斯大林认为实现工业化的途径是什么。根据材料四指出1928-1937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什么成就?为解决粮食问题,苏联开展了什么运动?
【答案】(4)发展重工业。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农业集体化运动。
【解析】根据材料四“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现国家工业化”可知,斯大林认为实现工业化的途径是发展重工业。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为了解决粮食问题,苏联开展了农业集体化运动。据此分析解答问题(4)。
材料五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材料五中的“模式”指的是什么模式?这一模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对这一模式讲行全面评价。
【答案】(5)苏联模式。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评价: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解析】材料五中的“模式”指的是苏联模式、这一模式确立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对苏联模式进行全面评价。据此分析解答问题(5)。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