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彝家娃娃真幸福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3彝家娃娃真幸福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12-08 11:40: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彝家娃娃真幸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能分辨并唱准2356的音高,掌握二拍子的节奏特点。
2、了解歌曲结构,并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阿里里》。
3、了解彝族的风俗文化知识。能跟音乐有节奏地律动。
学情分析:1、二年级的孩子已经认识了1234567七个音符,但是音符组合在一起后音准还是容易混淆。因此,我根据教材将222,222,353,666四句相同歌词不同旋律的小乐句作为教学重难点,用不同的形式引导孩子区别、唱准这几组音。2、二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如果一整节课都坐着听课,孩子们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因此,我结合教材,以参加彝族火把节为主线,根据歌曲的结构和二拍子的节奏特点,设计了不同的律动帮助孩子们区别歌曲的前奏、演唱部分和间奏,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加深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内容分析:。《彝家娃娃真幸福》是人音版二年级上册第2课,《幸福的歌》里的教学内容。这首歌曲短小精悍,节奏欢快,对仗工整。每句句尾衬词“阿里里”的运用使得彝族歌曲的风格非常鲜明。因此,教学中以阿里里的不同音高来帮助孩子们唱准2356几个音非常合适,而歌曲的结构和情绪也非常适合加入律动,因此,用律动让孩子们感受和体验彝族火把节欢乐的氛围,区别歌曲的结构非常合适。
教学重难点:2356的音准,二拍子节奏及歌曲的结构。
教学资源:PPT 歌曲曲谱卡片 音符卡片 钢琴
教学环节与活动:
导入: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你们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吗?
生自由回答
你的知识真丰富。今天老师想带你们感受一下彝族的风俗文化。一起来欣赏一下,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欣赏幻灯片)
感受彝族文化,并在律动中感受二拍子。
请你说说。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彝族的人们能歌善舞,火把节是他们最
隆重的节日,每年的农历6月24日,彝族的人们就会穿着节日的盛装,集聚一堂,载歌载舞。庆祝他们的火把节。
我们一起到篝火晚会感受一下吧。请跟老师一起来。(师生随音乐律动,踏踏,拍拍拍,222拍腿,353肩头肩。666头顶拍手)
设计意图:1、让学生感受彝族文化,创设篝火晚会情境。2、感受二拍子的特点。3、初次从动作中感受音高位置。4、熟悉歌曲。
聆听歌曲,找“阿里里”,并唱准音高。
在篝火晚会上,彝族小朋友演唱了一首歌曲,歌曲中多次出现了一个词,请大家边听边找。
你找到了吗?对了,就是阿里里。阿里里是彝族特有的语言。是表达开心心情的衬词。一起来感受一下。阿里里。
刚才歌曲里出现了四个阿里里,请你们听听他们有什么不同。请你说。说得真好,他们的高度不一样,一起来唱唱。老师唱,你能用动作区别他们吗?(师唱生做动作)
为了让大家区别得更清楚,我们来看看他们上面的音符。222 它住在山脚下。 353他住在半山腰。 666他住在山顶上。老师唱音符,你们能做手号吗?真棒!我做动作,你们来唱音符。
设计意图:1、唱准音符,区别四个阿里里的音高。2、在游戏中加深音高概念。
接唱曲谱,了解乐曲结构。
你们的谱唱的真好,老师也想加入你们了。下面我唱其他部分的曲谱,
你们接唱这几组曲谱,要仔细聆听哦。师生接唱曲谱,边唱边板书。掌声送给你们,合作愉快!请看黑板上的曲谱,有什么发现。对了,第一句和第二句旋律相同,和第四句相似。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这首乐曲由四个乐句组成,其中12句一样,第3句进行了变化,第4句在12句基础上稍稍有点变化。这种音乐结构我们可以用“起承转合”来概括。一起来唱唱张老师刚才唱的部分可以吗?(师带唱)
唱得真好,能完整演唱整首乐谱吗?真棒!
设计意图:1、进一步熟悉乐谱,了解歌曲的音乐结构。2、完整演唱曲谱
熟悉歌词,演唱歌曲。
唱得真好。将曲谱换成歌词可以吗?请跟音乐小声唱一次。在刚才的歌词中,有没有小朋友留意到彝族小朋友喜欢戴什么,穿什么,做什么? 对了,彝族小朋友喜欢戴银项链。穿白衣白帽,喜欢跳舞唱歌。 下面就请你们和老师接唱歌曲。你们先唱,我来接唱阿里里的部分,请大家边唱边记住彝族小朋友的爱好哦。合作愉快!记住彝族小朋友的爱好了吗?挑战一下,老师讲你们刚才唱的歌词盖住,你们和老师再接唱一次,有没有信心。有。你们的记性可真好,大部分同学都记住了。还没记住的孩子们再给一次机会给你们哦。看着歌词完整演唱一次,边唱边记歌词哦。
设计意图:1、让学生在演唱中记歌词,为后面的律动做准备。
五、律动
彝族的小朋友不仅能歌善舞,还热情好客。瞧,他们给我们捎了一封信。一起读读。
想不想去参加,想。我学过他们的舞蹈,想不想看看。(师示范)一起
来学学吧,先看看一个口诀(跑跑 跑跑 拍拍 拍)
轻轻起立,我们一起来跳跳。有没有同学发现,我们跳了几次口诀。一起来验证一下。就是四次。前面我们唱歌曲的时候知道,歌曲一共有四句,现在我们这个口诀也跳了四次,也就是说,唱歌的地方就用这个动作跳。我们随着歌声跳一次吧。(生清唱)刚才的舞蹈还有其他动作吗,对了,在前奏的地方老师加了这个动作,一起来学学。(师示范)先来学学脚,左点,右点,很好,加上手。真棒。学会了吗?我们随着音乐来一次吧。真棒,在第二段的歌曲和间奏之间,还有两句音乐,我们在这里加上两个转圈。随音乐来一次吧。
彝族的火把节都是围着一个大大的火把来跳的,接下来请你们看看,老师是怎样跑成一个圈的。请你们帮我唱唱这首歌。对了,我是在唱歌的地方跑动的,其他动作在原地做。一起来试试吧。(清唱)。你们真棒,接下来我们随着音乐欢快地参加火把节吧。
设计意图:1、在循序渐进的律动中感受歌曲的结构特点,用不同的律动将歌曲的节奏再次展示。2、在律动中感受彝族火把节的氛围。
六、小组展示,小结。
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火把节马上就要结束了。我们感受到了彝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了解更多民族的文化和音乐。期待下一次的音乐之旅。下课。
设计意图:反馈一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课堂。
教学评价:孩子们非常享受这节课,仿佛置身于彝族火把节中。老师能抓住歌曲的重难点,在222,222,353,666这几句相同歌词不同音高处,根据音高设计了拍腿、拍肩和头顶拍手的律动,帮助孩子们区别这几组音非常好!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对这几组音也掌握得很好。在孩子们掌握好歌曲的情况下,老师又设计了参与火把节的活动,“跑跑 跑跑 拍拍 拍 ”的律动设计即符合孩子们的年龄认知特点,简单易学,又符合歌曲的节奏,活泼有趣。孩子们很愿意参与其中。老师还根据歌曲的结构将前奏和间奏也设计了不同的动作,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到了歌曲的结构。这节课达到了预设的知识技能目标和情感价值体验目标,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