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歌曲《牧场上的家》
课型或模块
唱歌课
学校
年级
四年级
执教人
性别
年龄
职称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学唱过程中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感受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律动、体验、模仿等方式,了解歌曲的节奏特点和曲式结构。
3、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用自然的声音唱出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认识弱起小节、渐强、渐弱等音乐要素。
教学重点
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牧场上的家》。
教学难点
正确地把握歌曲中弱起小节、渐强渐弱和三拍子的强弱特点。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牧场上的家》是花城版四年级下册的内容,是美国民歌,3/4拍,大调式,四个乐句。第一、二、四乐句以弱起小节开始,乐句相同;第三乐句从规整的强拍开始,抒发作者强烈的思乡情感。
学情分析:流溪小学的学生是城区的孩子,他们有足够的音乐专职专业老师上课的课堂,在音乐知识储备、自主学习、表现能力方面大有优势。
教学策略
本课注重引导学生融入歌曲情感的情景中,通过聆听、律动、演唱歌曲等不同体验,感受歌曲优美、抒情地情绪。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黑板、尤克里里、钢琴
教 学 过 程
教学程序
教师教的活动
学生学的活动
教具、学具以及媒体运用
教与学的评价手段运用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
导入阶段
上课问好,高位置发声。
模仿老师高位置发声。
激励评价
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歌唱状态歌唱。
展开阶段
用“lu”教唱8小节的短小练声曲,并划唱旋律线。
打手号唱短小旋律。
用尤克里里弹唱《牧场上的家》。
播放多媒体音乐《牧场上的家》,带动学生做律动。
图谱教学《牧场上的家》的曲式结构。
弱拍、弱起小节的教学。
范唱歌曲,引入渐强、渐弱的知识。
用si教唱渐强渐弱的知识。
模仿老师练唱,划唱旋律线,感受音的走向。
模仿老师打手号唱短小旋律。
初步感受《牧场上的家》的歌曲情绪。
再次聆听音乐,做律动感受歌曲是几拍子歌曲。
学习歌曲的曲式结构。
学习弱拍、弱起小节知识。
学习音乐要素:渐强、渐弱。
用si练习气息,学习渐强渐弱的知识。
钢琴
钢琴、板书画图谱
尤克里里
多媒体
板书
板书
激励评价
激励评价
学生自评
学生自评
学生自评
激励评价
学生互评
激励评价
用练声曲让学生练唱,保持正确的歌唱状态。
用手号、手势让学生感受旋律中音的高低。
从尤克里里弹唱、钢琴带唱、多媒体音乐听唱,让学生多方位感受歌曲的情感色彩。
用图谱分析歌曲的曲式分析。
拓展阶段
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牧场图片和播放歌曲音乐。
听着音乐欣赏牧场景色图片歌唱,得到歌曲意境升华。
多媒体
激励评价
用多媒体感受歌曲意境,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
结束阶段
1、采访式总结本课学习情况: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1、学生谈感受。
(采用采访式总结评价)
课后反思
设计时间: 2017年 12 月 2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