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数学七年级下册-14.5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上海)数学七年级下册-14.5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2-08 20:11: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基本信息


14.5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教师姓名
设计日期
教学对象
学生人数
教学时间
教学地点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2.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第十四章《三角形》的第五部分.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除了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性质外,还有它独有的性质.《课标》要求,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从知识体系上看,既是对三角形等知识的完善,也是后面学习等边三角形的预备知识,还是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及两直线互相垂直的重要依据。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小学接触过等腰三角形,对等腰三角形有初步的认识,授课班级学生数学基础知识较为扎实。学生已经了解了一般三角形的性质,能正确使用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方法证明全等,初步知道如何研究一般图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基本方法.同时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初步推理论证能力;学生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乐于接受挑战,有超前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能够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
二、过程与方法
1.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经历观察、操作、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2.通过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应用意识,渗透分类讨论、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及简单应用.
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数学语言表述和综合运用.
4.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由一般的三角形引出等腰三角形,回顾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并给出各元素特定的名称。引出今天的主题,主要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几何画板演示由一般的三角形引出等腰三角形,并给出三边、三角特定的名称。
学生观察几何画板,直观感受等腰三角形.复习旧知的同时明确新课目的.
以旧引新,搭建了从等腰三角形定义到性质的最近发展区;提及具有特殊性性质时,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和兴趣,直奔教学主题,寻找新的规律.
探究活动1
请大家利用准备好的等腰三角形纸片,猜想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1)你得到哪些结论?
(2)你是怎么发现这个(些)结论的?
学生小组合作思考问题,得出结论。
放手让学生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鼓励学生选用不同的方法,把期望带给学生;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教师要做到说得“少”,引得“巧”,让学生领悟得“深”。
探究活动2
同学们通过折叠或测量的方法说明不够严密,需要严格的证明,结合你的探究过程,想想怎么证明所猜想的结论呢?
(3)尽量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证明,学生间互相纠正和补充发言,投影演示不同证明过程,同时板书性质1及符号语言。对于性质2的符号语言,学生有困难的话可以把性质2分解为三个命题,设计填空练习,突破难点.性质3一句话概括。
学生独立思考证明思路,每个小组用几分钟时间交流证明过程,写出证明过程并展示。
学生分析性质1的条件和结论,并口述转换成数学符号。
学生在分析性质2的条件和结论转换数学符号时会再次遇到困难,教师适当引导。
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展示他们的潜意识,暴露“相异构想”,并解决这些“相异构想”。
运用性质解决问题
例1.填空.
(1)等腰三角形一个顶角为70°,其它两个角为
.
(2)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7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_______________.
(3)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12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___________
引导学生归纳性质1的作用及本题的反思结论并板书.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口头表述分析问题的过程,规范推理语言.
问题的安排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抓住概念本质,渗透分类讨论、转化的思想方法。
例2.如图,已知AB=AC,∠BAC=110°,AD是△ABC的中线。
(1)求∠1和∠2的度数
(2)AD⊥BC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性质2的作用并板书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口头表述。
加强对性质2的巩固,深化巩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我检测
已知:如图,点D、E在△ABC的边BC上,
AB=AC,AD=AE.
求证:BD=CE.
巡视观察学生的各种证法
学生结合题意分析图形,独立思考,寻找证明的突破点.
目的是巩固和应用性质1和性质2.激发一题多解,让学生归纳。尽可能暴露不同的想法。
综合实践
老师为了检测钉在教室墙上的木条是否水平,将教具等腰直角三角板板放在木条上方,从顶点系一重物.(如图)如果系重物的线恰好经过三角板底边的中点,判断此木条是水平的.这种方法是否合理?请阐述你的理由.
适当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木条中抽象出线段的几何图形,结合本节课所学,思考问题.
以实际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是对课堂内容的延伸。
课堂小结
感受收获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通过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过程,我们学到了什么?
2.通过例题的分析和书写过程,我们又能认识到什么?
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学到了什么?
学生进行反思回答。
通过明确性问题的课堂小结,让学生的认识更具体,既领悟了思想方法,又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