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杨修之死[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6-12-21 21:0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杨 修 之 死 教 案
双林二中 宋雪雯
教学目标:1、预习基础上体会本文语言简练传神的特色;
2、熟读课文,简要概括事件要点,初步了解插叙的作用;
3、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与技巧,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
4、分析与评价人物形象,探究杨修的死因。
教学重点:概括事件要点,探究杨修死因。
教学难点:客观正确地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1、 导入:
1、 播放杨洪基《滚滚长江东逝水》主题曲,引入《三国演义》;
2、 考一考:你能说出一些三国的故事吗?你能说出一些三国中的成语、熟语和歇后语吗?学生积极发言,教师肯定更正,并以幻灯片显示;
3、 从歇后语“说曹操,曹操到”、“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引入本文,板题并作者。
2、 检查预习:
1、 文学常识填空:作者作者作品相关知识(略)
2、 生字注音:庖 肋 恃 讫 佯 簏 麾 惇 谮
3、 多音字注音:朝 长 伺 恶 绰 折 数
4、 解释加线字:丕如其言 植然其言 适庖官进鸡汤 径来告操 但操有问 既杀杨修
5、 结合课文练习三,翻译句子(略)
3、 熟悉故事内容:
1、 文中写到了杨修的七件事,请以简明的语言归纳出来。(鸡肋事件、阔门事件、食酥事件、解梦事件、告密事件、出门事件、答教事件)
2、 七件事安排的顺序如何?为何要这样安排?(运用插叙,前后呼应,避免平铺直叙,使杨修的死因更明晰,出使文章跌宕多姿。)
3、 七件事发生之时,作者对曹操如何进行刻画?请分别找出,并说说曹操给你的初步印象。(运用神态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略;表里不一,城府很深)
4、 了解本文写作特点,幻灯片显示:(多种描写刻画鲜明形象;情节多变一波三折;运用插叙跌宕生姿)
4、 探究杨修死因,评价人物形象:
1、 说说杨修被杀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道破鸡肋含义,“乱我军心”;“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2、 说说曹操是个怎样的人?(心胸狭窄、虚伪诡诈、妒贤忌能——奸)杨修呢?(恃才放旷、卖弄才学、不拘小节——狂)
3、 讨论杨修与诸葛亮、曹操与刘备的性格异同,教师归纳讨论结果:杨修只有小聪明,缺乏对曹操多疑的认识;诸葛亮择明主而事,具有宏韬伟略;曹操老奸巨滑,惺惺作态,实不容人;刘备礼贤下士,待人诚信宽厚。在讨论基础上,得出杨修死因:既有本身原因,又有曹操加害的原因,引导学生要客观公正地看问题,评价历史人物。
4、 为杨修撰写墓志铭,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给予肯定,幻灯片显示参考答案:(为人不可恃才放旷,做事定要三思而行;聪明反被聪明误;一代英才,可惜未遇明主……)
5、 区别历史人物,拓展视野:历史上的曹操是一名雄才大略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书法家。《三国演义》中的“奸雄”形象是作者为了反映主题的需要而作了虚构与夸张,二者不可等同看待。
5、 归纳小结,布置作业:写作《致杨修(或曹操)的一封信》
6、 附板书:
杨 修 之 死
罗贯中
恃才放旷 死 心胸狭窄
修“狂” 卖弄才学 虚伪诡诈 操“奸”
不拘小节 杀 妒贤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