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式”作文教学之学习描写景物》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认识景物描写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欣赏范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写作的魅力,培养热爱写作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欣赏范文。
【教学难点】感受写作的魅力,培养热爱写作的习惯。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练习法、讨论法、活动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预习第三单元写作内容——景物描写方法,构思写作的内容和技巧。
二、问题导学导入微视频(一段优美的风景介绍)毛泽东在《沁园春》中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同学们,大家看了这段风景介绍,有什么样的感触呢?你会写些什么呢?又怎样来写呢?(自由发言)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一)、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征。
(1)景物的特征常常表现在形状、色彩、声音等方面。《藤野先生》中对樱花的描写: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春》中对雨的描写: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与朱元思书》中对山林的的描写: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2)调动多种感官,通过描述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来表现景物特征。花里带着甜味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望着望着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3)多角度细致观察,可以俯视、仰视、远观、近观,也可以写静态、动态等。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二)、融入情感。借景抒情“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学生列举古诗词
(三)、采用多种修辞手法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
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树的顶端,高高的一枝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红的,在风中摇着,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远远的灯塔,闪着时隐时现的光。
——《一棵小桃树》
范文解析《老家的枣树》午后,阳光透过大枣树的隙缝洒下一地斑斓,我和奶奶坐在枣树下纳凉。枣树上金黄的枣花这一簇、那一簇,拥挤在青枝绿叶之间,一缕缕微醺着枣花香气氤氲我们周边。
我捡起一枝枣树枝,模仿着爷爷拄拐杖走路的样子,逗得奶奶大笑。得意忘形之间,我一个趔趄跌倒在地,这会儿真是像极了老人摔倒的样子。裂开大嘴开始哭。奶奶连忙起身,说:“这石头!娃儿不哭,都是这石头坏,奶奶帮你打它!”奶奶一把将我搂在怀里,挠着我的胳肢窝,我就脸蛋上挂着泪花笑了咯咯起来。这哭、这笑都融入这醉人的枣香啊!又到枣树成熟时,我们家的大枣树从不偷懒,每天秋天,青愣愣的枣子由翠青转为淡黄,再转为艳红,远远望去,密密匝匝的红枣子挂满枝头,就像插满稻草把的糖葫芦。看着这诱人的红果,猴急的我想爬树摘果。奶奶乐呵呵地拿来一根长长的竹竿,笑着说:“枣子可不是摘的,得用竹
竿打下来!”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啪”的一声,枣子就像下冰雹似的“噼里啪啦”地砸下来,“哎哟,我的头啊!”我捂着被砸得生疼的脑袋无处可逃。看着我狼狈的样子,奶奶笑得连假牙都快掉了。我灵机一动,把装枣子的小皮桶倒扣在了脑袋上。哈哈!这下可好,枣子落在皮桶上的声音就像打鼓一样,“咚咚咚、咚咚咚!”我得意地哼着歌,一边在枣树下四处打着鼓,一边狼吞虎咽地吃着大红枣。“咚咚咚咚”“噼里啪啦”这醉人的打枣的韵律啊!
反馈练习:对同学们来说,最熟悉的地方莫过于校园了。想一想,你所在的校园有什么风景?校园里的风景有什么独特之处?围绕“校园一景”写一个小片段。拍照上传,展示学生作品,点评。
三、合作探究小组合作,互相修改,自由发言。认真修改,展开联想,运用多种写作手法,补充小作文四:归纳总结
学生归纳
五、随堂检测(见附页)
六、作业布置(此项要作业分层)
【A】复习景物描写的方法,摘抄写景的好词佳句。
【B】把“校园一景”的小片段润色。
【C】以“家乡的____”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