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立体贺卡
教学内容:立体贺卡
教材分析:本课是《立体贺卡》是《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第16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不仅具有实用性,同时还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启迪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引发学生对生活用品的设计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审美的眼光,在设计制作中启发和引导学生运用造型,图案,色彩等设计要素,通过构思,设计,制作出一个式样新颖,生动有趣的台历。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简单的纸立体造型知识和方法,学会用纸材进行立体贺卡的设计与制作,逐步提高创意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演示、自主探究、动手实践的过程,利用剪、折、粘、贴、绘画等方法,学习设计制作立体贺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体会立体贺卡的设计意图,初步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艺术实践,引导学生感受设计活动的乐趣,感受生活的美好,常怀感恩之心。
重点难点:
能大胆的运用不同方法进行立体贺卡的制作。
教学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活动组织与实施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情景导入
(二)
讲授新课
(三)
自主探究
(四)
示范欣赏
(五)
结构创新
(五)
艺术实践
(六)
展示评价
(七)
拓展小结
1、引导学生回忆节日祝福的表达方式。
2、展示对比平面贺卡和立体贺卡的不同。
(出示课题——立体贺卡)
了解贺卡的基本知识
1、欣赏不同节日贺卡图案的装饰思路。
2、总结贺卡的组成部分。
小结:讲解并引导学生学习怎样装饰自己的主题贺卡。
探究贺卡的立体结构和制作方法:
1、观察书上的两种贺卡在用纸和折法上有什么不同。
2、引导学生观察设计作品。
3、师生总结方法
(1)“Z”字形折叠
(2) 推折法
教师示范贺卡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构思主题
设计造形
画出形象
剪出外形
摆放粘贴
整理装饰
教师结合学生设计主题进行总结。
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在这两种方法的基础上,稍加变化还能有什么新的变换方式。
教师小结:
加法——增加折叠或推折的次数。
变法——变化位置、形状、色彩、装饰图案。
结合——将几种方法结合。
实践要求:请同学们发挥你的创意,制作一张立体贺卡送给你最想送给的人,并写上恰当的祝福语。
教师有针对性的辅导。
辅导要点:
启发学生创新设计贺卡。
关注学生对制作方法的掌握。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最后教师总结点评。
教师对于本节课进行拓展小结:
贺卡的种类很多,购买也非常方便,为什么我们还要自己制作?
对比欣赏,找出不同。
学生倾听并观察贺卡的基本组成及装饰思路。
倾听并观察
和组内的同学观察、思考、实践研究:这个贺卡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是怎样折的,怎样剪的……
思考老师用到了哪些制作方法。
结合教材概括感知制作方法。
学生观看教师示范。
小组长组织全组同学根据问题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学生明确要求,进行构思,伴随音乐设计制作一件创意新颖、制作精美的贺卡。
自评:我学会了制作立体贺卡,介绍自己设计的贺卡。
互评:谁的贺卡设计精美又富有创意。
自己制作更有意义,学生感恩父母、亲人、朋友以及生活中所有给予我们爱与帮助的人。
以节日的气氛启发学生的记忆。
让学生将美好的祝福与立体贺卡的制作联系起来。
通过欣赏、观察、分析书中的贺卡,掌握怎样装饰自己的主题贺卡。
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未讲先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于尝试的品质。
通过探究活动,共同分析、总结创意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创意思想,激发创作灵感,从直观上获取创作方法和技巧。
体验设计创作的乐趣,培养耐心细致的学习品质。
通过对自己和他人作品的评价,提升欣赏评述的能力,感受创意设计获得成功的喜悦。
帮助学生了解到自制贺卡的意义,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内容,发挥美术课在基础教育中,教学与德育双结合的作用。
板书设计:
立体贺卡
主题
装饰
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