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
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四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配合本单元语文要素,以本单元课文中的三个句子为例,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优美生动的语句。
“识字加油站”安排了三组同偏旁的字,引导学生借助提手旁、绞丝旁、贝字底的意义学习生字和新词,继续巩固对形声字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项是引导学生联系具体语境辨析近义词,学习准确运用词语。第二项是引导学生仿照例句,从形状、颜色等方面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词《忆江南》。这首词描写了江南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深切怀念。
教学目标
1.体会语句的优美生动。
2.能运用偏旁归类的识字方法认识“援、掷”等生字。识记“救援、投掷”等词语。
3.能辨析近义词,在具体语境中正确选择运用。能仿照例句,写出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4.朗读、背诵《忆江南》,大致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体会语句的优美生动。
2.能运用偏旁归类的识字方法认识“援、掷”等生字。识记“救援、投掷”等词语。
教学难点
1.能辨析近义词,在具体语境中正确选择运用。能仿照例句,写出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2.朗读、背诵《忆江南》,大致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教学策略
1.交流平台
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优美生动语句盘点,引导学生重点关注将事物描绘得很有画面感的语句。然后依托教材中的例句,让学生朗读句子,交流自己的体会,再阅读泡泡中的提示,加深对这些语句的认识,再试着将自己的体会通过朗读展示出来。鼓励学生阅读时遇到优美生动的语句,勾勾画画,多读几遍,细细体会,适当摘抄积累。还可以在班里开展阶段性展示交流活动,让学生养成在阅读时关注优美生动语句的习惯。
2.识字加油站
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三组字词,再引导学生发现三组生字都是形声字,借助形声字特点自主识字。再通过联系生活、借助图片或通过动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其中“贡献”较难理解,教师可作适当解释,再联系实际,给出含有“贡献”的句子帮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词义。最后,可以开展“串串烧”游戏,让学生写出含有提手旁、绞丝旁、贝字底的字各3个,然后互相交流。
3.词句段运用
可先让学生读句子,理解句子意思,然后比较每组词语的意思,体会每组词语之间细微的差别,联系具体语境选用词语。教师可以创设新的语境,巩固练习;还可以拓展其他近义词练习。
在指导仿写的过程中,先引导学生明确例句是从颜色、形状等方面入手,写出动物的外形特点。再出示更多本单元或课外描写动物外形特点的精彩语句,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描写动物外形的写法。最后,引导学生回忆一种小动物的外形,抓住颜色、形状等方面进行仿写。写完后小组内交流互评并修改。
4.日积月累
教学过程中,先介绍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并简要介绍“词”这种文学体裁,可适当让学生了解词与诗的一个明显区别:词每句字数不一定相同。再让学生自读《忆江南》,读准字音,进而引导学生交流自己不懂的地方。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难懂的词语,并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可借助插图或视频,引导学生想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景象,并围绕“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进行交流,体会作者对江南的赞美与怀念。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体会语句的优美生动。
2.能运用偏旁归类的识字方法认识“援、掷”等生字。识记“救援、投掷”等词语。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熟读精思,品析佳句
1.师:教材“交流平台”中列举了三个优美生动的句子,请同学们齐读这三个句子,同桌间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指名学生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句子旁边气泡的提示,想象画面,进而深入体会例句。
3.拓展分享:本单元的课文语言优美生动,你勾画、抄写了哪些优美生动的语句?试着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会,并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指名学生分享,同时引导学生重点关注将事物描绘得很有画面感的语句,尊重学生的主观阅读感受)
4.小结:优美生动的语句能够为我们的文章增色不少,而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有助于我们提高写作水平。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活动中,我们要多读优美生动的语句,细细体会,并适当摘抄积累。
板块二 火眼金睛,归类识字
1.课件出示“识字加油站”的内容,学生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2.指名学生朗读,教师相机正音。
“掷”是翘舌音;“捞、缭、络”是边音;“资”是平舌音。
3.全班齐读,读准字音。
4.学生观察生字的读音与其组成部分的联系,明确生字为形声字,形旁分别为提手旁、绞丝旁、贝字底。
5.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借助图片或动作演示,理解词语。对较难理解的“贡献”一词,教师可在解释其意思的基础上,联系具体语境帮助学生理解。
贡献:(1)拿出物资、力量、经验等献给国家或公众。如:我愿意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切。
(2)对国家或公众所做的有益的事。如:他们为国家做出了新的贡献。
6.教师明确三组生字的形旁表义的特点。
(1)部首为提手旁的字多与手或手的动作有关。
(2)部首为绞丝旁的字多与丝麻、绳索有关。
(3)部首为贝字底的字多与钱财及鼎类器物有关。
7.小组合作,班级内开展“串串烧”游戏,写出含有提手旁、绞丝旁、贝字底的字,看哪个小组写得最多。
8.学生齐读“识字加油站”的内容。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辨析近义词,在具体语境中正确选择运用。能仿照例句,写出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2.朗读、背诵《忆江南》,大致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品读词句,感悟表达
1.学生自读第一题的三个句子,观察括号里的词语,说说自己的发现。(提示:每组词语都是近义词)
2.小组交流,比较每组词语的意思,试着联系具体语境选用词语。(指名小组代表回答并阐述理由,教师明确)
(1)“荡漾”多用于形容水波等微微起伏波动,如“湖水荡漾、水波荡漾”;“飘荡”多用于形容在空中随风飘动或飞扬,如“随风飘荡、香味飘荡”。第一个句子中,小圆晕是水面的波纹,所以应选用“荡漾”。
(2)“轻巧”多用于形容重量小而灵巧或操作轻松灵巧等,如“外形轻巧、精致轻巧”;“轻快”多用于形容不费劲或轻松愉快,如“脚步轻快、轻快的曲子”。所以第二个句子应选用“轻快”。
(3)“灵巧”形容灵活而巧妙,如“心思灵巧、手很灵巧”;“灵敏”多用于形容反应快,能对极其微弱的刺激迅速反应,如“嗅觉灵敏、感觉灵敏”。第三个句子中,狗老远就闻到了食物的气味,说明小狗的鼻子能对极其微弱的刺激迅速反应,所以应选“灵敏”。
3.将正确词语放入句中,全班齐读,感受词语运用的准确。
4.课件出示教材中描写小动物外形特点的例句,学生齐读,读后思考:例句是从哪些方面入手,写出动物的外形特点的?(指名回答,教师明确)
第一句抓住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三个方面,从颜色、形状等角度描写燕子的外形特点。第二句抓住独角仙的甲壳、头两个方面,从颜色、硬度、形状的角度描写独角仙的外形特点。
5.请同学们借鉴例句描写小动物外形特点的写法,试着写写自己喜欢的或熟悉的小动物的外形。(写好后小组交流、互评、修改,再推荐小组代表分享句子)
蜻蜓的脑袋圆圆的,上面长着一对突出的、绿宝石似的大眼睛,后面是长长的竹节一样的身体。
板块二 品读赏析,积累背诵
1.师:一说到春天,你们的脑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学生自由发言)春天是美好的,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她。在张志和的笔下,春天是那不须归的斜风细雨;在韦应物的笔下,春天是那碧于天的春水;在韩愈的笔下,春天是那遥看有近却无的草色;在苏轼的笔下,春天是那竹外的三两枝桃花;在叶绍翁的笔下,春天是那一枝出墙的红杏。今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诗人白居易笔下的春天是怎样的吧!
2.介绍作者白居易及其创作背景。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在文学上,白居易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创作背景: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回忆的是他观光游览当地风景时所留下的印象。
3.引导学生关注格式、字数与诗的不同,进而介绍“词”这种文学体裁。
词:我国古代一种句子有长有短的文学体裁,又叫“长短句”,原来都是配了曲谱能歌唱的。
4.学生自读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指名学生朗读,学生互相正音)
5.学生尝试理解这首词的意思,对不理解的地方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再全班重点释疑并明确词的大意)
旧:从前。
曾:曾经。
谙:熟悉。
蓝:蓝草,叶子可制青绿染料。
整首词的大意:江南的风景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还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6.学生借助插图,想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景象,体会作者对江南的赞美与怀念。
7.学生自由朗读词,熟读并背诵。
8.指名学生背诵,检验背诵效果。
1.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交流平台”这一板块的教学过程中,在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气泡内容加深对语句的体会。同时提醒学生养成积累优美生动语句的习惯。“识字加油站”这一板块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的形旁表义的特点,总结提手旁、绞丝旁、贝字底作为形旁表义的特点。“词句段运用”这一板块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结合语境选词填空。引导学生分析例句写动物外形特点的写法,进而尝试照样子写自己喜欢或熟悉的小动物,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2.注重积累。“日积月累”这一板块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词”这一体裁的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词与诗的区别。再通过对疑难词语释疑,让学生明白词的大意,进而通过反复朗读,达到背诵积累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