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社会·思品中考考点整理
我们在社会中成长
社区的含义及功能。(七上P71-74)
(1)含义: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区域里,有一定数量的互有联系的、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口,他们具 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这样的社会生活的共同体称做社区。
(2)社区的功能:
经济功能: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多种服务(在社区内的超市里购物等)
政治功能:贯彻国家方针政策、维护居民合法权益、建立各类组织、推进民主法制进程(社区的人在选举、宣传党和政府有关的政策、社区“再就业”工程解决下岗与失业问题等)
文化功能:发展教育事业、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组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社区里健身与学习、进行体育比赛和文艺活动、举行各种讲座和培训等)
管理功能:维护治安秩序、调解民事纠纷、管理流动人口及计划生育(解决邻里纠纷、卫生清洁、治安保卫工作防范、打击违法犯罪等)
2、大众传媒的主要种类及其作用。(七上P52-60)
(1)大众传媒的种类: 第2类:绘画、文字、印刷和摄影
第3类:电话、唱片、电影、广播、电视、计算机通讯等等
(2)作用(功能):
最基本的功能: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的功能
文化传承功能:它传播前人的知识与经验;记录同代人的探索与创新;引领社会时尚与风气;倡导一定的价值观念。
监督功能:它及时报道和评论社会生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具有舆论导向作用;揭露社会上的一些假、恶、丑现象,对其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维护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娱乐功能:它提供了大量文学、艺术、休闲方面的内容,大大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陶冶我们的性情。
(3)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
有利:提过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丰富文化生活、促进青少年社会化
不利:会损害青少年的心里健康,影响学习。
上网时间过长会影响青少年的视力等身体健康
我们身边的经济、政治与文化
3、依法治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1)依法治国(九下P55-56)
A:什么是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任何政府机关、团体、个人,都必须在法律范围内办事。
在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民主制度中最大的权威是法律。
B:为什么要实施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
法治是民主的保障,法律是办事的准绳。
C:怎样实施依法治国?
①、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概括地说就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有法可依:是指要制定出完备的法律,使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有法必依:是指法律制定出来后,必须遵守和执行。
执法必严:是指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行使国家行政执法权和司法权。
违法必究:是指遵照“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对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予以惩处。
②、能否做到依法行政和司法公正,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关键.
③、法律的实施需要道德的有力支持,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2)公民的基本权利(九下P37-40)
A:公民的概念:依据我国宪法,凡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B:公民的基本权利:法律赋予公民应该享有的权利和利益,或者以法律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人权,就是公民权利
我国宪法确认的公民基本权利
公民基本权利 平等权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政治权利和自由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 自由选择宗教信仰
人身自由 人身自由权(公民最基本的权利)
住宅不受侵犯权
人格尊严权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
社会经济权利 劳动权
休息权
获得物质帮助权(退休人员生活保障)
文化教育权 受教育权
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权和其它文化活动的自由
监督权 批评、建议权
申诉、控告、检举权
取得国家赔偿权、补偿权
其他权利 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华侨的正当权益受国家保护
C:我国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渠道和方式:向人大代表反映、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向有关公职人员反映、通过新闻媒体反映。
D: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都是法定的。
公民既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又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任何人都不能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
4、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七上P112-114)
(1)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主要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传统美德,就集中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2)民族精神:
在长期的革命历程中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
新中国建设中形成的有:“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
(3)如何弘扬民族精神:
我们弘扬民族精神,既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要在实践中不断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容。
5、经济特区,东南沿海区域经济的崛起。(七下P77-80)
东南沿海:我国的广东、福建、海南三省,统称东南沿海地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最集中的地区。
经济特区:1980年设立的第一批四个经济特区是广东省的:珠海、深圳、汕头,福建省的:厦门。
后来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是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
(3)经济特区的作用: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特区经济的快速增长给全国的经济发展以
鼓舞与启示。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法成为全国的排头兵;特区是我国了解世
界和世界了解我国的窗口。
(4)东南沿海经济发展最突出的地区,主要原因是:有政策优势,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水陆交通发达,对外贸易历史悠久;毗邻香港、澳门,大量吸收外资,特别是港资;大量吸收内地的资金、劳动力和科技人才。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九下P4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我国的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利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拥有的职权:
最高立法权:包括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
最高决定权:主要表现为决定国家生活中的重大事项 。
最高任免权:选举、决定和罢免中央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如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及有关组成人员。
最高监督权:重要的是监督宪法的实施和其他最高国家机关的工作。
我们生活的区域(复习提纲)
1、地图知识: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人教七上P7)
A、地图上的方向: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经纬线定向法 北京(北纬40°、东经116°)
指向标定向法 北
B、比例尺:文字比例尺――图中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米。
0 50米
线段比例尺――
数字比例尺――1:5000或1:50米
地图比例尺愈小,地图表示实际空间范围愈大,图中内容愈粗略(小大略)。
地图比例尺愈大,地图表示实际空间范围愈小,图中内容愈详细(大小详)。
记忆方法 比例尺 范围 内容
大 小 详细
小 大 粗略
C、常用图例(见下图)
2、世界政区:七大洲位置及其分界线,四大洋的位置,主要海洋、海峡、运河的位置,主要大国在地图上的位置。(七下P8-10)(图P8、P14)
(1)七大洲:亚洲(G)、非洲(E)、北美洲(B)、南美洲(D)、南极洲(F)、欧洲(A)、大洋州(C)。
(2)各大洲的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
南极洲和南美洲:德雷克海峡。
南美洲与北美洲:巴拿马运河。(了解各个分界线的位置)
(3)四 大 洋:太平洋(J)、大西洋(K)、印度洋(I)、北冰洋(H)。(图)
(4)主要海峡:马六甲海峡(P)、麦哲伦海峡(M)、英吉利海峡(O)、直布罗陀海峡、白令海峡(位于东南亚的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位于欧洲和非洲之间的直布罗陀海峡,把地中海和大西洋连接起来。白令海峡沟通北冰洋和太平洋)。
(5)主要运河:苏伊士运河(N)、巴拿马运河(L)。
(6)主要大国:北美洲----美国、加拿大;亚洲---中国、日本、印度、韩国;
南美洲---巴西;欧洲----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
大洋洲---澳大利亚
3、中国政区:中国在地图上的位置、主要邻国及领土组成,中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及其在地图上的位置。(七上40-44)(图P42)
、、
(1)中国在地图上的位置:中国是在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主要邻国(见下表) A、中国的陆上邻国
东面 朝鲜
东北、北面 俄罗斯 蒙古
西北、西面 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塔吉克斯坦 阿富汗 巴基斯坦
西南、南面 印度 尼泊尔 不丹 缅甸 老挝 越南
记忆方法: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不缅和老越(逆时针方向)
B、与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3)中国的领土组成:(1)中国的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台湾岛是面积最大的岛屿,其次是海南岛。散布在南海上的东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岛和黄岩岛,总称南海诸岛。
(2)中国的临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由北向南)。被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环抱的渤海,以及雷州半岛与海南岛之间的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4)中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见表)
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首都是北京。
名称 简称 省会(行政中心) 名称 简称 省会(行政中心)
23个省 黑龙江省 黑 哈尔滨 江西省 赣 南昌
吉林省 吉 长春 湖北省 鄂 武汉
辽宁省 辽 沈阳 湖南省 湘 长沙
河北省 冀 石家庄 广东省 粤 广州
山西省 晋 太原 海南省 琼 海口
陕西省 陕或秦 西安 云南省 云或滇 昆明
山东省 鲁 济南 贵州省 贵或黔 贵阳
江苏省 苏 南京 四川省 川或蜀 成都
安徽省 皖 合肥 甘肃省 甘或陇 兰州
河南省 豫 郑州 青海省 青 西宁
浙江省 浙 杭州 台湾省 台 台北
福建省 闽 福州
5个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 呼和浩特 西藏自治区 藏 拉萨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 银川 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 南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 乌鲁木齐
4个直辖市 北京市 京 北京 上海市 沪 上海
天津市 津 天津 重庆 渝 重庆
2个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港 香港 澳门特别行政区 澳 澳门
4、中国地形:五种基本地形及其特征,中国地势特征,我国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平原的名称及在地图上的位置
(1)五种基本地形及其特征(七上P48):
山地――山地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山地呈长条状延伸形成山脉,山脉排列有序,脉络分明,高耸陡峭。)
高原――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米以上,地表起伏不大,但边缘处比较陡峭。
平原――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低平。
丘陵――起伏和缓。
盆地――四周被群山环抱。
中国地势特征(七上P49):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降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级阶梯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第二阶梯分布着高原和盆地;第三级阶梯是平原和丘陵)(图七上最后彩页)(图七上P48)
山脉 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阴山山脉、太行山脉、秦岭、南岭、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台湾山脉
高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盆地 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5、中国的人口和资源:中国的人口和资源概况、人口国策、民族分布特点。
(1)人口概况(七上P44、):
A、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总人口达12.9亿,占世界人口的1/5.2005年2月1日中国人口已达13亿。
B、基本国情: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
C、中国人口分布不均衡:中国人口主要分布在黑河――腾冲连线的东南。在这条线的东南面,中国人口密度大,人口稠密;这线的西北面,人口密度小,人口稀疏。
(2)人口国策(七下P108):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原因:(1)中国基本国情决定:人口多(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人口总数:12.9亿)、底子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
(2)过多人口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导致资源相对短缺、居住环境恶化等严重问题。
(3)中国资源概况(七下P26-28):
优势: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气候类型多样;中国矿藏资源种类繁多。
劣势:优质资源比重偏小;矿产资源贫矿多,富矿少;人均占有量少;中国后备自然资源普遍不足。
(4)民族分布特点(七上P45):大杂居、小聚居。(汉族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的边疆地区,与汉族居住在一起。)
6、中国的河流:长江概况,黄河概况。(人教七上P52-56)
(1)长江概况:A.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曲折东流,注入东海,全长6300多千米。长江水量丰富,支流众多,滋润着全国近20%的国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长江流经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等11省、市、区。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B.长江给予我们航运、发电、灌溉等诸多便利。仅就航运而言,长江干流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可以四季通航。长江是中国最重要的内河航运大动脉。三峡工程建在长江上游与中游交汇处湖北宜昌。
C.长江流域降水丰沛,干流水量大,容易造成洪涝灾害,防洪工作十分重要。长江中下游的洪水主要来自宜昌以上的干支流、南面的洞庭湖、鄱阳湖,以及北面的汉江。(在图中找到――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处:宜昌和湖口。长江的主要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和赣江。)
(2)黄河概况: A.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向东注入渤海,全长5400多千米,是中国第二长河。它流经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山东省等9省区。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国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B.黄河流域降水不足,这里的农业以引黄灌溉为主。黄河上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和水电站,加强了对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由于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水土流失不仅使土壤失去了大量养分,而且泥沙淤积在河底,使下游河床不断抬高,成为“地上河”,加大了保堤防洪的难度。
(在图中找到――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处:河口和孟津。主要支流:渭河与汾河。)
7、区域差异:我国的四大地理单元概况,我国的南北差异、东西差异,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澳大利亚概况,西亚的位置图(石油宝库)。
(1)四大地理单元概况:纬度位置、海拔高度和海陆分布等自然地理因素是造成地区间自然差异的主要原因。根据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类型,我国大致可以划分为四大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A.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自大兴安岭向南至张家口,再延伸到兰州,这条分界线主要根据年降水量确定。这条线以西、以北地区为干旱地区,以东、以南地区为湿润地区。西北地区的农业发展受水资源的制约,在具有灌溉条件的河流附近和绿洲,可以发展种植业和栽培业。而多数地区由于降水少,只能发展牧业。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牧场分布地。
B.青藏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它和其他地区的分界线是中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该地区的平均海拔在4000以上。青藏地区的农业以牧业为主,这里分布着世界最大的高寒牧场。主要牲畜是世界其他地区没有的牦牛、藏绵羊、藏山羊。在青藏地区的一些谷地,分布着一些种植业。那里的特色作物为青稞,它是当地居民传统食品糍粑的原料。
中国四大区域虽然是依据自然条件划分的,但是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各区域都形成了独有地方它色的文化,成为各区域人们共同的精神财富。
(2)南北差异:中国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平原广阔、土地肥
沃、降水较为丰富的东部季风区。习惯上以秦岭――淮河
为界,大体上将东部季风区划分为北方和南方两大区域。
C.北方地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是温带气候,比较干燥。
1月平均气温低于0摄氏度,大地一片枯黄。由于年降水量
少于800毫米,地势坦荡,耕地以旱地为主,所以北方主要
种植小麦、棉花、玉米等旱田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这里河流少,水量小,冬季结冰,不利于航运。东北和华北两大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产区。
D.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是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比较湿润。1月平均气温高于0摄氏度,即使在冬季,这里也是一片绿意。由于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气候温暖,降水丰沛,为发展种植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水稻可以一年两熟甚至三熟。这里河湖众多,水量大,冬季普遍不结冰,便于航运。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水稻是本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河、湖、鱼塘等水域生产淡水鱼等水产品。因此南方地区有很多的鱼米之乡。
南北方的差异:以秦岭—淮河为界
项目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气候特点 1月平均气温低于0℃,年降水量少于800毫米。温带气候,比较干燥。 1月平均气温高于0℃,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比较滋润。
种植作物 小麦、玉米等旱田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栽培水稻,一年两熟或三熟
居民特色 注重防寒取暖、门窗密闭 注重通风、防雨
饮食习惯 面食 米饭
交通工具 基本没有水运,陆路交通发达 公路、铁路、水路交通皆发达
(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两条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重合,一条是一月0摄氏度等温线,它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
另一条是800毫米等降水线,它是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
(4)东西差异:
A.我国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为界分区,此线以东为东部季风区,以西为非季风区。东部地区平原广阔,气候较为湿润,大江大河的长期冲积和人民的辛勤耕作培育了肥田沃土。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发展农业。此外,东部地区交通通信、教育发达,城市众多,人才资源丰富,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但是这里矿产和能源资源短缺,严重的工业污染也困扰着东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B.西部地区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基本位于中国地势第一、二阶梯上。青藏高原位于第一级阶梯,号称“世界屋脊”。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位于第二级阶梯。西部地区人口占全国29%,土地面积约占全国71%。有着丰富的矿产和能源资源。但是这里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严重,大部分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较差。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差距较大。2000年正式启动西部大开发战略,争取10年取得突破性进展,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
东西差异
项目 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
地形 平原广阔,地势平坦 高原、山区面积广大,地势崎岖
气候 湿润 干旱
资源 水资源丰富,矿产和能源资源短缺 水资源缺乏,矿产和能源资源丰富
人口 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充足, 人口稀少,技术人才不足
交通 交通发达 交通不便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达,人民生活水平高 经济落后,资金短缺,生活水平较低
我国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等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差异,需要区域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以达到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的。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等工程就是跨区域的资源与能源的调配工程。
(5)澳大利亚概况(七上P83)
A、澳大利亚的位置: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面积769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六,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
B、澳大利亚从沿海到内陆自然环境有明显的差异:东南沿海地区受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气候温暖湿润,而其他大部分地区炎热干旱,有大片的沙漠和草原。草原平坦辽阔,适宜大面积发展畜牧业。他的畜牧业的现代化是以国家工业化为基础的。牧场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非常高。放牧的方式“定居”
C、澳大利亚的羊毛的产量在世界上有较突出的地位,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还是世界上主要的矿产品出口国,从而又获得“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称号。煤、铁、铝土和铀都是澳大利亚的优势矿产,储量居世界前例。
(6)西亚的位置图(石油宝库)(七上P88)
西亚的波斯湾沿岸国家,国际上统称为海湾国家。这里的石油探明储量居世界首位。石油工业与石油输出,已经成为海湾国家的主要经济命脉。霍尔木兹海峡被称为“世界油阀”。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实现国家的全面发展,是这些国家努力探索的方向
另:石油宝库位于西亚的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主要的干旱地区之一
“工业的血液”——石油
波斯湾沿岸主要产油国:伊朗、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拉克、
三条主要路线:波斯湾沿岸——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日本;
波斯湾沿岸——霍尔木兹海峡——好望角——美国、西欧(运送石油量最大的线路);
波斯湾沿岸——霍尔木兹海峡——苏伊士运河——美国、西欧(运送石油线路最短)。
8、欧洲联盟、联合国、世贸组织的概况、宗旨、职能,它们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1)欧盟
A、概况:是当今世界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政治、经济集团组织。欧洲联盟的前身是1967年成立的欧洲共同体,1993年成为欧洲联盟,标志着这个组织从单纯的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发展。
B、作用:促进个成员国的经济进一步发展,提高了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积极推进世界格局多极化,遏制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联合国
A、概况: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产物。成立于1945年。1945年6月25日通过了《联合国宪章》, 10月24日生效,这一天成为联合国的诞生日(10月24日为“联合国日” )。191个会员国。
B、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间的合作与发展。
C、作用: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促进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方面,也取得了成效。
我国发挥的重大作用:我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并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1971年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世界贸易组织(WTO)
概况:成立于1995年。其前身是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
宗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主张贸易自由和公平。
C、目标:是建立一个完整的、更具有活力的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
D、职能:制定和监督执行多边贸易规则,组织多边贸易谈判,解决成员间的贸易争端。
E、作用:降低世界各地进口关税的水平,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规定了国际贸易中的各项基本原则,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有序进行。(2001年12月11日,经过15年的艰苦谈判中国加入WTO)。
F、基本原则:所有成员都必须相互给予对等的贸易条件
(非歧视、透明度、自由贸易、公平贸易原则)
9、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七下P105-107)
(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核心:人类应该协调人口、资源和环境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不损害他人和后代人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发展。
(2)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目的: 保证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地区、个人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保证我们的子孙后代同样拥有发展的条件和机会。
(3)含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4)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5)遵循三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6)中国的响应:1994年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还踊跃参加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国际合作——说明了,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正在从观念走向实践。
(7)实施的原因: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且增长迅速;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严重;生态遭到破坏。这些都严重地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阻碍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10、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及其基本解决途径。(七下P108-113)
人口:人口数量的变化,会引发包括环境、资源、经济状况及社会变动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
问题:人口自然增长率过高,会不断引发人口与环境、资源、发展之间的矛盾;而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预期寿命延长,又会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
B、对策:(前者)控制人口增长,(后者)适当鼓励生育。
资源:A、问题: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总体质量不高,分布不均。
B、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资源大量消耗,资源短缺。
C、解决途径: 开源与节流——用可再生资源代替非可再生资源。
努力发掘新资源、研制新材料;
大力发展“废弃物资源化”;
发展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
跨区域调配——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
立法——《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
(3)环境:环境问题是没有国界的,一个国家的环境污染往往影响到周边许多国家,甚至整个世界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全世界的共同努力。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必须注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环境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
主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环境污染(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污染)
水浪费等等。
B、主要原因:人口的增加和经济发展消耗大量资源,自然环境遭到破坏。
C、具体措施:(1)“三北”防护林的建设;防治荒漠化纳入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中;
实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耕还湖和退耕还牧工程。
(2)重点治理大江大湖的水体污染;治理重工业地区和城市的大气污染。
D、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4)中国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基本国策:
中国政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了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通过行政和立法手段,要求人们必须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
落实资源和环境国策:改变粗放的生产生活方式。通过提高技术,加强管理,达到降低物耗、增进效益、保护环境的目的。
中国历史与文化
1.我国境内几个重要古人类遗址的区域位置。元谋人。北京人使用天然火。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定居生活。
(1)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中国农业文明起源于长江、黄河。(黄河、长江流域是农业文明的摇篮。这些地区发现的众多遗址,标志中国进入文明社会。)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种植水稻,黄河流域的半坡人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八上p1—2)我国最早人类为元谋人,170万年前,发现于云南元谋县。(七上p3)
名称 地理位置 时间 工具(时期) 居住 生活方式 概况
元谋人 云南省(长江流域) 170万年前 旧(打制)石器(时代) 山洞 采集狩猎 最早人类
北京人 北京(华北平原) 70万-20万年前 使用天然火
河姆渡人 浙江省(长江流域) 前7000年 新(磨制)石器(时代) 定居 干栏式 农业 水稻 使用弓箭 陶器
半坡人 陕西省(黄河流域) 前6000年 半地穴式 粟 彩陶
2.黄帝、炎帝和华夏族。禅让制。
黄帝、炎帝和华夏族:
距今约四、五千年,位于今天陕西省一带的炎帝和黄帝的部落合并发展,击败蚩尤部落。黄帝成为黄河流域最大的部落联盟首领。炎黄部落逐渐成为华夏族的主干。黄帝、炎帝被后人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始祖。
禅让制。推举贤人担任首领的方法叫禅让制(是我国远古时代的一种民主制度)。主要在尧舜禹时期,是传说中的“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禹死后,传位给儿子启,禅让制被世袭制替代。
3.夏朝的建立(公元前2070年)。商代甲骨文。西周分封制。
禹约在公元前2070年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
商的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所以称“甲骨文”。我们今天的文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代开始的)
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分封制:确立了周王的权威,扩大了周朝的区域。使周成为一个疆域辽阔的强盛王朝,却有造成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的局面。
宗法制:它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力的制度。它是分封制的基础。
分封制和宗法制结合起来,密切了周王室和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周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疆域辽阔、对周边民族具有较大影响的国家。
4.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的特点。孔子和儒学。商鞅变法的意义。
(1)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
特点: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的时期。具体表现为:
A政治:春秋: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先后出现春秋五霸(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
战国:各诸侯王先后进行变革(如:秦国商鞅变法),兼并战争不断,形成战国七雄
B经济:铁农具推广使用,推动了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
C文化:春秋出现老子、孔子、孙子为代表的学派。
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是思想解放的时期。
(2)孔子和儒学。
①春秋时期的孔子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儒家学说的中心是“仁”、“礼”“德”。
②儒学地位形成过程:
A、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仁”即“爱人”,就是要广泛体贴,理解别人。另一方面是希望人们“克己复礼”,能自觉约束自己,加强个人的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以“仁”为做人标准,把“仁”,“礼”结合起来,用道德感化人,用礼仪规范人。
B、孔子的思想经过孟子,荀子(战国时期)等历代学者发扬,逐渐形成博大精深,体系完备的思想学说,称为“儒学”。
C、西汉时,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达2000多年。
D、近代民国初期,新文化运动中,儒学受到极力批判,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严重动摇。
E、现在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开始积极吸收儒学的精华,并使其发扬光大。
(3) 商鞅变法的意义。
时间地点:战国时期,秦国
意 义:与其他各国变法相比,商鞅变法更加全面彻底,废除奴隶制、确立封建制,使秦国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天下奠定基础。
5.秦始皇统一中国和建立秦朝。汉武帝的“大一统”,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
(1)秦始皇统一中国和建立秦朝:
A、建立秦朝: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完成统一,秦王嬴政以“皇帝”为君主的新称号,自称“始皇帝”,建立秦朝。
B、秦始皇统一中国措施:
政治: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确立了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地方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经济: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文化:统一文字。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
思想:焚书坑儒(积极:统一了思想;消极:摧残了古代文化,钳制了人们思想)
交通:统一车辆轨道,大修驰道,发展交通。
军事: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征南越。
C、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开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王朝;
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制度,成为以后2000多年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础。(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这一制度)
(2)汉武帝的“大一统”:(八上P14-15)
文化思想: 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在长安设太学,地方设官学,推行儒
学教育,开始用儒家思想作为统治国家的指导思想,巩固了政治统一,形成“大一统”
的政治格局。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正统思想,延续2000多年。
政治:颁布“推恩令”削弱地方诸侯王势力,加强监察制度以巩固皇权;
军事: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解除了汉朝北部边患。在河西走廊设郡。
经济:经济繁荣,国力雄厚,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外交: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联系 。
(3)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
A西域地理范围:西汉时期,阳关、玉门关以西,包括新疆、中亚地区被称为西域。
B张骞通西域的影响:开通丝绸之路,汉朝和西域各国从此建立起友好关系,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
(4) 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全长7000多千米,起点:长安,经河西走廊到西域(包括今天新疆、中亚地 区),最远到大秦(欧洲罗马)。
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敦煌——新疆境内——中亚——西亚——欧洲(罗马)
(主要经过今天的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土耳其、意大利)
意义:沟通了欧亚两大洲,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6.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对峙。赤壁之战。北魏孝文帝。
(1)三国两晋南北朝: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段以分裂对峙、民族融合的时期。
(2)赤壁之战:208年(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刘备与孙权联盟,共采用火攻的方法,大败曹军,这就是“赤壁之战”。它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鲜卑族):
内容:推行汉化政策——用汉制、行汉礼、说汉语、改汉姓、穿汉服、与汉族通婚
作用: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鲜卑族人积极学习和吸取中原汉族地区的文化,大大加快北方民族融合步伐。北魏国力一度十分强盛。
7.隋朝结束南北对峙局面。大运河。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唐朝的繁盛。雕版印刷术。
(1)隋朝结束了南北对峙局面,实现大统一。(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分裂之后的大统一)
(2)大运河:
隋炀帝时期修建,它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南到余杭,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及钱塘江五大水系。
记忆方法:一个中心(洛阳 河南省 豫)
两个端点:北——涿郡(北京 京)
南——余杭(杭州 浙江 浙)
四个河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由北向南)
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由北向南)
作用: 对南北方的交通运输起重大作用;
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河发展;
对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有促进作用。
科举制:
A建立:科举制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
B:科举制是比较完备而又严密的选官制度,在国际上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明清时期,对科举制有了更严格的规定。考试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试格式为八股文,不允许发挥个人见解。这从某种方面扼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
C评价:积极——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强调以才能最为选官的标准,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
消极——明清时期,八股取士,不允许发挥个人见解,遏止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行。
(4)三省六部制:
A建立: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
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的官僚制度。三省指中书省(负责替皇帝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对诏令的内容进行审核),尚书省(负责政令的执行)。尚书省下辖六部,六部为礼、户、吏、兵、刑、工。
B作用:消弱了丞相的权力,进一步加强了皇权,扩充并完善了中央官僚机构。
(5)唐朝的繁盛:(八上P18-20)
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
贞观时期开创的帝国新政,经过武则天时期的发展,到唐玄宗时达到鼎盛,唐朝帝国进入到“开元盛世”。(大唐帝国在开元年间达到鼎盛)
繁盛表现:
①外交上:我国与亚欧非等70多个国家有经济文化交流(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长安成为当时各国交流的中心;中国成为东亚文明的辐射源,在世界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经济上:手工业的产品种类、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也超过了前代。如:曲辕犁、筒车、瓷器(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唐三彩);
③政治上:有比较系统完备的制度(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④文化上: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⑤科技上:隋唐时期——雕版印刷;北宋(毕升)——活字印刷术;元(王桢)——转轮排字盘
8.北宋、辽、西夏对峙。南宋与金的对峙。元的统一。宋元科技与海上贸易。
(1)北宋、辽、西夏对峙:与北宋同时并存的政权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经过几次战争,北宋对辽、西夏采取守势,通过议和维持了长期的和平局面。
(2)南宋与金的对峙:12世纪兴起的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权,先后灭辽、北宋。宋王朝南迁临安,史称南宋。南宋与金长期对峙。
(3)元的统一:13世纪中叶,兴起于蒙古草原的蒙古族,接连灭了西夏和金。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次年定都大都。1276,元灭南宋,中国再度统一。
金 灭 辽 再灭 北宋
辽 金
北宋 南宋 蒙古(1271年后为元)
西夏
(4)宋元科技与海上贸易:
①宋元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高峰。
A火药:是中国的伟大发明。火药的使用改变了冷兵器时代的作战方式。火药武器应用于战争,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巨大的转折点。
B指南针:宋,指南针出现,并用于航海。
C印刷术:北宋(毕升)——活字印刷术;元(王桢)——转轮排字盘;
D棉纺织:元代黄道婆向黎族人民学习了棉纺织技术,松江成为棉纺织业中心。
②宋元海外贸易:宋元时期,我国海外贸易极为兴盛。东南沿海广州、泉州、杭州、明州、扬州是有名的港口。商船到达了朝鲜、日本、阿拉伯地区和东非。丝绸和瓷器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出口物品。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使科学技术和艺术的交流发展起来,阿拉伯的天文、历法、数学、医药等影响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也经阿拉伯传入欧洲。
9.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清朝的疆域和闭关自守。明清时期的文化专制。
强化皇权的措施:明——废丞相、设内阁;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
清——清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大兴文字狱。
(2)清朝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岸,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包南海诸岛。奠定了今天祖国疆域的基础。
(3)闭关自守
原因:自大——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
自卫——还害怕外国人会利用当时人民的反清情绪,联合起来反对自己的统治。
表现:清政府严厉限制对外贸易,采取了闭关政策。(对外通商口岸减为广州一个)
结果:对西方的兴起一无所知,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
但也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
(4)明清时期的文化专制:八股取士,文字狱。
10.鸦片战争(1840-1842年)。《南京条约》内容和影响。洋务运动的主张和代表人物。
原因:根本原因——英国经过工业革命后,为满足其发展需要,要抢夺工业原料和海外市场。
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林则徐虎门硝烟)
(2)鸦片战争(1840-1842年):中英交战 中国战败 签定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
《南京条约》的内容:A割香港岛给英国;B赔款2100万元;C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D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所应缴纳的关税有中英双方商定。
影响: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关税主权,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为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提供了便利条件。从此,中国从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洋务运动的主张和代表人物:
A兴起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C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
D内容:以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为中心,兴办了近代军事、民用企业、组建了新式海军、创立了新式学校,还派遣留学生出国。
E影响: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到了一定抵制作用。洋务运动的兴起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11.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影响。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戊戌变法。同盟会的成立。辛亥革命爆发的时间,主要领导人。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中国、日本交战,中国战败。在日本马关签订条约。
《 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国把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 马关条约》的影响: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竞相争夺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时局图》
(2)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戊戌变法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维新变法主要活(1895——1898):
A: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对“瓜分豆剖”的危局,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主张变法维新,以挽救中华民族。
B:1895年,1300多举人上书光绪皇帝,要求变法,这是历史上著名的“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C:之后,康、梁等维新派在全国办报、组织学会,宣传西学,鼓吹变法,他们还与顽固派展开激烈的思想论战。
D戊戌变法:在维新派的宣传鼓动下,光绪皇帝表示不做‘亡国之君’,于1898年6月11日,正式实行变法。持续100多天,史称“百日维新”或“戊戌变法”(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 )。
变法触动了慈禧太后和顽固派的利益,9月21日,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皇帝、捕杀维新志士。变法失败。
维新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它宣传了西学,对清政府的统治有所触动。
(3)同盟会的成立: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宣告成立,确定“驱逐靼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创办机关报《民报》。孙中山后来把政治纲领解释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它成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
(4)辛亥革命:
爆发时间:1911年10月
主要领导人: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
武昌起义:1911年10月,革命党人在武昌(湖北省)发动起义。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革命浪潮席卷全国。不到两个月,全国半数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清王朝统治风雨飘摇。历史上把这次革命称为“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结果:后被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成果,中国从此进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辛亥革命的意义: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朝的统治,使中国历时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推出历史舞台。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5)中华民国成立: 1911年12月起义各省代表齐集南京,共同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并组建临时政府,中华民国宣告成立。
12.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主要代表人物。五四运动的时间、口号和历史意义。
(1)新文化运动:
时间:1915年开始
领导人:先进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
口号:前期——民主、科学:以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反对君主专制,以科学反对迷信。(受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
后期——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性质: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运动。形成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促使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先进知识分子接受十月革命的影响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五四运动:
①时间:1919年5月4日,爱国反帝运动爆发。
②口号与过程:
A:五四运动发端于北京,主力军是学生,他们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口号,打着“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标语,以罢课示威游行的方式与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进行斗争。
B:6月初,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运动波及到全国22省,给帝国主义、北洋军阀以沉重的打击。
③结果:在反帝的呼声和全国人民的强烈要求下,北洋军阀政府罢免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释放了被捕的学生,并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取得了初步胜利。
④意义:A五四反帝爱国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是中华民族觉醒的体现。
B它对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了干部和思想基础。
C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1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和国共合作的破裂。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九一八事变。长征和遵义会议。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条件: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时间:1921年7月
地点:上海
内容:通过党的纲领和章程,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确立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第一次国共合作:
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开始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民党一大)在广州举行。大会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允许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合作标志:国民党一大;合作目的: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统治)
(3)北伐战争和国共合作的破裂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国共两党共同创办了黄埔军校,
1926年,为打倒列强、消灭军阀、统一全国,国民革命军从广州出发,进行北伐。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4)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军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5)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率领起义部队向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湘赣边界井冈山进军,在这里建立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6)长征和遵义会议
长征原因:1933年蒋介石调集军队对革命根据地发起第五次“围剿”。由于当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实行错误的路线,导致红军反“围剿”失败。
长征:1934年10月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江西瑞金——甘肃会宁 即:第三阶梯——第二阶梯)
遵义(贵州省 ——贵、黔)会议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内容:会议批判了当时军事领导人的严重错误,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意义: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7)九一八事变
原因:20世界30年代初,日本卷入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缓和国内矛盾,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
经过: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悍然向沈阳的中国驻军发动蓄谋已久的攻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结果:在此后的半年内,日军占领了我国东北三省。
14.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抗日战争的起止时间,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1)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事变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为了结束内战,联共抗日,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由此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意义: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确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蒋介石被迫答应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结束了十年内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抗日战争的起止时间: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
(3)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军队拒绝。日军以此为由,炮轰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还击。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七七事变,也叫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抗战爆发后,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接受国民政府的统一指挥,西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各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国共两党共赴国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经过八年浴血奋战,1945年8月15日,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
原因: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战
世界人民和海外华侨的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起到的中流砥柱作用。
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百年来反对外国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血洗了百年来受外国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奴役和压迫的耻辱。
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承担了巨大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5.重庆谈判和全面内战爆发。三大战役的名称。渡江战役和国民党政权覆灭。
(1)重庆谈判:
A背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准备发动内战,建立对全国的独裁统治。但为了推卸发动内战的罪责,蒋介石故意做出和平的姿态,连续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B经过: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为争取和平民主,飞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
C结果:经过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和斗争,10月10日,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2)全面内战的爆发:双十协定未能阻止蒋介石发动内战。1946年6月,蒋介石调集30万兵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3)三大战役的名称: 1948年9月——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的主力部队基本被消灭)。
(4)渡江战役和国民党政权覆灭: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一举突破国民党的长江防线,迅速占领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1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毛泽东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
意义:结束了自1840年以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了自1919年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中华民族从此走上独立、统一的道路,
土地改革:(巩固新政权的措施)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政府在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意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消灭剥削阶级,解放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彻底消灭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3)抗美援朝;(巩固新政权的措施)
时间:1950年6月——1953年10月
原因: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保家卫国。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派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
意义:抗美援朝的胜利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为我国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17.三大改造及其意义。“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及其影响。“两弹一星”。
(1)三大改造及其意义:(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
时间: 1953——1956年,中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成集体或国有经济形式)。1956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内容: 农业改造方式(农业成产合作社);手工业改造方式(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也表明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标志着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及其影响:(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误)
原因:由于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不足,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急于求成。
时间:1958年
表现:在大跃进中,出现了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工业方面的大跃进以全民“大炼钢铁”运动为中心。它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破坏了环境,国家财政出现了赤字。
在农业方面,提出了不切实际的粮食生产计划指标,农村中开始大办人民公社。(人民公社的规模很大,在生产和分配中大搞平均主义,将农民私产收归共有,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影响: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是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客观经济规律,严重地破坏了我国的生产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损害了农民利益,挫伤生产积极性,人民生活水平下降;1959年—1961年我国经历了连续三年的困难时期。
两弹一星:
内容:核弹(原子弹—1964、氢弹—1967)导弹、人造地球卫星(1970)
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
英雄模范:钱学森、邓稼先(两弹元勋)、钱三强
18.文化大革命的起止时间,文化大革命的原因和影响。
(1)文化大革命的起止时间:1966年——1976年
(2)文化大革命的原因和影响:
原因:毛泽东错误的估计了阶级斗争的形势,采取了错误的方法,被反革命集团利用。
影响: 是一场给国家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民主和法制被践踏;干部群众受到迫害,人身受侮辱,权利被剥夺;优秀文化遗产受到严重摧残;整个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19.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意义。中国的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意义:
时间:1978年12月
内容: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确定改革开放。
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从此中国进入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新时期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2)中国的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①对内改革:
A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的政策。
a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创于安徽凤阳县小岗村。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b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也逐步展开,有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对外开放:国家还确定了对外开放的政策。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目的:政府采取积极的政策,发展对外贸易,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外国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③改革和对外开放作用:二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我们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我国社会生产力,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人民的生活已初步达到小康水平。这一切都是改革开放的结果。
20. “一国两制”的提出。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八下P77)
(1)“一国两制”的提出:
1978年以后,中共中央逐渐形成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1982年,邓小平明确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一国两制的构想。内容是: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
(2)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
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政策指导下,1997年、1999年香港、澳门分别顺利回归祖国。
(3)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是洗雪中国百年耻辱的盛事;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重要的一步。
(4)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好处体现在:有利于统一后台湾的繁荣和稳定
有利于两岸同胞感情的融洽。
有利于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
有利于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步伐。
推进祖国统一的积极往来有:国民党访问大陆;春节包机
两岸经贸论坛的举行;台湾农产品进入大陆
积极推动大陆去台湾旅游等活动。
世界历史与文化
1.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的地理位置。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汉漠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等级制度,佛教,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
(1)读图题: 图中A、B、C、D分别代表什么文明
A:古中国文明 B:古印度文明 C:两河流域文明 D:古代埃及文明
共同点:都分布在北纬20——40度的农耕地带。 自然环境对人类有很大的影响
都发源于大江、大河流域,易于灌溉。 人类应该和自然和谐共处。
位于北温带,气候适宜,降水充沛。
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2)古代主要农耕文明。
文明 地理位置 时间 主要成就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流域 前4000年中期 象形文字、金字塔
两河流域文明 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前3500年 楔形文字 、汉谟拉比法典(为了强化统治,汉谟拉比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定都巴比伦城)、波斯帝国(地跨亚欧非)
古印度文明 印度河流域 前2300年 创立佛教、0-9十个数字符号( “0”符号是古印度人献给全人类最精妙的礼物)、十进位法、
中国文明 黄河和长江流域 前2070年 甲骨文、四大发明
(3)古代印度的等级制度:约公元前23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产生了早期文明。后来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建立国家。在此过程中,印度社会逐渐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种姓制下,社会成员按血统和肤色分为四个等级,由高到低依次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各种姓身份、地位世代相传,彼此之间禁止通婚。
2.古代希腊、罗马的地理位置。斯巴达和雅典及其政治特色。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及其政治特色。
(1)古代希腊、罗马地理位置:古代希腊、罗马位于地中海沿岸,欧洲的南部。是西方文明的源头。
(2)斯巴达和雅典及其政治特色
①斯巴达是希腊的一个城邦,它崇尚武力,热衷于征服邻邦。斯巴达人的一生都必须服从城邦的军事需要,整个城邦就像一座大兵营。
政治特色:斯巴达又称为“平等者公社”。因为斯巴达全体公民是统治阶级,享有平等权利,共同占有土地和奴隶。
②雅典是希腊的另一个城邦,它濒临爱琴海,海上交通便利,商业贸易繁荣。
政治特色:民主政治——雅典是公民拥有较多自由的民主制国家。主要机构为公民大会(最高权利机构)、公民陪审法庭(最高司法机构)和五百人议事会。
(3)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及其政治特色
①罗马共和国:公元前8世纪,罗马在地中海北岸的亚平宁半岛中部兴起。起初是君主制,后来是贵族共和国。(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政治特色:A罗马共和国的最高官职是执政官,由选举产生。
B国家决策机构是元老院,实行政事共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C为保证平民的政治经济利益,罗马人设立了保民官一职。这是罗马人在世界政治史上的创举。
②罗马帝国:公元2世纪,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3—4、三大宗教创立的时间、地点、创始人及教义
宗教名称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创立时间 公元前6世纪 1世纪 7世纪
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传说中的耶稣 穆罕默德
创立地点 古印度 罗马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 阿拉伯半岛(麦加)
教义 众生平等、灭欲修行(提倡佛门内众生平等;宣扬生老病死都是人生之苦,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只有苦心修行,戒除欲望,才能脱离苦海,达到佛教徒追求的最高境界。) 耶稣叫人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教义中不乏敌视富人,反对罗马统治的观点。(《圣经》) 号召人们只信奉唯一的真主安拉,顺从真主。(《古兰经》)
性质演变 统治者大力提倡、使之成为安定百姓的办法之一 早期是穷人的宗教,后来富人加入并成为首领,教皇成为思想文化的垄断者,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和政治权威。 成为统一阿拉伯的号召力量
传播 南传到东南亚,北传至中亚、西亚西汉末年(公元前后)传入我国 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而传播至欧、亚、非三洲 随着阿拉伯帝国(地跨亚欧非)的扩张传播至欧、亚、非三洲
5.阿拉伯帝国对外扩张成为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天方夜谭》。
(1)阿拉伯帝国:穆罕默德逝世后,他的继承者打者圣战的旗号,先后发动了大规模的对外战争,穆斯林军队先后征服了中亚、北非的许多地方,(吞并伊拉克、叙利亚、埃及、西班牙等国家)。到8世纪中叶,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阿拉伯帝国的首都为巴格达)
(2)《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广泛吸收了印度、埃及、希腊等地的民间故事,经过数百年的充实和完善,生动地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境内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其中《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与《阿拉丁神灯》最著名。
6.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影响,达芬奇及《蒙娜丽莎》
(1)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14——16世纪由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发展,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认为自己能国创造财富,也应该享受生活,。他们要求重视人的作用和人的需要,其主题是“人文主义”。
(2)过程:14世纪在意大利兴起,16世纪盛行于整个欧洲。
(3)影响:文艺复兴运动是一次崭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使人们的思想逐渐从中世纪的宗教愚昧中解放出来。(文艺复兴运动推动新兴的资产阶级去追求个人幸福、个人价值的实现,如开辟新航路。这说明思想解放运动推动社会发展。)
达芬奇及《蒙娜丽莎》: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被称为“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是《蒙娜丽莎》
7.16世纪科学革命中的代表人物:哥白尼和“日心说”、牛顿和万有引力定律。
(1)16世纪,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根据自己多年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绕着太阳转。日心说否定了教会的权威,鼓励人们去探索自然现象,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在科学领域中率先充破了基督教的束缚)
(2)17世纪,英国科学家牛顿把科学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他的贡献主要在物理学领域,其中的突出成就是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还创立了力学三大定律,他的力学为后来的工业革命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8.启蒙运动中的代表人物:伏尔泰、卢梭。
(1)启蒙运动:17、18世纪,西欧先进的思想家们认为,人们处于黑暗之中,应该用理性之光驱散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他们著书立说,激烈批判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宣传自由、平等、民主。这就是“启蒙运动”。18世纪后半期,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顶峰。
(2)代表任务:——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旗手。他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有追求生存、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天赋的,不能被剥夺。他倡导信仰自由,赞美民主政治。
——卢梭:是启蒙运动时期法国另一位思想家。他认为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政府和官吏是人民委任的,人民有权委任他们,也有权撤换他们,直至消灭奴役压迫人民的统治者。这就是人民主权思想。
(启蒙运动对美国的《独立宣言》、确立三权分立制度;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法国的大革命和《人权宣言》有影响)
9.新航路开辟的条件、主要人物及航线、影响。
(1)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①西班牙和葡萄牙已经能够制造适合远航的大船,并从意大利人那里学到了大量航海知识。葡萄牙国王拥有一批来自各国的海员。
②中国发明的指南针已经传入欧洲,并在此时普遍用于航海事业。
③古希腊人托勒密的地圆说逐渐被人们接受。
④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国王希望能够从东方直接获得金银、香料等商品,对远洋事业很支持。
⑤哥伦布等航海家具有探险精神以及超人的意志和智慧。
(2)人物及航线:
航海家 时间 路线
迪亚士 1487 沿非洲海岸南下,进入印度洋,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哥伦布 1492 横渡大西洋,发现新大陆——美洲(向西)
达·伽马 1497-1498 沿迪亚士的航线继续前进,到达印度
麦哲伦 1519-1522 实现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向西)
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
积极——发现了美洲,开通了全球航线,加强了各地联系,世界逐渐融合成一个整体
促进了世界各地经济交流,促进了世界贸易发展,丰富了人类生活。
促进了世界文明交融(形成了新的民族——美利坚民族)
消极——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人开始了残酷的殖民掠夺进程,对殖民地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给殖民地人民造成极大的摧残。(如毁灭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屠杀印第安人,贩卖非洲黑奴到美洲)殖民者把掠夺到的财富转化为经商和开办企业的资本。总之,造成了亚非拉地区长期的落后于贫穷。
10.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新议会的召开,克伦威尔,1688年政变,《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起止时间,《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华盛顿。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攻占巴士底狱,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罗伯斯庇尔。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作用。
(1)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日本明治维新(17-19世纪)
名称 原因 重要事件 人物 作用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革命)1640-1688 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①1640年国会重新召开(新议会的召开)标志英国革命开端;②1649年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③1688年光荣革命(政变)④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克伦威尔 ①英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②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③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1789- ①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②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1789年7月14日,巴黎群众起义,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通过《人权宣言》;②巴黎人们举行第二次起义,国王路易十六被斩首;③第三次起义,雅各宾派实行革命恐怖;④拿破仑以铁腕巩固成果。 罗伯斯比尔拿破仑 ①彻底推翻了法国的封建统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②扫荡了欧洲的封建势力③显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 原因:英国力图把北美13州变成它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经济的发展。 ①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揭开独立战争的序幕;②1776年7月4日颁布《独立宣言》宣告建立美利坚合众国; ③1787年第一部宪法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华盛顿杰佛逊富兰克林 ①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的独立,是一次民族解放运动;②同时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外部障碍,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经济迅速发展。
日本明治维新1868 ①日本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的侵略,面临沦为西方殖民地的严重威胁。②国内幕府的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1868年倒幕运动将德川幕府的权力剥夺②明治天皇实施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措施。 明治天皇 ①日本成为亚洲唯一摆脱殖民地、半殖民地命运的国家,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②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文明的国家。(拓展:为何中国没有成功)③日本开始侵略了对外侵略扩张,给亚洲邻国造成巨大伤害。
(2)思考: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
原因:都是因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斗争方式:都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
结果: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确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时间:17-19世纪
领导人:都有杰出的领导人
文 献:都颁布了纲领性文件
11.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状况及其影响。工业革命:时间,发源及扩展,开始部门,标志,重大发明(瓦特和改良的蒸汽机、史蒂芬孙和蒸汽机车),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标志,重大发明(格拉姆和发电机、爱迪生和电灯、莱特兄弟和飞机、贝尔和电话),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九上P57—61) 第二次工业革命(九上P74—75)
定义 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的棉纺织业出现了一系列重要发明,机器生产逐步取代了手工劳动,后来又扩展到其他行业,这一演变过程叫做工业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后半期(科学的世纪)
动力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标志) 电力的广泛应用(标志)
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主要发明 英国瓦特——蒸汽机;英国史蒂芬逊——蒸汽机车;美国富尔顿——蒸汽轮船 比利时格拉姆——发电机;英国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 美国爱迪生——电灯; 美国莱特兄弟——飞机; 美国贝尔——电话(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通讯方式); 德国卡尔本茨——汽车
工业部门 纺织、机械制造、交通运输、冶金、采矿 电力、钢铁、化学、石油、汽车
领先国家 英国 美国、德国
结果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当时世界上唯一的工业国。 美国、德国后来居上,率先实现电气化,工业发展势头超过英国。
新阶段的特点 ①具有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 ② 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范围,规模更大 ③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引起了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大变迁,大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①引起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使用机器为主的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②带来了城市化和人口向城市的转移,但城市化和工业化也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即付出的代价,如贫富分化、人口膨胀、住房拥挤、环境污染等)③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带来了巨大变化;④引起社会结构的改变,产生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工业革命时期最重要的思想成果,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是工业革命的直接产物。
第二次工业革命 1、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面貌,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力推动了社会的发展。2、文明与野蛮交织:为占领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快殖民扩张的步伐,到19世纪末,整个世界基本被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瓜分完毕,他们控制和奴役着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成为帝国主义国家。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亚非拉国家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如日本明治维新),开展了民族自救和独立运动。
启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重视科技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引进并吸收世界各国先进技术。重视环境保护,实践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青少年应该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担负起民族振兴的重任。
1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标志: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意义: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13.十月革命的爆发,领导人,影响(无产阶级革命实践)。
(1)背 景: ①国内各种矛盾存在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俄国人民要求推出大战,摆脱战争的痛苦。
领导人:列宁、布尔什维克党
意 义:不仅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俄国的道路,对整个人类社会 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4)影 响:建立起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人阶级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它以消灭剥削、实现共产主义为崇高目标。十月革命后,俄国退出一战。
14.两次世界大战的基本状况: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交战双方,起止时间,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动者,起止时间,意、德、日法西斯的投降,性质,对犹太人的屠杀。
性质 重大事件 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7―1918.11原因:工业化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产生利益冲突,从而导致战争。 帝国主义之间的非正义战争双方:同盟国协约国 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三个战场:西线、东线、巴尔干(南线);1916年凡尔登战役是一战的转折点;1918年,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德国相继投降,一战结束。 ①改变了世界格局:俄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欧洲出现一系列资本主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波澜壮阔。②英、法、美通过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完成了对世界的重新瓜分。③列强争霸局面依旧。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9―1945、8原因:①1929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前后,意、德、日先后建立法西斯政权,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相继形成。②英法绥靖政策纵容侵略,把世界推进战争深渊。 是法西斯的侵略与反法西斯的战争,正义与邪恶的战争。双方:轴心国同盟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二战爆发;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942年1月1日, 苏美英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1943年7月,意大利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标志二战结束 警示世界珍惜和平,战后成立联合国。(战后为了维护人类的持久和平,1945年10月24日,在苏美英中的努力下,创立了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为宗旨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战的发动者是德意日法西斯集团;德国法西斯在战争中对人类文明犯下的残暴罪行是对犹太人实行的种族灭绝政策;
灾难:一战:参战国有30个左右,卷入人口达15亿,死伤3000万人。
二战:战争历时六年,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人口卷入了战争。死亡达6000万
15.罗斯福新政的原因及作用。
(1)原因:经济危机使得世界资产阶级的统治岌岌可危,1933年罗斯福受命于危难之时,实施治理危机的新政。
(2)特点(措施):全面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在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福利方面,推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
(3)实质: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就是用国家调节这只看得见的手,缓解资本主义内部的矛盾。
(4)意义(作用):新政取得明显效果,美国经济回升,逐步走出了危机,避免法西斯上台。(罗斯福改革的精神,鼓舞了美国人民。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的措施,后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改造了传统的资本主义模式。)
16.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冷战的表现,杜鲁门主义,北约和华约,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
(1)原因: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成为世界头号强国。为了推行称霸全球的战略,美国放弃了战时与苏联的同盟,转向反共反苏。
②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引起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惧。美国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遏制苏联和社会主义的影响,于是美、苏由战时的合作迅速走向对抗,冷战由此拉开帷幕。
(2)冷战的表现:冷战主要表现为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对峙;具体表现为:
A经济上美国实行对西欧的经济援助;
B在制造危机上:柏林危机(美苏在德国展开的冷战以来的第一次正面交锋);第二次柏林危机(修筑“柏林墙”);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C军备竞赛上:1949年,苏联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1952年,美国研制出威力更大的氢弹,1953年苏联成功。1957年,苏联率先发身卫星和洲际导弹,美国不久迎头赶上,双方进入太空对抗阶段)
(3)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宣称不论什么地方,只要资本主义的利益受到威胁,就与美国的安全息息相关。这种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的正式破裂,标志冷战正式开始(冷战全面展开的重要标志。)
(4)“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标志着东西方对峙格局的形成。1949年,美、英、法等12国签署《北大西洋公约》,规定实行集体防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正式形成,简称“北约”。为与“北约”对抗,苏联与东欧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从此,两大阵营的军事对抗进入新阶段。
(5)结束的标志: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意味着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格局的终结。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向多极发展):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俄罗斯还具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日本拥有强大的经济力量,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欧洲则加快了一体化进程,世界正在向多极化发展。
PAGE
26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材料题专项练习
1、 材料一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材料三 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长勒提尔,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 ——摘自哥伦布日记
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说的“共同的纱幕”指的是什么?(1分)在意大利什么思想使人觉醒,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1分)
(2)列举一文艺复兴在艺术上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1分)
(3)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二中“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的?(2分)
(4)哥伦布的航海活动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指出材料三中哥伦布关于地理位置叙述的一处错误,并加以改正。(2分)
从材料中找出反映哥伦布航海活动的目的。(1分)
(5)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人类迈入近代社会有何共同影响?(1分)
2.第三十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12年在英国伦敦举行,九年级的学生对英国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更全面地的了解英国历史,他们专门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让我们跟随他们共同步入英国国历史的探寻之旅。
第一站:探访莎士比亚
(1)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他的四大悲剧同学们都想一睹为快,请你列出四大悲剧的目录。(4分)
第二站:追寻革命足迹
材料一:1649年1月30日,在伦敦白厅前的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等待着一场断头的刑罚,受刑的就是被议会宣判为“暴君、杀人犯和国家公敌”的国王。
(2)材料一描述的历史画面中被处死的是那位国王?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最终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2分)
第三站:走进英国科技馆
(3) 在科技馆中同学们看到了以下几种机器,请写出他们的发明者(3分)
第四站:感悟英国的发展
同学们了解了英国的历史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请你回答:
(4)试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原因?由此得到哪些启示?(4分)
3.1837年,18岁的维多利亚继位英国国王,维多利亚时代开始。维多利亚在位的63年(1837-1901)间,英国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繁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巩固、完善、英国成为世界霸主,占有相当于本土面积111倍的殖民地,自称日不落帝国。阅读下列此案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 材料一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对英国历史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3分)
材料二:据“中央社”报道,日本发生史上最大规模地震,灾情惨重,英国女王伊利莎白二世闻讯后十分震惊,特别向日本天皇表达哀悼;英国政府并表示将提供人道援助。
---中新网3月12日电
(2)依据此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英国最高权力机构是___________。
材料三: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君主立宪制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
——刘成等《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3) 材料三中“经济迅速发展”与哪一重大事件有关?它给人们生活带来哪些影响?(4分)
材料四:经过几百年在印度极其殖民地的疯狂掠夺和剥削,英国获取了无数的财富和生产原料……“这种悲惨的境况,在商业史上是无与伦比的、棉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一片了。”
(4) 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英国19世纪能成为世界一流强国?(3分)
4、进入近代,欧洲文明强势崛起,法国是近代欧洲文明的重要发动机之一。探究历史,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日,星期二,无事。”这是路易十六对1979年7月14日的描述,显然这一天在国王看来十分平常,甚至有些平淡。但是,路易十六认为无事的这一天,却成为一个改写该国历史的最重要的日子。7月15日早晨,路易十六听到了大臣的汇报。他吃惊而困惑地问:“怎么,造反啦?”大臣回答说:“不,陛下,是一场革命。”
(1)材料一中的“革命”是法国历史上的哪次革命运动?这次革命对欧洲和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国际歌》
(2)法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请写出这个政权的名称,并结合材料二《国际歌》的歌词内容与所学知识,谈谈这个政权所表现出来的精神。
【巨人风采】
(3)拿破仑是法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风云人物,有人赞他为“欧洲雄狮”,也有人说他是“科西嘉怪物”。你的看法如何?并说明理由。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量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287 42000 51937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 1888—1894年日本工厂蒸汽机数量变化示意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现代化”的基本含义。(不得摘抄原文)(2分)
(2)19世纪50年代哪一事件的发生使俄国倍感“现代化的压力”?为打破现代化的瓶颈,“紧紧跟上”现代化浪潮,亚历山大二世采取了什么措施?依据材料二,概述此举对俄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4分)
(3)在“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推进的过程中,日本进行什么历史运动来实现工业化?(1分)指出日本政府为推进“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而采取的经济措施。(3分)
(4)俄、日两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方式有何共同特点?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2分)
6.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新航路的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由于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对铸造货币的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商业危机促使欧洲人开辟新的航路。因为陆上交通被奥斯曼帝国切断,同时开辟新航路的客观条件也具备。欧洲的葡萄牙和西班牙率先开始了海上探险。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线路图(右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4分)
(2)从欧洲经大西洋、印度洋直通印度的新航路是由航海家谁开辟的?(2分)
(3)最早完成穿越三大洋,又回到欧洲的航海活动是由谁率领的船队完成的?他的航行证明了什么?(4分)
(4)你知道在新航路开辟的半个多世纪前,中国的一次伟大的航海壮举是什么吗?(2分)
7、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在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伯里克利
材料二:2010年5月12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任命保守党领袖卡梅伦为首相,并授权他组建新一届政府。……伊丽莎白二世虽然是英国国家的象征,却不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是统而不治的君主。——摘自新华网
材料三:在权利方面,宣扬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摘自《人权宣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出实行这种“民主政治”的古代奴隶制城邦国家的名称。(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所反映的是英国什么政治制度?(2分)该政治制度是怎样在英国确立起来的?(3分)
(3)概括材料三所体现的法国资产阶级的理想追求。《人权宣言》的发表有何历史意义?(2分)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西方民主政治的认识。(2分)
8.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近代以来,人类思想文化不断发展,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
⑴ 近代欧洲第一、二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1分)
⑵ 17-18世纪欧洲又发生了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受其影响,18世纪欧洲哪个国家爆发了一场深刻的资产阶级革命?(1分)
⑶ 启蒙思想对中国近代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哪一历史事件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1分)
⑷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对人类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哪一历史事件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现实?(1分)
⑸ 20世纪,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哪两大思想理论成果?(2分)
⑹ 结合上述问题,就先进思想文化的作用或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外来先进的思想文化成果,用一
句话谈谈你的认识。(1分)
9.站在科学家的肩上,你可以看得更远;踏着科学家的足迹,你可以走得更快。以下是有关三位近代著名科学家的漫画,仔细捕捉图中信息并回答问题:(6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①图一是英国著名科学家,物理学中力的单位以他的名字命名,你知道他是谁吗?图一中一个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引发了他思考,从而推断出哪一定律?
②图二中的科学家将生物学完全建立在科学基础上,请写出他的名字。仔细观察图片,你能说说出这位科学家的科学巨著吗?
③图三中的公式是相对论的动能表达式,提出这一理论的科学家是谁?这一理论为人类开发使用一种新能源提供了理论基础,请问这种新能源是什么?
参考答案
1、(1)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 人文主义(2)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3)它不仅仅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而是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实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4) 印度大陆改为美洲大陆 建立殖民地(5)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推动欧洲迈入近代社会。
2.(1)《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 4分)(2)查理一世。君主立宪制( 2分)(3)哈格里夫斯、瓦特、史蒂芬孙。 ( 3分)(4)原因: 政治: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经济: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启示:注重制度的完善和创新、重视科技发展和创新( 4分)注:(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它使英国最终确立了代表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制度,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3分)⑵议会(国会)(2分)
⑶工业革命;火车、轮船交通工具的发明迅速扩大了人类活动范围;同时也带来了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4分)⑷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扫清了障碍;最早进行了工业革命;殖民掠夺的原始积累(3分)
4. (1)
革命:法国大革命或1789年法国革命或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1分)影响:沉重地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有力地推动了欧洲和拉美的革命运动。(2分)
(2)政权名称:巴黎公社。(1分)精神:无产阶级反抗压迫、追求真理、无私无畏、勇于创新的革命精神。(2分)
(3雄狮”说。功勋:颁布了《法典》;发展资本主义;防止波旁王朝复辟,捍卫法国革命成果;传播革命思想,促进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怪物”说。过失:极具野心,善于权谋,以政变夺权;恢复帝制,建立法兰西帝国;对外穷兵黩武,奴役其他民族国家。辩证说:一分为二地进行评价。
评分说明:共3分,观点1分,理由2分。“雄狮”说、“怪物”说须各提供2点理由,辩证说须从正反两方面各提供一点理由。
5 ⑴含义: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为主要表现之一的社会转型过程。(2分。摘抄材料不给分。) ⑵事件: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1分)措施:1861年进行农奴制改革(1分)影响:大大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2分。只答“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给1分。)
⑶明治维新;(1分)措施: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答具体内容也可)。(3分) ⑷共同特点:都采取改革的方式。(1分)启示:与时俱进的改革推动着现代化进程。(1分)
6、(1)2分 商品经济的发展;黄金的需求量;陆上交通被奥斯曼帝国切断;客观条件(航海及造船技术)已经具备。(2)1分 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3)2分 麦哲伦;地圆学说(4)2分 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
7、(1)2分 国家:雅典 (2)2分 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4分 确立: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1688年英国爆发光荣革命;1689年英国国会通过《权利法案》。(3)3分 理想追求: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答任何2点可得满分,意思相近酌情给分)
3分 意义:体现了要求摧毁封建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的进步思想;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或奠定了西方社会法律的基本准则等(答到以上任何1点可得满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4)4分 认识: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英法的民主政治对后世影响深远;西方的民主政治是国家稳定发展的保证;民主政治有利于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保证社会的公平等。(答到以上任何1点可得满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8.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6分)
① 政治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经济上:英国工业革命② 明治维新③ 美国南北战争。 第二次工业革命。④ 政治方面要加强民主建设或维护国家统一,经济方面深化体制改革等。(其他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9.(1)人文主义(1分) (2)法国(1分) (3)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维新变法运动)(1分) (4) 十月革命。(1分) (5)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2分) (6)先进的思想文化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我们应积极吸收、借鉴国外先进思想文化成果,并与本国国情相结合。(答到其中一点即给分,言之有理即可)(1分)
10.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6分)
① 牛顿。 万有引力定律。② 达尔文。 《物种起源》。③ 爱因斯坦。 原子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