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单选题
1.???向Cu(NO3)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和铝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发现滤液为浅绿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A.?Cu?????????????????????????B.?Cu、Fe?????????????????????????C.?Al?????????????????????????D.?Fe
2.???为比较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四种实验方案:
①Zn、Cu分别加入稀硫酸中; ②Zn、Cu分别加入MgSO4溶液中;
③Zn加入CuSO4溶液中; ④将Cu加入ZnSO4溶液中.
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只有①??????????????????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①③④????????????D.?①②③④
3.???探究铁、铜、镁的金属活动性时,下列现象、分析或结论正确的是( )
?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B.?有镁片的试管外壁发烫???????????
C.?铁片与盐酸反应速率最快??????????????D.?它们的活动性:Cu>Fe>Mg
4.???下列有关反应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铁锈暗红色
C.?铁丝投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棕黄色
D.?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由无色逐渐浅绿色
5.???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和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
②向滤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一定有蓝色沉淀产生
③滤液中溶质的组成情况有三种
④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液中含有硝酸亚铁
A.?4个?????????????????????????B.?3个?????????????????????????C.?2个?????????????????????????D.?1个
6.???向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Fe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发现有气泡产生。则对滤渣中固体成分推断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含有Fe、Cu、Ag????????????????????????????????????????
B.?滤渣中一定含有Fe和Cu,一定没有Ag??????????
C.?滤渣中一定含有Cu和Ag,可能含有Fe????????????????????????????????????????
D.?滤渣中一定含有Fe,可能含有Cu和Ag
7.???较活泼的金属都能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相等的下列金属,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最多的( )
A.?Mg?????????????????????????B.?Zn?????????????????????????C.?Fe?????????????????????????D.?Al
8.???某工厂废液中含有AgNO3、Cu(NO3)2两种溶液,取部分废液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锌粉,测定所得溶液中某溶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同时得到以下结论,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纵坐标表示Cu(NO3)2的质量
B.?在a点表示的溶液中加稀盐酸,一定有白色沉淀产生
C.?c点时烧杯中有两种金属单质,d点时烧杯中有三种金属单质
D.?完全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稀盐酸,一定无气泡产生
9.???已知一铜、锌合金粉末,加入到AgNO3溶液中,如果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物质的种类为a,滤液中溶质的种类为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若a+b=3,则滤液中可能不含AgNO3;
②若a+b=4,则滤纸上一定有Ag和Cu,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和Cu(NO3)2;
③若溶液呈蓝色,则a=1;
④若向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a+b=4。
A.?①④?????????????????????????B.?①?????????????????????????C.?④?????????????????????????D.?①②③
10.???如图在天平两边的烧杯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的稀硫酸,然后向左、右两边分别加入X、Y两种等质量的金属,发现天平的指针先偏向右边,最后偏向左边,则X、Y可能是( )
A
B
C
D
X:Mg
X:Fe
X:Cu
X:Mg
Y:Al
Y:Zn
Y:Fe
Y:Fe
A.?A?????????????????????????B.?B?????????????????????????C.?C?????????????????????????D.?D
11.???生活中的下列做法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
A.?用大量亚硝酸钠(NaNO2)腌渍食品????????????????????????????????????????
B.?为防止CO中毒,可在煤炉上放一盆水????????????????????????????????????????
C.?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D.?用铝制容器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12.???下列化合物中,不能通过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而得到的是( )
A.?FeCl3?????????????????????B.?MgSO4??????????????????????C.?AlCl3?????????????????????D.?ZnSO4
13.???把几根表面打磨干净的铁钉放入蓝色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变成浅绿色,则所得溶液的质量比原来溶液的质量( )
A.?增加??????????????????????B.?减少??????????????????????C.?不变?????????????????????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
14.???回答下列与金属有关的问题。
(1)将黄铜(钢锌合金)片和纯铜片相互刻画后,在______片上留有划痕;
(2)金饰品有很强的抗腐蚀能力,原因是金______;
(3)已知某种条件下金属镁可以发生反应为:Mg+2X═Mg(OH)2+H2↑,推断出X的化学式为H2O的依据是______;
(4)向AgNO3、Cu(NO2)2和K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金属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没有气泡,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
15.???金属在我们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用实验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请写出一种可行方案所需的物质______。
(2)Cu(NO3)2和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上滴加稀硫酸时有气袍产生。则反应所得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有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16.???把一定质量的锌粉投入到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A中,充分搅拌,过滤.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其中使用的仪器有烧杯、铁架台、玻璃棒和______.
(2)请写出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混合溶液A中发生的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
(3)若向滤渣C中加入适量稀硫酸,有气体生成.滤渣C中一定有______(填化学式,下同),滤液B中的溶质一定有______.
(4)若向滤渣C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则最终剩余固体在生活中的用途是______.(答一点)
三、探究题
17.???某化学兴趣小组将铜块加入到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发现它们不发生化学反应。再向该试管中加入硝酸钾溶液,意外地发现铜块逐渐溶解且溶液变成蓝色,同时产生大量气泡。
【查阅资料】实验中产生的气体为NO,它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它与空气接触后易生成红棕色的有毒气体NO2,实验室收集NO的方法为______。
【提出问题】铜块与什么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
【作出猜想】猜想一:硫酸钾;猜想二:______;猜想三:硝酸。
【进行实验】
(1)将铜块加入______溶液中,铜块不溶解,猜想一错误。
(2)将铜块加入硝酸钾溶液中,铜块不溶解,猜想二错误。
(3)将铜块加入稀硝酸中,铜块溶解,有无色气体产生,该气体与空气接触后变成红粽色的气体,溶液变成蓝色,猜想三正确。
【讨论交流】
(4)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的原因是______。
(5)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原理为3Cu+8HNO3═3Cu(NO3)2+2NO↑+4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6)向老师请教后,同学们获知实验中硝酸的来源为硫酸解离出H+和SO42-,硝酸钾解离出NO3-,可以间接地看成有硝酸溶液。老师还告诉大家:Ag也能与稀硝酸发生类似的反应。将银粉加入到HCl和NaNO3的混合溶液中,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8.???某次化学课上,老师用镊子夹起一种外观为银白色的M,他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M、锌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怎么样的呢?
【查找资料】
①金属M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②金属M的盐溶液是无色的。
【提出猜想】
猜想一:锌>铜>M;
猜想二:锌>M>铜;
猜想三:______。
【实验探究】
(1)实验前,要先用砂纸打磨金属M的表面,其理由是______。
(2)将打磨后的金属M和锌分别放入稀盐酸中,锌与稀盐酸反应有气泡冒出,稀盐酸与金属M混合______,说明金属活动性:锌>氢>M。
(3)将打磨后的金属M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现象,说明金属活动性:______。
【实验结论】猜想______是正确的。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答案】
1.??A???????2.??C???????3.??B???????4.??B???????5.??C???????
6.??A???????7.??D???????8.??C???????9.??A???????10.??B???????
11.??C???????12.??A???????13.??B???????
14.??纯铜? 化学性质稳定? 质量守恒定律? KNO3、Zn(NO3)2???????
15.??Cu,FeSO4溶液,AgNO3溶液? Al3+、Zn2+???????
16.??过滤? 漏斗? Zn+CuSO4═ZnSO4+Cu或Zn+FeSO4═ZnSO4+Fe? 置换反应? Cu、Fe? ZnSO4? 用作导线???????
17.??排水法? 硝酸钾? 硫酸钾? 铜的活动性比氢弱? H2O? NaCl+AgNO3═AgCl↓+NaNO3???????
18.??M>锌>铜? 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利于反应进行? 无明显现象? Cu>M? 猜想一???????
【解析】
1.??
解: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均比铜强,向Cu(NO3)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和铝粉,铝先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铝和铜,铝反应完,若还有硝酸铜溶液,铁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发现滤液为浅绿色,说明生成了硝酸亚铁,无法确定铁是否有剩余,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Cu,可能含有铁。
故选:A。
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均比铜强,向Cu(NO3)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和铝粉,铝先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铝和铜,铝反应完,若还有硝酸铜溶液,铁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确定能发生的反应、综合考虑各种出现的情况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
解:①Zn、Cu分别加入稀硫酸中,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不能,说明金属活动性锌>氢>铜,能达到实验目的。
②Zn、Cu分别加入MgSO4溶液中,均不反应,说明了金属活动性镁>锌,镁>铜,无法确定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③Zn加入CuSO4溶液中,能发生置换反应,说明了金属活动性锌>铜,能达到实验目的。
④将Cu加入ZnSO4溶液中,不反应,金属活动性锌>铜,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①③④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否合理,可根据“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分析方案所能得到的结论,确定是否能得出Fe、Cu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
解:A、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与稀盐酸不反应,铜片表面无明显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B、金属与酸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镁片的试管表面发烫,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活动性Mg>Zn>Cu,镁片与盐酸反应速率最快,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铜与稀盐酸不反应,镁与稀盐酸反应比铁的快,可得出它们的活动性:Cu<Fe<Mg,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探究锌、铜、镁的金属活动性时,要注意变量的控制,注意要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据此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4.??
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A错误;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铁锈暗红色,故B正确;
C、铁丝投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浅绿色,故C错误;
D、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由蓝色逐渐浅绿色,故D错误。
故选:B。
A、根据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进行分析;
B、根据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不发生生锈进行分析;
C、根据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进行分析;
D、根据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5.??
解: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均比银、铜强,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和铁粉,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硝酸银反应完,若还有锌粉,锌才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锌反应完,铁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液中不含硝酸银。
①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液中不含硝酸银,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故说法正确。
②无法确定反应进行的程度,可能是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向滤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不一定有蓝色沉淀产生,故说法错误。
③可能是锌恰好与硝酸银完全反应,或者是锌过量,则滤液是硝酸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也可能是发生了铁与硝酸铜的反应,硝酸铜有剩余,则滤液是硝酸锌、硝酸亚铁、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也可能是硝酸铜完全反应,或铁过量,则滤液是硝酸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滤液中溶质的组成情况有三种,故说法正确。
④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含有铁,可能是锌与硝酸银、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滤液中不一定含有硝酸亚铁,故说法错误。
故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2个。
故选:C。
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均比银、铜强,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和铁粉,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硝酸银反应完,若还有锌粉,锌才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锌反应完,铁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液中不含硝酸银,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确定能发生的反应、综合考虑各种出现的情况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
解: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铜强,向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Fe粉,铁先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AgNO3反应完,若还有铁粉,铁才能与Cu(NO3)2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发现有气泡产生,银、铜均不能与稀硫酸反应,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则说明滤渣中含有铁,滤渣中一定含有Fe、Cu、Ag。
故选:A。
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铜强,向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Fe粉,铁先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AgNO3反应完,若还有铁粉,铁才能与Cu(NO3)2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确定能发生的反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
解:A、Mg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24g镁可反应生成2g氢气,即1g镁生成1/12g氢气。
B、Zn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65g铁可反应生成2g氢气,即1g锌生成1/32.5g氢气。
C、Fe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56g铁可反应生成2g氢气,即1g铁生成1/28g氢气。
D、Al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27g铝可反应生成3g氢气,即1g铝生成1/9g氢气。
所以铝放出的氢气最多。
故选:D。
根据选项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它们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1g这些金属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再进行比较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8.??
解:A、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当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与硝酸铜反应,随着反应进行硝酸铜质量减小,因此图中纵坐标表示硝酸铜的质量,该选项说法正确;
B、a点表示锌和部分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溶液中有三种溶质,即没有反应的硝酸铜、过量的硝酸银和反应生成的硝酸锌,溶液中加稀盐酸,一定有白色沉淀产生,该选项说法正确;
C、c点时表示锌和部分硝酸铜反应,烧杯中有两种金属单质,即铜和银,d点时烧杯中有两种金属单质,即铜、银,此时锌不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图可知硝酸铜有剩余,锌不足,完全反应后过滤,滤渣中只有铜、银,加入少量稀盐酸,一定没有气泡产生,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9.??
解: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金属的活动性Zn>Cu>Ag,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Zn和Cu的混合粉末,Zn首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Zn反应完成时,Cu再与硝酸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①Zn+2AgNO3=2Ag+Zn(NO3)2;②Cu+2AgNO3=2Ag+Cu(NO3)2
①当a=1时,则得到的金属为银,Cu和Zn全部反应,硝酸银溶液足量;恰好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铜和硝酸锌,此时b=2,即a+b=3,则一定没有硝酸银,故正确;
②结合①的分析,若硝酸银过量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铜、硝酸锌和硝酸银,此时b=3,则a+b=4,故错误;
③若溶液呈蓝色,说明铜和硝酸银发生反应产生硝酸铜溶液,则滤渣一定含有银,一定没有锌,可能含有铜,因此a可能=1或2,故错误;
④若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锌有剩余,则滤渣是锌、铜、银,即a=3,滤液含有硝酸锌,即b=1,因此a+b=4,故正确。
故选:A。
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要排在前面的金属就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由于金属的活动性Zn>Cu>Ag;用不同的金属置换同种盐溶液,盐中金属先被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前的金属置换出来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和金属与盐反应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解:天平的指针先偏向右边,说明天平左边质量减少地较慢,即右边金属与酸反应比左边反应剧烈,右边金属活动性比左边的活动性强;金属Mg、Al、Fe、Zn的活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Mg>Al>Zn>Fe;最后偏向左边,说明到反应结束时右边产生气体较少即等质量金属完全反应右边产生氢气的量小于左边;等质量的Mg、Al、Fe、Zn与足量的酸完全反应产生氢气质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Al>Mg>Fe>Zn;
A、Mg的活动性比Al强,不符合右边金属活动性比左边的活动性强,故A错误;
B、Zn的活动性比铁强,根据氢气质量=金属的化合价/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金属质量,所以同质量的Fe、Zn是铁生成的氢气多,所以符合实验现象的情况,故B正确;
C、铜不会与稀硫酸反应、天平始终是偏向左边的,故C错误;
D、Mg的活动性比Zn强,不符合右边金属活动性比左边的活动性强,故D错误。
故选:B。
烧杯中的硫酸足量,因此反应产生氢气的多少决定于金属的质量;金属与酸反应放出氢气,使天平两端质量减小,但由于金属活动性不同与酸反应放出氢气的速度也不同,天平两端质量减少的速率也不同;由于等质量的金属完全反应放出氢气质量不同,因此,两端金属完全反应后天平仍不能平衡;因此,需要根据天平指针的偏向,确定金属的活动性及等质量金属完全反应放出氢气质量的大小,判断两种金属.
本题考查了金属与酸反应的速度和产生的氢气质量关系,完成此题,要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和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规律进行.
11.??
解:A、亚硝酸钠有毒,不能食用,故A错误,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放一盆水,不会从根本上消除一氧化碳,故B错误,
C、活性炭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故C正确,
D、波尔多液是硫酸铜和熟石灰反应配制而成的,铝会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而使农药变质,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亚硝酸盐有毒去判断,
B、根据一氧化碳的水溶性判断,
C、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分析,
D、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判断.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2.??
解: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排在氢的前面,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不能生成氯化铁,故符合题意;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镁排在氢的前面,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故不符合题意;
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排在氢的前面,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故不符合题意;
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排在氢的前面,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氢后面的金属不与酸反应,铁和酸反应生成亚铁盐,不能生成正三价的铁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3.??
解:根据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56份质量的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铜,所以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比反应前减少8份;
故选:B。
根据铁和硫酸铜反应后生成的溶质的质量是否增大或减小,从而判断出溶液的质量的变化或依据金属质量的变化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质量的变化.
本题考查了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时溶液质量的变化,完成此类题目,要明确物质间的反应,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情况,以便能够顺利判断.
14.??
解:(1)由于合金的硬度一般大于纯金属的硬度,所以将黄铜(铜锌合金)片和纯铜片相互刻画后,在纯铜片片上留有划痕;
(2)金的化学性质稳定,所以金饰品有很强的抗腐蚀能力;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以推断出X的化学式为H2O;
(4)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银、铜强,比钾弱,向AgNO3、Cu(NO3)2、K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不能与KNO3溶液反应,锌先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AgNO3反应完,若还有锌粉,锌才能与Cu(NO3)2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金属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没有气泡,说明加入的锌都参加了反应,因此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钾和硝酸锌,可能含硝酸银和硝酸铜。
故答案为:(1)纯铜;
(2)化学性质稳定;
(3)质量守恒定律;
(4)KNO3、Zn(NO3)2。
(1)根据合金的性能分析回答;
(2)根据金的化学性质分析回答;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4)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利用此知识分析即可。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常见金属的性质、应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基础知识。
15.??
解:(1)根据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Fe>Cu>Ag,可选择中间金属和其他两种金属的盐溶液,即Cu,FeSO4溶液,AgNO3溶液;
(3)金属活动性顺序是:铝>锌>铜,向含有Cu(NO3)2、Al(NO3)3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锌粉首先置换硝酸铜中的铜,而不能与硝酸铝发生反应;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金属中含有锌,即加入的锌粉过量,那说明原混合溶液中的铜全部被置换出来,即滤液中肯定没有Cu(NO3)2,因为锌和Cu(NO3)2反应时生成的是Zn(NO3)2,所以滤液肯定中有Zn(NO3)2;又因为锌不能从Al(NO3)3液中置换出铝,所以滤液中肯定含有Al(NO3)3.所以,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有:Al3+、Zn2+。
故答案为:(1)Cu,FeSO4溶液,AgNO3溶液。
(2)Al3+、Zn2+。
(1)要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大小关系时,通常采取“三取中”的方法即:取中间金属单质与两端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两端金属的单质反应;
(2)金属活动性顺序是:铝>锌>铜,向含有Cu(NO3)2、Al(NO3)3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锌粉首先置换硝酸铜中的铜,而不能与硝酸铝发生反应;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金属中含有锌,即加入的锌粉过量,据此分析解答.本题主要考查了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和理解,难度不是很大,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16.??
解:(1)操作1的名称是过滤,其中使用的仪器有烧杯、铁架台、玻璃棒和漏斗.
故填:过滤;漏斗。
(2)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混合溶液A中,锌先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后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CuSO4═ZnSO4+Cu,Zn+FeSO4═ZnSO4+Fe,都是置换反应。
故填:Zn+CuSO4═ZnSO4+Cu或Zn+FeSO4═ZnSO4+Fe;置换反应。
(3)若向滤渣C中加入适量稀硫酸,有气体生成,是因为铁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说明滤渣中至少含有铜和铁,滤液B中的溶质一定有锌和硫酸铜、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的硫酸锌。
故填:Cu、Fe;ZnSO4。
(4)若向滤渣C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则最终剩余固体是铜,铜在生活中可以用作导线。
故填:用作导线。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7.??
解:【查阅资料】
实验中产生的气体为NO,它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它与空气接触后易生成红棕色的有毒气体NO2,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收集NO的方法为排水法。
故填:排水法。
【作出猜想】
猜想一:硫酸钾;猜想二:硝酸钾;猜想三:硝酸。
故填:硝酸钾。
(1)将铜块加入硫酸钾溶液中,铜块不溶解,猜想一错误。
故填:硫酸钾。
(4)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的原因是铜的活动性比氢弱。
故填:铜的活动性比氢弱。
(5)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铜原子都是3个,氮原子都是8个,反应前氢原子是8个,反应后应该是8个,包含在4X中,反应前氧原子是24个,反应后应该是24个,其中4个包含在4X中,则X的化学式为H2O。
故填:H2O。
(6)生成白色沉淀,是因为银能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银,生成的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AgNO3═AgCl↓+NaNO3。
故填:NaCl+AgNO3═AgCl↓+NaNO3。
根据气体性质可以选择收集方法;
铜的活动性比氢弱;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钠。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8.??
解:【提出猜想】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可猜想M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强,则M>锌>铜。
猜想二:锌>M>铜
【实验探究】(1)金属的表面可能有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物,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金属片,其目的是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利于反应进行。
(2)实验结论是锌>氢>M,则M与稀盐酸不反应,则稀盐酸与金属M混合无明显现象。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将打磨后的金属M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现象,说明金属活动性Cu>M。
【实验结论】由实验结论,Zn>Cu>M,则猜想一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提出猜想】M>锌>铜;
【实验探究】(1)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利于反应进行;
(2)无明显现象;
(3)Cu>M;
【实验结论】猜想一。
【提出猜想】根据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进行分析解答。
【实验探究】(1)根据金属的表面可能有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物,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实验结论是锌>氢>M,进行分析解答。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解答。
【实验结论】由实验结论,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