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3溶液的浓度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3溶液的浓度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2-08 20:22: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3 溶液的浓度
一、单选题
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温度大于t3℃时,甲的溶液一定比乙溶液浓
B.?t2℃时,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t2℃时,将溶质质量分数为4%甲溶液降温至t1℃,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乙中含有少量甲,可用蒸发溶剂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2.???使100g 20%的KNO3溶液变为10%的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A.?加入80g水?????????????????????????B.?加水使溶液质量为200g?????????????????????????
C.?倒出50g溶液?????????????????????D.?加入10gKNO3,完全溶解
3.???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水,析出的晶体质量甲大于乙
B.?t2℃时,将50g甲加入50g水中,可以得到75g甲饱和溶液
C.?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甲溶液中溶剂质量一定大于乙溶液中溶剂质量
D.?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升高到t2℃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大于乙
二、填空题
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交点P的含义是______。
(2)将乙溶液中的溶质结晶的方法通常是______。
(3)t2℃时,将甲、乙、丙各30g分别充分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大小关系为______,其中______是不饱和溶液。
(4)t1℃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为______。
???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t1℃时a、b、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此时三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
②取t3℃时a、b、c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至t1℃,此时三种溶液中含溶剂质量最多的是______。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4
B.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将t1℃时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丙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将t2℃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后,溶液质量由小到大的关系是______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点P表示______。
(2)当温度为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______。
(3)要使接近饱和的C物质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______。
(4)t2℃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150g降温到t1℃析出A物质______g(不含结晶水)。
(5)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
(6)当A中含有少量B时,为了得到纯净的A,可采用______的方法。
???如图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用图中表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______。
(2)图②中,有一种塑料仪器,其名称是______。
(3)称量NaCl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⑤所示,游码标尺示数见图⑥,则称取的NaCl质量为______。
(4)根据计算需要量取水的体积是______(水的密度为1g/mL)。
(5)称量NaCl质量完毕放回砝码时,发现有一个砝码缺损了一个小角,若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三、简答题
9.???水是生命之源,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2)下列是一些净水的方法,其中可使硬水变成软水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过滤
②蒸馏
③沉淀
④煮沸
(3)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______(填字母编号)。
A.分子质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
(4)如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
①t2℃时,将30g甲物质放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______;
②将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
③在t3℃要将等质量的甲、丙配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甲______丙(填<、>、=)。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B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
(2)A、B两种物质在______℃时溶解度相同。
(3)若A中含有少量的B,提纯A可采用______的方法。
(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t2℃时,等质量的三种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少的是C
B.用B的饱和溶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B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
C.t2℃时,向A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固体A,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D.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B物质溶液,若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其它操作均正确,则配制的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偏高
E.将A、B的溶液降温到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11.???尿素[CO(NH2)2]是一种使用量较大的氮肥,适用于各种土壤和植物,易保存,使用方便。
(1)尿素是一种含氮量很高的氮肥,尿素中C、N、H原子个数比为______。
(2)溶质质量分数32.5%的尿素溶液可用作柴油汽车尾气处理液。用尿素溶液处理柴油汽车尾气(含NO)时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反应条件略去):2CO(NH2)2+4NO+O2═2CO2+4N2+4H2O.现用20kg上述尿素溶液处理汽车尾气,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①配制上述尿素溶液,所需尿素的质量是______kg,水的体积是______L(水的密度1g/mL)。
②计算用上述尿素溶液可除去的NO的质量是多少?
③上述反应中,若尿素中氮元素为akg,则生成的氮气中氮元素的质量是否为akg?
答:__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
课题3 溶液的浓度
【答案】
1.??C???????2.??B???????3.??B???????
4.??t1℃时,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蒸发结晶? 甲=乙>丙? 甲、乙? 甲=丙>乙???????
5.??c<a<b? c???????
6.??B? 甲<乙<丙???????
7.??t1℃时,A、C溶解度相等? A、B、C? 加入C? 30? B、A、C? 降温结晶???????
8.??②⑤①④③? 药匙? 18.2g? 163.8mL? 小于???????
9.??肥皂水? ②④? AB? 1:2? 甲<乙<丙? <???????
10.??40g? t1? 降温结晶? BD???????
11.??1:1:2:4? 6.5? 13.5? 否?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生成的氮气和氮元素来自于尿素和一氧化氮两种物质,所以氮气中氮元素的质量大于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
【解析】
1.??
解:A、由于不知道溶液是否饱和,因此不能比较甲、乙浓度大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t2℃时甲、乙溶解度相等,甲、乙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相等,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都变成不饱和溶液,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仍然等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t2℃时,甲溶解度是15g,饱和溶液质量分数=13.0%,t1℃时,甲溶解度约为10g,饱和溶液质量分数=9.1%,t2℃时,将溶质质量分数为4%甲溶液降温至t1℃,仍然是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甲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乙中含有少量甲,可用蒸发溶剂溶液的方法提纯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可以用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分离。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2.??
解:A、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100g×20%=(100g+x)×10%,x=100g,故选项说法错误。
B、设加水使溶液的质量为y,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100g×20%=y×10%,y=200g,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倒出50g溶液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D、采取加溶质的方法来,会使质量分数增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结合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考查溶液的稀释问题,掌握溶液稀释的方法、原理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3.??
解:A、由于不知道蒸发水的质量,因此不能判断析出晶体质量大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t2℃时甲溶解度是50g,将50g甲加入50g水中,能够溶解25g,可以得到75g甲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正确;
C、t2℃时,甲溶解度大于乙,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甲的溶剂质量小于乙,从t2℃降温到t1℃时,溶剂质量都不变,甲溶液中溶剂质量一定小于乙溶液中溶剂质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t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因此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从t1℃升高到t2℃时,都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变,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等于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以判断配制的溶液质量;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液质量可以判断温度变化时析出晶体质量的大小;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4.??
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交点P的含义是t1℃时,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将乙溶液中的溶质结晶的方法通常是蒸发结晶;
(3)t2℃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40g,丙物质的溶解度小于20g,所以将甲、乙、丙各30g分别充分溶于100g水中,甲、乙固体全部溶解,丙固体不能全部溶解,所以所得溶液质量大小关系为甲=乙>丙,其中甲、乙是不饱和溶液;
(4)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中,甲、丙溶液中的溶剂质量相等且最大,分别升温至t2℃,不会影响溶剂质量的变化,所以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为甲=丙>乙。
故答案为:(1)t1℃时,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蒸发结晶;
(3)甲=乙>丙,甲、乙;
(4)甲=丙>乙。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溶解度相同时的温度;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解:①t1℃时a、b、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此时三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c<a<b,因为升温a、b的质量分数不变,c的质量分数减小;故答案为:c<a<b;
②取t3℃时a、b、c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至t1℃,此时三种溶液中含溶剂质量最多的是c;故答案为:c。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的比较;
②溶剂大小的比较。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6.??
解: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所以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25g:125g=1:5,故A错误;
B、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B正确;
C、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将t1℃时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丙溶液仍是饱和溶液,故C错误;
D.将t2℃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后,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晶体,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析出的晶体质量较多,所以溶液质量由小到大的关系是:甲<乙<丙,故D正确。
故答案为:B;甲<乙<丙。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溶质、溶剂质量的比值;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
解:(1)点P表示t1℃时,A、C溶解度相等。
故填:t1℃时,A、C溶解度相等。
(2)当温度为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故填:A、B、C。
(3)要使接近饱和的C物质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加入C。
故填:加入C。
(4)t2℃时A溶解度是50g,A物质的饱和溶液150g中,溶质质量是50g,水的质量是100g,t1℃时A溶解度是20g,降温到t1℃析出A物质:50g-20g=30g。
故填:30。
(5)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A、B仍然是饱和溶液,由于t2℃时B溶解度大于A,因此B质量分数大于A,由于C在t2℃时的溶解度小于A在t1℃时的溶解度,因此A质量分数大于C,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
故填:B、A、C。
(6)A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B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当A中含有少量B时,为了得到纯净的A,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故填:降温结晶。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以判断配制的溶液质量;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液质量可以判断温度变化时析出晶体质量的大小;
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可以用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分离。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8.??
解:(1)称量食盐的质量首先打开广口瓶塞,倒放在桌面上,将取得的食盐放在天平的左盘,然后将称得的食盐放到烧杯中,再将量取的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故正确的顺序为②⑤①④③;
(2)图②中的塑料仪器为药匙;
(3)食盐的质量=砝码+游码,据图可知,砝码的读数是15g,游码的读数是3.2g,故食盐的质量=15g+3.2g=18.2g;
(4)能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82g;需要水的质量是182g-18.2g=163.8g即163.8mL;
(5)砝码缺少一角则称量的食盐的质量减小,溶质减少,则溶液变稀,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故答案为:(1)②⑤①④③;
(2)药匙;
(3)18.2g;
(4)163.8mL;
(5)小于。
(1)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2)图②中的塑料仪器为药匙,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3)使用天平称取氯化钠的质量时,要将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称量物的质量=砝码+游码;
(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和溶剂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解答;
(5)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公式可以求得溶液的质量,从而求得水的质量,再根据密度公式计算水的体积,砝码缺少一角则称量的食盐的质量减小,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了溶液的配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进行。
9.??
解:(1)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故填:肥皂水。
(2)下列是一些净水的方法,其中可使硬水变成软水的是蒸馏、煮沸。
故填:②④。
(3)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质量、分子种类。
故填:AB。
(4)①t2℃时甲溶解度是50g,将30g甲物质放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能够溶解25g,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25g:50g=1:2。
故填:1:2。
②将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甲的溶解度差比乙大,析出晶体质量是甲大于乙,丙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大,不析出晶体,所得溶液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甲<乙<丙。
故填:甲<乙<丙。
③在t3℃甲溶解度大于丙,要将等质量的甲、丙配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甲小于丙。
故填:<。
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
蒸馏能够得到蒸馏水,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
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种类、质量都不变;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以判断配制的溶液质量。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10.??
解:(1)t2℃时,B物质的溶解度是40g。
故填:40g。
(2)A、B两种物质在t1℃时溶解度相同。
故填:t1。
(3)A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B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若A中含有少量的B,提纯A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故填:降温结晶。
(4)A.t2℃时A溶解度最大,等质量的三种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少的是A,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用B的饱和溶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B溶液,根据B的溶解度可以计算B的质量分数,可以计算出需要水的体积,因此需要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该选项说法正确;
C.t2℃时,向A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固体A,A不能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B物质溶液,若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小,其它操作均正确,则配制的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偏高,该选项说法正确;
E.由于不知道溶液是否饱和,将A、B的溶液降温到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有可能不相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填:BD。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以判断配制的溶液质量;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溶质质量分数变化的情况;
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可以用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分离。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11.??
解:(1)尿素CO(NH2)2分子中C、O、N、H的原子个数比=1:1:2:4;
故答案为:1:1:2:4;
(2)①配制上述尿素溶液,所需尿素的质量是:20kg×32.5%=6.5kg,水的质量为:20kg-6.5kg=13.6kg,即体积是13.5L;
②设可除去的NO的质量是x
2CO(NH2)2+4NO+O2═2CO2+4N2+4H2O
???? ?120????????????120
???? 6.5kg??????????? x 120/120=6.5kg/x
解得:x=6.5kg
答:用上述尿素溶液可除去的NO的质量是6.5kg
③上述反应中,若尿素中氮元素为a kg,则生成的氮气中氮元素的质量不是a kg,原因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生成的氮气中的氮元素来自于尿素和一氧化氮两种物质,所以氮气中氮元素的质量大于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
故答案为:①6.5,13.5;②6.5kg;③否;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生成的氮气和氮元素来自于尿素和一氧化氮两种物质,所以氮气中氮元素的质量大于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
(1)根据尿素的化学式CO(NH2)2可判断尿素由C、O、H、N四种元素组成,其分子由1个C原子、1个O原子、2个N原子和4个H原子所构成;
(2)①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计算;
②根据尿素的质量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计算除去NO的质量。
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回答。
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表示物质的组成和分子的构成,根据化学式可以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组成元素质量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