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一、单选题
1.???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关系合理的是( )
A.?碳单质是可燃物,含碳元素的物质都是可燃物
B.?碱溶液都呈碱性,NaOH溶液和C2H5OH溶液都呈碱性
C.?大多数金属块能做成金属片、金属丝,说明大多数金属具有延展性
D.?某物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该物质一定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2.???学好化学可以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产中的问题。用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明矾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
B.?动植物体的腐烂属于缓慢氧化??
C.?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消毒用的碘酒中酒精是溶质、碘是溶剂
3.???下列有关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B.?碱的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C.?实验室用KClO3、H2O2溶液制氧气的催化剂都是二氧化锰,故化学反应只能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D.?用紫色石蕊试液鉴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4.???小明同学分别取20gNaOH固体A、B、C,采用不同方法保存。几天后,A未变质、B部分变质、C全部变质。他将三份固体分别配成溶液并滴入20%的稀硫酸直到正好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几天后,三份固体的质量为:A<B<C
B.?为控制正好反应,A可用酚酞试液指示,B、C可滴加稀硫酸直到正好不冒气泡
C.?正好反应时,消耗稀硫酸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
D.?正好反应时,生成硫酸钠的质量都相等,均为35.5g
5.???下列各组物质反应后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
A.?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充分反应
B.?将二氧化碳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使之完全反应
C.?将硫酸铜溶液不断滴入到氢氧化钡溶液中,使之完全反应
D.?相同质量分数、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钾溶液与盐酸溶液相混合
6.???盐酸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很多。下列用途中利用盐酸能与碱反应的性质的是( )
A.?电镀前,用盐酸清洗钢铁表面的铁锈????????????????????????????????????????
B.?制革中,用盐酸除去皮革脱毛后剩余的熟石灰????????????????????????????????????????
C.?锅炉检修时,用盐酸清除锅炉水垢中的碳酸钙????????????????????????????????????????
D.?实验室中,用盐酸与锌粒反应制氢气
7.???有关能源和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盐酸是重要的化工产品,人体内的胃酸也是盐酸
B.?回收一个铝制易拉罐比制造一个新的要便宜20%,而且还可以节约金属资源和95%的能源
C.?陆地淡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其余都是海水
D.?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是重要的能源
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铁钉放入稀盐酸中:银白色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固体表面会产生气泡,放热
B.?向氧化铁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红棕色粉末逐渐减少至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放热
C.?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后,银白色固体表面有紫红色固体生成,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D.?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盖,在瓶口出现大量白烟
9.???现有反应:X+H2SO4→BaSO4↓+2Y,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
A.?X一定是Ba(OH)2????????????????????????B.?Y一定是HCl?????????????????????????
C.?Y中一定含有氢元素?????????????????????????D.?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l35
二、填空题
10.???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联系紧密。
(1)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适当的物质或元素填空。
A.盐酸 B.熟石灰 C.小苏打 D.钙元素
①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______ (填字母,下同)。
②人体中胃液的主要成分是______。
③农业上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是______。
④人体缺乏会引起佝偻病的是______。
(2)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SO2易形成酸雨酸雨的形成过程中有一步反应是三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硫酸,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
11.???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中三种酸溶于水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______;
(2)由右图中可推测出,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请写出氢溴酸(HBr)与C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依据一定的分类标准,可将这三种酸划分为两组:一组是HCl和HBr,另一组只有H2SO4.分类依据可以是①从组成方面看,HCl和HBr不含氧元素,H2SO4含氧元素;
②从物理性质方面看______.
???如图所示是稀释浓硫酸的示意图。
(1)写出图中a、b两种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_。
(2)a容器所盛的试剂是______(填“水”或“浓H2SO4”)。
(3)稀释时,若两种试剂添加顺序颠倒,将会发生______的现象发生。
13.???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或现象。
(1)煅烧石灰石制得生石灰,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2)打磨的铝片加入硫酸铜溶液中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3)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的颜色是______。
14.???盐酸的下列用途中,不能用硫酸代替盐酸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金属表面除锈
②制造药物氯化锌
③除去NaCl中的少量NaOH
三、简答题
15.???根据酸的五条化学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若指示剂为石蕊溶液,则当遇到酸溶液其为______(填“红色”“紫色”“蓝色”);
(2)写出符合性质②的一个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3)图中的X代表一类物质,则X为______(填物质类别);
(4)酸溶液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______(填离子符号)。
16.???电影《越狱》讲述了Michael利用化学反应进行越狱的故事。
(1)在第一套方案中,Michael通过硫酸腐蚀医务室的铁制的下水道水管,进行越狱。请解释原理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达)
(2)监狱没有硫酸,聪明的Michael利用硫酸铜溶液和磷酸(H3PO4)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取硫酸,说明生成的磷酸铜是______(“易”或“难”)溶于水。
(3)为防止过多的硫酸腐蚀水管,可向其中加入过量的______(填字母)使其变为中性。
A.氯化钠
B.氢氧化镁
C.氢氧化钙
D.氢氧化钠
(4)等质量且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充分反应,所得溶液加入下列物质不能发生反应的有______(填序号)。
①BaCl2溶液
②CuO
③Na2CO3溶液
④CuSO4溶液
17.???结合NaOH、Ca(OH)2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固体是______;
(2)分别取少量它们的溶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后,溶液显______色;
(3)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a(OH)2,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答案】
1.??C???????2.??B???????3.??D???????4.??C???????5.??B???????
6.??B???????7.??C???????8.??D???????9.??C???????
10.??C? A? B? D? SO3+H2O═H2SO4? 隔绝氧气???????
11.??氢离子(或H+)? 2HBr+Ca(OH)2=CaBr2+2H2O? HCl、HBr有挥发性,H2SO4没有挥发性(或HCl、HBr有刺激性气味,H2SO4没有)???????
12.??细口瓶? 烧杯? 浓H2SO4? 酸液飞溅???????
13.??CaO+H2O═Ca(OH)2? 2Al+3CuSO4=3Cu+Al2(SO4)3? 红褐色???????
14.??②③???????
15.??红色? MgO+2HCl═MgCl2+H2O? 碱? H+???????
16.??Fe+H2SO4=FeSO4+H2↑? 难? B? ②③???????
17.??Ca(OH)2? 红? 碳酸钠溶液???????
【解析】
1.??
解:A、碳单质是可燃物,但含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都是可燃物,如二氧化碳,故选项推理错误。
B、碱溶液都呈碱性,NaOH溶液呈碱性,C2H5OH溶液不属于碱溶液,不显碱性,故选项推理错误。
C、大多数金属块能做成金属片、金属丝,说明大多数金属具有延展性,故选项推理正确。
D、某物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CO2和H2O两种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某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
A、根据常见的碳元素的物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2.??
解:A、明矾不能用于鉴别硬水和软水,故A说法错误;
B、动植物体的腐烂属于缓慢氧化,故B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C说法错误;
D、消毒用的碘酒中酒精是溶剂、碘是溶质,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根据物质的性质差异以及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加强对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
解:A、盐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例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实验室用KClO3、H2O2溶液制氧气的催化剂都是二氧化锰,但是其它化学反应不一定能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稀盐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盐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B、显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C、催化剂有专一性、多样性和高效性;
D、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4.??
解:A、氢氧化钠固体变质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反应,其反应的方程式是:2NaOH+CO2=Na2CO3+H2O,即每80份的氢氧化钠可生成106份的碳酸钠,所以变质越多质量越大,故三份固体的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为:A<B<C,故A正确;
B、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无现象,借助酚酞遇碱变红的事实,可先在氢氧化钠中滴加酚酞,变红后滴加硫酸,只要红色恰好消失则证明氢氧化钠恰好反应,含有碳酸钠的氢氧化钠加入硫酸后会优先于氢氧化钠反应,而碳酸钠与硫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B、C滴加稀硫酸直到正好不冒气泡时即是恰好反应,故B正确;
C、从①2NaOH+H2SO4═Na2SO4+2H2O,②2NaOH+CO2=Na2CO3+H2O③Na2CO3+H2SO4=Na2SO4+H2O+CO2↑,每两个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消耗一个硫酸,每两个氢氧化钠转化成碳酸钠时会生成一个碳酸钠,而每个碳酸钠与硫酸反应时消耗一个硫酸,所以变质与否硫酸的消耗量不变,即:消耗稀硫酸的质量三固体相等,故C错误;
D、对①CO2+2NaOH=Na2CO3+H2O,②Na2CO3+H2SO4=Na2SO4+H2O+CO2↑两个方程式综合(两边相加),可得:2NaOH+H2SO4=Na2SO4+2H2O,所以氢氧化钠变质与否不影响硫酸钠的生成,即生成的硫酸钠质量相等,设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x,由于每份都是20g氢氧化钠。所以
2NaOH+H2SO4=Na2SO4+2H2O
80?????????? 142
20g???????? x 80/142=20g/x
x=35.5g
故D正确。
故选:C。
根据氢氧化钠固体变质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反应,产物是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均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由化学反应中的元素守恒可知不管怎样变质,钠元素质量不变,所以生成的硫酸钠质量会相等,依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有关信息可对三种固体的消耗硫酸的量进行分析,要判断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可通过反应的现象及指示剂完成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氢氧化钠的有关的性质,氢氧化钠的变质及相关计算,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及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进行。
5.??
解:A、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充分反应后溶液显中性,酚酞试液变显无色,故选项错误。
B、将二氧化碳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使之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生成的碳酸钠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选项正确。
C、将硫酸铜溶液不断滴入到氢氧化钡溶液中,使之完全反应,硫酸铜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钡沉淀,充分反应后显中性,酚酞试液变显无色,故选项错误。
D、相同质量分数、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钾溶液与盐酸溶液相混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KOH═KCl+H2O,可知,36.5份质量的盐酸与56份质量的氢氧化钾恰好完全反应,充分混合后,稀盐酸有剩余,溶液显酸性,最终混合后的液体呈无色,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各组物质反应后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说明反应后的溶液显碱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确反应后的溶液显碱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
解:A、用盐酸清洗钢铁表面的铁锈,利用的是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是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故选项错误。
B、用盐酸除去皮革脱毛后剩余的熟石灰,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与稀盐酸反应,是利用了盐酸能与碱反应的性质,故选项错误。
C、用盐酸清除锅炉水垢中的碳酸钙,碳酸钙属于盐,是盐和酸的反应,故选项错误。
D、用盐酸与锌粒反应制氢气,锌是金属,是金属与酸的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题意,选择的是盐酸能与碱反应,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掌握碱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
解:A、盐酸是重要的化工产品,人体内的胃酸的主要成分也是盐酸,故选项说法正确。
B、回收一个铝制易拉罐比制造一个新的要便宜20%,能减少污染、节约资源,还可以金属资源和95%的能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C、地球上的水总储备虽然很大,但大部分是海水,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故选项说法错误。
D、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是当今世界重要的能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盐酸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金属回收利用的优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水资源状况,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金属回收利用的优点、盐酸的用途、水资源状况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
解:A、铁钉放入稀盐酸中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银白色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固体表面会产生气泡,放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B、向氧化铁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生成氯化铁和水,红棕色粉末逐渐减少至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放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后生成硫酸铝和铜,银白色固体表面有紫红色固体生成,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浓盐酸的瓶塞,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成盐酸小液滴,瓶口出现白雾,而不是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A、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
解:A、当X是BaCl2时,氯化钡与硫酸的反应符合X+H2SO4═BaSO4↓+2Y.故X不一定是氢氧化钡,故A错误;
B、当X是氢氧化钡时,Y是水。故B说法错误;
C、反应物中含有氢元素,硫酸钡中不含有氢元素,Y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正确;
D、硫酸钡与硫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135,因为Y的系数是2,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不是135.故D错误。
故选: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X+H2SO4═BaSO4↓+2Y,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个数和种类、质量不变进行分析
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质量、个数不变.
10.??
解:(1)①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小苏打,因其能与酸性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蛋糕蓬松。
②人体中胃液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有助于消化食物。
③农业上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是熟石灰,因其能与土壤中的酸发生中和反应。
④人体缺乏钙元素会引起佝偻病。
故填:①C;②A;③B;①D;
(2)三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硫酸,化学方程式为:SO3+H2O═H2SO4;
故填:SO3+H2O═H2SO4;
(3)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使火焰熄灭。
故填:隔绝氧气。
(1)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
(2)根据题中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
(3)根据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使火焰熄灭解答。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全面性比较强,解答本题要加强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
11.??
解:(1)酸是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所以三种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
(2)酸与碱中和时会生成盐和水,与氢溴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的产物是溴化钙与水,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规律书写即可.
(3)由于盐酸氢溴酸具有挥发性,硫酸不具挥发性(或气味不同),可作为分类的依据.
故答案为:(1)氢离子(或H+)(2)2HBr+Ca(OH)2=CaBr2+2H2O(3)HCl、HBr有挥发性,H2SO4没有挥发性(或HCl、HBr有刺激性气味,H2SO4没有)(只要合理均可)
(1)利用酸的概念分析即可.
(2)依据中和反应的生成物规律,结合元素的化合价书写方程式即可.
(3)依据HCl和HBr的物理性质挥发性或气味进行分类的原则进行分析即可.
此题是对酸的相关性质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相关酸的共性及相关的酸的物理性质的掌握,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12.??
解:(1)图中a、b两种仪器的名称分别是细口瓶、烧杯。
(2)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切不可把水注入浓硫酸中,这是因为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如果添加顺序颠倒,那么水会浮在浓硫酸上,又由于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能使水沸腾,容易造成酸液飞溅;a容器所盛的试剂是浓H2SO4。
(3)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如果添加顺序颠倒,那么水会浮在浓硫酸上,又由于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能使水沸腾,容易造成酸液飞溅。故稀释时,若两种试剂添加顺序颠倒,将会发生酸液飞溅的现象。
故答案为:
(1)细口瓶;烧杯;
(2)浓H2SO4;
(3)酸液飞溅。
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
解:(1)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2)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铝溶液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CuSO4=3Cu+Al2(SO4)3。
(3)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生成沉淀的颜色是红褐色。
故答案为:
(1)CaO+H2O═Ca(OH)2;
(2)2Al+3CuSO4=3Cu+Al2(SO4)3;
(3)红褐色。
(1)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进行分析解答。
(2)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铝溶液和铜,进行分析解答。
(3)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和化学性质、生石灰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
解:①盐酸、硫酸都能与金属表面的锈的主要成分金属氧化物反应,都能用于金属表面除锈,故①错误;
②制造药物氯化锌中含有氯元素,盐酸含氯元素,硫酸不含氯元素,故不能用硫酸代替盐酸,故②正确;
③NaOH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不能用硫酸代替盐酸,故③正确。
故选:②③。
根据盐酸、硫酸都能与金属表面的锈的主要成分金属氧化物反应;通常制作氯化锌用盐酸;除杂不得引入新的杂质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能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碳酸盐等反应)、酸的用途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
解:(1)若指示剂为石蕊溶液,则当遇到酸溶液其为红色。
故填:红色。
(2)符合性质②的一个反应: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O+2HCl═MgCl2+H2O。
故填:MgO+2HCl═MgCl2+H2O。
(3)图中的X代表一类物质,则X为碱,是因为碱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故填:碱。
(4)酸溶液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故填:H+。
(1)显酸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2)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
(3)碱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4)酸溶液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6.??
解:(1)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2)利用硫酸铜溶液和磷酸(H3PO4)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取硫酸,硫酸易溶于水,说明生成的磷酸铜是难溶于水,
(3)A、氯化钠不能和硫酸反应,故错误;
B、氢氧化镁不溶于水,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反应后溶液显中性,故正确;
C、氢氧化钙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过量的氢氧化钙导致溶液显碱性,故错误;
D、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过量的氢氧化钠导致溶液显碱性,故错误。
(4)由2NaOH+H2SO4=Na2SO4+2H2O
??????????? ?? 80????? ? 98
可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充分反应,硫酸溶液被反应完,氢氧化钠溶液有剩余。
所以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有NaOH和Na2SO4,它们与氧化铜、碳酸钠不能发生反应,与氯化钡,硫酸铜都能反应。
故答案为:(1)Fe+H2SO4=FeSO4+H2↑;(2)难;(3)B;(4)②③。
(1)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2)硫酸铜溶液和磷酸反应生成硫酸和磷酸铜;
(3)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
(4)根据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知道两者反应后硫酸完全反应,氢氧化钠有剩余;由此得出反应后溶液的溶质有NaOH和Na2SO4;然后根据选项中的物质与NaOH和Na2SO4反应的情况选择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
解:(1)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固体是氢氧化钙,不能用氢氧化钠,是因为氢氧化钙价格较低,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价格较高。
故填:Ca(OH)2。
(2)分别取少量它们的溶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后,溶液显红色。
故填:红。
(3)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a(OH)2,可选用的试剂是碳酸钠溶液,是因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过滤得到氢氧化钠溶液。
故填:碳酸钠溶液。
解:(1)氢氧化钙价格较低,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价格较高。
(2)显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3)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