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一、单选题
1.???2018年1月16日,云南省保山市一辆载有28吨浓硫酸的槽罐车与一辆拖拉机相撞,导致车载浓硫酸大量泄漏流淌。消防官兵紧急调用某种物质来中和泄漏出的浓硫酸,该物质可能是( )
A.?食盐???????????????????????B.?熟石灰???????????????????????C.?水???????????????????????D.?石灰石
2.???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4Al+3O2═2Al2O3???????????????????????????????????B.?2KOH+H2SO4═K2SO4+2H2O?????
C.?H2CO3═H2O+CO2↑?????????????????????????????????D.?H2+CuOCu+H2O
3.???如图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入液体体积的变化曲线及相关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
B.?当滴入液体体积为5mL时,烧杯内溶液呈酸性
C.?当滴入液体体积为7mL时,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D.?当滴入液体体积为9mL时,烧杯内溶液中的微粒有2种
4.???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铜是导电性最好的金属--可以用铜作导线
B.?氮气性质比较稳定--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防腐
C.?碳燃烧能生成CO2--实验室用点燃碳的方法制取CO2
D.?NaOH能与盐酸反应--可用NaOH治疗胃酸过多
5.???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
A.?用熟石灰来治疗胃酸过多?????????????????????????????????B.?用洗涤剂除去热水瓶上的水垢?
C.?用铁桶盛装农药波尔多液????????????????????????????????D.?用硫酸可以中和印染厂的废水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相等的硫酸钙和碳酸钙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1:50
B.?消耗等质量的氧气,硫与碳的质量比不一定是8:3
C.?硝酸铵和氯化钾的混合物中氮元素质量分数为21%,该混合物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为45%
D.?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等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充分混合后,向所得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不会出现白色沉淀
???一定温度下,向含有适量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慢慢滴加稀盐酸,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N点时溶液的pH最大????????????????B.?N点表示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C.?M点时溶液呈红色?????????????????????D.?P点时,溶液中含三种溶质
8.???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不显电性的微粒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B.?碱溶液和盐溶液发生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小??????????????
C.?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二、填空题
9.???向100g NaOH溶液中逐滴滴入7.3%稀盐酸,溶液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A点所表示的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______色。
(2)所用NaOH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3)C点所表示的溶液可用于______。(填序号)
①制少量NaCl晶体
②中和酸性花土
③清洗水垢
④铁钉表面除锈
10.???把与盐酸质量相同、质量分数也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混合后,滴入石蕊,溶液颜色为______;一定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现将氢氧化钠换成等质量的氢氧化钾,则反应后的溶液呈______性。
11.???将氯气和二氧化硫按71:64的质量比同时通入水中,会生成两种常见的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为______。
12.???化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用铜做导线,利用了铜的______性,氢氧化镁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反应原理______。
13.???根据图回答问题:
(1)加入稀盐酸至过量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反应中,数目减少的离子是______(填离子符号);
(3)验证反应后溶液中稀盐酸有剩余,下列操作可行的是______。
A.取样,加入CuO粉末
B.取样,滴加NaOH溶液
C.取样,加入CaCO3粉末
D.取样,滴加AgNO3溶液
三、简答题
14.???构建知识网络或微观图示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学习方法。李华同学利用左手构建酸的性质知识网络,如图1所示。请根据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根据探究酸与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回答:当观察到溶液______时,可以确定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滴加稀盐酸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
(2)根据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回答:
①由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②若实验所用红磷量不足,会使测量结果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③实验中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原因是______。
(3)徐明同学用微观示意图模拟某些物质的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写出图中C方框内甲、乙两种粒子的符号:______。从微粒的角度说明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_。
15.???溶液酸碱度常用pH表示,了解溶液的pH对于生活、生产、人类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请你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1)测定溶液的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______;
(2)科学种田需要了解土壤酸碱性,农户张某在对一块田地土壤进行抽样检测,发现土壤溶液的pH为6.0左右,请你谈谈张某应该采取什么措施:______;
(3)小明将两杯不同溶液混合,混合用pH计测得该溶液pH为5.6,你认为小明将溶液混合前两杯溶液pH可能为______。
A、2.3和5.6
B、4.5和8.0
C、6.0和8.0
四、探究题
16.???小红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她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稀盐酸后,想起氢氧化钠溶液中事先没有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程度,她从烧杯中取了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试管中溶液颜色没有变化。于是她对烧杯中的溶液进行了以下探究:
(1)小红认为此时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①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②氢氧化钠有剩余;③盐酸过量。
小明同学却断定不可能“氢氧化钠有剩余”,他的理由是:______;
(2)他们共同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欲对上述其他两种可能情况进行验证。请根据相关内容填写如表;
试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将少量石灰石放入试管中,然后从烧杯中取适量溶液至试管中。
如果 ______
则盐酸过量
如果 ______
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3)经过讨论,他们认为利用其它物质代替石灰石,也可以达到验证目的。你认为该物质可以是______。
(4)若采用pH试纸证明该反应恰好中和,具体方法为用______蘸取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______对照,pH为7时说明恰好中和。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答案】
1.??B???????2.??B???????3.??C???????4.??B???????5.??D???????
6.??B???????7.??A???????8.??B???????
9.??蓝? 8%? ①③④???????
10.??红色? 酸???????
11.??SO2+Cl2+2H2O=H2SO4+2HCl? H++OH-=H2O???????
12.??导电? Mg(OH)2+2HCl═MgCl2+2H2O???????
13.??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H+、OH-? ABC???????
14.??由红色变为无色? 充分反应?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偏小? 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 Na+、SO42-? H+和OH-结合成H2O???????
15.??pH试纸? 一般选用熟石灰对此土壤改良? B???????
16.??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产生气泡? 不产生气泡? 紫色石蕊试液? 玻璃棒? 标准比色卡???????
【解析】
1.??
解:A、食盐显中性,不能中和泄漏出的浓硫酸,故选项错误。
B、熟石灰属于碱,显碱性,能中和泄漏出的浓硫酸,故选项正确。
C、水显中性,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不能中和泄漏出的浓硫酸,故选项错误。
D、石灰石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石灰石表面,且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属于盐,不能中和泄漏出的浓硫酸,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消防官兵紧急调用某种物质来中和泄漏出的浓硫酸,浓硫酸显酸性,应选用显碱性的物质去中和,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中和反应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
解:A、4Al+3O2═2Al2O3,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单质,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B、2KOH+H2SO4═K2SO4+2H2O,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正确。
C、H2CO3═H2O+CO2↑,该反应的反应物酸,生成物是两种氧化物,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D、H2+CuOCu+H2O,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之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必须是酸和碱,生成物必须是盐和水,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特征(反应物必须是酸和碱,生成物必须是盐和水)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
解:A、由图象可知,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故选项说法错误。
B、当滴入液体体积为5mL时,溶液的pH大于7,烧杯内溶液呈碱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C、当滴入液体体积为7mL时,溶液的pH等于7,溶液显中性,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当滴入液体体积为9mL时,溶液的pH小于7,烧杯内溶液呈酸性,烧杯内溶液中的微粒有氢离子、钠离子、氯离子、水分子4种,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减小到小于7,进行分析判断。
B、当滴入液体体积为5mL时,溶液的pH大于7,进行分析判断。
C、当滴入液体体积为7mL时,溶液的pH等于7,进行分析判断。
D、当滴入液体体积为9mL时,溶液的pH小于7,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
解:A、铜不是导电性最好的金属,但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以用铜作导线,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氮气性质比较稳定,可用作保护气,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防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用点燃碳的方法制取CO2,操作繁琐,不易收集到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D、NaOH能与盐酸反应,但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用NaOH治疗胃酸过多,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反应条件、制得的气体是否纯净、反应速度是否适中、操作是否安全方便、是否便于收集等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金属的物理性质与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
解:A、熟石灰具有腐蚀性,不能用熟石灰来治疗胃酸过多,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不能与洗涤剂反应,用洗涤剂不能除去热水瓶上的水垢,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不能用铁桶盛装农药波尔多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酸能与印染厂的废水发生中和反应,用硫酸可以中和印染厂的废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熟石灰具有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中和反应应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
解:A、硫酸钙中氧元素质量分数=64/136*100%=47.06%,碳酸钙中氧元素质量分数=48/100*100%=48%,因此质量相等的硫酸钙与碳酸钙中氧元素质量比=47.06%:48%=47.06:48,选项A错误;
B、S+O2SO2?C+O2CO2
???? 32??32??????????????12?32
若氧气质量为32g,则消耗硫是32g,碳是12g,此时硫与碳质量比=32:12=8:3,但是当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时,此时消耗碳的质量则不是12g,因此此时硫与碳的质量比就不是8:3了,选项C正确;
C、硝酸铵化学式为NH4NO3,氯化钾化学式为KCl,因此氮元素只存在硝酸铵中,设硝酸铵的质量为m,混合物质量为x,则(m*28/80)/x*100%=21%,x=5/3m,则混合物中硝酸铵质量分数=m/(5/3m)*100%=60%,选项C错误;
D、2NaOH+H2SO4=Na2SO4+H2O
???????? 80??????? 98
根据上述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等质量的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硫酸被消耗完毕,氢氧化钠还有剩余,但是同时生成硫酸钠,硫酸钠可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因此可以看到白色沉淀产生,选项D错误。
故选:B。
A、根据元素中质量分数计算此题;
B、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此题;
C、根据物质化学式结合质量守恒定律计算此题;
D、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此题。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7.??
解:A、N点温度最高,N点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生成氯化钠和水,显中性,溶液中的pH=7.pH不是最大,故错误;
B、根据图象可以看出,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温度在逐渐的升高,溶液温度升高是由于反应放出热量,而温度降低是由于反应完全,N点温度最高,N点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故正确;
C、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M点时溶液呈红色,故正确;
D、N到P的过程中,是盐酸完全中和完氢氧化钠后继续加入稀盐酸,稀盐酸过量,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氯化钠、氯化氢和酚酞。故正确;
故选:A。
A、根据N点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生成氯化钠和水,显中性解答;
B、根据图象可以看出随着盐酸的加入温度在逐渐上升,N点后温度下降,说明N点后稀盐酸过量;
C、根据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解答;
D、分析N到P的过程的反应实质,加入的稀盐酸逐渐增多,稀盐酸过量,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本题主要考查了结合图象考查了中和反应的应用,理解图象的含义、掌握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
解:A、不显电性的微粒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也可能是中子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B、碱溶液和盐溶液发生反应后,一定会生成沉淀和气体,所得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说法错误。
D、若采用的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不带电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可能采用的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的特征、不带电的粒子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
解:(1)A点时溶液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能使石蕊溶液变蓝色。
(2)设所用NaOH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
?40?????? 36.5
? x????? 100g×7.3%???40/36.5=x/(100g*7.3%)??? x=8g
含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g/100g×100%=8%。
(3)C点所表示的溶液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NaCl.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可用于制少量NaCl晶体;溶液显酸性,不能中和酸性花土;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可用于清洗水垢;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可用于铁钉表面除锈。
故答案为:
(1)蓝;
(2)8%;
(3)①③④。
(1)根据A点时溶液的pH大于7,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稀盐酸的质量为100g,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C点所表示的溶液小于7,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
解: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和氢氧化钠两种溶液充分混合后,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反应中消耗盐酸与氢氧化钠的质量比关系如下:
HCl+NaOH═NaCl+H2O
36.5?? ?40
可知,36.5份质量的盐酸与40份质量的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则把与盐酸质量相同、质量分数也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混合后,稀盐酸有剩余,溶液显酸性,最终混合后的液体呈红色。
反应中消耗盐酸与氢氧化钾的质量比关系如下:
HCl+KOH═KCl+H2O
36.5???56
可知,36.5份质量的盐酸与56份质量的氢氧化钾恰好完全反应。
一定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将氢氧化钠换成等质量的氢氧化钾,稀盐酸有剩余,则反应后的溶液呈酸性。
故答案为:
红色;酸。
根据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完全反应后剩余的是哪一种溶液,再根据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应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判断出反应后剩余的物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
解:将二氧化硫和氯气同时通入水中,可以生成两种常见的酸,应为硫酸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Cl2+2H2O=H2SO4+2HCl.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为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可表示为H++OH-=H2O。
故答案为:SO2+Cl2+2H2O=H2SO4+2HCl;H++OH-=H2O。
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来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中和反应的实质,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写、配、注、等)、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2.??
解:用铜做导线,利用了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氢氧化镁和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
故答案为:
导电;Mg(OH)2+2HCl═MgCl2+2H2O。
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与用途,氢氧化镁和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应用、金属的物理性质与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
解:(1)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红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逐滴滴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仍显无色。
(2)由图示可知,反应中,数目减少的离子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其离子符号为H+、OH-。
(3)A.取样,加入CuO粉末,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会观察到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蓝色,可验证反应后溶液中稀盐酸有剩余。
B.取样,滴加NaOH溶液,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才变红色,可验证反应后溶液中稀盐酸有剩余。
C.取样,加入CaCO3粉末,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可验证反应后溶液中稀盐酸有剩余。
D.取样,滴加AgNO3溶液,氯化钠和盐酸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不能验证反应后溶液中稀盐酸有剩余。
故答案为:
(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H+、OH-;
(3)ABC。
(1)根据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红色,结合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中和反应的实质,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的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
解:(1)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说明氢氧化钠已经消失,可以确定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滴加稀盐酸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充分反应。
故填:由红色变为无色;充分反应。
(2)①由该实验可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故填: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②若实验所用红磷量不足,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偏少,会使测量结果偏小。
故填:偏小。
③实验中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原因是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
故填: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
(3)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图中C方框内甲、乙两种粒子分别是钠离子、硫酸根离子;
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成H2O。
故填:Na+、SO42-;H+和OH-结合成H2O。
(1)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2)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3)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
解:(1)检验溶液的pH值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使用时有一定的要求,酸性溶液pH值小于7;碱性溶液pH值大于7;中性溶液pH值等于7。
故答案是:pH试纸;
(2)土壤溶液的pH为6.0左右,说明该土壤显酸性,需要靠碱性物质进行中和。熟石灰是一种碱,能中和土壤中的酸,且价格低廉。
故答案是:一般选用熟石灰对此土壤改良;
(3)用pH计测得该溶液pH为5.6,则该混合液显酸性。
A、pH为2.3和5.6的两种溶液混合,pH值<5.6.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pH为4.5和8.0的两种溶液混合,浓的酸和稀的碱溶液反应,酸的浓度大,反应后酸过量,溶液显酸性,该溶液pH可能为5.6.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C、pH为6.0和8.0的两种溶液混合,当酸过量时,pH值>5.6;当恰好反应时,pH=7;当碱过量时,pH>7.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pH试纸是检验溶液酸碱度的一种常用方法,酸性溶液pH值小于7;碱性溶液pH值大于7;中性溶液pH值等于7;
(2)利用酸碱中和反应来改良土壤;
(3)该溶液pH为5.6,则该溶液显酸性。
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
16.??
解:(1)小明同学却断定不可能“氢氧化钠有剩余”,理由是: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故填: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2)将少量石灰石放入试管中,然后从烧杯中取适量溶液至试管中,如果产生气泡,是因为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说明盐酸过量;
如果不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盐酸,说明恰好完全反应。
故填:产生气泡;不产生气泡。
(3)该物质可以是紫色石蕊试液,是因为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
故填:紫色石蕊试液。
(4)若采用pH试纸证明该反应恰好中和,具体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pH为7时说明恰好中和。
故填:玻璃棒;标准比色卡。
(1)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2)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3)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
(4)测定溶液pH的方法是: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把变色的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得溶液的pH。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