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九年级物理期末复习 13.1 分子热运动 高频易错题汇编(附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九年级物理期末复习 13.1 分子热运动 高频易错题汇编(附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90.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2-08 15:2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1 分子热运动 高频易错题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有关分子热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会变小,表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B.墨水在热水中扩散的快,表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C.固体很难被压缩,表明固体分子间只存在斥力,没有引力
D.桂花飘香,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下列在我们舒兰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解释的是(  )
A.春天,柳枝吐芽 B.夏天,稻花飘香
C.秋天,红叶满山 D.冬天,雪花飘飘
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
A.气体受热膨胀﹣﹣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B.走过花园,闻到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C.两块平整的玻璃不能压成一块玻璃﹣﹣分子之间的斥力大于引力
D.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一﹣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分子
4.下列描述不属于人们用来解释热现象的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的是(  )
A.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B.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D.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5.把萝卜腌成咸菜需要几天的时间,而把萝卜炒成熟菜,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  )
A.盐分子变小了,很容易进入萝卜中
B.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剧烈
C.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
D.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斥力
6.下列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雾气朦胧
B.尘土飞扬
C.云开雾散
D.雪花飞舞
7.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中秋时节,桂花飘香 B.深秋时节,落叶纷飞
C.寒冬腊月,瑞雪飘飘 D.春寒料峭,细雨濛濛
8.一群蜜蜂不小心飞入小区一户人家里,聪明的保安将装有蜂蜜的木桶置于门外,蜜蜂陆续飞入桶中。下列现象中,与此原理相同的是(  )
A.两个铅块压紧后粘在一起
B.用鼻子鉴别酱油和醋
C.固体、液体很难压缩
D.煮稀饭时米粒在水中翻滚
9.下面四幅图中,能说明分子间存在作用力的是(  )
A. B.
C. D.
10.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宇宙很大,很难想象。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直接感知的现象,经过合理的推测来认识分子和宇宙。下列推测既不合理又不符合事实的是(  )
A.现象:花香扑鼻 推测: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
B.现象: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黏在一起 推测:铅分子间有引力
C.现象:破镜不能重圆 推测:分子间存在斥力
D.现象:注射器内的水很难压缩 推测:水分子间存在斥力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铁观音原产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因其清香雅韵的风味而被很多人喜欢,冲泡茶叶时会闻到阵阵茶香,这是因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   ,用热水冲泡时会比冷水冲泡时茶香更浓厚,说明温度越高这种运动会越   (选填“剧烈”或“缓慢”)。
12.大气压强产生的实质微观上是由于气体分子的热运动,导致气体分子对物体表面撞击而产生的。
①根据大气压强产生的实质,可推测:微观上同一时刻物体表面各处受到的大气压强是   的(选填“相等”或“不相等”),理由是:   。
②以下关于影响大气压强大小的因素推测合理的是:   
A.空气分子排列的紧密程度。
B.物体表面与空气分子的接触面积。
C.温度的高低。
13.哈尔滨市的五月,丁香花盛开,芳香四溢。人们能闻到花香,说明花的香味分子   ;把红墨水分别滴到热水和冷水中,   水变色更快,这一现象表明温度越高,分子   。
14.把1L酒精倒入容器中,再把2L水也倒入这个容器中并进行充分混合,发现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3L.其原因是组成物质的   ,充分混合之后由于分子   。
15.夏天,我们常能在荷叶上看到有许多的小水滴,这些小水滴总是以球形的小水珠形式存在在荷叶表面。其原理是水滴表面的分子受到内部水分子之间的   作用,产生了一种向内部聚集运动的趋势,水滴的表面就会尽可能的缩小,最后就缩小成了球体。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6.小李的父亲非常喜欢喝茶,一天朋友来到他家做客,小李的父亲烧好开水并从冰箱里拿出茶叶泡起茶喝,可是茶叶包装袋打开后忘记合上,过了几天后发现茶叶变质了,请问:
(1)茶叶为什么要用开水泡?
(2)茶叶为什么会变质?
17.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一个有关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实验,要求说明实验过程。
18.通常把萝卜腌成咸菜需要几十天,而把萝卜炒成熟菜,使之有相同的咸味,只需几分钟,请解释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
19.黑板上老师出了这样一个题目:“50mL的水加上50mL的酒精,是多少毫升”同学们不假思索地回答:“那还不简单,等于100mL呗。”老师告诉同学:“先别急,我们来做个实验,让事实说话。”当我们在量筒里十分细心地倒上50mL的清水,然后再把50mL酒精缓慢地倒入量筒,这时杯中一片乳白色,尔后又变得晶莹透明,还冒出许多小水珠,就像刚打开的“雪碧”,仔细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比100mL小。这是什么原因呢?
20.装修房屋时,常用到胶粘剂,它能将装修材料黏结在一起,这利用了什么知识?
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有关分子热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会变小,表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B.墨水在热水中扩散的快,表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C.固体很难被压缩,表明固体分子间只存在斥力,没有引力
D.桂花飘香,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
A、水与酒精混合,总体积会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隙,水分子和酒精分子进入彼此的间隙,故A正确;
B、墨水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这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故B正确;
C、固体很难被压缩,表明固体分子间存在斥力;同时固体也难以被拉伸,说明分子之间还存在引力,故C错误;
D、桂花飘香属于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
故选:C。
总结:本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的一些基本观点,要注意将分子的运动、分子的间隙、分子间的作用力与一些宏观现象的区分。
2.下列在我们舒兰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解释的是(  )
A.春天,柳枝吐芽 B.夏天,稻花飘香
C.秋天,红叶满山 D.冬天,雪花飘飘
解:
A、柳枝吐芽是植物的生长现象,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不合题意;
B、稻花飘香是稻花的香味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B符合题意;
B、看到红叶满山是光的反射现象,与分子运动无关,故C不合题意;
D、雪花飘飘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即分子热运动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
A.气体受热膨胀﹣﹣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B.走过花园,闻到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C.两块平整的玻璃不能压成一块玻璃﹣﹣分子之间的斥力大于引力
D.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一﹣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分子
解:
A、气体受热膨胀,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A正确;
B、走过花园,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B正确;
C、两块平整的玻璃不能压成一块玻璃,是因为对接处分子间的距离较大,引力较小,故C错误;
D、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是因为氢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氧分子分裂成了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水分子,大量的水分子聚集成水,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D正确。
故选:C。
总结: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下列描述不属于人们用来解释热现象的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的是(  )
A.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B.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D.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解:
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有三条:(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间隙;(2)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息的运动;(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故ABC不符合题意;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是说明分子的组成,与分子动理论无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总结:本题考查分子动理论地基本内容,为考查热点,应熟练掌握。
5.把萝卜腌成咸菜需要几天的时间,而把萝卜炒成熟菜,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  )
A.盐分子变小了,很容易进入萝卜中
B.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剧烈
C.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
D.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斥力
解:萝卜变咸菜和把萝卜炒成熟菜都是由于分子运动的结果,炒萝卜时的温度要比腌萝卜的温度高,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剧烈,分子扩散越快,萝卜变咸得越快。
故选:B。
总结:本题根据生活现象考查了分子动理论知识,是一道基础题,平时要多观察、多思考,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6.下列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雾气朦胧
B.尘土飞扬
C.云开雾散
D.雪花飞舞
解:
A.雾是小水滴,雾气朦胧是液体小水滴发生的机械运动,故A错误;
B.尘土飞扬是固体小颗粒发生的机械运动,故B错误;
C.云开雾散是雾发生汽化,然后组成水蒸气的水分子无规则运动造成的,故C正确;
D.雪花飞舞是雪花的机械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总结:本题以物态变化为背景考查了分子动理论的内容以及机械运动,属于基础题目。
7.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中秋时节,桂花飘香 B.深秋时节,落叶纷飞
C.寒冬腊月,瑞雪飘飘 D.春寒料峭,细雨濛濛
解:
A、中秋时节,桂花飘香是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A正确;
B、深秋时节,落叶纷飞,树叶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与分子运动无关,故B错误;
C、寒冬腊月,瑞雪飘飘,雪花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与分子运动无关,故C错误;
D、春寒料峭,细雨濛濛,雨滴下落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与分子运动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总结:本题考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知识的掌握及考查能否应用到生产生活中去解释常见现象。
8.一群蜜蜂不小心飞入小区一户人家里,聪明的保安将装有蜂蜜的木桶置于门外,蜜蜂陆续飞入桶中。下列现象中,与此原理相同的是(  )
A.两个铅块压紧后粘在一起
B.用鼻子鉴别酱油和醋
C.固体、液体很难压缩
D.煮稀饭时米粒在水中翻滚
解:
保安将装有蜂蜜的木桶置于宅门外,蜜蜂陆续飞入桶中,是蜂蜜的芳香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吸引了蜜蜂,是扩散现象;
A、两个铅柱压紧后能粘在一起,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A不符合题意;
B、鼻子可以闻到醋和酱油的气味,是因为醋和酱油分子运动到了空气中,是扩散现象,故B符合题意;
C、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故C不符合题意;
D、煮稀饭时,看到锅中米粒翻滚,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扩散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的认识、分子运动和机械运动区别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一道基础题。
9.下面四幅图中,能说明分子间存在作用力的是(  )
A. B.
C. D.
解:A、图是用热传递改变水的内能,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作用力,故A错误。
B、图是说明大气压的存在,故B错误。
C、图是说明利用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错误。
D、图中的两个铅块吸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D正确。
故选:D。
总结:深入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可解答此题。
10.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宇宙很大,很难想象。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直接感知的现象,经过合理的推测来认识分子和宇宙。下列推测既不合理又不符合事实的是(  )
A.现象:花香扑鼻 推测: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
B.现象: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黏在一起 推测:铅分子间有引力
C.现象:破镜不能重圆 推测:分子间存在斥力
D.现象:注射器内的水很难压缩 推测:水分子间存在斥力
解:
A、花香扑鼻是一种扩散现象,是香气的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A符合事实;
B、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黏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B符合事实;
C、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玻璃的硬度大,不像铅硬度小,玻璃放在一起不容易发生形变,玻璃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超出了分子力的作用范围,故C不符合事实;
D、注射器内的水很难压缩正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强大的斥力的缘故,故D符合事实。
故选:C。
总结:本题所考查的内容主要围绕了分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与现象,对分子动理论的充分理解和对相关现象的正确认识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铁观音原产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因其清香雅韵的风味而被很多人喜欢,冲泡茶叶时会闻到阵阵茶香,这是因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 无规则运动 ,用热水冲泡时会比冷水冲泡时茶香更浓厚,说明温度越高这种运动会越 剧烈 (选填“剧烈”或“缓慢”)。
解:
在泡茶的时候能够闻到茶香是由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造成的,用热水冲泡时会比冷水冲泡时茶香更浓厚,是因为泡茶用的水温度越高分子与运动会越剧烈。
故答案为:无规则运动;剧烈。
总结:本题考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方面的内容的了解,是联系生活实际的一道题,难度不大。
12.大气压强产生的实质微观上是由于气体分子的热运动,导致气体分子对物体表面撞击而产生的。
①根据大气压强产生的实质,可推测:微观上同一时刻物体表面各处受到的大气压强是 不相等 的(选填“相等”或“不相等”),理由是: 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各处分子撞击的程度不一样 。
②以下关于影响大气压强大小的因素推测合理的是: C 
A.空气分子排列的紧密程度。
B.物体表面与空气分子的接触面积。
C.温度的高低。
解:
①气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的持续频繁撞击而引起的,因为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各处分子撞击的程度不一样,所以可推测:微观上同一时刻物体表面各处受到的大气压强是不相等的;
②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升高时,分子平均动能增大,所以影响大气压强大小的因素是温度的高低,故C正确。
故答案为:①不相等;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各处分子撞击的程度不一样;②C。
总结:本题考查分子动理论、热力学第一定律以及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和气体压强的成因,要注意明确统计规律的应用,知道温度与分子动能之间的关系。
13.哈尔滨市的五月,丁香花盛开,芳香四溢。人们能闻到花香,说明花的香味分子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把红墨水分别滴到热水和冷水中, 热 水变色更快,这一现象表明温度越高,分子 运动越剧烈 。
解:
丁香花盛开,芳香四溢,人们能闻到花香,就是花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说明了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故将红墨水滴到热水中时,热水变色更快。
故答案为: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热;运动越剧烈。
总结:能辨别扩散现象,知道扩散现象表明了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14.把1L酒精倒入容器中,再把2L水也倒入这个容器中并进行充分混合,发现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3L.其原因是组成物质的 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充分混合之后由于分子 进入彼此的分子间隙 。
解:
酒精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它们的分子之间都存在一定的间隙;2L的水和1L的酒精充分混合后,两种物质的分子相互渗透,进入彼此的分子间隙,所以总体积小于3L。
故答案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隙;进入彼此的分子间隙。
总结:本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一道基础题目。
15.夏天,我们常能在荷叶上看到有许多的小水滴,这些小水滴总是以球形的小水珠形式存在在荷叶表面。其原理是水滴表面的分子受到内部水分子之间的 引力 作用,产生了一种向内部聚集运动的趋势,水滴的表面就会尽可能的缩小,最后就缩小成了球体。
解:
因为表面张力(分子引力)的原因,水滴呈近似球形,液体与气体相接触时,会形成一个表面层,在这个表面层内存在着的相互吸引力就是表面张力,它能使液面自动收缩,产生了一种向内部聚集运动的趋势,水滴的表面就会尽可能的缩小,最后就缩小成了球体。
故答案为:引力。
总结:本题考查了对分子作用力的了解,属于基础性题目。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6.小李的父亲非常喜欢喝茶,一天朋友来到他家做客,小李的父亲烧好开水并从冰箱里拿出茶叶泡起茶喝,可是茶叶包装袋打开后忘记合上,过了几天后发现茶叶变质了,请问:
(1)茶叶为什么要用开水泡?
(2)茶叶为什么会变质?
答:(1)茶叶用开水泡,是因为水的温度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茶叶的分子易扩散到水中。
(2)从冰箱里拿出茶叶温度低,包装袋打开后忘记合上,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茶叶,发生液化现象,使茶叶受潮而变质。
总结:深入理解分子运动与温度的关系、知道液化概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7.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一个有关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实验,要求说明实验过程。
解:温度越高,内能变大,根据能量守衡,内能转化为动能释放出去,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排斥力就会变大,作用力就减少了,所以扩散就变快了。
故答案为:在两个杯子中分别盛同样多的热水和冷水,同时将两滴红墨水分别滴入水中,发现热水先变红,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快。
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与温度关系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8.通常把萝卜腌成咸菜需要几十天,而把萝卜炒成熟菜,使之有相同的咸味,只需几分钟,请解释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
答:
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炒菜时,加些盐,由于盐的温度越高,盐分子运动加快,盐分子的扩散也加快,所以菜很快就咸了;而腌咸菜时,由于盐的温度低,盐分子运动较慢,盐分子扩散也慢,所以菜要隔一段较长时间才会变咸。
总结:本题考查了扩散现象以及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的知识点。要求能用相关知识解释物理现象。
19.黑板上老师出了这样一个题目:“50mL的水加上50mL的酒精,是多少毫升”同学们不假思索地回答:“那还不简单,等于100mL呗。”老师告诉同学:“先别急,我们来做个实验,让事实说话。”当我们在量筒里十分细心地倒上50mL的清水,然后再把50mL酒精缓慢地倒入量筒,这时杯中一片乳白色,尔后又变得晶莹透明,还冒出许多小水珠,就像刚打开的“雪碧”,仔细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比100mL小。这是什么原因呢?
答:
分子间有间隔,不同的分子间隔不同,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则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相互填补了对方的空隙,而使体积变小。
总结:分子动理论记住三句话: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有间隙。
20.装修房屋时,常用到胶粘剂,它能将装修材料黏结在一起,这利用了什么知识?
答:
因为固体分子间距离小于液体分子间距离,胶粘剂干了(凝固)以后,液体变成固体,分子间距离变小,分子间的引力增大,可以把装修板粘在一起,利用了分子间有引力。
总结:本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应用,属于基础性题目。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