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九年级物理期末复习 22.2 核能 高频易错题汇编(附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九年级物理期末复习 22.2 核能 高频易错题汇编(附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0.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2-08 16:3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2 核能 高频易错题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关于能源、信息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电站的反应堆中发生的是核聚变
B.倒车雷达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C.超导体可以用于制作电炉的发热体
D.光纤可以传递图象信号和声音信号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中的负电荷做定向移动时一定有磁场产生
B.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C.热机所用燃料的热值越大,效率越高
D.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其中楼台倒影入池塘是光的折射
3.“华龙一号”是由中国两大核电企业研发的先进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使核能的利用更安全、更经济。下列关于核能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B.核电站的能量转化为: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C.核能发电是利用原子核聚变或裂变释放的核能
D.核能发电释放核能的过程与原子弹爆炸释放核能的过程完全相同
4.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核电站都是利用(  )
A.原子核的聚变释放的能量来发电的
B.原子核的裂变释放的能量来发电的
C.核废料的放射性来发电的
D.原子核聚变和裂变释放的能量来发电的
5.关于能源和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太阳能是太阳内部发生核裂变释放的能量
B.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C.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D.手机在通话时涉及到的波既有电磁波又有声波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能是指原子核发生变化时所释放的能量
B.核废料可以像普通垃圾一样处理
C.原子弹和氢弹都是利用核裂变
D.目前核电站获得核能的途径是核聚变
7.通过核聚变获得核能量的是(  )
A.氢弹 B.原子弹 C.核电站 D.核潜艇
8.下列有关核能的开发与利用,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已建成的核电站获取核能的途径是核裂变
B.开发核能可能会发生核泄漏,因此人类应该停止开发核能
C.核电站利用的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D.核反应堆可将核能直接转化成电能
9.3月11日,日本发生大地震,造成核污染,引起世界各国恐慌。以下对于核能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核电站利用的是核聚变释放的能量
B.核能是再生能源
C.马上停止核能的开发和利用
D.检查核设施防止核泄漏
10.下列关于放射现象、原子核和核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过对放射现象的研究,物理学家确认,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组成
B.放射性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强剂量或长时间的辐射对人体有害
C.目前的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
D.核聚变的原料“铀”在地球上的储量非常有限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中科院的“人造太阳”EAST物理实验获重大突破,实验中首次实现持续时间达102秒的超高温长脉冲等离子体放电,为目前世界最长。
(1)“人造太阳”获得核能的方式是   。
(2)我国不久前研制出一台人造太阳的必备“移动电源”﹣﹣立式脉冲发电机组,这台发电机组在短时运行功率达3×105千瓦,则该发电机组在该功率下36s的时间释放电能为   千瓦时。
(3)“人造太阳”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到现在已经进行了半个世纪,下列观点支持继续进行这项研究的是:   (可多选)。
A.“人造太阳”实验人力财力投入很大,得不偿失。
B.“人造太阳”实验表明可以通过核变化来提供大量的能源。
C.“人造太阳”一旦投入使用,可以缓解传统能源危机问题
D.“人造太阳”产生的核辐射小,核废料少,基本不污染环境。
E.“人造太阳”需要利用多种高能量方式驱动,条件苛刻,难实现持续供电。
12.我国核动力潜艇“长城号”利用核反应堆中发生的   (选填“核裂变”或“核聚变”)提供动力。核能属于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的新能源。下面是核能发电站中能量转换的过程,请将下面补充完整:核能→   →机械能→电能
13.20世纪初,科学家认识到原子核内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发现了获取核能的途径。其中当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会分裂成质量大致相等的两个原子核的过程,称为   。另一种获取核能的方式称为原子核聚变反应,人类最早发现的核聚变反应是   内的核反应。最早实现、最著名的人工核聚变反应是   。
14.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倡导保护环境。核能作为一种新能源,正在逐步被人们开发和利用,核电站是利用核能发电,其核燃料在反应堆内通过核   (选填“裂变”或“聚变“)的方式,把核能转化为电能。核能是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15.2011年3月11日(农历二月初七)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发生了里氏9级强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大量民众的死伤和财产的损失,也使福岛核电站损坏。
(1)地震发生当天的月相与下图中的   (选填序号)相近;
(2)目前,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    时释放的核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理造成的。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常规化石能源非常紧缺的今天,核能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如今美国电力的21%是来自核电。核电站的大体组成如图所示,核材料在原子反应堆中发生核反应产生大量的热能,冷却剂将这些热能带到热交换器将水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推动蒸汽轮机,蒸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最终实现了核能到电能的转换。
请在下面的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内容:
(1)从能源的分类来看,核能是属于   。(选填“一次能源”或“二次能源”)
(2)发电机发电时是让线圈在   中旋转而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中称之为   现象。
(3)核电站所需的核能是利用原子核   (选填“裂变”或“聚变”)所产生的。
(4)核电站的核废料具有   性,对环境会造成相当大的危害,因此要将核废料深埋到人迹稀少的沙漠地带。在开发新能源时,如何保护环境是人类面临的一大课题。
17.在常规化石能源非常紧缺的今天,核能受到越来越高度的重视,如今美国电力的21%是来自核电。核电站的大体组成如图所示,核材料在原子反应堆中发生核反应产生大量的热能,冷却剂将这些热能带到热交换器将水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推动蒸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最终实现了核能到电能的转换。
请在下面的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内容:
(1)核电站是利用核   ,从能源的分类来看,核能是属于   。(填“一次能源”或“二次能源”)
(2)发电机发电时是让线圈在   中旋转而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中称之为   现象。
(3)核电站所需的核能是利用原子核    (填“裂变”或“聚变”)所产生的。该变化是   。(填“可控”或“不可控”)
(4)如果核电站每年需要50t的核燃料,而同等规模火电站每年需要6×106t的煤炭。则6×106t的煤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J (煤炭的热值为3×107J/kg)。
(5)核电站的核废料具有   性,对环境会造成相当大的危害,因此要将核废料深埋到人迹稀少的沙漠地带,同时如何在开发新能源,又注意环境的保护,是人类面临的一大课题。
18.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   ,释放出巨大的核能;核电站利用的是核反应堆内的铀核发生   时所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填“聚变”或“裂变”)
19.核电站都是通过可控   (选填“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释放能量的。核能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可再生能源。
20.核能的利用给人们带来很多好处,但发生事故后也会给人们带来多种危害。日本福岛核事故就给日本和周边国家的人民造成影响。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简单说明在抢险过程中用水降温的原因。并指出发生核事故后的一种危害。
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关于能源、信息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电站的反应堆中发生的是核聚变
B.倒车雷达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C.超导体可以用于制作电炉的发热体
D.光纤可以传递图象信号和声音信号
解:
A、核电站主要利用核裂变的可控链式反应来发电的,故A错误;
B、汽车上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不是利用电磁波,故B错误;
C、当电阻为零时,不会产生电热,所以不能利用超导体用于电热器,故C错误;
D、光是电磁波,电磁波既可以传递声音信号,也可以传播图象信号,所以光纤可以传递图象信号和声音信号,故D正确。
故选:D。
总结:此题考查我们对电磁波和超声波的应用、核能利用的了解与掌握,属于识记性题目,难度不大。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中的负电荷做定向移动时一定有磁场产生
B.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C.热机所用燃料的热值越大,效率越高
D.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其中楼台倒影入池塘是光的折射
解:
A、负电荷定向移动可以产生电流,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故A正确;
B、核能不能源源不断地从自然界获得,是不可再生能源,故B错误;
C、用热值大的燃料,燃烧相同燃料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但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不一定多,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产生的能量的比值不一定大,热机效率不一定得到提高,故C错误;
D、“楼台倒影入池塘”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A。
总结:本题是一道综合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3.“华龙一号”是由中国两大核电企业研发的先进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使核能的利用更安全、更经济。下列关于核能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B.核电站的能量转化为: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C.核能发电是利用原子核聚变或裂变释放的核能
D.核能发电释放核能的过程与原子弹爆炸释放核能的过程完全相同
解:
A、核能中的核燃料用完后也不能重复使用,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
B、根据核电站的发电过程可知,核能发电的能量传递和转化过程是:核能→水和蒸汽的内能→发电机转子的机械能→电能,故B正确;
C、目前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故C错误;
D、核电站和原子弹都是利用裂变的链式反应释放出巨大能量的原理制成的,其中在核电站中链式反应的速度和规模是人为控制的,而原子弹的裂变过程是不加控制的,故D错误。
故选:B。
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核能的理解和掌握。核能分为裂变和聚变两种,裂变分为两种:可控链式反应和不可控链式反应,前者主要应用在核反应堆中,后者应用在原子弹中;聚变主要应用在氢弹上。
4.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核电站都是利用(  )
A.原子核的聚变释放的能量来发电的
B.原子核的裂变释放的能量来发电的
C.核废料的放射性来发电的
D.原子核聚变和裂变释放的能量来发电的
解:
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发生裂变释放出的核能来发电的,故B正确。
故选:B。
总结: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核能的利用情况的了解,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5.关于能源和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太阳能是太阳内部发生核裂变释放的能量
B.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C.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D.手机在通话时涉及到的波既有电磁波又有声波
解:
A、太阳能是太阳内部发生核聚变释放的能量,故A错误;
B、核能在地球是的储量是有限的,消耗后不可能再生,属不可再生能源,故B错误;
C、电磁波与声波都能传递信息与能量,故C错误;
D、手机把信息的传递给对方的时候是利用电磁波,但是手机内部需要把声信号先转化为电信号,故D正确。
故选:D。
总结:本题考查了太阳能的来源、能源的分类、电磁波和声波的作用等知识,难度不大。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能是指原子核发生变化时所释放的能量
B.核废料可以像普通垃圾一样处理
C.原子弹和氢弹都是利用核裂变
D.目前核电站获得核能的途径是核聚变
解:
A、核能是由于原子核内部结构发生变化而释放出的能量,故A正确;
B、核电站的核废料具有放射性,对环境危害很大,不能随意处置,故B错误;
C、原子弹是利用核裂变,氢弹是利用核聚变,故C错误;
D、核能发电是利用铀原子核裂变时放出的核能来发电的,故D错误。
故选:A。
总结:本题考查了核能的特点和利用。核能分为裂变和聚变两种,裂变分为两种:可控链式反应和不可控链式反应,前者主要应用在核反应堆中,后者应用在原子弹中;聚变主要应用在氢弹上。
7.通过核聚变获得核能量的是(  )
A.氢弹 B.原子弹 C.核电站 D.核潜艇
解:
A、氢弹是通过核聚变来获得核能量的,故A符合题意;
B、原子弹是通过核裂变来获得核能量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核电站是通过核裂变来获得核能量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核潜艇是通过核裂变来获得核能量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总结:解决此题要知道核能的利用和核能的利用方式。
8.下列有关核能的开发与利用,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已建成的核电站获取核能的途径是核裂变
B.开发核能可能会发生核泄漏,因此人类应该停止开发核能
C.核电站利用的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D.核反应堆可将核能直接转化成电能
解:
A、目前核电站获得核能的途径是核裂变,故A正确;
B、核泄漏造成的核辐射会使周边环境严重污染,但合理开发核能能解决人类能源危机,故B错误;
C、核电站利用可控制的核裂变来发电,核能不可能在短时间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是不可再生能源,故C错误;
D、核能发电的能量传递和转化过程是:核能→水和蒸汽的内能→发电机转子的机械能→电能,故D错误。
故选:A。
总结:此题考查了核能利用,核能的危害,核能发电原理,以及建成的核电站类型,要求学生扩展知识面,灵活运用。
9.3月11日,日本发生大地震,造成核污染,引起世界各国恐慌。以下对于核能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核电站利用的是核聚变释放的能量
B.核能是再生能源
C.马上停止核能的开发和利用
D.检查核设施防止核泄漏
解:A、核聚变和裂变都能释放能量,但聚变不容易控制,所以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来发电,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核能在使用后短期内无法得到补充,故该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何能源的利用都具有两面性,核能也不例外,其优点是非常明显的,清洁、安全、经济等特点都是其他能源与其无法相比的;而其缺点也是存在的,如核辐射污染、核废料污染也都是极为严重的,故现在我们应严格、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核能,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为了保证安全,故我们应定时的检查核设施,防止核泄漏,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总结:核能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但其缺点也是致命的,所以对于任何问题我们都应辩证的看,方能得出正确的评价。
10.下列关于放射现象、原子核和核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过对放射现象的研究,物理学家确认,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组成
B.放射性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强剂量或长时间的辐射对人体有害
C.目前的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
D.核聚变的原料“铀”在地球上的储量非常有限
解:A、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组成的,因此该选项错误;
B、放射性在治疗肿瘤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但是过量的辐射对人体是有危害的,有时住往需经20年以后,一些症状才会表现出来,因此该选项正确;
C、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的链式反应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不像化石燃料发电那样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因此核能发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该选项错误;
D、铀在地壳中的含量很高,比汞、铋、银要多得多,但由于提取铀的难度较大,只有沥青铀矿和钾钒铀矿两种常见的矿床,另外铀是核裂变的原料,不是核聚变,故该选项错误。
故选:B。
总结:考查了放射性、原子核、核能的相关的物理知识,属于记忆性的内容,难度不大,需要多了解,加深记忆。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中科院的“人造太阳”EAST物理实验获重大突破,实验中首次实现持续时间达102秒的超高温长脉冲等离子体放电,为目前世界最长。
(1)“人造太阳”获得核能的方式是 核聚变 。
(2)我国不久前研制出一台人造太阳的必备“移动电源”﹣﹣立式脉冲发电机组,这台发电机组在短时运行功率达3×105千瓦,则该发电机组在该功率下36s的时间释放电能为 3×103 千瓦时。
(3)“人造太阳”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到现在已经进行了半个世纪,下列观点支持继续进行这项研究的是: BCD (可多选)。
A.“人造太阳”实验人力财力投入很大,得不偿失。
B.“人造太阳”实验表明可以通过核变化来提供大量的能源。
C.“人造太阳”一旦投入使用,可以缓解传统能源危机问题
D.“人造太阳”产生的核辐射小,核废料少,基本不污染环境。
E.“人造太阳”需要利用多种高能量方式驱动,条件苛刻,难实现持续供电。
解:
(1)在太阳内部不断发生核聚变,所以“人造太阳”获得核能的方式是核聚变;
(2)发电机组36s释放的电能为:W=Pt=3×105kW×h=3×103kW?h;
(3)A、进行“人造太阳”实验时,人力财力投入很大,得不偿失,故A观点不支持继续进行这项研究;
B、“人造太阳”实验表明可以通过核变化来提供大量的能源,同时原材料也极易找到,故B观点支持继续进行这项研究;
C、“人造太阳”一旦投入使用,可以缓解传统能源危机问题,故C观点支持继续进行这项研究;
D、人造太阳是利用核聚变反应产生核能的,其反应要在超高温、超高压的条件下进行,由两个较小的氢原子核结合成较重的氦原子核,同时放出能量,在反应过程中生成物为水,故对环境污染小,故D观点支持继续进行这项研究;
E、“人造太阳”需要利用多种高能量方式驱动,条件苛刻,难实现持续供电,故E观点不支持继续进行这项研究。
故选BCD。
故答案为:(1)核聚变;(2)3×103;(3)BCD。
总结:本题考查了核能的利用的了解和电功的计算,对于这类科普性的题目,要严格根据题意分析处理,不可盲目乱猜。
12.我国核动力潜艇“长城号”利用核反应堆中发生的 核裂变 (选填“核裂变”或“核聚变”)提供动力。核能属于 不可再生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的新能源。下面是核能发电站中能量转换的过程,请将下面补充完整:核能→ 内能 →机械能→电能
解:
(1)核裂变是可控的,故核动力潜艇“长城号”利用核裂变反应提供动力的;
(2)核能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它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3)根据核电站的发电过程可知,核能发电的能量传递和转化过程是:核能→水和蒸汽的内能→发电机转子的机械能→电能。
故答案为:核裂变;不可再生;内能。
总结:此题是一道综合性题目,涉及到核能、能源的分类,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和核电站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13.20世纪初,科学家认识到原子核内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发现了获取核能的途径。其中当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会分裂成质量大致相等的两个原子核的过程,称为 核裂变 。另一种获取核能的方式称为原子核聚变反应,人类最早发现的核聚变反应是 太阳 内的核反应。最早实现、最著名的人工核聚变反应是 氢弹爆炸 。
解:
当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会分裂成质量大致相等的两个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核裂变;
人类最早发现的核聚变反应是太阳内的核反应;最早实现、最著名的人工核聚变反应是氢弹爆炸。
故答案为:核裂变;太阳;氢弹爆炸。
总结:本题考查对新能源知识的了解,如太阳能的来源以及核能的利用,是一道基础题,应当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4.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倡导保护环境。核能作为一种新能源,正在逐步被人们开发和利用,核电站是利用核能发电,其核燃料在反应堆内通过核 裂变 (选填“裂变”或“聚变“)的方式,把核能转化为电能。核能是 不可再生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解:
核电站的核反应堆是利用原子核发生裂变释放能量来工作的;
核能一旦消耗就很难再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故答案为:裂变;不可再生。
总结:本题考查了核能的利用和能源的分类,属于基础性题目。
15.2011年3月11日(农历二月初七)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发生了里氏9级强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大量民众的死伤和财产的损失,也使福岛核电站损坏。
(1)地震发生当天的月相与下图中的 B (选填序号)相近;
(2)目前,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 裂变  时释放的核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理造成的。
解:(1)农历二月初七在上半月,故其月相应是B;
(2)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释放能量来发电的,它是利用可控的链式反应控制裂变的速度而进行发电的。
故答案为:(1)B;(2)裂变。
总结:知道核能的利用过程,同时知道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区别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常规化石能源非常紧缺的今天,核能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如今美国电力的21%是来自核电。核电站的大体组成如图所示,核材料在原子反应堆中发生核反应产生大量的热能,冷却剂将这些热能带到热交换器将水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推动蒸汽轮机,蒸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最终实现了核能到电能的转换。
请在下面的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内容:
(1)从能源的分类来看,核能是属于 一次能源 。(选填“一次能源”或“二次能源”)
(2)发电机发电时是让线圈在 磁场 中旋转而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中称之为 电磁感应 现象。
(3)核电站所需的核能是利用原子核 裂变 (选填“裂变”或“聚变”)所产生的。
(4)核电站的核废料具有 放射 性,对环境会造成相当大的危害,因此要将核废料深埋到人迹稀少的沙漠地带。在开发新能源时,如何保护环境是人类面临的一大课题。
解:
(1)从能源的分类来看,核能是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的,所以属于一次能源;
(2)发电机发电时是让线圈在磁场中旋转而切割磁感线运动,从而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
(3)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发生可控链式反应时释放的大量能量来发电的;
(4)核电站的核废料具有放射性,会对环境造成相当大的危害。
故答案为:(1)一次能源;(2)磁场;电磁感应;(3)裂变;(4)放射。
总结:本题通过核电站考查了核能应用的相关知识,为近几年考查的热点,同学们应熟练掌握。
17.在常规化石能源非常紧缺的今天,核能受到越来越高度的重视,如今美国电力的21%是来自核电。核电站的大体组成如图所示,核材料在原子反应堆中发生核反应产生大量的热能,冷却剂将这些热能带到热交换器将水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推动蒸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最终实现了核能到电能的转换。
请在下面的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内容:
(1)核电站是利用核 能 ,从能源的分类来看,核能是属于 一次能源 。(填“一次能源”或“二次能源”)
(2)发电机发电时是让线圈在 磁场 中旋转而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中称之为 电磁感应 现象。
(3)核电站所需的核能是利用原子核 裂变  (填“裂变”或“聚变”)所产生的。该变化是 可控 。(填“可控”或“不可控”)
(4)如果核电站每年需要50t的核燃料,而同等规模火电站每年需要6×106t的煤炭。则6×106t的煤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1.8×1017 J (煤炭的热值为3×107J/kg)。
(5)核电站的核废料具有 放射 性,对环境会造成相当大的危害,因此要将核废料深埋到人迹稀少的沙漠地带,同时如何在开发新能源,又注意环境的保护,是人类面临的一大课题。
解:(1)核电站是利用核能为人类提供服务的,从能源的分类来看,核能是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的,所以属于一次能源;
(2)发电机发电时是让线圈在磁场中旋转而切割磁感线运动,从而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
(3)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发生可控链式反应时释放的大量能量来发电的;
(4)6×106t的煤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mq=6×109kg×3×107J/kg=1.8×1017J;
(5)核电站的核废料具有放射性,会对环境造成相当大的危害。
故答案为:(1)能;一次能源;(2)磁场;电磁感应(3)裂变;可控;(4)1.8×1017;(5)放射;
总结:本题通过核电站考查了核能应用的相关知识,为近几年考查的热点,同学们应熟练掌握。
18.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 聚变 ,释放出巨大的核能;核电站利用的是核反应堆内的铀核发生 裂变 时所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填“聚变”或“裂变”)
解:
太阳能内部是由于较轻的氢原子核在高温下发生聚变而释放出核能;而核电站利用的是铀核裂变时释放核能发电的。
故答案为:聚变;裂变。
总结:本题考查了太阳内能进行的核反应及核电站的核反应的类型。
19.核电站都是通过可控 核裂变 (选填“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释放能量的。核能 不属于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可再生能源。
解:
核电站可以通过获取核能,来缓解能源危机,它的原理是通过核裂变来进行的;核电站都是通过核能会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故答案为:核裂变;不属于。
总结:本题考查学生对核能的利用的了解情况,要知道核电站是通过核裂变来获取核能的。
20.核能的利用给人们带来很多好处,但发生事故后也会给人们带来多种危害。日本福岛核事故就给日本和周边国家的人民造成影响。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简单说明在抢险过程中用水降温的原因。并指出发生核事故后的一种危害。
解:用水降温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吸收相同热量时,温度升高的慢,其制冷剂的作用。
答:因为水的比热容大,质量相同,升高相同温度时,由Q吸=Cm△t可知,水吸收的热量多,降温效果好,利用核能不当时,会有核辐射。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