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08 09:25: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同步学案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列宁、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中所
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具体包括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
工业化的实施、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实施等;分析和评价高度集中的经
济政治体制,培养学生阐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列宁、斯大林等人物的讨论,培养学生全面、客观、辩证地评
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列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及时改变策略,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新经济政策,这种实事求是、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值得学习。
新华社北京2018
日电,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俄罗斯总统普京授予首枚“友谊勋章”,以表彰普京总统长期致力于推动中俄睦邻友好和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以及为此作出的重
要贡献。
近几年来,中俄领导人借助“一带一路”合作论坛峰会、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频繁互访,在政治上
互信、在经济等领域互联合作,秉承中俄历史互联互鉴底蕴,伴随着中俄双方举行的“国家年”“旅游年”
等大型活动,将中俄双方构建的新型大国关系推向新时代。
历史上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设取得怎样的成就?苏联模式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影响?今天,两国人民如何把“新型大国关系推向新时代”??
出示任务:任务一:
【自学识记】结合教材,识记苏俄新经济政策、苏联成立时间、两个五年计划、农业集体化、苏联模式等基本史实。
一、新经济政策
1,。原因:1920年来,苏维埃俄国内战争逐渐平息。但是.工厂停工,农业生产急剧下降,饥荒流行,列宁经过调查后认为,必须改变“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
2.时间:1921年春
3.内容:①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征收(
粮食税
)代替余粮征集制;
②允许使用雇佣(
劳动力
),允许出租(
土地
),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农民可以(
自由买卖
),实行自由贸易;
③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
私人
)经营;
④实行(
按劳分配
)的工资制。
4.影响: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
工农
联盟,促使
国民经济
稳步发展。
二、苏联的工业化
1.苏联的成立:(
1922
)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2.工业化:
⑴开始:1924年1
月,(
列宁
)逝世。1925年,(
斯大林
)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殴设想。从(
1926
)年起,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⑵1928一1937年,苏联先后提前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⑶影响:由落后的
农业
国变成了强大
工业
国。
三、农业集体化
1.原因:
1928年底至1928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用(
行政
)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
农业集体化
运动。
2.手段:在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苏联开展了(
农业集体化
)运动。同时,政府也从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的建没,加快组建(
拖拉机站
),为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四、苏联模式
1,标志——新宪法的公布: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施,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了从法律上肯定这些变化,(
1936
)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铲除人剥削人的现象。新宪法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
)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又称“
斯大林模式
”。
2.特点:这一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高度集中的(
计划
)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3.影响: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
苏联经济
)的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出示任务:任务二:
【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填写下列表格,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
实行余粮收集制
工业
中小企业国有化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2.阅读教材,归纳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出示任务:任务三:
【合作探究】阅读教材,概括苏联是如何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变成工业强国的?
出示任务:任务四:
【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及相关史事,归纳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的目的、措施、弊端。
阅读教材说出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特征。
结合所学,分析归纳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任务五:【动动手】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一选择题
1.苏维埃俄国为恢复国民经济而实行的政策是(
A

A.新经济政策
B.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发展国民经济的"二五"计划
2.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表明了(
B

A.苏俄暂时放弃了共产主义原则
B.苏维埃政府开始从国情出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C.新生的政权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
D.苏维埃政府对资本主义道路的尝试
3.20世纪30年代初,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它”是指苏联的(
D

A.农业集体化道路
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社会主义制度
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4.(2019湖北荆门中考)1922年,苏俄的农民在完成了固定粮食税之后,把剩余粮食运到苏俄国内的集市上去出售,结果是行为合法,没有人干预。这是因为苏俄推行(
D

A.农业集体化运动
B.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C.垦荒运动
D.新经济政策
5.斯大林说:“至于列宁和彼得大帝,那么彼得大帝是沧海一粟,而列宁是整个大海。”列宁得到高度评价源于(
D
)
①领导二月革命
②领导十月革命
③实行新经济政策
④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6.(2018四川雅安中考)苏联钢产量由1928年的430万吨,增加到1940年的1830万吨。1928-1937年,建成大型企业6000多个,建立飞机、汽车、化工、机器制造等新型工业部门。这反映了苏联(
B
)
A.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B.重工业发展迅速C.苏联模式制约发展D.完成农业集体化
7.历史图片真实地再现了历史的瞬间。下图再现了斯大林实行的(
C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A.新经济政策
B.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第二个五年计划
8.(2018S山东潍坊中考)如果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钮扣售价1卢布,那么700公里外的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这反映出苏联当时(
A

A.实行计划经济
B.经济比例失调
C.产品质量低劣
D.资源消耗严重
9.小明学习历史善于联系和比较,他发现中苏两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时间刚好相隔了20年。你知道苏联宣布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是哪一年吗(
A
)
A.1936年
B.1956年
C.1978年
D.1991年
斯大林认为:“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为此,苏联采取的措施是(
D

实施新经济政策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进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D.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二、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我们正在学习怎么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使资本主义经济活
跃起来,党内有人认为这是“倒退到资本主义”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苏联模式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说,
是不成功的。
根据材料一说明,苏俄是在怎样的国情下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倒退到资本主义”的说法正确吗?
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根据材料二,指出苏联模式的主要成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模式形成的时间和标志。
(3)上述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对我国经济建设有怎样的启示??
(4)上述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对我国经济建设有怎样的启示。
答案:(1)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不正确;理由1:列宁:“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事实证明了列宁的正确。到1925年,社会主义成分在整个工业中占到81%,资本主义成分受到排挤。或理由2:新经济政策并不是倒退到资本主义,而是由原来的完全公有制经济体系退回到多种经济所有制并存,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容忍、允许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扭转经济崩溃的局面,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重新赢得人民的支持,公有制经济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进行公平市场竞争。最后公有制战胜私有制,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2)斯大林模式使苏联成为世界工业强国;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
(3)经济危机;实施罗斯福新政;政府干预经济或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
(4)将市场调节与政府宏观调控经济有机结合起来。(1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多元导入
明确目标】
【学习目标】
【多元导入】
【新知导学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交流点拨】
【课堂小结
回归目标】
【课堂达标
巩固反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