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内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共12页)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内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共12页)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08 13:47: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内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1.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 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_______年。这__________年里,他_______奔走,曾经_______路过自己家门口。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_______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 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取疏导的办法治水。他和____________的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搬了回来。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重新过上了____________的生活。
(1)回想课文内容填空。
鲧治水用的________的方法,没有成功;他的儿子禹用了________的方法治理好的洪水。
(2)根据课文内容将选文中的空白内容补充完整。
(3)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清理水道,使水流畅通。________
②从错误或失败中取得的知识。________
(4)下面哪个说法是正确的?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鲧和禹都是为了造福百姓才去治水的。( )
②人们常说的“三过家门而不入”指的就是大禹治水的故事。( )
③大禹治水的过程比较顺利。( )
2.读课文选段,再填空。
??? 禹在外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伏了洪水,使老百姓又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1)治水、制伏,这两个划线的字都读________。它们的意思一样吗?________想一想。
(2)禹在外治水________年。
(3)“三过家门而不入”。
“过”的意思是________,“入”的意思是________。
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
3.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他走遍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他吃尽了千辛万苦,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1)这段话共有________句话。
(2)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找出有关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完成练习。
??? 禹在外治水13年,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1)这一自然也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________很大。我们可以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数字中体会到。
(2)假如你是和大禹一起治水的人,当大禹路过自己家门的时候,你会对他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三过家门而不入
??? 禹是治水工程的首领。为了消除洪水灾害,他率领大批助手,跋山涉水,辛勤奔走了十三年。由于长年累月地泡在水里,他的脚指甲都脱落了;他带头挖土、挑土,累得小腿上的汗毛都磨光了。
??? 在这十三年里,禹到处奔波,一心治水,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看一看。
??? 第一次经过家门口的时候,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禹听到妻子由于生产的痛苦正在呻吟,儿子正在哇哇地啼哭。助手们都劝他进去看看,他怕耽误工作,狠下心没进去探望。
??? 第二次经过家门口,妻子正抱着儿子站在门口迎接他。儿子已经会叫爸爸了,挥动着小手向他打招呼。禹满怀深情地望着妻儿,挥了挥手,连脚步都没有停下,便带着助手们继续赶路了。
??? 禹第三次经过家门,儿子启已经十多岁了。启听说爸爸带着治水大军路过这里,便跑过来连声叫爸爸,一把抱住他,使劲地把他往家里拉。禹爱抚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叫儿子回家去告诉妈妈:洪水还没治好,爸爸的工作很忙,没有空儿回家,就匆匆地离开了。
(1)“由于长年累月地泡在水里,他的脚指甲都脱落了;他带头挖土、挑土,累得小腿上的汗毛都磨光了。”这句话体现了大禹治水时________。
(2)大禹三次路过家门而没有进去的故事至今已经传为美谈,这三次中,最令你感动的是哪一次?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说,大禹是个无情无义,不顾家庭的人,你赞同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关怀
??? 1934年11月,红二方面军在贺龙、任弼时同志的指挥下,击溃拦截之敌,向陕北挺进。
??? 一天下午,部队正在赶路,一个伤员忽然倒在路旁,起不来了。贺老总知道后,立即下马跑过去看望。
??? “快上马吧,小鬼!”贺老总说着,就把马身上的背包等东西卸下来了。然后用手去扶那个伤员上马。那个伤员迷迷糊糊,听到有人叫他,吃力地睁开眼睛,一看是贺老总,就喃喃地推辞:“不行,……不行,这是你的马。”
??? “不,这是革命的马,谁需要谁就可以骑。”
??? “可是……你是首长,我……”
??? “你是战士,是英雄,是为革命流血流汗的英雄啊!”
??? “贺老总,我……我可以走。”伤员说着就挣扎着要起身。
??? “别说了,我命令你上马!”贺老总立刻招呼警卫员把伤员扶上马背,自己扛着背包扶着伤员,走在队伍中间。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击溃________???? 拦截________???? 看望________
(2)这篇短文主要用什么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 )
A.主要写人物外貌。
B.主要写人物的行动。
C.主要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D.主要写人物之间的对话。
(3)你知道贺龙是谁吗?你还知道有关他的其他故事吗?和小伙伴们开个故事会说说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着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tiāo? tiǎo)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téng? tòng),就把他那根扁担藏(cáng ?zàng)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1)这段话有________句话。
(2)给下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3)照样子写词语
例:整夜整夜(aba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在文中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短文内容我们了解到,朱德同志是位能与战士们________的人。
8.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这段话共________句。
(2)写出描写周总理穿着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这个词语表现了周总理内心的高兴和平易近人。
(4)“地毯”在文中指(??? )
①地上的毛毯?? ?????②用来铺路的凤凰花
(5)这段话写的是________。
①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 ②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9.读下面一段话,并回答问题
???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毯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1)这段共有几句话(??? )
A.3句话
B.4句话
(2)选择正确答案(??? )
A.这段话写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
B.这段话写傣族人民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10.阅读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 一大早,人们敲起象脚鼓,兴高采烈地从四面八方赶来。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起来:“周总理来了!”
(1)这段话主要写________热烈欢迎________。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条条龙船”、“一串串花炮”指的是什么?(??? )
A.江面上有一条龙船驶过,有一串花炮升上天空。
B.江面上有许多条龙船驶过,有许多花炮升上天空。
11.阅读,完成练习
???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这一段共________句话。
(2)找出第1句表示颜色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第2句中表示周总理动作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 孔融小时候,家里常常买梨子,梨子又香又甜,大家都争着去拿大的吃。可是孔融每次都是拿最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要拿小的,他回答说:“因为我年纪小,当然应该拿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好了。”父亲听了,赞扬他上小年纪懂得礼让。
(1)短文共有________句话。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经常——________???????? 表扬——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句子对错
①孔融每次都是拿最大的梨来吃。( )
②孔融认为自己年纪小,应该吃小的。( )
③孔融是一个懂得礼让的好孩子。( )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成功的秘诀
??? 王献之从小跟着父亲练字,进步很快。一天,他认真地写了个“大”字给父亲看。父亲没有说什么,只是随手在“大”字上加了一点,变成了“太”。献之又把字给母亲看。母亲仔细看了看,然后指着那一点说:“我看,就这一笔是下了功夫的。”
??? 献之听了,羞得满脸通红。他想,父亲随手一笔,就比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写的还要好。这是为什么?他不明白,就悄悄去问父亲:“您的字怎么写得那么好?有什么秘诀吗?”父亲哈哈大笑起来,摸着儿子的头说:“秘诀?有。你明天早上到小花园里去找吧!”
??? 第二天清早,小献之急忙跑到小花园,见父亲已经在石桌上聚精会神地练字了。父亲指着园里的大水缸对儿子说:“你不是问秘诀吗?秘诀就在这缸里。你把这十八口缸里的水写完了,就知道了。”
??? 献之点了点头,好像明白了什么。从此,他更加勤学苦练了。后来,他成了有名的书法家。
(1)在短文中找出你喜欢的词读一读再抄下来。
(2)按要求写词语。
近义词:聚精会神——________
急忙——________
反义词:高大——________
认真——________
(3)认真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王献之费了________写的“大”字却没有爸爸________写的一个点好,他很不明白。
②“父亲指着园里的大小水缸对儿子说:‘你不是问秘诀吗?秘诀就在这缸里。你把这十八口缸里的水写完了。就知道了。’”听了父亲的话,王献之明白了________的道理。
(4)读完这个故事想一想,你认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筑坝拦水;疏导
(2)十三;十三;到处;三次;一次;千千万万;安居乐业
(3)疏通;吸取
(4)正确;正确;错误
2. (1)zhì;不一样。“治”是治理的意思;“制”在这里有控制住的意思。
(2)13
(3)路过;进;三次路过家门口,都没有进去
3. (1)3
(2)他走遍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他吃尽了千辛万苦,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4. (1)牺牲;13;三;一;十
(2)您真是个无私奉献的人,我要向您学习!

5. (1)环境很恶劣
(2)略
(3)略
6. (1)击败;阻挡;探望
(2)B,D
(3)贺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开国元帅之一,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7. (1)5
(2)tiāo;téng;cáng
(3)清醒清醒;教训教训;教训教训
(4)略
(5)略
8. (1)2
(2)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
(3)笑容满面
(4)②
(5)②
9. (1)B
(2)B
10. (1)傣族人民;周总理
(2)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3)B
11. (1)2
(2)白、咖啡色、水红色
(3)接过、敲着、踩着、跳舞
12. (1)4
(2)常常;赞扬
(3)①错误;②正确;③正确
13. (1)满脸通红;九牛二虎之力;聚精会神
(2)全神贯注;连忙;矮小;马虎
(3)九牛二虎之力;随手一笔;只有勤学苦练,才能成功
(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