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四 课件(1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四 课件(18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08 22:51: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四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淡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交流平台
回顾这段《军神》中的文字,同学们,你们从中感受到沃克医生怎样的心理活动?
“颤抖”“一次又一次”体现了沃克医生现在紧张的心态,“却”体现了沃克医生表现的变化,由以往的“一向从容镇定”到现在的紧张,既可以感受到沃克医生被刘伯承的勇气深深地震撼了,又能感受到他心疼、担忧病人的心情。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读下面的例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词句段运用
主席的举动,饱含着他对儿子牺牲这个消息的不可置信、悲伤。
他们用怀疑而又惊异的目光,对我自上而下地望了几遍,就同声命令地说:“走吧!”
“怀疑”是因为他们仍然不相信这个结果;“惊异”是因为他们已经搜得很仔细了,但像“我”这样的大官,竟然真的连一个铜板都没有,让他们非常诧异。
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标题和作者要写在醒目的位置。
段落要分明。
书写提示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日积月累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作者介绍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
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
不度:吹不到。度,吹到过。
词语理解
译文:远远向西望去,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整体感知
这首边塞诗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的思乡情,却没有颓丧消沉的情调。
首句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次句写塞上的孤城,在万仞高山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突出了边关的荒凉环境,而三、四句写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折杨柳》曲调,不禁勾起戍边士兵们的思乡之愁。
诗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使诗意的表现更有张力。用语委婉精确,表达思想感情恰到好处。
品读释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又号“谪仙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作者介绍
黄鹤楼:我国名胜之一,在今湖北武汉。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春景。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
唯见:只看见。
天际:天边,天的尽头。
词语理解
译文:老朋友和我在黄鹤楼道别,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我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著名的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友人的去向,第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诗人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对李白来说,这是一场依依不舍的离别,又是带着一片对三月扬州春色的向往之情的离别。
本诗虽为惜别之作,却显得异常飘逸灵动。
品读释疑
谢谢大家
《教材1+1》 搞定解题,好嗨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