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一语文教案:1.2《我很重要》(粤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届高一语文教案:1.2《我很重要》(粤教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1-08 12:11: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我很重要
【教学目标】
1.感受本文散文化的语言魅力,学习本文结构美、哲理美、修辞美。
2.体会、感受和深入感悟作者对个体生命存在价值的感悟与呐喊,转变学生认识世界的视角,培养学生认识自我的价值,自尊、自信,教育他们热爱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
【教学重点】
1.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悟作品内涵,并能做出自己的评价。
2.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大家十多年的学习生涯中,相信已经接触到了不少关于个人价值的教育,我们来比较一下这几句关于个人价值的名言:
①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庄子
②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
③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牛顿
上述名言的共同特点都是在强调谦虚,认为自己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 。
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人不一定是自己,但自己确实也很重要。正确认识自我,首先要认识到“我很重要”,但是事实是,我们历来都称颂谦谦君子,大家也就习惯地说“我不行”、“我不重要”;同时,我们也听惯了别人说“我不重要”。现在却有一位女性勇敢地发出了“我很重要”的宣言。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听听她的呐喊。
二、走近作者
毕淑敏,女,祖籍山东,1952年生于新疆,长于北京。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心理医生。处女作《昆仑殇》;第一部长篇小说《红处方》;代表作有《不会变形的金刚》、《女人之约》、《预约死亡》等。
三、字词积累
濡养:滋养。
蹙:皱(眉头),收缩。
粗糙:不精细,不光滑。
回溯:回顾,回忆。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战栗:害怕发抖。
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比喻像天崩地陷一样巨大的灾难与打击。
掉以轻心:表示对某种东西漫不经心,不当回事。
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精巧。
生死攸关:生与死的关键时刻。
独出心裁:原指作品的构思有独到之处,后泛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相濡以沫:原指处于干涸境地的鱼用唾液相互浸润。这里比喻在困境中用及其微薄的力量相互救助。
万劫不复:表示永远不能恢复。
四、分析鉴赏课文
1.结构美
(1)请同学们按照“我重要吗?——我很重要——宣布重要”的脉络给文章分层。
明确:
第一层:开头至“到底重要还是不重要?”;
第二层:“我是由无数星辰”至“就像我不能替代别人”;
第三层:“我很重要”至最后。
(2)讨论:本文的题目是“我很重要”,可为什么用连续的“我不重要”开头
这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是为了与下文浓彩重墨阐述“我很重要”形成强烈的对比,令读者在感情上形成巨大的对比冲击,从而凸现出作者“我很重要”观点的理直气壮。“文似看山不喜平”,如果作者将“我很重要”这句话放在文章开头就喊出来,整篇文章也就一览无余索然寡味了。
2.哲理美
(1)作者从哪些角度讨论“我很重要”?
【讨论·明确】主要从亲情、友情、事业三个层面揭示。
(请同学声情并茂地朗读这段文章最精彩的部分)
(2)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体验,谈谈你对“我很重要”这些文字的感受。
【学生谈体会】
看来大家和作者之间还真是有共鸣了,不论是担任何种角色,不论你们现在是孩子,还是以后会为人父母,或是面对知己朋友,或是面对自己的事业,你们都要有这样的意识——“我很重要”。但这也并不是说你们可以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相反,我们更加要对自己的言行加强约束,因为“我很重要”这句话背负着的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意识”。于人类相较,个人虽微小,但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仍然会影响很多人的命运。媒体报道的青少年自杀现象,笔者以为,青少年心里健康教育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这是一种忽视个体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轻视个体生命重要性的行为,是不理智的行为,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自杀者对他们自己、家人、朋友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影响。
(3)“我很重要”能否改成“我最重要”,为什么?
不能,因为“我很重要”是个性意识的觉醒,而“我最重要”则是个人欲望的无限膨胀。前者是自尊、自信,使人热爱生命,实现自身价值;后者是自私自利,以个人为中心,为了自己,不择手段。
(4)正是由于所受的教育和传统的价值观念使然,作者从开始的担心别人的批判到后来响亮地向世界宣布“我很重要”,其中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思想过程?这一过程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变化原因:作者和我们都认识到了“我很重要”是心灵对生命的承诺。
第二课时
导入:本文的作者是一位非常善于驾驭文字、调动读者阅读情感的作家。在这篇课文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雅致但又充满哲理的的语言风格,更深深佩服于作者竟能将“我很重要”这样一个容易陷入论辨和说教的命题,诠释、发挥得如此富有灵性和人情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番作者是如何实现这样一种表达效果的。
一、找一找,在这篇课文中主要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在文中把它们找出来,并说说各自的表达效果。
【讨论·明确】
反复:“我很重要”
不断地强化主题,并一次次地撞击读者的心灵,使读者在情感上与作者达成某种共鸣。
排比:“作为一名普通的士兵,与辉煌的胜利相比,我不重要。作为一个单薄的个体,与浑厚的集体相比,我不重要。作为一位奉献型的女性,与整个家庭相比,我不重要。”
一系列的对比中,强化“我不重要”这一现象的普遍性,给阅读者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压抑的情绪,为下文论证“我很重要”作了铺垫。
反问:“平日里,我们还要珍惜一粒米,一叶菜,难道可以对亿万粒菽粟亿万滴甘露濡养的万物之灵,掉以丝毫的轻心吗?”;
“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还有权利和资格说我不重要吗?”;
“面对这无法承载的亲情,我们还敢说我不重要吗?”
“面对相濡以沫的同道,我们忍心说我不重要吗?”
……
以反问的语气,表达一种肯定的态度。
夸张:
“假如我们先他们而去,他们的白发会从日出垂到日暮,他们的泪水会使太平洋为之涨潮”;
以夸张的意向表现“我”在父母眼中具有的重要意义。
比喻:
“我们的头颅就是一部历史,无数祖先进步的痕迹存储于脑海深处。 我们是一株亿万年苍老树干上最新萌发的绿叶”。
“失去了丈夫的女人,就是齐斩斩折断的琴弦,每一根都在雨夜长久地自鸣……”
“相交多年的密友,就如同沙漠中的古陶。摔碎一件就少一件,再也找不到一模一样的成品。”
课文中这样的精彩比喻还有很多,以形象生动的意象来表现“我”的重要价值。
二、讨论:如何将这篇文章的文体进行恰当的定位?
【明确】 “情”与“理”相结合的论证方式。
作者所要阐释的“我很重要”的观点,并不是空洞分说教,也非枯燥乏味的报告,而是将“理”与“情”融会在一起,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既有智慧,又有情愫。其中充满了哲理诗一般的思辨色彩和干净利落的语言表现力。
首先,作者从“我很重要”的反面——否命题“我不重要”开始通过一些列的对比,作者对“我”——每一个个体是否重要的哲学问题进行探究和思考;
接下来,作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从宏观历史到微观个人,对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及“我”的价值和意义作了淋漓尽致的诠释,充分肯定了“万物的灵长、宇宙的精华”的个体的重要性;
而后,作者由理的诠释转到情的演绎。她无比动情地列举了“我”的缺席将给家庭、亲友产生巨大的震动和无法挽回的影响,
所以,在结束了由理到情的演绎后,作者便顺理成章地由轻到响地喊出了“我很重要”的个体生命的宣言。
“议论化的散文”或“散文化的议论文”。
从章法上看,本文应归属议论文,文题就是论点,文中运用例证、喻证、对比论证等方式,从不同层面上来论证论点,结尾点题收束,归结全篇;但从语言运用上看,注重修辞,富于联想,突出形象感与感染力,以“形”示人,以“情”动人,以“动情”的方式来“晓理”,而不是以思辨的语言、推理的方式来说“理”,则又完全是散文化的笔法。所以,就文体而论,本文应属“议论化的散文”或“散文化的议论文”,具有综合文体的性质。
三、结束语
其实,每个人的生命,不过是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但这一过程有着不同的量和质。生命中不会永远快乐,也不会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让人兴奋,痛苦又何尝不美丽呢?
虽然人的外在形式与广阔的自然、苍茫的宇宙相较,是渺小的,但是,“我很重要”,作为独立个体的人,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在不经意间对他人的生活产生影响。
因此,让我们都来关爱生命,关注周围“爱你的”和“你爱的”人群吧!
最后送大家几句话一起共勉:
要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决不要看轻自己!
其实你比想象的要好 !
信心的来源是发现你真正的优点。
我不说我是卓越的,但是我与众不同。上帝是用模型造人的,塑造了我以后,他就把那个模型捣碎了。(卢梭)
对于宇宙,我微不足道;可是,对于我自己,我就是一切。(辛涅科尔)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莎士比亚)
四、练习
仿写“假如我们先他们(父母)而去,他们的白发会从日出垂到日暮,他们的泪水会使太平洋为之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