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5.4.4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课件 (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5.4.4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课件 (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2-08 15:16: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使这些食品腐败或发霉的原因是什么?
生活现象生活现象
5.4.4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pptx
枯草杆菌
青霉
(细菌)
(真菌)
“元 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四章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1、面包发霉后,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成什么物质?
2、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什么作用?
3、细菌和真菌是怎样生活的?
真菌和细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霉菌将面包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分解作用
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异养。
发霉的面包
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等
有机物
生产者(植物)
消费者(动物)
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
分解者
(细菌、真菌)
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等
分解者
(细菌、真菌)
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像这样通过分解已死的生物体或其他有机物来获取营养,维持自身正常生活的生活方式叫做腐生。
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动物起促进作用,如果没有动物,物质循环也能进行,但是进行的速度会减慢。
细菌和真菌等参与物质循环,如果没有细菌和真菌,物质循环将无法进行。
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细菌
链球菌
扁桃体炎
猩红热
丹毒
真菌
臂癣
足癣(脚气)
手癣
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棉花枯萎病
水稻稻瘟病
小麦叶锈病
玉米瘤黑粉病
真菌
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是指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吸取寄主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寄生生活的生物叫寄生物;营被侵害的生物叫做寄主,也叫宿主。
这是一种“不劳而获”的生活方式,对“寄主”不利
1、细菌引起人患病
2、真菌使人患病
3、真菌使许多植物患病
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方式是?
寄生
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请把下面各项用线连起来。
(细菌)
真菌
链球菌
丹毒
猩红热
足癣
扁桃体炎
臂癣
知识应用
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三、细菌、真菌与动物共生:
食草动物胃肠内的细菌
食草动物
+
分解纤维素
食物和生存空间
人体肠道中的细菌
人体
+
制造维生素
食物和生存空间
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这种现象叫做共生。
三、细菌、真菌与动物共生:
地衣是真菌与藻类共生在一起而形成的。
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可以供给藻类水和无机盐。
地衣
真 菌
藻类植物
有机物
水和无机盐
地衣的横切面
藻类
真菌
三、细菌、真菌与动物共生:
豆科植物的根瘤
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根瘤菌与植物共生。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
根瘤菌
豆科植物
含氮无机盐
有机物
三、细菌、真菌与动物共生:
与动植物共生
3
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2
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1
小结: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腐生:分解有机物或已死的生物体,并摄取养分以维持生活。)
(寄生: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
(共生: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练习反馈
1、下列哪一项疾病不是由细菌或真菌引起的( )
2、下列关于共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3、对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的是( )
A
B
C
A、根瘤菌能与豆科植物形成共生关系
C、有些细菌和真菌能与动植物形成共生关系
B、共生的两种生物分开后,两者都能独立生活
D、共生的两种生物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C、手足癣 D、小麦叶锈病
A、非典型肺炎 B、扁桃体炎
A、寄生生活的细菌 B、共生生活的细菌
C、腐生生活的细菌 D、芽孢
4、下列生物不能形成彼此依赖,相互有利的关系的是( )
5、大多数细菌和真菌都营腐生生活,是生态系统中的
;也有一些种类从活的动植物和人体吸收营养
物质而营 生活,还有一些种类与动物或植物共
同在一起,相互依存而营 生活。
D
C、大肠杆菌 D、枯草杆菌和水果
A、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B、真菌和藻类
分解者
寄生
共生
练习反馈
技能训练: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甲组:
乙组:
没经灭菌,放在无菌条件
自然条件
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
自然条件
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
灭菌后,接种细菌,放在无菌条件
1、甲乙两组为什么要用相同的树叶?
2、为什么要使树叶保持潮湿?
3、逐一分析这三种方案,找出每个方案的实验组和对照组?
4、哪个方案更能说明问题?为什么?
变量是有无细菌,其他条件相同。
细菌真菌的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需要水分。
甲组对照组,乙组实验组。
方案3。
以菌治虫的历史与发展
1911年,德国人贝尔奈在苏云金这个地方的一家面粉厂里,发现有一种寄生在昆虫体内的细菌,有很强的杀虫力。于是,人们称这种细菌为苏云金杆菌。
苏云金杆菌的发现,为人们利用微生物消灭植物病虫害提供了美好的前景。现在,人们已经用发酵罐大规模地生产苏云金杆菌,经过过滤、干燥等过程制成粉剂或可湿剂、液剂,喷洒到庄稼上,对棉铃虫、菜青虫、毒蛾、松毛虫,以及玉米螟、高粱螟、三化螟等100多种害虫有不同的致病和毒杀作用。
拓展:生物防治-以菌治虫
杀灭农林害虫的细菌——苏云金杆菌

苏云金杆菌简介(链接影音)
拓展:生物防治-以菌治虫
苏云金杆菌防虫原理
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是一种包括许多变种的产晶体芽孢杆菌,可做微生物源低毒杀虫剂,以胃毒作用为主。该菌可产生两大类毒素,即内毒素(伴胞晶体)和外毒素,使害虫停止取食,最后害虫因饥饿和细胞壁破裂、血液败坏和神经中毒而死亡。
拓展:生物防治-以菌治虫
苏云金杆菌使用方法
杀虫剂苏云金杆菌制剂可用于喷雾、撒施、灌心、制成颗粒剂或毒饵等,也可进行大面积飞机喷洒,也可与低剂量的化学杀虫剂混用以提高防治效果。
此外,死虫还可再利用,将被苏云金杆菌毒死发黑变烂的虫体,在水中揉搓,每50克虫尸洗液加水50~100公斤喷雾。
杀灭农林害虫的真菌——白僵菌
拓展:生物防治-以菌治虫
使用苏云金杆菌的注意事项
施用期一般比使用化学农药提前2~3天,对害虫的低龄幼虫效果好。
使用Bt需在气温18℃以上,宜傍晚施药。30℃以上施药效果较好。
不能与内吸性有机磷杀虫剂或杀菌剂混合使用及碱性农药等物质混合使用;对鱼类、蜜蜂安全,但对家蚕高毒。
随配随用,从稀释到使用,一般不要超过2小时,使用间隔10~15天。
建议与其他作用机制不同的杀虫剂轮换使用,以延缓抗性产生。
杀灭农林害虫的真菌——白僵菌
白僵菌简介
白僵菌是一种子囊菌类的虫生真菌,主要种类包括球孢白僵菌和布氏白僵菌等,常通过无性繁殖生成--分生孢子,菌丝有横隔有分枝。白僵菌的分布范围很广,从海拔几米至2000多米的高山均发现过白僵菌的存在,白僵菌可以侵入6个目15科200多种昆虫、螨类的虫体内大量繁殖,同时产生白僵素(非核糖体多肽类毒素)、卵孢霉素(苯醌类毒素)和草酸钙结晶,这些物质可引起昆虫中毒,打乱新陈代谢以致死亡。
拓展:生物防治-以菌治虫
白僵菌防虫的特点
利用白僵菌治虫具有多方面优点:
一、无残留,不会污染环境;
二、无抗性,长期使用白僵菌农,害虫不会出现抗性;
三、有选择性,白僵菌能选择性回避瓢虫、草蛉和食蚜虻等益虫等。因此,白僵菌是很有发展前途的生物农。
拓展:生物防治-以菌治虫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