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冀教版四年级上册 2.2.2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一位数(调商)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冀教版四年级上册 2.2.2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一位数(调商)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2-09 07:4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调商)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2、1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要调商)的笔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试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 1.教师谈话,让学生说一说读课外书有什么好处?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教师参与交流,说明多读书很重要。
交流多读书的好处,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也为引出捐书问题做铺垫。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同学们都爱读课外书,谁能给大家说一说,读课外书有什么好处?
学生可能会说:
●增长知识,可以了解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提高成绩,可以学到许多好的学习方法。
……
师:同学们说得对!多读一些课外书,可以使大家学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让你们变的越来越聪明,所以读课外书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
板书:多读书,很重要
2.教师谈话,介绍许多城市的学生自发向山区或农村小朋友捐赠课外书,引出教材中的事例。 进行热心助人的教育,自然引出本节课主题,使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师:就因为同学们知道读书的重要性,所以,不少城市的学生自发地给生活在农村或山区的小朋友们捐赠书。我们课本上就有这样一件事。
二、解决问题 1.出示例2,让学生说一说了解到哪些情况,明白要研究的问题。
让学生经历了解信息、发现问题的过程,体会问题的现实性,激发解决问题的愿望。
出示课本例2文字和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文字和图中小朋友的话,你了解到哪些情况?
生1:光明小学四年级学生要向山区小朋友赠196本书。
生2:他们正在打包,准备从邮局寄走。
生3:他们在研究,多少本一包,就正好包完。
2.解决问题(1),分三个环节。 (1)教师提出问题(1),让学生自己计算,然后交流计算结果,得出结论:不行,有剩余。
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帮助他人解决问题,感受问题的挑战性,激发探索的兴趣。
师:现在,我们和他们一起研究一下。同学们先来算一算,每20本包一包,怎么样?
学生计算,然后指名回答。
师:谁来说一说,每20本包一包,行不行?为什么?
生:不行!196除以20等于9包,还剩16本,不能正好包完。
教师板书:196÷20=9(包)……16(本)
(2)教师提出:每30本包一包,能正好包完吗?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说明。 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用自己的方法说明自己的意见,为下面的活动做铺垫。 师:每包20本不能正好包完,那每包30本呢?能正好包完吗?用自己的方法说明一下。
学生会有不同的说明方法。
●计算说明:
196÷30=6(包)……16(本)
●用乘法说明。
30×6=180(本),包6包不能正好包完。
(3)教师用启发性的语言提出:每包40本、50本,整十数行不行?得出结论:每包是整十数都不行。 给学生提供思考问题的空间,发展数学思维和学生的数感,丰富数学经验。 师:每包20本,每包30本都不行,想一想,每包40本,每包50本,或者每包是整十数行不行?
生:每包是整十数都不行,因为整十数乘一个数,个位都是0。
3.解决问题(2),分两个环节。 (1)教师提出:每22本包一包,可以吗?让学生用竖式试着计算,然后,说一说遇到了什么问题。
给学生提供自主尝试除数是两位数需要调商的笔算的机会,感受已有经验的不适应。
师:看来每包是整十数都不行,那每包22本可以吗?请同学们用竖式试着算一算。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注意了解学生试算的情况。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计算中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把22看作20试商,商9,然后用9乘22等于198,198比196大2。
(2)教师讲解为主,完成竖式计算。重点说明把22看成20试商,商9大了,就改商8。并说明竖式计算时注意的问题。 在学生自主尝试遇到新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讲解调商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会新的知识。 师:这是除法计算中经常遇到的情况,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板书竖式:
2 2 1 9 6
师:在进行计算时,首先把22看作20试商,商9,接着计算9×22=198。
教师板书:
?
师:观察9乘22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生:198比196大。
师:198比196大,说明196中不够9个22,也就是说商9不对,那么应该商几呢?
生:应该商8。
师:对!这样,我们重新写一个竖式,把9改成8。
教师另外写出竖式,在被除数个位上面写出8。
师:现在怎么办?
生:计算8×22。
师:对!用商8乘22等于176,176写在196的下面,然后做减法:196-176=20。
教师完成板书:
师:观察竖式计算的结果,说一说每22本包一包,结果怎么样?
生:每22本包一包,包8包还剩20本,也不行。
4.解决问题(3),分为两个环节。 (1)教师提出:每包28本能正好包完吗?鼓励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并尝试解决计算中的问题。 在已有的“商大改小”的知识背景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进行“商小改大”的调商方法,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师:对!每22本包一包剩这么多,现在,请同学们算一算,每28本包一包,怎么样?看一看计算中会遇到什么问题,自己试着解决。
学生自己尝试计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交流学生计算的过程和结果。说一说计算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知道“商6小了,要改商7”。教师板书出计算过程。? 体验自主学习的成功乐趣,教师板书并提问,使学生理解计算的过程,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需要调商的计算方法。 师: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并对话。
生:把28看作30来试商,因为30×6=180(本),30×7=210(本),所以商6,接着计算6乘22等于168,被除数减168等于28,余下28,余数28和除数28相等……
教师板书:
?
师:196除以28商6余28,说明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商小了,应该商7。
●余数正好还有一个除数,把6改为7。
师:对!196除以28试商6小了,就把6改为7。
教师重新写出竖式,并写出商7。
完成计算。
师:观察这个计算结果,说一说每包28本,怎么样?
生:每包28本,包7包正好包完。
5.认识调商。 (1)让学生观察两个竖式的计算过程,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计算的,中间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 在学生分别计算的背景下,通过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计算过程,一方面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为理解认识调商积累经验。 师:我们帮助光明小学同学们解决了包书问题,再来看196÷22和196÷28的竖式计算的过程,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计算的?中间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同桌讨论后,指名全班交流。
生1:计算196÷22,把22看作20试商,商9,9乘22等于198,商9大了,改商8。
生2:计算196÷28,把28看作30试商,商6,6乘28等于168,196-168=28,商6小了,改商7。
学生表述不完整,教师补充。
(2)教师说明,除法计算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并给出“调商”的名称,让学生说一说“调商”是什么意思,最后教师再次说明调商的实际意义,以及试商的原因。 在已有计算经验的基础上认识“调商”以及在除法计算中的实际意义,体会把两位数看作整十数计算叫做“试商”的道理,提升数学经验,发展数学思维。 师: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中,经常会遇到试商大,要改小,或者试商小要改大的情况,在数学上把试商改大或改小都叫做调商。
板书:调商
师:谁知道调商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原来的试商不合适,要调整(或改小或改大)。
师:对!把一个两位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试商,经常遇到试商不合适,要把商改大,或改小的情况。这也是把两位数看作整十数去除,叫做试商的原因。
三、尝试应用 1.出示试一试的题目。教师说明题目的意思:不计算,通过比较除数乘试商的积与被除数的大小来判断。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看学生能否根据试商的情况判断试商是否合适,以及调商的思考过程。
出示试一试的题目。
师:请大家观察这四个竖式,根据试商的情况,你能说出各题准确的商应该是多少吗?怎样判断的?
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怎样判断的。
例如,394除以48的商应该是8。因为394除以48商7,余数是58,58大于除数48,说明商小了,要改商8。
2.提出“议一议”的问题,启发学生根据“试一试”的情况回答。不要求规范总结,只要表述清楚就可以。然后,教师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这种现象。 经历由具体到抽象概括的过程,提升数学经验,理解试商不合适的原因。 师:同学们能够根据试商的情况,很快说出各题准确的商。请大家观察给出的四个竖式,看一看,想一想,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时,什么情况下可能大了,什么情况下试商可能小了?举例说明。
生1:把两位数看作比它大的整十数试商时,试商可能小。如:
394÷48 184÷36
生2:把两位数看作比它小的两位数试商时,试商可能小。如:246÷32,361÷54 。
学生回答只要意思对,就给予鼓励。
师:同学们说的对。那么,怎样解释这种情况呢?这样想,如果我们把两位数看作比它大的整十数来试商,也就是每一份大了,所以份数就会减少。同样的道理,如果把两位数看作比它小的整十数试商,也就是每一份小了,所以份数就会增加。
四、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先估计商是几,再计算。提示学生在草纸上算一算。交流时说一说计算过程。
本节课知识的基础练习,培养学生的估算习惯,考查学生计算技能掌握的情况。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法计算中需要调商的计算,同学们看课本第13页练一练第1题。先估计一下商是几,然后再用竖式计算。可以先在草稿纸上算一算。
学生自主计算,教师进行个别指导。交流时,说一说计算过程。
2.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了解到什么,老师适时进行爱护青蛙的教育,再让学生自己计算。 知道“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将自然科学知识与数学计算融合。 师:同学们看一看第2题,通过这道题,你了解到什么?
生1:我知道18只青蛙1小时能吃掉162只害虫。
生2: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
师:同学们说得对,青蛙是吃害虫的能手,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下面算一算,平均每只青蛙1小时能吃几只害虫?
3.练一练第3题,学生明白题意后,独立用竖式计算,再填空。 考查对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调商)除法的掌握情况。 师:请同学们看第3题。先观察,弄清题目要求,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列竖式进行计算,再将结果填空。
4.练一练第4题,学生独立解答。交流时关注答语。 给学生提供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 师:从第4题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这些水泥够铺几个教室呢?自己试着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交流时关注学生答语。
生:280÷32=8(个)……24(袋)
答:这些水泥够铺8个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