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课件(2课时,13+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课件(2课时,13+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08 11:24:22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第二课时)
1
社会的“经济关系”与“上层建筑”
“经济的基础性”等于“经济决定一切吗”?到底该如何理解“经济的基础性”的含义?
3
本文实质上回答了几个问题?
本文回答了青年学生瓦尔特博尔吉乌斯来信中的几个问题?这些问题之间是什么逻辑关系?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二)
2
历史发展中“经济”的必然性
在历史发展中,什么是偶然性?什么是必然性?分别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1)在2(a)部分开头一句写到“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上层建筑)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请结合该部分内容谈一谈:如何理解在一定社会中“经济关系的决定性基础”地位?能否据此就认为在一定社会中“经济决定一切”?
1.社会的“经济关系”与“上层建筑”
这部分文字可分成三个层次,中间是举例,前后各有两段阐述,从两个角度解释了对“经济关系的决定性基础”地位的理解。
第一个角度的阐释
“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这并不是说,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而是说,这是在归根到底不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的互相作用。”
1.社会的“经济关系”与“上层建筑”
围绕“经济的决定性基础”地位,用“但是”
“这
并不是说”
“而是说”三个关联词,说了三层理解:
①除“经济”对“上层建筑”起作用外,“上层建筑”内部各方面又互相作用,“上层建筑”也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经济”并不是导致社会现状的唯一原因,还有“上层建筑”的原因。
③“上层建筑”内部各方面之间及其对“经济”虽有作用,但始终离不开“经济必然性的基础”。
1.社会的“经济关系”与“上层建筑”
政治

哲学
宗教
文学
艺术
……
上层
建筑
经济
关系
全部技术、地理基础历史残余、外部环境




发生反作用
基础
①造成社会现状的原因并不只有经济,还有上层建筑各领域间的相互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②上层建筑各领域间的相互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归根结底又是在经济必然性基础上的作用。
1.社会的“经济关系”与“上层建筑”
第二个角度阐释:
“并不像人们有时不加思考地想象的那样是经济状况自动发生作用,而是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是在既定的、制约着他们的环境中,是在现有的现实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的,在这些现实关系中,经济关系不管受到其他关系——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多大影响,归根到底还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它构成一条贯穿始终的、唯一有助于理解的红线。”
这段文字围绕“经济的决定性基础”地位,用“并不像”“而是”“但”“不管”四个关联词,谈了四层理解:
①经济状况不会自动发生作用;
②是人们在创造社会历史;
③人们的创造受环境制约,以现实关系为基础;
④在现实关系中,经济关系始终具有决定意义。
1.社会的“经济关系”与“上层建筑”
经济关系
社会状况
决定性基础
非自动发生作用,是人们在创造
人们的创造受环境制约,以现实为基础
现实中的经济关系有决定意义
①经济关系对社会的决定性作用不会自动发生,而是人们主动创造的。
②人们的创造受特定环境制约,以现实关系为基础,其中的经济关系具有决定意义。
在2(a)部分开头一句写到“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上层建筑)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请结合该部分其它内容,谈谈该如何理解在一定社会中“经济关系的决定性基础”地位?能否据此就认为在一定社会中“经济决定一切”?
1.社会的“经济关系”与“上层建筑”
①不能据此认为在一定社会中“经济决定一切”。
②除经济的作用外,社会“上层建筑”中不同领域间也互相作用,“上层建筑”也对“经济关系”产生反作用,因此,不能认为“经济决定一切”。可这些“作用”都是在经济必然性基础上产生的,归根到底,在一定社会中“经济关系”必然是决定性基础。
③在一定社会中,经济不能自动发生作用,而是人在进行创造,因此,不能认为“经济决定一切”。可这些创造又受环境制约,以现实关系为基础。可在一个社会的现实关系中,“经济关系”归根到底是具有决定意义的。
1.社会的“经济关系”与“上层建筑”
(2)这段文字两次写到“归根到底”,这个短语在阐述观点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能否删除?请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归根到底是指根本上,这个词的使用没有否认在其他情况下别的因素在对社会历史起作用,但从根本上看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①强调上层建筑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都是经济必然性基础上的相互作用;
②强调虽然经济状况不自动发生作用,是人们在创造历史,但这是在经济关系基础上的创造,经济关系具有决定意义。
2.历史发展中“经济”的必然性
(3)
2(b)部分写到“在这里通过各种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的必然性,归根到底仍然是经济的必然性”,能否据此认为“经济是制约历史发展的唯一因素”?请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2(b)这部分文字由三个段落构成
①首先提出社会历史中的
“偶然性”“必然性”及其地位,指出经济是“必然性”,伟人的出现是“偶然性”。
②接着提出了意识形态曲线和经济发展轴线的问题。
③最后指出著作界对经济史的忽视这一现象。
2.历史发展中“经济”的必然性
历史发展中经济是必然性: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到现在为止,他们并不是按照共同的意志,根据一个共同的计划,甚至不是在一有明确界限的既定社会内来创造自己的历史。他们的意向是相互交错的,正因为如此,在所有这样的社会里,都是那种以偶然性为其补充和表现形式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在这里透过各种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的必然性,归根到底仍然是经济的必然性。”
这段文字围绕“经济的必然性”,用“但是”“因此”“仍然”三个关联词,说了四层理解:
①再次说明是人们在创造社会历史;
②人们创造历史不按共同意志,不据共同计划,社会界限不明确,人的意向是相互交错的;
③偶然性是社会历史的补充和表现形式,必然性占统治地位;
④归根到底,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是经济的必然性。
2.历史发展中“经济”的必然性
历史发展中伟人出现具有偶然性:
“这里我们就来谈谈所谓伟大人物问题。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去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他,并且这个代替者是会出现的,不论好一些或差一些,但是最终总是会出现的。”
“一定时间”“某一国家”就从时空两个方面确定了某一社会的经济现状。接着用“如果”“并且”“不论”“但是”四个关联词,谈了两层理解:
①这一经济现状下出现的历史人物可由他人替代,极具偶然性。
②不管是谁,在这一经济现状下一定会出现一个伟大人物,这是“经济的必然性”。
2.历史发展中“经济”的必然性
意识形态曲线和经济发展轴线:
“历史上所有其他的偶然现象和表面的偶然现象都是如此。我们所研究的领域越是远离经济,越是接近于纯粹抽象的意识形态,我们就越是发现它在自己的发展中表现为偶然现象,它的曲线就越是曲折。如果您画出曲线的中轴线,您就会发现,所考察的时期越长,所考察的范围越广,这个轴线就越是接近经济发展的轴线,就越是同后者平行而进。”
这段文字共用了8个“越”字,强调了两层意思。
①强调意识形态的变化曲线,随距离经济的远近而曲折程度有别,突显了意识形态是社会历史中的偶然现象。
②强调了意识形态变化曲线的中轴线,随考察时间、范围的扩大而接近经济发展轴线,凸显了社会历史发展的经济必然性。
2.历史发展中“经济”的必然性











不按共同意志
缺少共同计划
社会界限不明确
偶然性是补充和表现形式
经济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
某时某国出现伟人可替代,具偶然性;越远离经济,越接近意识形态,曲线越曲折,越表现为偶然现象。
某国某时一定会出现一位伟人,这具有必然性;考察时间越长,范围越广,意识形态曲线的中轴线越接近经济发展的轴线,说明经济具有必然性。
在历史发展中,意识形态是偶然性现象,是社会的补充和表现形式;经济具有必然性,占社会统治地位。
2.历史发展中“经济”的必然性
2(b)部分写到“在这里通过各种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的必然性,归根到底仍然是经济的必然性”,能否据此认为“经济是制约历史发展的唯一因素”?这句话再次写到“归根到底”,在这里它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请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①不能认为“经济是制约历史发展的唯一因素”。
②社会历史是人们创造的,伟大人物的出现及上层建筑的各方面都会起到作用,因此不能认为“经济是制约历史发展的唯一因素”;
③人们创造历史时的意向是相互交错的,伟人的出现及远离经济的意识形态在历史发展中极具偶然性,是补充和表现形式。而不管是谁,总会出现一个伟人;意识形态变化曲线的中轴线接近经济发展轴线,从根本上说明历史发展中经济的必然性。
3.本文实质上回答了几个问题?
(1)“经济关系”中的“技术”决定了“上层建筑”中的大部分内容,尤其是对
“科学”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在一定社会中,不是“经济决定一切”,但经济是“必然性基础”,具有“决定意义”。
(3)“经济不是制约历史发展的唯一因素”,但“经济”在历史发展中具有必然性,占统治地位。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经济关系
研习任务
1.文章多次写到“归根到底”,这个短语在阐述观点时分别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任选一处,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2.文章最后说:“请您不要过分推敲上面所说的每一句话,而要把握总的联系”,请问“总的联系”指的是什么?
同学们再见!(共13张PPT)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第一课时)
1
关注题目,求时代背景,索写作目的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是什么?何时何人提出的?
今天作者再提这一话题的目的是什么?
3
经济关系中技术的决定性,技术与科学
技术与科学分属于什么范畴?二者间谁更依赖谁?
这种关系说明了什么?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一)
2
通读全文,把握结构,感知文章合为时而著
本文是解答一个青年的困惑,解答了哪几个问题?彼此间有什么关系?
(1)看到本文题目后,我们自然要问“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是什么呢?请看“必修下”一篇文章中的文段。
1.关注题目,求时代背景,索写作目的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1883年,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经济发展
(2)早在1846年,马克思就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概念,并阐释了二者间的关系。在这一观点提出近50年,马克思逝世10年后,恩格斯为什么又要提出这一问题呢?
1.关注题目,求时代背景,索写作目的
“我们这样做的时候为了内容方面而忽略了形式方面,即这些观念等等是由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产生的。这就给了敌人以称心的理由来进行曲解或歪曲。”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726页)
“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695—696页)
1.关注题目,求时代背景,索写作目的
马克思逝世后,由于一些资产阶级理论家的歪曲,工人运动中和思想界出现了一些错误的认识,主要表现为把历史唯物主义庸俗化甚至加以歪曲。
①把马克思关于经济因素决定性基础作用的观点歪曲为“经济决定论”的错误观点;歪曲为“经济是制约历史发展的唯一因素”。
②认为经济因素中的技术依赖于科学(科学表现为知识、理论形态;技术表现为物质形态)
如何正确理解
“经济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2.通读全文,把握结构,感知文合为时而做
(3)带着对背景的了解,阅读本文,概括回答本文主要回答了哪三个方面的问题。

如何准确认识“经济关系”中的“技术”对“上层建筑”中很多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对“科学”有巨大推动作用。【1】
②如何准确地认识“经济关系”对“上层建筑”的“决定性基础”作用。
【2(a)】
③如何理解“经济关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必然性统治地位。【
2(b)】
3
.经济关系与上层建筑,技术与科学
(1)作者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时,提到了关于“社会历史”中“经济关系”及“上层建筑”两个方面的很多概念。通过一个“是指”,三个“包括”,四个“决定着”清楚地说明了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请认真阅读第一段文字,画出各个概念,根据各概念之间的关系,画出其逻辑结构图。
我们视之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在有分工的条件下)的方式。因此,这里包括生产和运输的全部技术。这种技术,照我们的观点看来,也决定着产品的交换方式以及分配方式,从而在氏族社会解体后也决定着阶级的划分,决定着统治关系和奴役关系,决定着国家、政治、法等等。此外,在经济关系中还包括这些关系赖以发展的地理基础和事实上由过去沿袭下来的先前各经济发展阶段的残余(这些残余往往只是由于传统或惰性才继续保存着),当然还包括围绕着这一社会形式的外部环境。
3
.经济关系中技术的决定性,技术与科学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经济关系
是指
生产生活资料
交换产品的方式
包括















全部
技术
科学


决定着
分配方式
阶级的划分
统治关系
奴役关系
国家、政治、
法等
经济关系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关系决定着上层建筑
技术(生产力)推动着科学发展
3
.经济关系中技术的决定性,技术与科学
(2)文章在说明经济关系“包括”生产和运输的全部技术后,接着就介绍了技术“决定”的方面,最后再补充说明经济关系“还包括”哪些方面。
为什么不把经济关系所“包括”的方面都写完再写
技术所“决定”的方面呢?这样安排逻辑的用意是什么?
(3)关于“技术”与“科学”的关系,恩格斯的观点是什么?是“科学”依赖于“技术”,而“技术”并不依赖于“科学”吗?
(4)作者说“可惜在德国,人们撰写科学史时习惯于把科学看作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结合前文举的实例,说说“科学”实际上是从何而来的?
3.经济关系中技术的决定性,技术与科学
(2)文章在说明经济关系“包括”生产和运输的全部技术后,接着就介绍了技术“决定”的方面,最后再补充说明经济关系“还包括”哪些方面。
为什么不把经济关系所“包括”的方面都写完再写
技术所“决定”的方面呢?这样安排逻辑的用意是什么?
这部分内容重点是在回答“经济关系”中的“技术”,对包括“科学”在内的“上层建筑”中很多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对“科学”的巨大推动作用。
所以作者首先说明“经济关系”包括“全部技术”,紧接着就用四个“决定着”,说明了“技术”对上层建筑中很方面的“决定性”作用,也就是“经济关系”的“决定性作用”。最后,再补充说明“经济关系”还包括“地理基础”“前阶段的残余”和“外部环境”。
这样安排,既突出了重点内容,又保证了内容的准确和严谨。
3
.经济关系与上层建筑,技术与科学
(3)关于“技术”与“科学”的关系,恩格斯的观点是什么?是“科学”依赖于“技术”,而“技术”并不依赖于“科学”吗?
托里拆利研究流体静力学;哥白尼、牛顿解决了宏观低速运动规律;普朗克、爱因斯坦等提出了量子论和狭义相对论。
意大利治理山区河流,蒸汽机的使用,电机的使用,网络的出现、电脑的应用。
“如果象您所说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状况,那么,科学则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恩格斯首先肯定了“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科学”,但他更加强调了“科学”在更大的程度上依赖于“技术”。在二者之间,
有时候“科学”会对“技术”产生作用,但这丝毫动摇不了“技术”的“决定性基础”地位。
科学:知识、理论形态;现象中探求未知,以“认识”为己任;
技术:物质、直接应用形态;是对认识的升华,用于“改造”活动。
其实,“技术”与“科学”的这种关系也正反映了“经济关系”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3
.经济关系中技术的决定性,技术与科学
(4)作者说“可惜在德国,人们撰写科学史时习惯于把科学看作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结合前文举的实例,说说“科学”实际上是从何而来的?
前文举了两个实例,一是流体静力学产生于治理山区河流的需要,一是关于“电”的理性认识产生于发现它在技术上的实际价值后。
这两个例子说明“科学”不是凭空出现的,是生产生活中技术实际需要的推动而产生的。这就更好地说明了“科学”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
“把科学看作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一种表现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