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月 迹
语文要素
阅读:
1.默读课文,能说出月亮的足迹出现在哪里。
2.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人文主题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热爱,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课前准备
1.相关课件。
2.搜集有关资料:如中秋节的习俗、关于月亮的民间传说、描绘月亮的语段、古诗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预习要求
1.搜集咏月诗文名句和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
2.根据阅读提示默读课文,完成本课预习卡。
教学过程
一、古诗背诵,导入新课
1.月亮自古以来就是诗人吟诵的对象,你能吟诵有关月亮的诗句吗?学生吟诗比赛。
2.作家贾平凹也写了一篇有关月亮的散文,题目是“月迹”,板书课题:月迹。
二、学习字词
1.本课的生字词你都会读了吗?出示“累累、袅袅、嫦娥、嫉妒、瓷花盆儿、悄没声儿”。
2.这些生字词都很有特点,你能把它们分成三类吗?
提示:分成叠词、儿化词、多音字。
类别一:叠词。
(1)这两个词在文中都是形容什么的?完成填空。
( )的骨朵儿 ( )的气息
(2)在这里,“累累”和“袅袅”分别是什么意思?
提示:累累的骨朵儿是接连成串的骨朵儿,袅袅的气息是缭绕上升的气息。
(3)文中还有哪些叠词?找出来。
提示:款款、玉玉、银银、疏疏等。
类别二:儿化词。
(1)瓷花盆儿,出示图片来认识。
(2)去掉“儿”,对比着读一读,儿化词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提示:感觉儿化词更口语化,更有亲切感。
类别三:多音字。
(1)指导学生读准“悄没声儿”中的“悄”,可以通过组词“悄然无声”,了解“悄”读“qiǎo”时意思是“寂静无声”。读“qiāo”时可组词“悄悄话”。
(2)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点拨:指导学生在句子中读准多音字“累”,回忆另外两个读音,并通过组词进行区分。如:读“léi”时,可组词“累赘、硕果累累”;读“lěi”时,可组词“积累、经年累月”;读“lèi”时,可组词“劳累、疲累”。
三、默读课文,明确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里
1.让学生自读课文前的“学习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2.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了哪里。
3.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预设:月亮的足迹出现在竹窗帘儿上、穿衣镜上、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
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现在竹窗帘儿和穿衣镜上的月影是孩子们在堂屋里看到的,葡萄叶儿、瓷花盆儿、锨刃儿上的月影是孩子们在院子里找到的,眼睛里、天空上的月亮是孩子们在小河边发现的。所以,月亮的足迹可以概括为“中堂——院中——河边”。
4.教师小结:纵观全文,“中堂——院中——河边”是孩子们寻月的足迹,也是作者写作的顺序。
四、抓住重点语句,感受语言特点,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1.让学生先独立阅读,再小组讨论:作者是怎么写出月亮升起来了的?你有什么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明确要求。
①画一画:圈画出课文中你觉得有趣的词语或句子。
②写一写:把读后的感受写在句子旁边。
③读一读:试着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
(2)小组讨论:和同学交流画出的句子及自己读后的感受,组长组织组员分工合作,准备在全班展示。
2.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指导。如:
(1)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预设:
①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描写月亮升起的过程,让我感受到月亮的调皮、可爱。
②作者写出了月亮升起时形状的变化,如:白道儿、半圆、满圆,仿佛让我们亲眼看到月亮升起的过程,我觉得特别有趣。
相机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小组推荐一位同学,读读这段描写,其他同学看着文中的插图,一起来想象一下月亮从竹帘格儿里慢慢升起的画面。
教师追问:联系上下文,你觉得作者这时候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预设:先是高兴,后来有些失望。
(2)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
预设:
①作者把月亮的光与灯光进行了对比,让我感受到了月光非常明亮。
②从这句话中的“玉玉的”“银银的”能感受到月光的宁静、柔和。
教师点拨:这段话是对月亮的静态描写,写岀了月亮柔美、幽静的特点。课文第2自然段是对月亮的动态描写,写出了月亮调皮、可爱的特点。
指导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感受作者生动、细腻的描写。
(3)“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
预设:读了这句话,我觉得作者的想象特别奇妙,对感受的形容很有意思。
教师可让学生朗读句子,并想象画面,体会作者想象的神奇、有趣。
3.教师小结:通过分享文中写得有趣的、让我们印象深刻的句子,同学们能够感受到作者生动的描写、奇妙的想象,从中更能体会到作者的心情。
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感受句子的有趣,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同桌交流。
五、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1.在积累本上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2.完成本课随堂练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从吟诵有关月亮的诗句开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在学习生字词的时候,从字词特点入手,那一个个叠词,一个个儿化音,一个个多音字,学生学起来也轻松多了。在理解课文内容时,从句子中体会静态美和动态美,通过想象画面加深理解。总之,这一节课,上得还比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