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舞曲》教案
教学目的:
1 、学会歌曲《青春舞曲》。正确把握歌曲的情绪,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
2、通过音乐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节奏感和创造力,训练协调性,加深对歌曲风格的理解。
3、了解维吾尔族音乐特点,并可结合维吾尔族服装、乐器、舞蹈动作,体会音乐与舞蹈的结合。
教学重点、难点:
学唱《青春舞曲》,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培养节奏感和创造力,对歌曲风格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听唱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手鼓、新疆花帽。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在音乐《青春舞曲》背景音乐下,跳一段维吾尔族舞蹈,请学生说出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并在地图上找出此民族所处的省份——新疆。
2、介绍新疆特产,小吃,服饰,乐器等。
师:这节课我们要一起学习一首维吾尔族民歌《青春舞曲》,板书课题“青春舞曲”。
3、歌曲学唱
播放录音,初次欣赏《青春舞曲》,引出歌曲王洛宾。
介绍西部歌王——王洛宾:作曲家,他长期在新疆地区收集、整理、改编维吾尔族,哈萨克少数民族的民歌,被誉为“西部歌王”。主要作品有《在那遥远的地方》、《掀起你的盖头来》、《玛依拉》、《青春舞曲》等。
再次欣赏歌曲,找出相同的乐句,易混淆的乐句。
旋律学唱,解决难点节奏。
用“lu”模唱歌曲旋律。
填入歌词学唱歌曲。
跟录音清唱歌曲。
想一想:
歌曲的速度?(生:轻快、活泼)
演唱时的声音?(圆滑、富有弹性)
伴奏节奏练习,注意附点节奏和切分节奏,准确唱出此节奏,并会用此节奏拍手模拟手鼓给歌曲伴奏。
(10)学生讨论,总结《青春舞曲》的特点和蕴含的深刻哲理。
歌曲的显著的特点是:全曲的节奏轻快、跳跃、充满活力,具有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和模拟手鼓演奏的风格,曲调上下流动、偶有跳跃,显得十分欢快、流畅。
这首歌的歌词用富于哲理的生活现实告诉年青人:有些事物可以去而复返,有些事物却是一去不复返的,而人的青春正象那鸟儿一样,飞去后即不再回来。这首词虽没有什么明确的警句格言,但它却真挚地警示着年轻人:要珍惜大好的青春时光。
介绍歌曲鱼咬尾的特点。
带着歌曲的风格特点和蕴含的哲理内涵,完整演唱《青春舞曲》
4、拓展
(1)教师教授几个简单经典的维族舞动作,让学生学习。
(2)挑选两名跳得不错的学生跟老师一起为歌曲伴舞。
(3)合作
以小组为单位,演唱、打击乐、舞蹈一起合作表演,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推向高潮。
(4)欣赏民间乐团玖月奇迹的改编《青春舞曲》,培养学生发展与创造。
5、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首维吾尔族歌曲,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人创造了动人的歌声和多姿多彩的舞蹈。我们要热爱民族音乐文化,并要象歌中所唱的那样珍惜青春大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