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语文生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感受招牌的语言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把语文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驾驭与运用语言的能力。
3、丰富、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了解对联的特点,并尝试对简单的对联。
过程与方法
1、养成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培养观察生活中语文现象的习惯,树立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知识。
2、提高规范用字能力。能敏锐地发现生活中不规范的用字现象,并能指出错在哪里;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规范用字的良好习惯。
3、增强对广告词、对联的欣赏能力。了解广告词写作的基本要求,能写简单的广告词;了解对联的基础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关心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2、培养学生与人相处、与人共事、与人合作的习惯,把搜集的招牌、广告语、对联进行分类。
【重点】
1.生活处处有语文,留心生活,运用语文。
2.培养搜集、组织材料,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难点】
1.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2.体会汉字的奥妙、魅力和传统文化的意蕴。
3.分小组制订计划。如何获得资料,寻找最亮招牌、对联,关注广告语。
4.培养学生与人相处、与人共事、与人合作的习惯,把搜集的招牌、广告语、对联进行分类。
5.小组分类整理,形成一个汇总表,小组分工,做好记录,注意错别字和语病,可以尝试按照招牌、广告、对联涉及的不同行业、领域的不同意义等进行分类整理,可以办一期有关“我的语文生活”的手抄报。
【准备时间】一周前布置
【学情分析】
根据本班平时的教学情况来看,班中绝大部分同学都能跟上现有的进度,上课发言积极,个别同学表现的还特别出色,但是也有个别同学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不尽人意,学习成绩也不稳定。从他们的课堂上看,他们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很容易分心,作业和试卷上的错误比较多,写作文时会把网络词语运用上,有的甚至把符号表情也画上。个别同学上课的时候对于老师的问题一问三不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孩子要特别注意。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大部分孩子平日在家里娇生惯养,动手能力较差,又非常有个性,比较自我,因此在本节课中设计了培养学生与人相处、与人共事、与人合作的习惯的环节。
【教学内容分析】
本次综合性学习以观察和积累为主要活动方式,实施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操作成单纯的阅读积累,应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认真观察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一、“正眼看招牌”这一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从教室走向社会,关注身边的语文现象,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运用语文。
二、“我来写广告词”本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媒介的广告,拓宽视野。指导学生对精彩广告词进行分析时,课多角度进行赏析,但不能忽略语文的角度。指导学生写广告词时,可引导学生先学习一些广告词写作的基本知识。
三、“寻找‘最美对联’” 指导学生走出教室,搜集、欣赏当地有特点的对联。分享交流环节注意引导学生从语文的角度鉴赏“最美对联”。
【教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体验学习教学法、练习法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学生表演小品《我的语文生活》
2.冰心奶奶曾经说过:语文是科目之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语文是百科全书式的学科,语文也是非常生活化的课程,语文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形式多样的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个活水就是生活,让我们走进生活学语文,也许你的生活更宽广、更美好!
一、“正眼看招牌”
(一)解读名字,走近招牌文化
1.师:同学们,从大家呱呱坠地起,父母就为我们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谁知道自己的名字是什么意思?(学生交流)说得真好,其实每一个简简单单的名字,都凝聚了父母的一番心血和殷切希望。同样,招牌也跟人名一样,也凝聚了店主的几多智慧!(教师在PPT上展示几组图片与学生一起解读)猜猜看,是什么用意?(学生小组交流)
2.师:我们对“我的语文生活”已经准备一周了,大家准备好了吗?(要求小组把整理好的素材拿出来展示)
明确:从哪些方面来品味招牌文化?可以从招牌的语言魅力、美学价值、灯光文化、营造的商业氛围等方面品味招牌文化,但要明确这次活动的重点是品味招牌的语言艺术。
(二)交流收获,解读招牌文化
1.以学生搜集的招牌作载体,上一节品味招牌语言特色的汇报课,充分展示学生对招牌的诠释。
(指名若干学生回答)
2.师:大家对搜集的招牌品味得真好,老师知道每个小组对招牌都进行了分类整理,下面我们分组交流,看看招牌取名有些什么规律。
(展示PPT,将搜集的招牌进行连线练习,考察学生是否掌握招牌的一般命名规律)
小结:招牌的命名,不管运用过哪种方式,目的只有一个:吸引大家眼球,招揽四方宾客。当然,也不是大街上的每一块招牌都给人以美感,同学们在品味招牌的同时,有没有发现有些招牌也需要改进?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然后全班总结出了以下招牌需要改进)
明确:平淡无味,俗气 书写错误等。
【延伸】——网络流行语之我见
学生分享收集到的网络语言。
师生共同探讨这些网络语言的特点。
就“网络语言是否应该出现在作文中”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明确:这种语言的随意性太大,不稳定,只是年轻人时髦的“文字游戏”。在平时生活中或上网时偶尔用用可以,但在作文里尽量避免使用。
二、“我来写广告词”
情景过渡
今天,我们这节课的第二个内容是学写广告语。提起广告词,你首先想到什么?或许是看电视时被广告打断的懊恼,或许是某个夸张搞笑的画面。相信很多人可能是因某句妇孺皆知的广告词而将一个广告深深地印在了脑海中。广告就是向公众告知某一件事或劝告大众遵守某一规定。它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但大家也许对广告的有关知识还不够了解,比如广告的独特之处,怎么写广告语等等,下面大家打开你收集的广告。
(一)了解广告的类型
出示一组图片
明确:广告分营利性广告(推销商品或劳务获取利益)、非营利性广告(达到某种宣传目的)。
(二)如同上一环节品味招牌一样,品味广告词的魅力。
(学生就收集到的文字广告词进行诠释)
(三)明白广告语的要求:
1.语言简明精练。 2.内容关注主题。 3.形式新颖别致。 4.给人深刻印象。 5.易读易记。
做到以上要求,才能使人一见心为之动,再见情为之夺,三见志为之移,四见产生购买欲望。
(四)学写广告语
1.给学校“豆芽图书馆”拟一条广告语。
2.作为桃中的一名学生,你将用怎样的话语展示桃中师生的风采呢?
3.给家乡特产拟写广告语。
三、“寻找‘最美对联’”
(一)教师引入。
泱泱中华大地,孕育了多少灵秀人物;滔滔历史长河,流淌着多少文化特产。这些文化传统以其形式之奇和意趣之美,如同奇花异草,装饰着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人类文化大观园,对联就是其中的一种。古人学语文,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学对联。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以对对子来展现自己的才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和丰富的轶闻趣事。
1、什么是对联?
明确:对联俗称对子,亦称楹联,我国传统上特有的文学体裁 。
一般把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语对偶, 音韵平仄对称,内容上相互关联呼应, 形式上彼此排比、对称的两句话组成 的文体,称为对联。
对联具有诗的神韵,再加上优美的书法,显著的张贴,从而成为艺术中的艺术。
2、对联的类型
明确: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行业联、谐趣联等
3、小组间按照不同的类别交流搜集的对联。
4、教师讲几个与对联有关的轶闻趣事。(见PPT)
5、练习写对联。
欣赏了这么多有趣的故事,大家想不想也来写写对联?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试试。
(1)老师这儿有几副上联,请大家对对下联。
蚕吐丝——蜂酿蜜 辞旧岁——迎新年
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福如东海阔——寿比南山高
(2)个人或小组出对,同学应对。
(3)我这里还有几副不完整的对联,请大家帮忙对一对。
填写缺字联:
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
画亦精,字亦精,(精)(益)(求)(精)。
猜数字联:
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忙着贴对联,一个穷得快揭不开锅的老秀才为自己写了副对联。
横批:南北 ——没有东西
上联:二三四五 ——缺一(衣)
下联:六七八九 ——少十(食)
你知道这副对联的含义吗?
总结:招牌、广告、对联,都是华夏民族文墨精华的象征。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我们对生活中的语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让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多多注意,留心、用心去感受这一文化精髓所蕴含的丰富的精神营养,不断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作业练习
一、若干年后,你长大了。假如你成了一名创业者,你准备开一家什么样的店铺?(出示:饭店、旅馆、服装店、文具店、理发店……)请你为自己的店铺设计一块有创意的招牌吧!
二、广告设计
1.给学校“豆芽图书馆”拟一条广告语。
2.作为桃中的一名学生,你将用怎样的话语展示桃中师生的风采呢?
3.给家乡特产拟写广告语。
三、请同学们选出自己积累的对联,从中找一副你最喜欢的对联,在你的摘抄本赏析。(提示:1.对联丰富的内容;2.上下联对仗的形式; 3.对联深刻的内涵及形成的意境)
四、以小组为单位把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收获呈现在手抄报中。
板书设计:
我的语文生活
正眼看招牌
我来写对联
寻找“最美对联”手
抄
报
展
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