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4 孙权劝学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4 孙权劝学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08 20:29: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孙 权 劝 学 教 学 设 计
教学目的
1、积累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体会文中的人物语言
3、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
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
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三、学生齐读课文。
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涉猎:粗略的阅读
见往事耳:了解历史罢了
当涂:当权、当道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的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
④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拿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脱
四、再读课文,质疑讨论
1、参考注释,疏通课文,作出批注,划出读不懂的句子。
2、质疑,共同讨论并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
五、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解析:孙权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解析:一开始是吕蒙找借口推脱,最终吕蒙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
解析: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解析:鲁肃赞学并与吕蒙结友而别。
5.概括情节: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六、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
思考讨论:
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
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
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2.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难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
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值不自禁地发出赞
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七、请学生上台表演《孙权劝学》课本剧,看完课本剧后试回答:本文的三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八、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何感受。
要求:注意语言表达要清楚,有条理。
九、课堂当堂检测习题(见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