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0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10 13:08: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园地
本单元语文园地共安排了四个板块,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和“日积月累”。
1.“交流平台”旨在引导学生对六年来养成的语文学习习惯进行归纳与总结,交流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的良好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语文学习方法,并为中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2.“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题旨在引导学生根据文言文里学过的字的意思来推想词语的意思。第二题旨在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引用的好处,了解引用是以他人的观点作为旁证,从不同角度证明自己的观点,以增强说服力,并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在习作中引用名人名言的经验,鼓励学生运用引用的方法。
3.“书写提示”编排了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的代表作之一《三门记》(局部),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交流,发现并感受赵孟楷书作品的特点,提升审美情趣,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4.“日积月累”编排了四句关于发展和创新的名言,旨在引导学生体会创新的价值,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探索和创新。
教学目标
1.归纳、总结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与同学交流。
2.借助文言文中学过的生字,推想相关词语的意思。
3.体会引用名人名言的好处。
4.从整体布局、运笔风格、结构安排等方面欣赏赵孟的楷书作品。
5.积累有关革新、发展的古语名言,大致了解这些古语名言的意思。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归纳、总结并交流自己六年来的良好学习习惯。
2.欣赏赵孟的楷书作品。
3.理解并记诵四句有关革新、发展的古语名言。
教学难点
1.借助文言文中学过的生字,推想相关词语的意思。
2.体会引用名人名言的好处。
教学策略
1.交流平台
教学时,可以围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话题,以孔子的名言谈话导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交流。教师可相机指导总结,强调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运用这些好习惯来提高学习效率。
2.词句段运用
教学第一题时,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文言文中学过的生字,推想相关词语的意思,学会举一反三迁移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教学第二题时,可以谈话引入的方式引导学生说一说他们知道的名人名言,让学生通过比较引用名人名言的句子和去掉名人名言的句子在表达效果上的差异,再联系课文内容和例句深人体会引用的好处。
3.书写提示
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书法作品,让学生拓展交流他们所了解的其他有名的书法家,引入书写提示。然后引导学生从整体布局、运笔风格、结构安排等方面来欣赏赵孟的《三门记》(局部),并谈谈对自己今后写字的启发,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书法鉴赏能力和指导学生写字实践的目的。
4.日积月累
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古语名言,通过自由朗读、练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初步理解古语名言的意思。然后鼓励学生交流自己对名言的理解,教师引导总结四句话的相通之处,让学生尝试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最后拓展交流这四句名言对自己的启示。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回顾自己六年来的学习情况,整理并归纳出自己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总结并交流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
2.借助文言文中学过的生字,推想相关词语的意思。
3.体会引用名人名言的好处。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回顾交流,分享收获
1.名言导入。(课件出示)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贯如自然。”—— 《汉书·贾谊传》
2.谈话入题:同学们知道孔子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今天,我们就来围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话题进行交流。(同步板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生自主阅读“交流平台”内容。
4.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教材从课外阅读、读书方法、习作修改和勤问勤查四个方面,总结了小学六年来所习得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5.全班展示朗读。
6.教师鼓励、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喜欢语段的理由,调动学生的阅读感受体验,从而加深对课文表达特点的体会。(课件出示)
坚持课外阅读的习惯 
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
勤问勤查的习惯
7.联系实际,拓展交流。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学习:说说在学习本单元的过中运用到了哪些之前养成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善于质疑问难,有提问的好习惯,并能够带着问题读书;善于思考,边读书边作批注……)
(2)指名学生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联系自身学习实际,说说自己在六年的学习中还养成了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4)学生自由发言。(课前预习的习惯、举手发言的习惯、写日记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在平时的阅读中摘抄好词佳句、写读书笔记……)教师相机点拨,并提醒学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
8.小结:同学们,希望大家养成并且坚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习效率。
板块二 理解词语,学会表达
1.推想词语的意思。
(1)设问引入:同学们,成语是中华语言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运用的。理解成语意思的方法有哪些呢?(学生回答,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抓重点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联系文言文中学过的生字推想成语意思的方法。
(2)学生读一读教材上的六个词语,说说在哪几篇学过的文言文中见过这些加点字,在原文中这些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3)举例说明。
①出示成语:赴汤蹈火
②引导:请联系文言文学过的生字,说说成语“赴汤蹈火”的意思。(指名说)
③回顾:《两小儿辩日》中“及其日中如探汤”的“汤”是什么意思呢? (热水)
④学生尝试解释成语。
⑤教师小结:“赴汤蹈火”的意思是跳进热水之中,踏着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
(4)完成练习。
①学生根据刚才的方法,借助文言文中学过的生字,推想成语的意思。
②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补充。
③教师巡视,适时点拨。注意提示学生对文言文中生字的意思不能牵强照搬,有时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确定词语的意思。比如:在之前学过的文言文中,“走”解释为“跑”,而在“走马观花”一词中,不能机械地将“走马”解释为“跑马”,而要联系语境理解“走马”的意思是骑在奔跑的马上,从而理解“走马观花”的意思是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意是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粗略地观察一下。
④指名学生运用泡泡提示语中的句式回答。
走马观花——“走”有“跑”的意思,所以“走马观花”的意思可能是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比喻匆忙地不深入细致地观察事物。
自愧弗如——“弗”在文言文中是“不”的意思,所以“自愧弗如”的意思可能是惭愧自己不如别人。
声泪俱下——“俱”在文言文中是“都,同时”的意思,所以“声泪俱下”的意思可能是一边说话,一边哭泣,形容极其悲恸或激动。
不以为然——“然”在文言文中是“是,对”的意思,所以“不以为然”的意思可能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轻蔑。
过犹不及——“及”在文言文中是“达到”的意思,所以“过犹不及”的意思可能是做过了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赴汤蹈火——“汤”在文言文中是“热水”的意思,所以“赴汤蹈火”的意思可能是即便是滚烫的水、炽热的火,也敢投入、踩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5)教师再提供几个词语,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这种解释词语的方法,进行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并提示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要关注重点字词的理解。
2.体会引用的好处。
(1)引入过渡:请说一说你们知道的名人名言。 (可指名回答,也可小组内互相交流)同学们知道的名人名言真不少。引用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在文章中引用名人名言,往往能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介绍“引用”,课件出示)
引用是指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现成的话,如诗句、格言、成语等,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修辞手法。引用可分为明引和暗引两种。  明引指直接引用原文,并加上引号,或者只引用原文大意,不加引号,但注明原文的出处。暗引指不说明引文的出处,而将其编织在自己的话语中,或是引用原句,或是只引大意。
(2)体会引用名人名言的好处。(课件出示教材语段)
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①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以下两种方法体会引用的好处:一是联系上下文,二是比较引用名人名言和去掉名人名言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②学生读一读教材提供的例句,回顾课文中引用这些句子的上下文,说说这样引用的好处。
③教师归纳总结。(开头引用名人名言,具有提纲挈领、总领全篇、引人入胜、为整篇文章奠定基调等作用;文中引用名人名言,可以在说明问题、阐明观点时增强说服力,具有突出中心、富有启发性、使语言精练等作用;在文章末尾引用名人名言,则可以起到画龙点睛、启迪读者的作用……)
(3)师生交流引用名言的注意事项。(首先要理解原文的意思,再进行引用,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其次要在引用时注明来源出处……)
(4)联系实际谈体会。
①教师提问:同学们在习作中引用过名人名言吗?通过学习,你有什么体会?
②教师举一些学生习作中引用名言的例子,让学生说说引用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③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在习作中引用名人名言的情况,通过小组汇报,归纳提炼出引用的作用。(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表现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④教师巡视,适时点拨,予以肯定和鼓励,并提出要求。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从整体布局、运笔风格、结构安排等方面欣赏书法家赵孟的楷书作品。
2.积累有关革新、发展的古语名言,大致了解这些古语名言的意思。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欣赏书法,提高能力
1.课件出示下图。
2.提问、谈话导入:同学们知道这是谁的书法作品吗?(王羲之《兰亭集序》)大家还知道中国历史上哪些有名的书法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苏轼、米芾、黄庭坚……)有没有同学知道书法史上的“楷书四大家”?(唐代欧阳询“欧体”、唐代颜真卿“颜体”、唐代柳公权“柳体”、元代赵孟“赵体”)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元代书法家赵孟的楷书作品。
3.书法欣赏。
(1)介绍“楷书”。(课件出示)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中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楷书始于汉末,至今通行,长盛不衰。练写赵孟的楷书,一是要注重整齐划一 ,字与字、行与行之间要等距。二是要注意细节变化,笔画的长短、避让穿插、轻重缓急等要慎重考虑。
(2)教师结合教材提示,指导欣赏方法:可以从运笔特点、字形结构、笔意风格等方面欣赏书法作品,对个别的笔画不必过多关注。
(3)课件出示《三门记(局部)》。
(4)学生欣赏教材中呈现的作品,说说自己的感受。(运笔自然,点画圆润多姿,具有行书的笔意;结构严谨端庄,平正宽绰;整体上显得秀丽柔美,稳健大方)
(5)教师对赵孟作简要介绍,让学生了解赵孟是楷书四大家之一,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三门记》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其作品风格与其他三位楷书名家的刚健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赵孟楷书作品的艺术特色和艺术魅力。
4.结合教材提示,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写好一幅作品?
5.学生联系自己平时的书写经验进行交流、总结。
6.教师进一步强调书写时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可以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对赵孟的作品进行临摹。
板块二 积累古语,诵读名言
1.读一读古语名言。
(1)提问激趣:考考大家,比喻学生的成就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可以用哪一句古语名言来形容?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课件出示教材上呈现的名言。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淮南子》
(3)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进行生难字注音,并对容易读错的字进行正音。
苟:gǒu 循:xún
荀:xún 淮:huái。
(4)学生自由朗读或分组读、齐读名言,读正确,读流畅。
2.学生在读正确的基础上,互相交流对句子的大致理解。
3.教师巡视,适时引导、点拨字词理解。
“苟”,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句中的“苟”是“假如”的意思。
“法古”“周于事”,可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句中的“法”和“周”都是动词,意思分别是“效法”和“完成、成就”。
4.理解名言。
(1)课件出示,教师逐句讲解。
①“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出自《周易·系辞下》,大意是: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碍,事物才能继续不断地发展。说明在面临不能发展的局面时,必须改变现状,进行变革和革命。“变”和“通”二字合起来,即为“变通”。“变通”一词,目前仍然极具通用性。这句话告诉人们遇事不必死钻牛角尖,而应该懂得通融、屈伸,而变通而图存是从古至今的中国智慧。
②“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自《礼记·大学》,大意是: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持之以恒,保持天天不停地革新。这句话从勤于省身和动态的角度强调了要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以及由此引申而来的精神上的精华、品德上的修炼。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自《荀子·劝学》,大意是:靛青是从蓼蓝里提炼出来的,但是颜色比蓼蓝更深。原句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青,指靛青,即靛蓝。蓝,指蓝草,是可以用于制作靛蓝染料的数种植物的统称。荀子用青与蓝、冰与水的关系来比喻学生如果能用功研究学问,坚持不懈地努力,就可以比他的老师更有成就。
④“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出自《淮南子·汜论训》,大意是: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只要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有的规矩。
(2)提问启思:这四句话蕴含着一个共同的意思,你知道是什么吗?(明确:改革创新、发展超越)
5.熟读成诵。通过师生接读、男女生对读、小组接龙读等方式练习朗读,直至能流利背诵。
6.畅谈体会。
(1)提问:学习了以上四句古语名言之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学生自由交流。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与句子主题相应的现象或事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有的学生可能会联想到老师希望自己的学生努力学习,在不久的将来能超越老师,成为栋梁之材)
7.拓展积累。(课件展示)教师提示生难字读音,学生齐读。
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管子》
凡人之情,穷则思变。——《资治通鉴》
日新之谓盛德。——《周易》
语文园地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语文的核心素养。本次语文园地教学,注意到了以下三个方面:
1.巧妙导入。成功的课堂导入,会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更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次教学中设计了设问导入、谈话导入、图片导入等,效果不错。
2.方法指导。千金在手不如掌握“点金之术”。例如,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而是以此为例教给学生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即借助文言文中学过的生字,理解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并解释成语。后面的“书法欣赏”也是从鉴赏方法的角度设计教学环节的。
3.培养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侧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比如,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培养学生在习作中运用名人名言的能力,培养学生书法鉴赏和书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