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30张PPT)+教案+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30张PPT)+教案+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08 16:01:09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导入新课
右图是近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于1949年创作的一首七律。诗中首联描绘了解放军渡江解放南京的雄伟场面;颔联赞颂了南京解放所取得的历史性胜利,抒发了欢庆南京解放的革命豪情;颈联概括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尾联阐明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对全诗的思想做出哲理性的总结。全诗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决心,表达了诗人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格调雄伟,气势磅礴,雄壮有力。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简述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统治覆灭等史实;
2.通过小组讨论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学生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学习难点: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
2.《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和内容;
3.土地改革总路线的内容;
4.各地区的土地改革运动;
5.土地改革的意义。
翻身农民丈量土地
1.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
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和内容: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3.土地改革总路线的内容:
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贫雇农代表分土地给农民
4.各地区的土地改革运动:
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的工作和斗争,历时一年多的土改革命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分到土地后喜悦的农民
5.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解放军的坦克
解放区青年踊跃参加解放军
国民党靠“抓壮丁”补充兵源
(二)合作探究
:如何看待当时中国的土地占有状况?
材料研读: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土地,残酷的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1947年10月10日)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土地占有不均衡。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下列问题:
1.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2.三大战役;
3.三大战役的意义;
4.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随后,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相继转入进攻,迫使国民党主力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


武汉
南京
大别山
千里挺进大别山
大别山地处武汉和南京正中间,控制住大别山就意味着西可取武汉;东可取南京,直接威胁着国民党的统治中心。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敌我双方势力发生了变化。
国民党主力退守大城市,被动防御作战;国统区矛盾尖锐。战略决战时机已经成熟。
2.三大战役:
①辽沈战役: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首先攻占辽宁锦州,随后,攻占长春、沈阳,解放东北全境。
②淮海战役:11月,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下,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淮海战役,歼灭大量敌军。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③平津战役:东北人民解放军挥师入关,与聂荣臻指挥的华北人民解放军共同发起平津战役。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三大战役(1948.9—1949.1)
战略决战为什么选择东北为突破口,有利条件有哪些?为什么又首先攻克锦州?
(1)兵力对比:解放军兵力在五大战场中唯一超过国民党军队。
(2)敌军态势:孤立分散,补给困难,或战或守意图未定。
(3)我军态势:东北根据地支援,战争物质力量雄厚,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
(4)战局延伸:有利于华北、华东作战,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国的战争。
关门打狗
辽沈战役
徐州
陈官庄
碾庄
双堆集




河南


淮海战役
陈毅司令员说: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
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陈毅司令员为什么这样说?
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是与人民群众对解放战争的全力支持分不开的。
淮海战役支援前线的农民
淮海战役农民支援前线物资
北平
天津
张家口
新保安
傅作义
聂荣臻
罗荣桓
林彪
平津战役
3.三大战役的意义: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4.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江阴
南京
湖口
4月23日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统治全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二)合作探究1
:人民解放军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可保障北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都文物免遭战争破坏。
傅作义
(二)合作探究2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在短短三年内就打败了国民党?(请从战争的性质、民心向背、指挥决策、军队士气等方面进行对比说明)?
?
①国民党为了维护其独裁统治而发动的内战是非正义战争;中国共产党为了使中国走上民主、和平、统一的道路而进行的解放战争是正义战争。②国民党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群众,得不到人民的支持;中国共产党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③中国共产党指挥正确,决策英明;国民党指挥不当,决策失误。④人民解放军作战英勇,士气高昂;国民党军队无心作战,士气低落。
1.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A.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B.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
C.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
D.发动了三大战役
2.1948年冬,陈毅赋诗《淮海前线见闻》:“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A.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同国民党主力决战
B.人民群众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C.华东与东北解放军合力进行了淮海战役
D.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黄河以南各省的基础
C
课堂达标检测
B
3.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其中解放了东北全境的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4.有一座城市,见证了中国第一个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屈辱外交的起点,
它同时也是蒋介石国民政府统治的终点。请问这座城市是指(  )
A.北平
B.南京
C.武汉
D.台湾
A
B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课题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单元
第七单元
学科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简述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统治覆灭等史实;2.通过小组讨论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学生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难点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上图是近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于1949年创作的一首七律。诗中首联描绘了解放军渡江解放南京的雄伟场面;颔联赞颂了南京解放所取得的历史性胜利,抒发了欢庆南京解放的革命豪情;颈联概括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尾联阐明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对全诗的思想做出哲理性的总结。全诗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决心,表达了诗人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格调雄伟,气势磅礴,雄壮有力。
阅读材料
用材料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2.《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和内容;3.土地改革总路线的内容;4.各地区的土地改革运动;5.土地改革的意义。
阅读教材,找出所列问题,标记疑难问题。
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1.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2.《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和内容: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3.土地改革总路线的内容: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4.各地区的土地改革运动:4.各地区的土地改革运动: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的工作和斗争,历时一年多的土改革命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5.土地改革的意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学生一边回答一边记忆,认真听讲,记笔记,可以提问。
通过师生互动,夯实基础,解决疑难,精讲点拨。
(三)合作探究:
如何看待当时中国的土地占有状况?材料研读: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土地,残酷的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1947年10月10日)。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土地占有不均衡。
阅读教材,探究问题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复习教材内容,夯实基础,深化理解,提升能力.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下列问题:1.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2.三大战役;3.三大战役的意义;4.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阅读教材,找出所列问题,标记疑难问题。
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二)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1.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随后,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相继转入进攻,迫使国民党主力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2.三大战役:①辽沈战役: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首先攻占辽宁锦州,随后,攻占长春、沈阳,解放东北全境。②淮海战役:11月,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下,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淮海战役,歼灭大量敌军。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③平津战役:东北人民解放军挥师入关,与聂荣臻指挥的华北人民解放军共同发起平津战役。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战略决战为什么选择东北为突破口,有利条件有哪些?为什么又首先攻克锦州?(1)兵力对比:解放军兵力在五大战场中唯一超过国民党军队。(2)敌军态势:孤立分散,补给困难,或战或守意图未定。(3)我军态势:东北根据地支援,战争物质力量雄厚,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4)战局延伸:有利于华北、华东作战,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国的战争。
陈毅司令员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陈毅司令员为什么这样说?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是与人民群众对解放战争的全力支持分不开的。3.三大战役的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4.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学生一边看图片一边回答一边记忆,认真听讲,记笔记,可以提问。
通过师生互动,夯实基础,解决疑难,精讲点拨。
(三)合作探究:合作探究1.人民解放军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可保障北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都文物免遭战争破坏。合作探究2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在短短三年内就打败了国民党?(请从战争的性质、民心向背、指挥决策、军队士气等方面进行对比说明)??
①国民党为了维护其独裁统治而发动的内战是非正义战争;中国共产党为了使中国走上民主、和平、统一的道路而进行的解放战争是正义战争。②国民党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群众,得不到人民的支持;中国共产党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③中国共产党指挥正确,决策英明;国民党指挥不当,决策失误。④人民解放军作战英勇,士气高昂;国民党军队无心作战,士气低落。
阅读教材,探究问题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复习教材内容,夯实基础,深化理解,提升能力.
请同学们画出本课的知识树或者知识网络图
画出本课的知识树或者知识网络图
通过这一环节,是同学们对本课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导学案(附答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简述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统治覆灭等史实;
2.通过小组讨论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学生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学习难点: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
2.《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和内容;
3.土地改革总路线的内容;
4.各地区的土地改革运动;
5.土地改革的意义。
(二)合作探究:如何看待当时中国的土地占有状况?
材料研读: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土地,残酷的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1947年10月10日)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下列问题:
1.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2.三大战役;
3.三大战役的意义;
4.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1.人民解放军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合作探究2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在短短三年内就打败了国民党?(请从战争的性质、民心向背、指挥决策、军队士气等方面进行对比说明)?
课堂达标检测:
1.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A.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B.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
C.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
D.发动了三大战役
2.1948年冬,陈毅赋诗《淮海前线见闻》:“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A.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同国民党主力决战
B.人民群众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C.华东与东北解放军合力进行了淮海战役
D.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黄河以南各省的基础
3.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其中解放了东北全境的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4.有一座城市,见证了中国第一个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屈辱外交的起点,
它同时也是蒋介石国民政府统治的终点。请问这座城市是指(  )
A.北平
B.南京
C.武汉
D.台湾
答案: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
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和内容: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3.土地改革总路线的内容:
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4.各地区的土地改革运动:
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的工作和斗争,历时一年多的土改革命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5.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二)合作探究:
如何看待当时中国的土地占有状况?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土地占有不均衡。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下列问题:
1.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随后,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相继转入进攻,迫使国民党主力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
2.三大战役:
①辽沈战役: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首先攻占辽宁锦州,随后,攻占长春、沈阳,解放东北全境。
②淮海战役:11月,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下,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淮海战役,歼灭大量敌军。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③平津战役:东北人民解放军挥师入关,与聂荣臻指挥的华北人民解放军共同发起平津战役。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战略决战为什么选择东北为突破口,有利条件有哪些?为什么又首先攻克锦州?
(1)兵力对比:解放军兵力在五大战场中唯一超过国民党军队。
(2)敌军态势:孤立分散,补给困难,或战或守意图未定。
(3)我军态势:东北根据地支援,战争物质力量雄厚,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
(4)战局延伸:有利于华北、华东作战,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国的战争。
陈毅司令员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陈毅司令员为什么这样说?
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是与人民群众对解放战争的全力支持分不开的。
3.三大战役的意义: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
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4.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二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1.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可保障北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都文物免遭战争破坏。
合作探究2
:①国民党为了维护其独裁统治而发动的内战是非正义战争;中国共产党为了使中国走上民主、和平、统一的道路而进行的解放战争是正义战争。②国民党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群众,得不到人民的支持;中国共产党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③中国共产党指挥正确,决策英明;国民党指挥不当,决策失误。④人民解放军作战英勇,士气高昂;国民党军队无心作战,士气低落。
课堂达标检测:1C2B3A4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