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6.1 函数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6.1 函数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2-09 14:28: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6.1
函数
一.教学目标
1.体会“变化的过程”,并能找出常量与变量,及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2.了解函数的概念,并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概括出函数的概念,发展学抽象思维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感悟函数的意义,感知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中的文化,提升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用“问题分析—合作交流—归纳提炼”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炼—理解”,使学生体会变化的过程、感悟函数概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启发学生思考、理解.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索的意识与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变化
创设“汽车加油过程”的生活情境,得出概念:常量与变量.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
例举生活中的变量和常量.
(二)探索研究、揭示规律
【情境1】“汽车加油过程”加油表变化的数据。
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有哪几个变量?请用语言描述一下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情境2】苏州市在11月16日当天的整点气温曲线图.
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有哪几个变量?请用语言描述一下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情境3】已知水库的水位变化与蓄水量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位h/m
106
120
133
135
……
蓄水量V/m3
2.30×107
7.09×107
1.18×108
1.23×108
……
请用语言描述一下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情境4】如图,搭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你能写出搭n个正方形所需的火柴根数S与正方形个数n之间的关系式吗?请用语言描述一下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情境5】小鱼激起的波纹可以看作是一个不断向外扩展的圆.请用语言描述一下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三)反思提炼、归纳概念
请学生分组讨论,归纳上述问题的共同指出:在一个变化过程中的两个变量:当一个变量变化时,另一个变量也随着变化;当一个变量确定时,另一个变量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
函数概念: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的两个变量x和y,如果对于变量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我们称
y是
x的函数,x是自变量.
(四)自主练习、理解提升
1.用一根2m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
(1)当长方形的宽为0.1
m时,长为多少?
(2)当长方形的宽为0.2
m时,长为多少?
(3)当长方形的宽为am时,长为多少?
(4)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函数吗?为什么?
2.按图示的运算程序,输入一个实数x,便可输出一个相应的实数
y.y

x
的函数吗?为什么?你能说出y和x之间的关系式吗?
3.判断正误:
(1)式子y=x+3中y是x的函数.          


(2)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y是另一个锐角x的函数.


(3)式子=x中y是x的函数.


(五)交流小结、感悟函数
1.本节课学会了什么?对这节课还有什么疑惑?
2.作业布置:举出你身边三个函数的例子,并思考它们可以用怎样的形式来表示?
五.教学设计说明
由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是在数学思维上的一次飞跃,对于本课的教学应重视通过大量的实例,引导学生在认识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中有效地渗透,逐步揭示函数的本质特性——联系和变化,体会函数是揭示事物变化规律的有效手段,是研究运动变化的数学模型.所以,本课的教学策略是通过创设丰富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实际问题背景中感知“变化的过程”、“两个变量的对应关系”,准确把握函数概念的核心要点,即对应关系.这主要包含两层含义:第一,两个变量是互相联系的,一个变量变化时,另一个变量也发生变化;第二,自变量的值确定后,函数的值也唯一确定.
本课的学法指导上,主要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共同合作,让学生感悟函数的意义,了解函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分五个环节完成,一是创设情境、体会变化,实例让学生体会变化的过程,导出“变量”与“常量”的概念;二是探索研究、揭示规律,通过学生对“苏州11月16日当天气温的变化”等实例的观察、分析,感受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间的对应关系,揭示变化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三是反思提炼、归纳概念,通过小组合作,归纳出函数概念并理解函数的概念.在这一环节中,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互相补充,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以此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解释一些现象,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四是自主练习、理解提升,通过练习来验证、体会函数的概念.练习题的编排遵循巩固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使学生掌握用概念作判断的基本方法.五是交流小结、感悟函数,在师生交流小结中,真正理解函数的意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