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梅花魂》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梅花魂》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08 23:2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 梅花魂
《梅花魂》一文的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的经历,表现了外祖父思念家乡、眷恋祖国的深情。课文题目“梅花魂”中的“魂”,不仅是梅花不畏冰雪、凌寒怒放精神的体现,也是外祖父漂泊海外、坚守爱国之情的写照,更是中国人坚毅不屈的民族精神的象征。全文共十六个自然段,首尾呼应。开头第1自然段,由梅花引出对外祖父的回忆,结尾第16自然段,再点出外祖父寄托在墨梅图和梅花中的爱国情怀。中间部分按时间顺序,具体叙述了外祖父爱国思乡的五件事情。第2自然段写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读到思乡的句子时会落泪。第3自然段写因为“我”弄脏墨梅图,外祖父罕见地发了脾气。第4~11自然段写外祖父因年龄大不能回国时,竟像小孩子一样哭泣。第12、13自然段写离别的前一天,外祖父送“我”墨梅图,赞美了梅花和她所代表的民族精神。第14、15自然段写离别当天,外祖父到船上送“我”绣着梅花的手绢。
课文将深情融入对人物具体言行的描写中。文中共写了三件和梅花有关的事情。第一件事是“我”不小心弄脏了墨梅图,外祖父“训斥我母亲”,小心修复图画。对外祖父神态变化、动作细节的描写,表现出墨梅图在外祖父心中的重要地位。第二件事是送“我”墨梅图。外祖父一番深情的话语揭示了他珍爱墨梅图的原因:梅花不惧严寒,不畏风雪,是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花,有气节的中华儿女也具备和梅花一样的秉性。在外祖父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国的象征,他把爱祖国的情怀寄托在梅花的身上。虽然他漂泊海外,但身为中国人的气节没有变,对祖国的爱没有变。第三件事是送“我”绣着梅花的手绢。“血色的梅花”再次表明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课文还三次写了外祖父流泪:第一次是读诗词时流泪,外祖父心中涌动的是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后两次都是因不能回国,内心痛楚而流泪。三次流泪,表现了外祖父对祖国、对故土的思念和热爱。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表现了外祖父将墨梅图送给“我”并向“我”讲述梅花精神的场景,有助于学生理解第12、13自然段的内容。第二幅是一枝墨梅,古拙素雅,渲染了回忆的氛围,有助于学生走进课文的情境。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会认“葬、腮”等生字。
2.通过反复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关于外祖父的哪几件事,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感情。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课文题目的深刻含义,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写的关于外祖父的几件事,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题目的深刻含义。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可以让学生在读文前集中自学,读准字音,在读文中巩固。“腮、玷、眷”等字的读音易受熟字的影响而出错,可提醒学生注意辨析,并通过反复读词语的方式巩固读音。“玷污、秉性、眷恋”等词语,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意思。
2.阅读教学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引导学生自读感知,以读代讲。默读后思考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要求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便更好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表达运用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找出描写外祖父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迁移学习,学会仿写。
谈一谈对课文题目“梅花魂”的理解,让学生的交流不要局限在外祖父的爱国情怀上,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出发,拓展到自己知道的中国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进一步感受“梅花”所代表的坚毅不屈的民族精神。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学生搜集关于梅花的资料和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
3.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初识梅花
1.谈话:“梅兰竹菊”被誉为花中四君子,梅居首位。古往今来,多少人通过画梅、写梅来赞美梅花。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个与梅花有关的动人故事。(板书:梅花魂)
2.学生齐读课题,教师强调“魂”字重读。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出示阅读任务。
(1)想一想: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
2.检查生字读音,出示生字词组。
葬身 腮边 虬枝 玷污 郑重 秉性
凉飕飕 码头 撩乱 手绢 华侨
眷恋
(1)指名学生读,教师适时正音。
(2)全班齐读。
3.全班汇报交流阅读成果。
(1)引导学生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课文写了祖父的哪几件事,如第2 自然段可以概括为“读诗词落泪”。
(2)指名学生交流自己概括的小标题,教师相机指导。(珍爱墨梅图、不能归国、赠墨梅图、送梅花手绢)
4.课文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外祖父喜爱梅花,深深地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5.感知课文内容。
(1)用横线画出外祖父教“我”读的诗词。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2)指名学生读诗句。
(3)思考这三首诗的共同之处。为什么外祖父读到这类诗词总会泪雨纷纷?
这三首都是写思乡的诗,外祖父每次读到它们会泪雨纷纷是因为他非常思念家乡。
(4)课文中共三次写到了外祖父的眼泪,第一次是外祖父读诗词的时候,另外两次是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落泪的呢?
①我跑进外祖父的书房,老人正躺在藤椅上。我说:“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②想不到眼含泪水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5)外祖父三次落泪,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6)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出描写外祖父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例:唯独书房里那一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外祖父爱惜墨梅图,并不是墨梅图价值连城,而是在外祖父眼里,这不仅是一幅画,更是祖国的象征。每当思念祖国时,这墨梅图能慰藉外祖父的心。
①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该自然段词语“玷污”“清白”“稀罕”的意思,明确“清白”是“纯洁,没有污点”的意思,“玷污”是“弄脏,使有污点”的意思,从句段中感悟两个词语之间的关系,可以结合起来理解。
②明确“稀罕”是个多义词。可指“稀奇”“认为稀奇而喜爱”“稀罕的事物”这三种意思,在本文中是“认为稀奇而喜爱”的意思。
(7)仿写句子。
示例: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母亲:“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训罢,便用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①仿照这段话来描述一个你熟悉的人,要抓住这个人的动作、语言和神态。
②指名学生上台口头描述自己熟悉的一个人。
6.小结:作者对祖父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祖父将自己的思乡之情寄托在了梅花之上,所以对墨梅图十分珍惜。希望同学们今后在写人的文章中,也能加入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的描写。
板块三 释疑课题,感悟精神
1.提问:学完课文后,同学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了吗?
2.细读课文,释疑“梅花魂”。
(1)过渡: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提出问题,更要自己解决问题。
(2)“梅花魂”这个题目的关键在于“魂”字,浏览课文,找到课文中能够解释“梅花魂”的句子。
(3)引导学生明确:“梅花魂”就是梅花的秉性,梅花的秉性就是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3.品读重点段落。
(1)带着感情齐读第13自然段,体会梅花中蕴含的民族气节。
(2)“梅花魂”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不论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3)引导学生理解该自然段词语“骨气”“气节”“磨难”“欺凌”“折节”“境遇”的意思。明确“骨气”为多义词,有“刚强不屈的气概”“书法所表示的雄健的气势”之意,本文中指“有刚强不屈的气概”。“气节”指“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磨难”指“在困苦的境遇中遭受的折磨”,“欺凌”指“欺负,凌辱”,“折节”指“丧失气节,屈服于他人”,“境遇”指“境况和遭遇”。
(4)这篇课文借物喻人,借梅花赞美了具有梅花精神的人,并在第13自然段解释了题目,点明主题。
4.小结:外祖父不但赞美梅花,更希望“我”做一个有梅花品格的人。他漂泊海外,但是作为中国人的气节没有变,对祖国的爱没有变,就像他深爱的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
板块四 课文总结,升华情感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
梅花魂
2.小结:学了这篇课文,老师希望你们也做一个有梅花精神的人,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都要顶天立地,不低头折节。
练习设计
完成对应训练。
1.激发学生主动行为,为学习做铺垫。略读课文的教学更应强调学生的自主行为与主体地位,唤醒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使学生产生学习需求。本课从探寻“梅花”这一意象开始,可以让学生通过在课前分享一些写梅花的古诗,来感受在古代文人墨客笔下梅花的寓意,这对理解文意做了铺垫。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发学生思考。《梅花魂》于当今时代来说,是一篇集文学性与德育性为一体的课文,本堂课学习应该是习得语言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机融合。在教学中可层层叩问,情感步步推进,使学生心中的精神丰碑自然高耸。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谈“花”导入,进而引出梅花、了解梅花,引发思考:梅花有“魂”吗?文中的人物又在梅花身上寄托了什么情感?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进入课文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