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
本单元习作话题是“那一刻,我长大了”,引导学生在阅读、了解他人童年故事的同时,反观自己正在经历的童年生活,并选择成长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事写下来。
教材第一部分,帮助学生回忆、选择习作素材。教材提示了一些可能引起成长回忆的物品,用三个具体事例,启发学生回忆自己的成长时刻。第一个例子是过生日时发现了妈妈的皱纹,“我”学会了关心妈妈;第二个例子是爷爷走了很远的路给“我”买来新球鞋,“我”感觉这份爱沉甸甸的;第三个例子是当众发言受到大家的鼓励,“我”从紧张变得自信。三个例子均指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提示学生“成长”往往就在一个不经意的瞬间,或是懂事了,或是会感恩了,或是进步了……
教材第二部分提出了本次习作的任务和要求。首先,提示了习作任务:要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接着,明确了写的要求: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把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时刻的情形写具体,写出真实感受;自拟题目。这些情形可以是当时看到的、听到的,也可以是结合往事想到的。将其写具体,意味着要围绕感受对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进行细致描写。“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即要求学生所写的内心感受都是真实的,不拔高、不编造。
教材第三部分提出了作文完成后交流、修改的要求。教材明确了本次习作评价的重点——是否把感到长大的那个时刻的情形写具体了,呼应了本次习作的要求。教材还提出了和同学交流的要求,意在让学生互相了解彼此的成长故事,丰富对成长的感知,产生共鸣。
教材插图表现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瞬间,意在引发学生的共鸣,帮助学生打开关于“成长”的记忆之门。
教学目标
1.写一件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能把事情的经历写清楚。
2.能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一时刻的情形写具体,记录自己真实感受。
重点难点
1.学会审题和选材,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话题写作。
2.能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3.把感到自己长大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4.学会根据习作要求评析别人的习作,也能根据别人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策略
1.指导选材
课前可以通过布置学生翻阅记录自己成长的相册、日记……回忆自己成长的历程。开始教学时,可先让学生交流自己成长历程中印象最深的几件事,试着口头表达一下哪个时刻让自己感到了成长。接着利用教材中的三个事例帮助学生理解“长大”一词。先让学生读一读,明白“长大”这件事可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时刻发生,“长大”可以是一种独有的感受,比如内心的波动、思想的提高、认识的提高,这都是“长大”的表现。再结合教材中的具体事例,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引导学生挖掘习作素材。可从时间上、地点上以及其他话题中打开学生思路。
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筛选出自己成长历程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作为本次习作的素材。需要注意的是,选择习作素材时,需要以学生的自我感受为主,教师不宜以是否“长大了”为评判原则,过多干涉学生的选材。
2.指导表达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回忆事情的经过,在纸上列一个简单的提纲,理清思路,进行口头表达。在这一环节,学生容易把事情的全部经过都详细讲出来,重点内容不容易突出。因此,在学生口头交流时,教师可提示学生在写作时不仅要把事情经过写清楚,还要紧紧围绕“长大”确定具体写的内容。
习作指导的重点是要帮助学生把“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可以先让学生看着提纲找出事情中最让自己触动的“那一刻”,说说自己当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在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求,让学生试着写一个片段,把“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教师要从学生写的片段中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再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例子、组织全班交流、修改。
学生容易写得十分简略,无法具体描述,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去回忆细节,尤其是那些带给自己触动的细节,从而把“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
3.评改习作
完成习作后,可组织学生交流,先在小组内评一评谁的习作选材最有特色、把“那一刻”写得比较具体,再由小组推荐习作在全班进行朗读。
教师选择一篇具有代表性的习作在全班进行评改示范,主要评价该习作是否把感到长大的“那一刻”写具体了,是否写出了“那一刻”自己看到的、听到的细节,是否具体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此外,还要示范如何给作者提出修改意见。最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评价习作,提出修改意见,学生根据同学的修改意见修改习作。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自己的影集、日记或者成长手册。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事情,能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能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景,导入主题
1.分享影集,畅谈感受。
(1)让同学们翻阅教材中小女孩成长的照片。
(2)过渡:请同学们翻阅自己带来的成长影集。
(3)谈一谈翻阅影集后的感受。
2.穿插“猜一猜”的游戏。
(1)过渡: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我这里有几张咱们班一位同学小时候的照片,大家能不能猜出来他是谁呢?
(2)展示照片,让学生自由发言,大胆猜想。
3.揭示习作主题。
(1)同父母一同出游的那一刻,陪爷爷奶奶聊天、做游戏的那一刻,同学陪我过生日的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今天我们习作的主题是“那一刻,我长大了”。
(2)怎样才算是长大了?
(3)长大不是需要很长时间吗?为什么说“那一刻”就长大了呢?
①在词典中“长大”有这几层含义:长大成人,年满18周岁的人,即可称之为长大,超过20周岁为真正意义上的长大成人;生命的一个过程,也有“成熟”的意思;一个人从身体到心理的变化。在今天的习作中,“长大”是指一个人从身体到心理上走向成熟的变化。
②“那一刻”说明时间比较短,所以一般是指在某一个时间段或某一件事情中,我们的身体或心理上发生了变化,变得更成熟。
板块二 回忆童年,指导讲述
1.过渡:翻阅影集、日记、成长手册,回忆一下自己的成长历程,有没有某一瞬间、某一件事让你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呢?
2.讲述“那一刻”。
(1)指名学生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谈谈自己印象最深的事情。
(2)指名学生读教材中的示例。
①今年我过生日,妈妈给我切蛋糕的时候,我发现她的眼角出现了浅浅的皱纹……
②今天爷爷走了很远的路,给我买了一双心爱的球鞋。接过爷爷递来的球鞋,我感觉手上沉甸甸的……
③三年级的时候,第一次在全校开学典礼上发言,我很紧张。看到同学们鼓励的目光,我又有了信心……
(3)学生交流汇报:示例中的句子哪些词让你有所触动。
3.指导讲述。引导学生想一想:你是在哪一刻感到自己长大了的呢?那一刻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或者是做了什么?那一刻你是怎么想的?
4.学生交流。
(1)小组交流。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长大的“那一刻”,说说当时的情景。
(2)全班交流分享。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与全班同学分享。
板块三 明确要求,指导习作
1.明确习作要求。
(1)课件出示习作要求。
①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②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2)学生齐读要求。
2.指导习作方法。
(1)拟题。题目自拟,既要中肯,又要新颖别致。
(2)把事情写具体。
①写事离不开写人,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离不开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
②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③常用的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3)写出真情实感。要选取自己最受触动、最能引发自己成长的瞬间来写,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3.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4.小结: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除了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外,还需要运用比喻、排比、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展示习作,和同学交流,感受分享的快乐。
2.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能把受到触动的那个瞬间写具体。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交流分享,构建方法
1.习作欣赏。
(1)指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
(2)交流评价:引导学生按照习作要求,说说同学的习作中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
2.例文诊断。
(1)教师出示学生习作中需要修改完善的片段。
(2)师生评议:引导学生从“事情经过是否清楚”“那一刻是否具体”“是否写出了真实感受”三方面评议。
(3)修改讨论。
3.小结:本次习作最重要的是把受到触动的那个瞬间写具体,怎样才能把受到触动的那个瞬间写具体呢?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进行描写,最好用上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板块二 修改习作,养成习惯
1.修改学生习作。
(1)过渡:鲁迅先生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老师相信爱动脑筋的你们,一定能改出一篇优秀的习作。
(2)同桌之间交流互评。和同桌交流,看看有没有把受到触动的那个瞬间写具体,根据同桌的意见再进行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3)学生自己修改习作,教师相机指导。
2.全班展示交流,展示修改好的优秀习作。增强学生“改作文”的意识,提高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提高学生习作质量,让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板块三 赏析例文,总结提升
例文见《教材1+1》对应的“范文评点”。
1.例文分析。
(1)例文开篇用环境描写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创设了背景,文末的环境描写点题,写出了“我”的成长。
(2)文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下小雨时的天空的特征,生动又形象,描绘了雨中的美丽景象,渲染出雨势渐猛的情形。
(3)一系列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了外公对“我”的歉意、关心,以及“我”对外公的抱怨。“我”的深刻反思和对外公的感激与愧疚之情也运用语言和心理描写进行了细致表现。
(4)总结: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结构清晰,叙述完整,有详有略,首尾呼应。文中恰当地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和比喻手法,绘景生动,写人形象,抒情自然而真挚,值得我们学习。
2.学生畅谈收获。
(1)请学生谈谈自己在本次习作过程中以及在例文中获得的收获。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独特的感受及有创意地表达出来,总结自己在习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让学生享受习作的乐趣,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2)学生畅所欲言。
3.誊抄习作,展现成果。学生将修改至满意的习作誊抄在作文本上。
4.小结:本次的作文主题是“那一刻,我长大了”,我们在习作中要围绕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把“那一刻”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1.突破难点,理解题目。习作一直以来都是教学中的重难点。要突破难点,需要先从“审题”开始。“长大”是一个常用词语,但是要确保学生对这个词语真正理解,方能行文。只有真正理解“长大”这个词,学生才能从记忆库中敏锐的提取具有代表性的素材,才能写出“长大”的真正意义。因此,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成长照片、日记来触动学生,唤醒学生的记忆,方能打开学生的习作思路,从而完成析题、取材到写作的过程。
2.抓住问题,侧重讲评。学生在写作时,容易出现选材普通、描写不具体、没有说服力等问题。在教学中,要侧重讲评“如何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可通过欣赏优秀段落、修改尚需完善的段落、修改自身习作三个步骤,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收获。
3.营造氛围,主动学习。习作讲评课如果一味是教师传授写作方法,容易使课堂枯燥、寡味,应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如何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主动权交至学生手中,才会让课堂氛围更加轻松,学生的讨论才会更加激烈,当拿起自己的习作时,才会毫不迟疑地改起来,修改习作的能力也随之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