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
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在阅读时能从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教材分别以《乡下人家》的结尾,《天窗》的过渡句为例,说明了阅读课文时要留心特别能够表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语句。编排这部分内容,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发现这一类课文的共性特点,巩固习得的“抓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并在以后的阅读中灵活运用。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项是引导学生联系具体语境,选择两三个词语,说说城乡生活的差异。第二项是仿照例句,看图选择一种情境来写一写。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词《卜算子·咏梅》。上阕主要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风雨、飞雪、悬崖百丈冰”等词句,点明了环境的险峻恶劣,而梅花“犹有花枝俏”,一个“俏”字让人联想到梅花迎雪绽放、冰清玉洁的姿态。下阕主要写梅花坚贞不屈的精神风骨,“不争春、春来报、丛中笑”这组词形象地展现了梅花迎接“春天”的坚定信心和不居功自傲的谦逊品格。这首词情绪热烈,顿挫有力,塑造出梅花高洁而又乐观的形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本单元学会的“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学会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所得。
2.积累与城市和乡村生活有关的词句,了解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的不同,能选用词语说一说乡村和城市生活。
3.能根据提示想象画面,仿照例句写句子。
4.熟读并背诵《卜算子·咏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进一步巩固本单元学会的“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学会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所得。
2.熟读并背诵《卜算子·咏梅》。
教学难点
1.积累与城市和乡村生活有关的词句,了解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的不同,能选用词语说一说乡村和城市生活。
2.能根据提示想象画面,仿照例句写句子。
教学策略
1.交流平台
教学“交流平台”版块时,要紧密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尤其是《乡下人家》和《天窗》,回想是用什么方法读懂课文的思想感情的。然后启发学生回忆思考,通过抓住关键的语句,找出最能体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句子,重温学习这些句子时的感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讨论这些句子是如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以及如何找到这些关键句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2.词句段运用
“词句段运用”第一题提供的两组词展现了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的不同,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大致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加以运用。让学生由这些词语,联想到生活中的画面,在学生想象交流的基础上,可以适当点拨一些较难的词语,丰富学生的想象。最后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组织语言,练习表达能力。
“词句段运用”第二题的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选用的例句和图片,以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首先让学生自读并尝试去梳理、发现两个例句在表达上的共同点。教师在交流的过程中注意指导的方法,要抓大放小。最后再引导学生仿照例句写一写。
3.日积月累
此部分教学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先让学生自读,读准字音和节奏停顿;然后指名学生范读,相机正音;最后结合插图讲解词句的大意。引导学生思考体会词人对梅花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的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进一步巩固本单元学会的“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学会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所得。
2.积累与城市和乡村生活有关的词句,了解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的不同,能选用词语说一说乡村和城市生活。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回顾课文,交流方法
1.让学生回顾本单元学习的四篇课文,谈谈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乡村图画。
2.学生自由分享或教师指名学生进行分享,教师进行适时指导和总结。
3.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进行总结:本单元我们一起学习了四篇课文,包括《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和《三月桃花水》。它们中有的是写诗人在乡村的所见所感,有的是向我们展示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有的是回忆童年时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和追求,还有的为我们勾画了美丽的春景图。在这四篇课文中,我们看到了画面不同却同样美丽的乡村生活画卷。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去回顾一下几位作者给我们展现的这份美好吧!
4.交流回顾。
(1)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乡下人家》和《天窗》,并回顾学习这两篇课文时,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理解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感情。
(2)学生思考问题,交流讨论后,教师指名回答并相机点拨。
(3)教师小结:本单元我们主要采用的是抓住关键语句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5.出示课本“交流平台”的内容,学生齐读,引导学生发现每段话中提到的句子,对于理解课文内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非常重要,都是课文的关键句。
6.学习方法。
(1)出示《乡下人家》和《天窗》的关键句,让学生回到课文中,找出关键句子的所在位置,再说一说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出示以下表格,引导学生观察、体会“抓关键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重点体会加点的词语。
课文 描写的主要内容 关键语句 位置 作者的思想感情
乡下 人家 乡下人家的风景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末尾,是总结句 对乡下人家无限喜爱,对乡下生活的向往
天窗 天窗 带来的慰藉 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中间,是过渡句,出现两次 对童年乡下生活的美好回忆
(3)结合上面的表格和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哪些语句有可能是关键句。(指名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①课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可能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
②课文中的过渡句或最后一句往往会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想法。
③课文中有些特别的词句能够表达作者的想法。
(4)教师梳理点拨,总结归纳出阅读这类文章的一般步骤。
①先阅读全文,通过一些关键句大体把握每段内容;
②把每段内容联系起来,想一想课文主要想表达什么;
③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看结尾、过渡句、过渡段等是否有相关语句表达了文章的思想感情。
7.交流拓展。
(1)师:还有些句子特别能够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想法,到课文里面找一找。(学生自主交流)
(2)出示一些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学生读一读这些句子,并说说从中体会的作者的情感。
①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关键词“喜”,借写村里小孩悠然自得其乐,描绘了一幅闲适恬静的乡村画卷,表达了诗人对田园朴素、平静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②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关键词“沉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美丽春景,表达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
(3)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在体会课文情感时还有什么心得体会或者聊一聊自己阅读过的文章中,主要是通过哪些词句来体会文章情感的。
8.教师根据交流的情况进行总结:刚才我们一起回顾了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也学会了“抓关键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我们要学以致用,在平时的阅读中,要学会这些方法,以便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板块二 识记生字,总结规律
1.过渡:刚才我们对课文进行了回顾,在我们的课文中描绘了很多的乡村景物,比如《乡下人家》中的“绿竹成荫”“雨后春笋”“群鸡觅食”“鸭群戏水”,这些都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样子。现在我们就要学习一组展现城市和乡村特点的词语。
2.课件出示“识字加油站”中的词语,引导学生读熟词语。
繁华 璀璨 高楼林立 车水马龙 灯火辉煌
肥沃 静谧 炊烟袅袅 依山傍水 鸡犬相闻
(1)学生根据拼音,自主阅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互相纠正字音。
(3)指名学生读词语,教师相机正音,重点指导认读“璀、璨、煌、沃、谧、炊、袅、犬”。
(4)男女生分行读。
3.引导学生观察每组词语,明确第一行词语描写的是城市生活,第二行词语描写的是乡下生活。
4.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想象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的画卷。
(1)利用图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①出示城市霓虹灯闪烁的图片,理解“璀璨”;出示街上车辆川流不息的图片,理解“车水马龙”。
②出示城市高楼大厦的图片和树林的图片,通过对比,理解“高楼林立”。
③出示城市夜晚灯火通明的图片,启发学生联想重大节日时,城市夜晚亮如白昼,体会城市的繁华,从而理解“灯火辉煌”。
(2)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通过查阅工具书理解“肥沃”的意思,然后想象肥沃的土地上所种植的庄稼、果园等,再出示一些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肥沃”。
(3)联系近义词理解词语:联系“静谧”的近义词,理解“静谧”就是“安静”的意思,再结合《乡下人家》第6自然段,让学生想象乡村夜晚的安静迷人。
繁华:(城镇、街市)繁荣热闹。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指光彩绚丽或光彩绚丽之物,可形容城市)
高楼林立:高高的房子,像树林一样密集地树立着。
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
灯火辉煌:形容夜晚灯光明亮的繁华景象。
肥沃:(土地)含有较多的适合植物生长的养分、水分。
静谧:安静。
炊烟袅袅:指人们做饭时徐徐轻烟回旋上升,随风而逝的景象。
依山傍水:所处位置靠着山,挨近水,多形容环境优美。
鸡犬相闻:村落间能相互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5.再读词语,想象画面,从第一行词语中想象城市生活的繁华、热闹。从第二行词语中想象乡下生活的宁静、和谐。
6.组织语言,练习表达。
(1)从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等方面,引导学生讨论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的不同。如环境的区别:城市到处是宽阔的马路,霓虹灯闪烁亮丽;农村有清澈的小河,广阔的田野。生活上的区别:城市人民生活节奏快,乡村的田园生活舒适惬意。
(2)学生运用刚刚学过的几个词语中的两三个再说说城市和乡村生活的不同。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从“繁华、璀璨、高楼林立”这些词语中我感受到城市生活是灯火通明、人多热闹的;从“肥沃、静谧、炊烟袅袅”这些词语中我感受到乡下生活是恬静、温暖、美好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根据提示想象画面,仿照例句写句子。
2.熟读并背诵《卜算子·咏梅》。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仿写句子,描绘画面
1.师导入:上节课大家发现了词语的秘密,那么句子中又藏着什么奥秘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探寻“词句段运用”的奥秘。
2.教师指名读题目。
3.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例句。
句段1: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句段2:飞翔的海鸥,金色的沙滩,白色的浪花,构成了迷人的海岸线。
(1)学生自由练读句子,教师相机点拨明确这两个句子一个是描写田园生活的,一个是描写海边生活的。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例句的特点,交流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
(3)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进行指导,在指导中注意抓大放小,提示学生注意这两个句子表达上最重要的特点。
先分写再总说,每句话的最后都是对前面景物总体印象的概括。
(4)全班齐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4.练习表达。
(1)出示“词句段运用”中的3幅插画,学生欣赏插画,教师相机点拨三幅图画呈现的场景。
草原图 山水图 校园图
(2)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景物,看看都画了些什么,都包含哪些景物,同桌讨论后全班交流。
(3)学生从三幅图画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幅图,仿照上面的例句和同桌互相说一说,教师巡视指导。
①交流草原图,启发学生从上往下看,由湛蓝的天空到雪峰插云,碧绿的草地上,羊儿、马儿在吃草,再鼓励学生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看草原图的整体感受。
②交流山水图,可以围绕小溪,先写什么样的小溪,在按顺序写什么样的草地、绿树、山峰,还有什么样的鸟儿。除了看到的,还可以鼓励学生写写自己仿佛听到了什么,再用一句话表达一下内心的感受。
③交流校园图,可以按照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的顺序,从操场上学生的活动,写到校园的建筑,班级传来的朗朗书声,再写校园的绿化,最后表达一下自己对校园生活的感受。
(4)学生把自己的所看所感写下来,组成四人小组互相交流。小组推荐写得好的同学,全班交流。(教师出示范例)
场景一:湛蓝的天空下,雪峰插云,碧绿的草地辽阔无边,一群群羊儿、马儿在自由自在地吃草,这是一幅多么和谐自然的草原风景!
场景二:一条清澈的小溪在山间淙淙流淌,溪边绿草如茵,树木郁郁葱葱。远处,山峰高低错落,白云悠悠。两只黄鹂飞过,欢快的歌声在山间回响,好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
场景三:这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宽阔的操场上同学们在尽情奔跑嬉戏,远处的教学楼高大壮观,明亮的教室里传来朗朗书声,这就是为我们播种梦想的美丽校园。
5.小结:同学们,透过文字,我们能看到画面,我们也能运用文字把精彩的画面描绘出来,语言文字真奇妙!
板块二 诵读品味,感悟经典
1.师过渡:又到了“日积月累”栏目,在这里我们读过不少名言警句,诵过无数诗词佳作,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赶快去看看,这次“日积月累”呈现给我们的是什么呢?
2.播放《卜算子·咏梅》朗读音频。
3.了解作者。
(1)引导学生回忆一年级学过的《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故事,让学生或一说自己对毛泽东主席的了解。
(2)教师介绍作者毛泽东和写作背景。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诗人,书法家。代表作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诗词》等。
此词发表于1963年。该词运用逆向思维来立意,融合象征、拟人、衬托等手法,表达了保持革命繁荣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
4.出示题目《卜算子·咏梅》,引导学生回顾《清平乐·村居》学习的有关词的知识,明确“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题目。
5.学生自由朗读《卜算子·咏梅》,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6.自主学习,感知词意。
(1)学生自主学习,找出不理解的字词,通过查字典等方式解决,并与同桌交流词的大意。(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字词)
冰:形容极度寒冷。
犹:还,仍然。
俏:俊俏,美好的样子。
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词中指花全部盛开的样子) 丛中笑:百花盛开时,感到欣慰和高兴。
(2)全班交流词句的大意,教师适时指导。
风雨把春天送走了,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悬崖已结百丈坚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
梅花她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告。等到漫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梅花却在花丛中笑。
7.引导学生抓住“百丈冰”“花枝俏”等词语,感受梅花的品格,再联系写作背景,感悟词人的思想感情。
此词表现了梅花坚强不屈、不畏寒冷,塑造了梅花俊美而坚韧不拔的形象,鼓励人们要有威武不屈的精神和革命到底的乐观主义精神。
8.背诵全诗。(学生自由背诵,然后全班齐背)
9.古人留下的咏梅的诗词还有很多,比如以后我们会学到的《墨梅》。
墨 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0.总结:同学们,语文园地指引着我们发现了许多学习语文的奥秘,我们在探索的过程中,也提升了学习语文的能力。其实,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还有许多值得探寻的文化宝藏在等待着我们,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探寻!
1.激发自主性与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教授学生知识,另一方面也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问题引导学习,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积累。积累是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本单元的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积累生字,积累诗词,但是积累不是简单的背诵,而是要先让学生弄懂诗词的意思,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背诵和运用。
3.重视感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产生成就感,如果老师运用鼓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那么,学生的这种成就感就会上升为幸福感。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获得幸福感,从而使他们对语文学习更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