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我的动物朋友
本次习作的话题是“我的动物朋友”,教材用创设不同情境的方式,强调了要根据交际和表达需要,抓住动物的特点向特定的对象进行介绍。这一要求和以往描写小动物的习作不同,旨在启发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境,针对不同的表达对象需要,选取不同的角度,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介绍,从而使学生明白交际需要不同,习作内容也会不同,了解习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习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一是选择教材中的情境或者自己创设情境,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动物朋友;二是写之前要先思考,自己准备从哪些方面介绍动物朋友,并抓住它的特点来写。
为达到这样的要求,教材中提供了三个具体的情境,并提示学生针对这一情境的需求,应该着重介绍哪一方面的情况,需要抓住动物的什么特点。第一个情境是小羊不见了,为了便于小伙伴帮忙寻找,要向别人讲清它的外形等方面的特点;第二个情境是请邻居帮忙喂养小狗,要讲清楚小狗的饮食等,让别人懂得如何喂养;第三个情境是自己要搬家了,想请一位同学收养自己的小猫,可以说说小猫的趣事、生活习性等。三个提示框提示的三种描写角度都是为情境服务的,引导学生根据需要选择内容,写出动物的特点。教材也提示了如果没有养过这几种动物,也可以写自己熟悉的其他动物,要鼓励学生自己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寻找、提炼习作素材。
习作最后提出了修改、评价的要求,提示同桌相互评一评,看看是否根据交际的需要写出了动物的特点。这一要求对习作评价的对象和标准都作了指导,让学生享受与他人交流习作的快乐,在分享、交流中共同提高习作水平。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自己熟悉的动物,能发现它们各方面的特点。
2.能根据情境需要,写出动物的特点。
3.能与同桌互相评价习作。
重点难点
根据情境需要,写出动物的特点。
教学策略
本次习作要求运用教材情境或自己创设情境,向别人介绍自己熟悉的动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关注教材创设的三个情境,使学生明确本次的习作与以往描写动物的习作有所不同,要根据交际需要进行表达。可按不同情境分组讨论,相互交流应当从哪些方面介绍动物的特点。教师可深入各小组内,引导学生从不同的侧重点来思考,指导介绍动物的特点。如果学生没有养过情境中提到的小动物,可以换成其他小动物。在写动物特点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尝试运用本单元学习的表达方法,对点滴小事进行生动具体的描写。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明确习作要求,打开行文思路。
2.认真观察自己熟悉的动物,能发现它们各方面的特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明确话题
1.谈话: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作者笔下脾气古怪的猫,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母鸡,高傲的白鹅。今天,让我们一起动手写写自己的动物朋友吧!(板书:我的动物朋友)
2.齐读本次习作话题,突出“朋友”二字。
板块二 明确要求,打开思路
1.学生齐读教材的习作要求,并用横线圈画出习作要求。指名学生概述习作要求。
(1)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动物朋友。
(2)写清楚它的特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写完后,同桌互相交流,提出修改意见。
2.指导选材。
(1)学生齐读课本中的情境和对应提示图。
(2)学生交流、总结提示图对应具体的情境提示的描写角度,试着说说在各语境中,可以从哪些方面介绍自己的动物朋友。(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指导)
①观其形。(介绍动物的外形特点、声音、动作等)
②知其性。(介绍动物的生活习性,如进食、活动、休息等)
③述其事。(介绍动物的外形特点、趣事等)
(3)小组交流,自己创设情境并说说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描写。(指名回答,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3.小组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朋友,具体说说它的特点。(学生自由交流,指名学生在全班分享交流成果,教师相机指导)
小狗:喜欢磨牙,经常啃磨牙棒、鞋子、袜子;贪吃,啃骨头的时候,两条前腿死死抱住骨头,生怕被别人抢走。
猫:爱睡觉,白天呼噜噜睡大觉;爱爬树;捉老鼠的时候认真专注。
小鸡:外貌可爱,浑身毛茸茸的,像个小毛球;只要鸡妈妈一呼叫,它便会立刻回到鸡妈妈身边。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根据情境需要,写出动物的特点。
2.能与同桌互相评价习作。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例文引路,学习写法
例文见《教材1+1》对应的“范文评点”。
1.过渡:在动手写我们的动物朋友之前,让我们一起读一篇范文,看看这位小作者是怎么写他的动物朋友的。
2.出示例文,学生阅读例文,说说例文中写了哪位动物朋友,写了这位动物朋友的哪些特点。(指名回答,学生互相补充,教师相机指导)
动物朋友:燕子。
特点:外形漂亮而且能干。
3.学习结构安排。
(1)让学生对每个自然段进行段落大意的概括和归纳。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并总结。
第1自然段:点明写作对象,交代喜欢燕子的原因。
第2自然段:描写了燕子的外形特点和“能报春,能吃害虫”的良好行为。
第3自然段:描写了燕子垒窝的一系列动作,突出燕子勤奋、坚毅的特点。
第4自然段:燕窝最终垒成,“我”得出燕子踏实劳动的结论。
第5自然段:呼应开头,表达对燕子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深化主旨。
(3)引导学生根据每个段落的大意来明确本文的写作顺序:总—分—总。
4.引导学生总结习作方法。
(1)认真观察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
(2)理清习作顺序: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3)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动物的外貌特点和生活习性,包括动作、神态等。可适当加入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让句子优美、生动。
(4)用动静结合的方法进行描写,让文章生动有趣。
(5)可采用首尾呼应、过渡段(句)等方式,让文章结构更加完善。
5.教师引导学生构思习作。
开篇:概括介绍动物朋友的名称,也可抒情或直接点题。
中间:
结尾:总结全文,抒发情感,可与开头照应,赞美动物朋友的精神品质等。
6.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情境和对动物朋友的观察,结合教师指导的写作思路,运用所学写法进行创作。
板块二 小组交流,修改习作
1.学生默读自己的习作,检查语句是否通顺,标点符号是否使用正确。
2.自行修改自己的习作。
3.小组内交换阅读习作并互相评分。(教师巡视指导)
评价标准 评价结果(每项10分)
根据情境选择了合适的内容
根据需要写出了动物的特点
迁移运用先总写后分述的结构层次
语句通顺,标点正确
书写整洁,字迹工整
4.指名小组代表推荐本组优秀习作,教师选取其中一两篇在班上展示,发现其闪光点,让其他学生借鉴,同时找出不足之处,引起其他学生的注意。
5.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打开思路。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充当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同伴交流讨论,探寻习作的奥秘。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谈话的方式引入,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减轻学生习作课的心理负担。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很快融入课堂,并产生思维碰撞。在同学的发言中,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捕捉更多的素材。在例文引路中,通过阅读例文,让学生分析例文的写作思路、表达方法,进而为自己的习作夯实基础。
2.迁移运用本单元课文的表达方法和语言特色。在进行习作教学之前,可将语文园地中的部分对写作有用处的内容放在习作前进行讲解,如,明贬暗褒的表达方式,冒号的巧用,语气词的运用,便于学生在习作中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