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八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练习题
一、单选题
日本陆军中将花谷正在《“满洲事变”是这样策划的》中写道:“在北大营,一无所知的中国军队,多数人还睡在梦乡……黎明时,奉天(沈阳)全城都落到我们手里……”他记载的事件是()
A.
七七事变
B.
九一八事变
C.
淞沪会战
D.
武汉会战
成为中国人民抗战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事件是()
A.
九一八事变
B.
卢沟桥事变
C.
南京大屠杀
D.
七七事变
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其中“局部抗战”的力量主要有()
①抗日义勇军?
②抗日游击队?
③抗日联军?
④中国工农红军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句话生动准确地概括了_____________爆发前,广大学生当时所面临的严峻社会形势。()
A.
五四运动
B.
一二·九运动
C.
九一八事变
D.
七七事变
一二·九运动是中国民族革命高潮到来的标志,主要是指其()
A.
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B.
促进了国共合作的进程
C.
促进了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方针政策的调整
D.
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这首凄怆的歌曲唱出了中国人民对日寇的无比痛恨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歌词中的“家乡”在()
A.
东北
B.
华北
C.
西南
D.
西北
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两次著名的学生运动。关于这两次运动的说法准确的是()
A.
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
都是反帝爱国运动
C.
都是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
D.
运动的主力军始终是青年学生
1936年12月,《桂林日报》登载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材料中的“陕变”是指()
A.
九一八事变
B.
一·二八事变
C.
西安事变
D.
七七事变
下图(1936年12月13日出版的《西北文化日报》)中新闻标题是: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从图中获取的最有效历史信息是()
A.
七七事变爆发
B.
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
C.
西安事变爆发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在民族危机时刻,他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在外交危机时刻,他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他是( )
A.
彭德怀
B.
朱德
C.
邓小平
D.
周恩来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国共两党开始致力于()
A.
打倒列强,推翻军阀
B.
停止内战,团结抗日
C.
避免内战,和平建国
D.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妥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下列事件通过“妥协”方法解决的是()
A.
九一八事变
B.
华北事变
C.
西安事变
D.
卢沟桥事变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
——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
材料二?
九一八事变后,不甘作亡国奴、富有民族感和爱国心的中国各阶层人民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民主运动,从东北、华北到华南,到处燃起抗日烽火。
材料三?
西安事变扣押了蒋介石,对如何处置被捉的蒋介石,存在不同的主张:有人说“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我们应该报仇雪恨,杀了他”;有人说“国难当头,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应该和平解决,蒋介石只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就可以放了他”。
(1)材料一反映了国民政府对日军的侵略行为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后果是什么?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九一八事变后,全民族的中心议题是什么?请你举一例,感受当时的抗日烽火。
(3)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谁?他们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什么?西安事变发生后出现了材料三中的两种观点,你认为中国共产党会支持材料三中的哪一种观点?为什么?
(4)材料一、三反映的两个历史事件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材料一:?长征开始后,广大干部、战士眼看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以来,红军多次失利,现在又几乎濒于绝境,这与前四次反“围剿”胜利发展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照。他们由此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挥方针的结果。
???????????????????????????????????????——摘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
?
?
?材料二:?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中共中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1936年,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
?
?
?
?
?
——摘自《筑梦中国》(第一集)
据材料一,指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中,他们“觉悟到”的问题是在哪次会议上解决的?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看图说史。
材料一 如图
1
图中场景发生在哪次事件中?这次事件有何影响?
材料二 如图
2
图2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它与材料一反映的史实有何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说:“我爱中国,我更爱东北,因为我的祖宗庐墓均在东北,如由余手失去东北,余心永远不安。但余实在不愿以他人的生命财产,作余个人的牺牲,且不愿以多年相随、屡共患难的部属的生命,博余一人民族英雄的头衔。”
材料二:
1933年张学良对人说:“只要有人能把日本帝国主义打出去,不论他是哪一阶层的人,我都愿意把我自己所有的力量给他,并且我愿意无条件的听命于他。”
材料三:
1934年1月,张学良说:“青年人‘何以无出路,还不是由于你的国家太弱了吗’?整个国家的苦闷与无出路,是高于你个人问题的几千万倍……只有解决国家问题,才有个人的出路。”
请回答:
材料二和材料三都反映了张学良同一种思想,是什么?
材料一反映了张学良对东北问题的什么态度?你认为他这种思想存在的原因有哪些?
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你发现张学良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张学良关于青年人的出路与国家前途的关系的意见对你有什么启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B.根据“在北大营,一无所知的中国军队,多数人还睡在梦乡……黎明时,奉天(沈阳)全城都落到我们手里”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挑起九一八事变,攻占沈阳。由于蒋介石下令不抵抗,日本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故B正确。
ACD.三项全部是全面抗战之后的事件。
???????故选B。
2.【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经过精心策划,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日军以此为借口,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战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所以A符合题意;
BCD.
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3.【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①②③.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故①②③正确。
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故排除④。
故选D。
4.【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一二·九运动,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B.根据材料“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种情况的产生主要因为出现了华北事变,日本的侵略势力已深入中国的华北地区。青年学生纷纷参加的抵抗运动。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在北平爆发。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全国学生的响应,获得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声援。“一二?九”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故B正确。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一二九运动,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因此说一二?九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故A正确。
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由题干中“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扩大侵略,相继占领了东北三省。短短4个多月,100多万平方千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故A正确。
BCD.三项所述均不符合题干主旨。
???????故选A。
7.【答案】B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B.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这两次运动起先都由爱国学生带头兴起,都是发生在北京(北平)的运动;都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运动。故B正确。
A.一二?九运动没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故
A错误。
C.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故C错误。
D.五四运动后期运动主力是工人阶级。故D错误。
故选B。
8.【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西安事变,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
九一八事变是1931年9月18日,不符合题干时间,故排除A。??
B.
一?二八事变是1932年日军进攻上海,故排除B。??
C.
根据题干“汉卿”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指的是张学良,而“迫以兵谏、1936年12月”,这指的就是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或双十二事变),故C正确。
D.
七七事变是1937年7月日本全面侵华,故排除D。??
故选C。
9.【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西安事变,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图片信息。
【解答】
C.依题干中“1936年12月13日”“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多次恳求无望的情况下,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因此从图片中获得的是西安事变爆发,故C正确。
A.七七事变爆发是1937年7月7日,与题干“1936年12月13日”不符,故A错误。
BD.两项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影响,不能在图片中获取,故BD错误。
故选C。
10.【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万隆会议,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D.根据题干“他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他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是周恩来。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派出周恩来到西安调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1955年,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故D正确。
ABC.综合上述分析可知,这三项均错误,故排除ABC。
???????故选D。
11.【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西安事变,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A.北伐战争提出“打倒列强,推翻军阀”的口号,故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选B。
C.?抗战胜利后,为争取和平、避免内战,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口号是“.避免内战,和平建国”,故排除C。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为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故排除D。
故选B。
1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西安事变,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C.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的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事变最终和平解决,是通过“妥协”方法解决的,故C项符合题意;
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答案】(1)不抵抗政策。短短4个多月,日军就完全侵占整个东北,并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2)抗日救亡。如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和东北各族民众组织抗日义勇军,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
(3)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第二种观点。因为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
(4)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全国人民一致要求抗击日本的侵略,在这种背景下张学良、杨虎城两位爱国将领发动了旨在逼迫蒋介石抗日的西安事变。
【解析】(1)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不抵抗政策,要求运用所学分析材料信息。依据材料一“夺我东三省”可知,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蒋介石采取了不抵抗政策。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张学良下令将20万东北军撤出东北,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敌手。并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2)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后局部抗战,要求运用所学分析材料信息。依据材料二“九一八事变后,不甘做亡国奴、富有民族感和爱国心的中国各阶层人民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从东北、华北到华南,到处燃起抗日烽火。“可知,九一八事变后,全民族的中心议题是全民族抗战。如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和东北各族民众组织抗日义勇军,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
(3)本题考查西安事变,要求运用所学分析材料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清晨,张学良、杨虎城派兵到华清池逮捕了蒋介石,发动“西安事变”。目的是逼蒋抗日。依据材料三“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我们应该报仇雪恨,杀了他”;“国难当头,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应该和平解决,蒋介石只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就可以放了他”及所学可知,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支持材料三中的后一种观点,即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因为当时日本侵略中国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4)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关系,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蒋介石采取了不抵抗政策。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张学良下令将20万东北军撤出东北,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敌手。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全国人民一致要求抗击日本的侵略,在这种背景下张学良、杨虎城两位爱国将领发动了旨在逼迫蒋介石抗日的西安事变。
14.【答案】【小题1】排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或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挥方针)。
【小题2】遵义会议;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机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小题3】因素: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或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或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派代表赴西安调停;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等。
【解析】1.?本题考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一“这与前四次反“围剿”胜利发展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照。他们由此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挥方针的结果”可以概括,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排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或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挥方针)。
2.?本题考查遵义会议,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一“他们由此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挥方针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的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遵义会议的意义是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机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3.?本题考查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因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二“?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中共中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归纳出,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因素有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或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或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派代表赴西安调停;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等。
15.【答案】【小题1】一二?九运动。一二?九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小题2】西安事变。一二?九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蒋介石的反动政策遭到了包括国民党爱国将领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反对。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一二?九运动与西安事变的关系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的相关史实。
16.【答案】【小题1】爱国主义。
【小题2】以东北利益为重;他作为东北的军阀势力,一方面受到蒋介石的政策的影响、另一方出于自身利用的需要,他不想失去自己的军队实力。
【小题3】由不抗日转变为积极抗日。
【小题4】祖国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冲突时,应该以国家利益为重。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张学良爱国主义的思想。
(2)本题考查张学良对东北问题的态度;理解张学良的处境。
(3)本题考查张学良对抗日的态度;理解张学良由不抗日转变为积极抗日耳朵态度。
(4)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祖国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冲突时,应该以国家利益为重。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九一八事变等内容。
第2页,共13页
第1页,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