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小英雄雨来(节选)
本文选自管桦的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同鬼子作斗争的故事,刻画了一位机智、勇敢的小英雄形象,赞扬了我国抗日战争中少年儿童热爱祖国、不畏强敌的精神品质。
课文篇幅较长,用标序号的方式分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雨来的家乡和雨来高超的游泳本领;第二部分写雨来上夜校读书,并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第三部分写鬼子来扫荡,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被鬼子抓住;第四部分写雨来和鬼子进行不屈的斗争;第五部分写村里人误以为雨来牺牲了,为此痛惜不已;第六部分写雨来从鬼子的枪口下脱险。
课文配有一幅清新自然的插图,描绘了美丽的还乡河边,妈妈正拿着扫帚追雨来,可爱的雨来从水里露出小脑袋,正望着妈妈笑,表现了雨来的调皮可爱,显示了雨来高超的游泳本领。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认读、小组合作互相正音的方式认读“晋、絮”等生字,掌握多音字“吧、塞、哇”;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等方式,正确书写“晋、炕”等生字和“芦花、发愣”等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等方式理解“飘飘悠悠、黝黑”等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列出每部分的小标题。
3.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
4.体会课文中丰富的词语和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列出每部分的小标题。
教学难点
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学生自主识字为主。在预习和自读课文时,提出识字要求:借助字典和拼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词,并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来理解词语的意思。生字教学时,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教学“絮、铅、胳、膊”时,可以结合图片;教学“迈、捆、绑、扒”时,可以用动作表演的方法;教学“炕、呜、绸”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
生字书写教学时,注意左右结构的字中,“炕、铅、栓、胳、膊、扒、慌”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劫、敌”是左右等宽的字;注意“迈、趁”是半包围结构的字,走之和走字旁要写得舒展,托住上面的部分。
词语理解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的方法自主理解词义,教师对重点词语、难词进行强调。
2.阅读教学
教学时,可先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带着“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这个问题尝试快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再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引导学生学习用列小标题的方式,串联起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初次学列小标题,要求不必太高,只要能基本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语言较为简洁即可。在此基础上,抓住雨来与敌人进行斗争的描写,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体会雨来的机智勇敢和坚强不屈。
3.体会描写
这篇课文一共有三处描写还乡河景色的语句,可以让学生找一找,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如,第一部分对还乡河景色的描写,是为故事的发生与发展做铺垫;第五、六部分对还乡河景色的描写是为了渲染出悲情、沉重的氛围,烘托出村民们以为雨来牺牲了时悲愤交加的心情。
课前准备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本课的生字词,并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2.《小英雄雨来》电影片段。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晋、絮”等生字,会写“晋、炕”等生字,能读懂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列出每部分的小标题。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视频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电影《小英雄雨来》的片段。
2.谈话:你们知道电影中的小男孩是谁吗?他就是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晋察冀边区还乡河边的少年雨来。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除了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军民,还有像雨来这样的孩子,他们热爱祖国、机智勇敢,和敌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关于雨来这个小英雄的故事。
3.板书课题,引导学生理解课题。
小:指雨来的年龄小,是一个少年。
英雄: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敬的人。此处用来形容雨来,表现了雨来的特点。
4.导入:那么作者为什么称雨来是小英雄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跟随作者的讲述去还乡河边感受小英雄雨来的机智和勇敢吧。
板块二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听范读,要求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①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②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
3.指名分段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纠正读音。
4.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指名学生朗读,交流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字进行警示。
“塞”为平舌音,“栓、绸、尸、趁”为翘舌音;“晋、捆、趁”为前鼻音,“糠、绑、炕”为后鼻音;“扭”为鼻音,“姥”为边音。
(1)引导学生迁移思考,联系形近字对比识记。
绸(丝绸)——调(调整)——稠(稠密)——凋(凋谢)——雕(雕塑)
炕(火炕)——抗(抵抗)——坑(土坑)——吭(吭声)——杭(杭州)
(2)齐读生字,强化记忆。
5.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指导学生书写。
“晋”中部的横写长;下部“日”较小。
“炕”左部的“火”捺变为点;右部的“亢”上窄下宽。 “膊”右部的竖钩偏右,且不要忘记右上部有一点。
“劫”注意左右穿插避让。右部“力”横折钩内收。
“绸”左高右低,注意左部笔画的斜度。
“趁”左部“走”的上下两竖对齐,捺画舒展。
“慌”右部中间是“亡”,不要少写或多写一点。
6.课件出示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指名读,交流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词语进行警示。
芦花 发愣 铅笔 枪栓 胳膊 劫难 鬼脸 戒指 绸子 敌人 尸首防备 慌忙
7.齐读词语,强化记忆。
板块三 快速默读,感知内容
1.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
2.指导学生自读第一部分,为第一部分加个小标题。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大意时不必在意细枝末节,简练、具有概括性即可。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雨来的家乡和雨来高超的游泳本领。
(3)指导学生根据主要内容为这一部分加个小标题,教师提示小标题是基于主要内容的再度提炼,字数不能太多,要能反映这一部分最主要、最重要的内容。
(4)出示课后练习第二题呈现的小标题示例“游泳本领高”,引导学生体会和自己加的小标题的不同,明确“游泳本领高”正是这一部分要表达的中心意思。
3.学生自读其他部分,感知内容,并加小标题,小组内交流讨论互相加的标题孰优孰劣,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4.指名学生答,课件相机出示小标题示例。
一:游泳本领高 二:上夜校读书
三:掩护李大叔 四:与鬼子作斗争
五:河沿上的枪声 六:机智脱险
5.教师引导:小标题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词语;可以用书上的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总结。
6.出示用教材上的重点语句作为小标题的示例,引导感悟。
一:“望着妈妈笑”
二:“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三:“把缸挪回到原地”
四:“什么也没看见”
五:“有志不在年高”
六:“雨来没有死”
7.过渡:根据这些小标题,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是这篇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8.指名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适时指导并明确。
课文主要讲述了生活在还乡河边一个小村庄的雨来,具有高超的游泳本领。这年秋天,爸爸妈妈送雨来去上了夜校,雨来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之后,鬼子来扫荡,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自己被鬼子抓住了。面对鬼子的盘问,雨来机智地应答,甚至在鬼子的毒打下也没有屈服。村里人听到河沿上的枪响,误以为雨来牺牲了,为此痛惜不已,大家顺着河岸向下找,找到了活着的雨来,大家都非常高兴,原来雨来机智地从鬼子的枪口下脱险了。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深入了解故事内容,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
2.体会课文中丰富的词语和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对本课的生字组成的新词进行听写。
2.请学生概述上节课所学的内容,适时指导口语表达。
3.过渡: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对小英雄雨来的形象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表现雨来的形象的。
板块二 深入研读,感悟人物
1.研读重点段落,了解雨来的感人事迹。
(1)过渡:从我们概括的小标题来看,哪些部分的内容最能表现出雨来是个小英雄?(明确:第三、四部分)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这两个部分,画出最能表现雨来是个小英雄的内容,体会作者说雨来是小英雄的原因。
(2)学生默读第三、四部分,圈画重点语句。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课件相机出示下列句段,依次引导感悟。
句段1:十二岁的雨来使尽气力,才把缸挪回到原地。
这句话说明了雨来虽然年幼,力气不够,但仍然用尽自己的全力来保护革命工作者,体现了雨来的年少志高。
句段2: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
这句话说明了雨来反应灵敏、机智勇敢。“脚下像踩着风”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明雨来速度之快。“一直朝后院跑去”是为了把敌人引开,好保护交通员李大叔。
句段3: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金星,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冒金星”“流着血”等充分说明了雨来的惨状,表现了鬼子的凶狠,突出了雨来英勇无畏的形象。
雨来被毒打后,流出的鲜血正好滴在课本那几行字上——“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第一次出现是在第二部分,这是雨来的识字课本上的两句话,是雨来上夜校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作者精心选择了它,并安排在师生的诵读中,暗示了小英雄雨来机智勇敢斗鬼子的力量源泉是“爱自己的祖国”,起到了深化中心思想的作用。此处为第二次出现,与前文相照应,再次强调了雨来能够掩护李大叔并与鬼子作斗争的思想基础,同时表现了雨来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为了祖国决心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坚强意志。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除了这两个部分,文中还有哪些对雨来的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指名学生交流,教师适时指导并明确)
句段4: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像小鸭子一样”,把雨来比喻成小鸭子,证明他水性好,这个比喻与“抖、抹、吹、望、笑”这一系列动作描写相得益彰,鲜活地勾画出了一个既机灵又调皮的孩子形象,同时渲染了和平、安宁、幸福的气氛。
句段5:雨来怕揉坏了,向妈妈要了一块红布,包了个书皮,上面用铅笔歪歪斜斜地写了“雨来”两个字。
从包书皮和写名字的举动可见雨来很爱惜书本,说明他是一个渴求知识、热爱学习的人。
句段6:“有志不在年高。”
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点明主题的作用,这是人们对雨来的赞扬。说明人们认为雨来是个不折不扣的小英雄,他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深深地感动、激励着芦花村的人们。
3.小结:看来正如课题所说,雨来真是一位机智勇敢、舍己为人、无私爱国的小英雄!
板块三 整体把握,复述故事
1.过渡:课文主要通过“掩护李大叔”“与鬼子作斗争”这两个部分来表现雨来是个小英雄。那其他几个部分与全文又有什么关系呢?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每个部分的内容来思考。
第一部分:介绍了雨来的游泳本领特别高,为后文他从鬼子的枪口下巧妙逃脱做了铺垫。
第二部分:写雨来在夜校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懂得了中国人应该爱自己的祖国,所以在侵略自己国家的鬼子面前,他能表现得非常英勇。
第五、六部分:交代了事情的结果。
3.引导学生抓住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把六个小标题串联起来,复述故事内容。
4.学生自由练习复述。
5.指名复述,师生共同评价。
板块四 赏读美景,品悟作用
1.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还乡河景色的句子,交流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2.全班交流,课件相机出示句段,引导感悟并指导朗读。
(1)第一部分。
句段1: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盛开的芦花比作白雪,写出了芦花洁白的特点;把苇絮比作鹅毛,写出了苇絮轻而柔软的特点。这两句环境描写,展示了雨来的家乡风光迷人,展现了变故发生前宁静的气氛,也为雨来后面的活动提供了场所,为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2)第五部分。
句段2: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此处先将飘着的浮云比作“一块一块红绸子”,再把映在还乡河上的浮云比作“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用如血的色调渲染出了悲情的氛围,与后文村民们认为雨来死了相照应,烘托出雨来宁死不屈的英雄行为,赞美了小雨来的爱国之心。
(3)第六部分。
句段3:大家呆呆地在河沿上立着。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
这里的景物描写烘托出河沿上沉重、肃穆的气氛,看似写景,实际上是写人们的心情。人们“呆呆地”,多么盼望雨来突然出现在大家的面前啊!连那河水都在静静地期待着,草窝里的虫子都在呼喊着雨来,烘托出乡亲们悲愤交加的心情。
3.小结:为了使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情节更加吸引人,作者往往会加入景物描写来烘托气氛。因此,景物描写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推动起着积极的作用。
板块五 课文回顾,拓展延伸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
2.课外拓展:了解影视剧里的抗日小英雄——“小侦察员张嘎”。
抗战时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嘎子历经艰辛,找到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他配合侦察员罗金保执行任务,表现得勇敢、机智。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的一支手枪,竟偷偷把枪藏进了老鸹窝里,没有上缴。为攻打敌人岗楼,他在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最后救出了钟亮,也替奶奶报了仇。
3.总结:雨来,一个平平常常的名字。但是,当我们读完他的故事后,“雨来”这个名字就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脑海里。我们由衷地赞叹他面对危险时沉着冷静的心态,更赞叹他那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同学们,让我们继承革命先辈们的优秀品质,刻苦学习,努力拼搏,共同来保卫我们的祖国吧!
练习设计
完成对应训练。
1.培养合作意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时,着重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围绕课文重难点,抓住“为什么称雨来是小英雄”这一主要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采用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等形式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让学生有了充分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合作中有所收获。
2.渗透对话意识,彰显个性体验。阅读教学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小英雄雨来》(节选)一文所讲述的内容和孩子们现在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如何拉近这个距离,就需要既重视学生阅读中独特的情感体验,又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老师的对话、与同学的对话,甚至与文本中人物的对话,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得以交流,并在交流中不断修正,从而感受雨来热爱祖国的美好品质和机智勇敢的英雄本色,并由此受到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