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哪些因素会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
提出问题
你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呢?你想通过怎样的实验来验证你的假设?
设计实验
依据所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
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
托盘天平、量筒、小烧杯、试管、药匙、胶头滴管、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
蒸馏水、硝酸钾晶体、熟石灰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结论
向分别盛有1克硝酸钾晶体和熟石灰的试管中各加入5毫升蒸馏水、振荡,
用量筒分别量取5ml和10ml 蒸馏水,分别加入2g食盐振荡。
硝酸钾完全溶解、熟石灰大部分不能溶解
在温度相同时溶质的种类不同在水中的溶解限量不同
温度不同,同一溶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不同
加热的试管中硝酸钾完全溶解不加热的没有完全溶解
10ml水中的食盐完全溶解 5ml水中的没有完全溶解
在温度相同时,水的量不同,同一溶质的溶解限量不同
向试管中加入3克硝酸钾晶体、用量筒量取5毫升蒸馏水加入试管中,振荡,观察,给试管加热,
1、溶质种类的影响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 。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 。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在 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种类固体物质在水里的溶解限量 。
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
温度和水的质量
溶质的种类
温度和水的质量
不同
向分别盛有1克硝酸钾晶体和熟石灰的试管中各加入5毫升蒸馏水(用量筒量取),振荡,观察物质的溶解情况。
2、温度的影响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 。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 。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在 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当升高温度时,固体物质 溶解 在水里的溶解限量会 ;当降低温度时,其溶解限量会 。
温度
水的质量
水的质量
减少
增大
向试管中加入3克硝酸钾晶体(约两药匙),用量筒量取5毫升蒸馏水加入试管中,振荡,观察,给试管加热,观察加热过程中硝酸钾晶体的溶解情况。
通过这次实验探究,你有哪些收获呢?
认 识溶解度
下图中的曲线是以温度为横坐标,以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克)为纵坐标绘制成的。观察该图,可知
20 ℃时,100克水中最多溶解 克硝酸钾。
60 ℃时,100克水中最多溶解 克硝酸钾。
少图13
30
115
以上你所填写的30克和115克就是20 ℃和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试一试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吗?
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通常指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
怎样理解 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克?
判断对错
已知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请你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1、20 ℃时,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硝酸钾31.6克。
2、 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1.6克硝酸钾
3、20 ℃时,31.6克硝酸钾完全溶于水中至少能得到131.6克溶液
4、20 ℃时,100克水溶解31.6克硝酸钾固体达到最大值
如果知道在20 ℃时,25克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钾9克,你能否算出20 ℃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多少呢?
绘制溶解度曲线
快速翻到课本第14页,根据硝酸铵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你在坐标纸上绘制出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比一比看谁画得快!
从这幅图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H3BO3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图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0.20
0.15
0.10
0.05
温度/ ℃
硝酸钾
B ·
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
增大
很小
减少
一般将20 ℃时溶解度大于10克的物质称为易溶物质,溶解度在1克~10克之间的物质称为可溶物质,溶解度在0.01克~1克之间的物质称为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克的物质称为难溶物质。
易溶
难溶
微溶
可溶
0.01 1 10 20 ℃溶解度/克
( )( ) ( ) ( )
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物质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图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0.20
0.15
0.10
0.05
温度/ ℃
从图中你能判断硝酸钠、硼酸、氢氧化钙各是哪一类物质吗?
小小仲裁家
根据下图,
80 ℃时,100克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 克。
20 ℃时,100克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 克。
若该硝酸钾饱和溶液由80 ℃降温至20 ℃,有 克硝酸钾析出。
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
169
137.4
31.6
169
31.6
溶解度/克
0 20 80
温度/ ℃
硝酸钾
0 20 80
温度/ ℃
36.5
34.5
溶解度/克
氯化钠
结晶
蒸发结晶
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
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固体物质,采用 ,如 。
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物质,采用 ,如 。
降温结晶 硝酸钾
蒸发结晶 氯化钠
回忆教学过程:
1、实验探究: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
2、认识溶解度
3、绘制溶解度曲线
巩固加深
60
50
40
30
20
10
1、通过下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A
B
0 10 20 30 40 50 60 70
. P
温度/ ℃
溶解度\克
P点对应的A溶液是什么状态?
联系生活
2、已知氯化钠、纯碱(Na2C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见下表
温度/ ℃
溶解度/克 0 10 20 30
氯化钠 35 35.5 36 36.5
纯碱 6 10 18 36.5
(1)生活在盐碱湖附近的人们有“夏天晒盐,冬天捞碱”,这是什么意思?
(2)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设计一种方法分离氯化钠和纯碱的混合物。
【学以致用】
1.我们已经知道这样的事实:
①食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 ;
②硝酸钾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
③蔗糖在热水中溶解的质量比在等质量
的冷水中溶解的质量多。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事实表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 、
、 三个因素有关。
(2)请你举出上述三个因素中的一个应用实例
(要求与上面所列实例不同) 。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教学目标
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学会绘制并使用溶解度曲线图。
知道结晶有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两种途径。
学习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进一步提高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变量的能力。
知道固体、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受哪些因素影响。
教学重点
溶解度的涵义
影响固体和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教学难点
溶解度的涵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分别展示含有未溶解的氯化钠的溶液、含有未溶解的硝酸钾的溶液和含有未溶解的硫酸铜的溶液。问:这是氯化钠的什么溶液?硝酸钾的什么溶液?硫酸铜的什么溶液?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呢?在一定的条件下固体物质在水中能否无限止的进行溶解呢?在一定的条件下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的量是有一定的限度的,我们把它叫做溶解限量。你认为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板书: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的因素 观察、回忆思考 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思考
启发学生作出猜想 依据经验作出猜想 培养学生依据问题和已有知识进行猜想的能力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问:1、怎样证明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呢?依据探究的问题和你的猜想怎样设计实验呢?评价方案,引导学生回顾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 设计实验方案 培养学生依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展示实验步骤:实验内容实验现象结论向分别盛有1克硝酸钾晶体和熟石灰的试管中各加入5毫升蒸馏水(用量筒量取),振荡,观察物质的溶解情况。向试管中加入3克硝酸钾晶体(约两药匙),用量筒量取5毫升蒸馏水加入试管中,振荡,观察,给试管加热,观察加热过程中硝酸钾晶体的溶解情况。用量筒分别量取5ml和10ml 蒸馏水,分别加入2g食盐振荡。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描述现象。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汇报实验过程、现象及结论 交流汇报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及反思能力
在以上的探究中,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过度:若要比较不同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的大小,我们就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即对溶质、温度和溶剂的量做限定,化学上把它叫做溶解度。那么什么是溶解度呢?请大家通过活动来体验一下。总结:溶解度是定量地表示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 活动天地:认识溶解度,通过活动体验溶解度讨论总结溶解度的定义, 培养学生依据内涵下定义的能力
展示P41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问:该曲线给你提供了哪些信息?大家想不想画一下溶解度曲线? 分析总结信息 培养学生根据图形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指导学生画出P42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图。 绘图 培养学生有数据绘制图形的能力
指导学生阅读P43两幅图问:图中给你提供了哪些信息?总结信息:即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除了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之外还有哪些特点 追问:在学习碱的性质的时候,我们怎么样描述氢氧化钙的溶解性呢?为什么呢?指导阅读P43方框中的内容,问:从图中你能判断氯化钠、硝酸钠、硼酸、氢氧化钙各是哪一类物质吗? 分析得出信息阅图并回答问题阅读内容并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根据图形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指导学生阅读P43多识一点问题:1、80oC和20oC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分别是多少?展示20oC80oC硝酸钾31.6g169g氯化钠36g38g问题:据此分析把80oC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20oC会有什么现象?讲降温结晶法问题:1、为什么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海水中晒盐而不用降温结晶的方法?2、欲从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得到硝酸钾晶体,应选用哪种结晶法? 阅读并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根据图形分析处理信息及应用信息的能力
启发学生回顾本节内容,谈所获 总结归纳 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归纳与表达能力
学以致用联系生活2、已知氯化钠、纯碱(Na2C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见下表 温度/ ℃溶解度/克0102030氯化钠3535.53636.5纯碱6101836.5
板书设计
二、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1、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的因素
温度、溶质的种类、水的量
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
涵义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规律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规律
4、降温结晶法
一定的温度
100克水中
饱和状态
溶解溶质的质量单位是克第二节 海水“晒盐”( 第2课时)
【学前热身】
1.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能否无限制的溶解下去?如果不能,你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呢?
2.还记得物理中学过的控制变量法吗?说说看。
3.蒸发结晶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索新知】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活动一:探究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限量的因素
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哪些因素会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呢?
2.我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行实验:
(1)溶质种类的影响: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在 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种类的固体物质在水里的溶解限量
(2)温度的影响: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在 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当升高温度时,固体物质 在水里的溶解限量会 ,当降低温度时其溶解限量会 。
4.反思: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限量的因素除溶质的种类和温度外,还有什么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认识溶解度——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思考:既然溶解度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限量,那么要表示这种限量,就必须对影响这一限量的各个要素做出限定,如何限定这些因素呢?
温度—— ,溶质种类—— ,溶剂质量——
2.活动天地2-1:认识溶解度
观察课本中的曲线图,填写下列空白。
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 g硝酸钾。
6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 g硝酸钾。
讨论交流:以上两空所填写的就是硝酸钾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是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吗?
小结:
(1)溶解度的概念: 。
(2)溶解度的涵义:①表示
②表示
3.活动天地2-2: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根据氯化铵溶解度数据表绘制出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
4.观察P43 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找规律。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1)
(2)
(3)
5.阅读P43灰框内容,找出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 ) ( ) ( ) ( )
+ + +
0.01g 1g 10g
活动三:阅读“多识一点”,认识降温结晶的原理。
小结:结晶的方法:
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蒸发结晶
适用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降温结晶: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适用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 ;
我还存在的疑问是 。
【学以致用】
1.我们已经知道这样的事实:①食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 ;②硝酸钾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③蔗糖在热水中溶解的质量比在等质量的冷水中溶解的质量多。请回答下列问题:(1)以上事实表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 、 、 三个因素有关。(2)请你举出上述三个因素中的一个应用实例(要求与上面所列实例不同) 。
2.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希望能够较快地溶解某些固体物质。某课外小组需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做实验。怎样使硝酸钾固体较快地溶于水中?请提出你的建议,并说明理由。
建议1: ,
理由: 。
建议2: ,
理由: 。
建议3: ,
理由: 。
3.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根据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溶解度
(1)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的是 A
(2)t1℃时甲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20 M
是 B
10 C
0 t1 20 t2 温度
(3)M点表示的意义是
(4)A物质属于 (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物质
(5)A物质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6)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7) 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没有晶体析出的是 。
(8)从A的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从B的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从C的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
(9)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10)t1℃时,取A、B、C三种物质各10g,分别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最多的是 ;
若用100g水配制饱和溶液,所需溶质最多的是 。
(11)从A、B、C三种物质的混合物中提纯A,可采用的方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