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芦花鞋
《芦花鞋》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青铜葵花》,主要写了青铜一家为了增加收入,一起动手编织芦花鞋,然后让青铜背着到油麻地镇上去卖的故事,赞美了青铜勤劳、纯朴的品质和强烈的家庭责任感。
课文篇幅较长,用空行的方式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青铜一家人为了增加收入,编织了一百零一双芦花鞋。从这个部分可以看出,青铜一家的生活虽然清苦,但过得有滋有味,对美好的生活充满向往。这部分的描写细腻优美,有许多地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芦花的美,芦花鞋的美,一家人温馨而质朴的生活……处处充满了美感。
第二部分写在一个大雪天,青铜不顾家人的劝说坚持去镇上卖芦花鞋。这部分中人物的语言令人深刻,奶奶、爸爸妈妈和葵花的话透射出全家对青铜的关心;青铜的话表现了他的执着,显示了他要尽量为家人分忧的责任感。另外,青铜穿上芦花鞋的细节也令人印象深刻,“将脚洗得干干净净”,可以看出青铜对芦花鞋的珍爱。
第三部分写几个城里人买了十双芦花鞋。这部分对环境和人物的描写十分细致。雪“成团成团地往下抛落”,屋子里烤火的人好心地招呼青铜去暖一暖,青铜却坚持守着芦花鞋,并在雪停后细心地把落在鞋上的雪拍打干净。对几个城里人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可以看出他们对芦花鞋由衷的喜爱。而青铜并没有因为他们的喜爱而涨价,可以看出青铜的纯朴和善良。
第四部分写青铜卖最后一双芦花鞋的情景。青铜忍受寒冷脱下脚上的芦花鞋的部分感人至深。为了不让这位喜欢芦花鞋的人失望,也为了给家里尽可能多地赚钱,青铜宁可赤脚走在雪地上,表现了青铜的善良以及对家庭深深的爱。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认读、小组合作互相正音的方式认读“搓、葵”等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的方式理解“亮堂堂、毛茸茸”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的内容。
3.感受浓浓的亲情,学习主人公善良勤劳、有责任感的美好品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的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浓浓的亲情,学习主人公善良勤劳、有责任感的美好品质。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学生自主识字为主。在预习和自读课文时,提出识字要求:借助字典和拼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在文中画出生字词,并用联系上下文等方式来理解词语的意思。生字教学时,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教学“葵、污”时,可以结合图片;教学“搓”时,可以用动作表演的方法;教学“祈、憾”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
词语理解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自主理解词义,教师对重点词语、难词进行强调。其中,“亮堂堂、毛茸茸、蓬松松、笑眯眯”这些状态词还可以结合图示法进行教学。
2.阅读教学
教学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再根据小标题,说说各部分主要内容,并连起来整体把握课文。要引导学生根据《小英雄雨来》(节选)、《我们家的男子汉》为例,说说列小标题的方法,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列出每部分的小标题,可以用自己的话进行提炼,也可以选用课文中的关键语句,还可以引用主要人物的语言等。在列出小标题后,可引导学生借助小标题,说说各部分分别讲了什么内容,再把几个部分内容连起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进一步明晰长文章阅读的方法。
3.交流品味
在学生把握了课文的整体内容后,可组织学生围绕“课文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话题进行交流探究。可以先让学生分组交流,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了解并收集具有代表性的话题,再在全班讨论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勤劳、纯朴、善良的美好品质,也可以围绕芦苇荡的美、芦花鞋的美、一家人的温馨等方面进行交流。
课前准备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本课的生字词,并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皮鞋、布鞋、棉鞋等不同类型鞋子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差异。
2.导入:那么芦花鞋会是怎样一种特殊的鞋呢?围绕芦花鞋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通过学习课文《芦花鞋》,我们或许能找到答案。(板书课题)
3.介绍曹文轩,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曹文轩,1954年1月出生于江苏盐城,儿童文学作家。2016年4 月4日,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这是中国作家首次获此殊荣。代表作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青铜葵花》等。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范读,要求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默读课文,课件出示默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①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
②想一想: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分几部分写的?每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3.指名分段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纠正读音。
4.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指名学生朗读,交流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字进行警示。
“搓”为平舌音,“憾”为前鼻音。
“祈”读二声,不能读成三声。
“屑”读xiè,不能读成xuè。
5.齐读生字,强化记忆。
6.引导学生明确课文的结构特点:用空行的形式分成四个部分。
7.引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再读读每个部分的内容,想想每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运用学过的列小标题的方法,为每部分列小标题。(全班交流,教师适时指导并明确)
第一部分:制作芦花鞋
第二部分:贩卖芦花鞋
第三部分:卖光芦花鞋
第四部分:最后的芦花鞋
8.过渡:将每部分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连起来说一说,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大家和同桌一起练习说一说。
9.同桌交流。
10.指名答,教师指导明确。
冬闲时,青铜一家人精心编织了一百零一双芦花鞋,由青铜拿到油麻地镇上去卖,以增加家里的收入。一个大雪天,青铜不顾家人的劝阻,执意要到镇上去卖剩下的十双芦花鞋。出人意料的是,一群城里人买光了这十双鞋。在回家的路上,有一个人追来向青铜买芦花鞋,但是因为没有了而失望地掉头走了。看到那人失望的眼神,青铜决定脱下自己脚上的最后一双鞋卖给他,自己则赤脚奔跑在雪地里。
板块三 体会语言,感悟美好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印象深刻的内容。
2.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读到的印象深刻的内容。
3.全班交流,课件相机出示句段,教师引导全班共同感悟。
句段1:收罢秋庄稼,青铜家就已决定:今年冬闲时,全家人一起动手,编织一百双芦花鞋,然后让青铜背着,到油麻地镇上去卖。
这是家里的一笔收入,一笔很重要的收入。想到这笔收入,全家人都很兴奋,觉得心里亮堂堂的,未来的日子亮堂堂的。
(1)理解词语“亮堂堂”的含义。
亮堂堂:状态词。形容很亮。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从这段话可以看出青铜家日子过得很艰难,用两个“亮堂堂”强调了对于卖“一百双芦花鞋”这件事全家都很兴奋,突出了这笔钱对一家人的影响之大,也表现了他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句段2:当第一双男鞋和第一双女鞋分别从爸爸和妈妈的手中编织出来时,全家人都很开心。两双鞋,在一家人手里传来传去地看个没够。
(3)引导学生结合青铜一家的家庭情况,设想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思考为什么当第一双男鞋和第一双女鞋做好后,“全家人都很开心”。
①这两双芦花鞋是全家人辛勤劳动的成果;②这两双芦花鞋实在是太好看了;③做好了这两双芦花鞋,接下来就可以做出更多的鞋了;④鞋做好了就可以卖钱,这对于全家来说是一笔很重要的收入。
(4)抓住“传来传去地看个没够”,想象自己收到梦寐以求的礼物时的欣喜之情,体会全家人开心的程度。
(5)指导朗读,读出全家人的开心。
句段3:这两双芦花鞋,实在是太好看了。那柔软的芦花,竟像是长在上面的一般。被风一吹,那花都往一个方向倾覆而去,露出金黄的稻草来。让人想到落在树上的鸟,风吹起时,细软的绒毛被吹开,露出身子来。两双鞋,既像四只鸟窝,又像两对鸟。
(6)理解词语“倾覆”的含义。
倾覆:(物体)倒下。
(7)引导学生抓住“柔软”“金黄”“细软”等词语,想象画面,体会这段话写出的芦花鞋的美,指导读出芦花鞋的美。
(8)引导体会最后一句话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最后一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像四只鸟窝”体现了厚实的芦花鞋能让人感到很温暖,“像两对鸟”体现了芦花鞋外形的精美。由此可见,芦花鞋是既好看又实用的。
句段4:天下了一夜大雪,积雪足有一尺厚,早晨门都很难推开。雪还在下。
奶奶对青铜说:“今天就别去镇上卖鞋了。”爸爸妈妈也都对青铜说:“剩下的十一双,一双是给你的,还有十双,卖得了就卖,卖不了就留着自家人穿。”葵花也一个劲地说:“哥,今天就别去卖鞋了。”
但青铜却坚持着今天一定要去镇上。他对奶奶他们说:“今天天冷,更会有人买鞋的。”
妈妈说:“那你选一双穿上,不然就别去了。”
(9)引导学生抓住“早晨门都很难推开”一句,感受积雪之厚,明确此时天气的严寒。
(10)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为什么家人不让青铜去卖鞋?青铜又为什么坚持要去?
家人不让青铜去卖鞋是怕他被冻着,表现了家人对青铜的关爱。
而在天气非常寒冷的时候,青铜不顾自己的处境,只想着卖鞋的生意会不会更好,坚持要去卖鞋,体现了青铜的不怕吃苦及想为家庭分忧的迫切愿望。
(11)分角色朗读,读出家人对青铜的关心以及青铜的执着和对家庭强烈的责任感。
句段5:他觉得双脚暖和和的。
(12)引导学生品读这句话,联系上下文体会青铜觉得“暖和和”的,不仅是因为厚实的芦花鞋在寒冷的天里使他能保暖,还因为这鞋里凝聚着家人对他的爱,让他的内心里也感到温暖。
(13)结合前文的“亮堂堂、毛茸茸、蓬松松、笑眯眯”积累ABB式词语,并引导拓展。
冷冰冰 亮闪闪 亮晶晶
黑黢黢 急匆匆 好端端
水汪汪 孤零零 沉甸甸
句段6:但过了一会儿,他将右脚从芦花鞋里拔了出来,站在了雪地上。他的脚板顿时感到了一股针刺般的寒冷。他又将左脚从芦花鞋里拔了出来,站在了雪地上。又是一股刺骨的寒冷。他弯下腰,捡起了那双芦花鞋,放到眼前看着。因为一路上都是雪,那双鞋竟然没有一丝污迹,看上去完全是一双新鞋。他笑了笑,掉头朝那个人追了过去。
(14)引导学生回顾上文所描写的青铜家的艰难处境、想买芦花鞋的人在得知芦花鞋被卖光之后失望的眼神,以及青铜当时觉得“有点儿对不住他”的心理,从这三个方面思考:青铜为什么要不顾刺骨的严寒卖掉自己穿的芦花鞋?这体现了什么?
青铜觉得一个喜爱芦花鞋的人不能买到它是件遗憾的事;同时,他想给家里人尽量多地赚钱。他不顾脚下的刺骨严寒卖掉了自己正穿着的鞋,体现了他的善良、纯朴、对家庭深深的爱和强烈的责任感。
(15)指导朗读,读出对青铜的美好心灵的赞美。
4.小结:在作者笔下,青铜和他的家人面对苦难依然平和、不屈、乐观。他们的爱,让人感动,令人回味无穷。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感人至深的描写,无不让我们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所在。
板块四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
芦花鞋
2.课外拓展:积累和鞋有关的诗句。
斫树遗桑斧,浇花湿笋鞋。
——[唐]张祜《题曾氏园林》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南宋]夏元鼎《绝句》
看镜已成双白鬓,登山犹费几青鞋。
——[南宋]陆游《遣兴》
3.总结:《芦花鞋》这篇课文讲述了青铜一家制作芦花鞋让青铜去镇上贩卖的故事,表现了青铜意志坚定、体谅他人、善良淳朴的高尚品格。青铜虽然只是一个少年,但已饱尝生活的艰辛,也正因如此,他的成长令人惊讶,他的高尚品格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如果有同学对青铜和葵花的苦难与快乐有更大的兴趣,可以在课下自主阅读小说《青铜葵花》。
练习设计
完成对应训练。
1.自主阅读,品味交流。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在有目的的阅读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协作解决学习疑难,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2.欣赏优美语句,感受语言魅力。引导学生把握文中的细节描写和描写优美的语句,从中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并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互相交流文中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情节,感悟他们的苦难和至纯至美的人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