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我学会了________
本单元的习作话题是“我学会了________”。这是一次半命题作文,“我学会了”是限定的内容,学会做什么事情是不限定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填写,补全题目,完成作文。学会做某件事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且正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体现,这一习作主题也契合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成长”。
教材第一部分以图片的形式,从不同角度提供了学会做事的六个示例。这些示例源于学生生活,涉及的范围较广,有学习方面、生活方面、爱好方面、技能方面,能够唤醒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和体验,提示学生选择习作素材的角度,知道“写什么”。
教材第二部分呈现了本次习作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要求学生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学会做的某些事情,再从中选择一件最有成就感的事情作为本次习作的内容。教材用三个问题的形式对本次习作该“怎么写”提出了具体的指导,如按一定顺序把学会做这件事的过程写清楚,把遇到的困难或有趣的经历作为重点写,写出心情和感受,等等。
教材第三部分提出了修改习作、互评习作的要求。一是自我修改,通过朗读自己的习作,修改不通顺的地方。二是同学互评,主要围绕是否把过程写清楚了进行评价。同学评价后,学生还要根据同学提出的意见再次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教学目标
1.能有条理地叙述一件自己学会做的事情。
2.能按一定的顺序把自己学做一件事的过程写清楚。
3.能写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有趣的经历,把心情变化写下来。
4.能够自我修改习作中不通顺的地方,并能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习作。
重点难点
1.能按一定的顺序把自己学做一件事的过程写清楚。
2.能写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有趣的经历,把心情变化写下来。
教学策略
1.素材选择
教学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出示教材上的六张图片,让学生说说图上的小朋友都学会了做什么事情,再联系自己的生活,想想自己曾经学会了做什么事情,在草稿纸上列出来。再在学会做的众多事情中,找出最有成就感的事,作为本次习作的内容。还可以组织进行小组交流,说一说自己选择了哪件事情,为什么要选择这件事情,并把习作题目补充完整。
2.分享体验
让学生先读一读教材上呈现的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围绕这三个问题说一说自己学会做的某一件事。首先要学生说清学会做某件事的过程,先学了什么,再学了什么,然后怎么样,最后怎么样。其次还要交流自己学做这件事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是怎么克服的。最后还要说一说这个过程中有哪些有趣的经历,以及过程中的心情变化。要让学生充分交流,相互启发,拓宽习作思路。在充分交流后,再指导学生根据交流的内容自主完成习作。
3.修改评议
学生完成初稿后,教师先组织学生进行自我修改,读一读自己的习作,修改不通顺的地方。然后再组织学生相互评议,提出修改建议,除了指出同学习作中的语句错误外,重点围绕是否把学习的过程写清楚了进行评价。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明确习作要求,能有条理地叙述一件自己学会做的事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回顾生活,导入新课
1.谈话:在一节节班会课、综合实践课上,在一次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都展现了自己的拿手本领,也学会了很多新的技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些令人难忘的时刻吧。
2.课件展示学生在班会课、综合实践课、社会实践活动中学做事情的图片、视频资料,唤醒学生的回忆。
3.导入:从同学们的表情、欢声笑语中,老师知道这些影像一定勾起了你们美好的回忆。这些是老师的回忆中储存的你们成长的脚印,那么在你们自己的记忆中一定有更多有趣的经历吧?想想看,你曾经学会了做什么,这件事让你特别有成就感?这节课,我们就来把曾经学会做某件事的过程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板书课题:我学会了________)
板块二 明确要求,准确选材
1.学生自读教材呈现的习作要求,思考:这次习作要求写谁?要求写什么内容?应该怎么写?
2.指名交流,教师适时指导,引导学生明确要求。
(1)写自己。
(2)写学会的某一件事情。
(3)要按一定的顺序写清楚是怎样一步步学会这件事的;要写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是怎样克服的;要写出学习过程中的有趣的经历,写出心情的变化。
3.出示教材上的六张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图上的小朋友分别学会了做什么事情。
4.过渡:那么在你慢慢成长的过程中,你又学会了做哪些事情呢?其中哪件事情让你最有成就感,最想和同学们分享?先自己回想一下,再和小组成员交流。
5.学生思考并交流分享,明确选材。
6.指名说说自己选择了哪件事,并说明选择这件事的理由。
板块三 分享体验,明确过程
1.指导学生根据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画出过程导图。
2.出示教材上的三个问题,指导学生围绕这三个问题,根据自己的导图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学做某件事的过程。
3.指名分享,展示自己的过程导图,边看图边介绍自己学会做的事情的经过。
4.小结:在叙述时要注意事情的先后顺序,把过程叙述清楚,可以借助一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如,先学了什么,再学了什么,然后怎么样,最后怎么样。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按一定的顺序把自己学做一件事的过程写清楚。
2.能写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有趣的经历,把心情变化写下来。
3.能够自我修改习作中不通顺的地方,并能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习作。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例文引路,自主习作
例文见《教材1+1》对应的“范文评点”。
1.学生默读例文,重点关注例文是如何写清楚包饺子的过程的,从中体会写法。
文章开篇开门见山点明了要写的事是包饺子。之后先写了“我”在包饺子时遇到了困难;再写“我”在妈妈的鼓励和帮助下,尝试克服困难;结尾处运用议论深化了主题。
2.引导学生关注例文中运用的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对于把包饺子这件事写具体的作用,学习方法。
第2自然段运用动作描写,“拿、托、舀、放、合、捏”等动词形象具体地写出了包饺子的过程。
第3自然段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馅儿“像小虫一样”,皮儿“张着大嘴”“合不拢嘴”,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了包饺子的困难。
第4自然段运用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写妈妈见“我”遇到困难,温柔地鼓励了“我”并且耐心给“我”讲解,使“我”找到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第5自然段运用动作描写,写“我”再次包饺子的过程。最后的“大喊”突显了我包饺子成功时的兴奋。
3.小结:我们在叙述时要注意事情的先后顺序,写清楚学习的过程。同时还可以灵活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并综合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描写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在表达方式方面,以记叙和描写为主,可辅以适当的抒情或议论。
4.学生自主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板块二 交流修改,展示评价
1.学生写完后,读一读自己的习作,修改不通顺的语句。
2.以小组为单位,组员之间互相交换读作文,看看别人的作文中有哪些值得学习,再看一看他的习作中,还存在什么问题,重点关注是否写清楚了学习的过程。做好批注,读完后在小组内提出并共同评议,并提出修改建议。
3.根据同学的建议,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4.每个小组推选出一篇佳作,由小作者上台在全班朗读、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师生共同评议,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1.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通过图片、视频导入,在对往事的回忆中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通过图片,让学生明白本次习作的要求;通过画过程导图、例文欣赏等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2.重视评价、引导和激励。在片段展示时,牢牢把握住“改作文不是改成杰作,是改成文从字顺的文章”这一观点,带着欣赏的眼光去评价每一位学生的习作。让学生在赏析中树立自信,欣赏别人,习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