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
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梳理总结了本单元长文章的特点及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在阅读的时候,分别把握每个部分的意思,再把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串联起来,就能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题要求学生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主要涉及错别字、语义重复、用词不当、句子顺序颠倒等方面的错误。第二题要求学生体会不同的比喻句表达的不同感彩,并照样子改写句子。教材呈现了两组比喻句,第一组的两个句子写出了雨来的可爱与机灵,表达了作者对雨来的喜爱;第二组的两个句子写出了敌人的凶恶与狠毒,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憎恶。
“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引导学生在积累古诗的同时体会诗歌在景物描写中体现出的孤独之感。
教学目标
1.了解本单元长文章的特点,交流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能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
3.体会不同的比喻句表达的不同的感彩,并能照样子改写句子。
4.积累古诗《独坐敬亭山》。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本单元长文章的特点,交流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积累古诗《独坐敬亭山》。
教学难点
1.能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
2.体会不同的比喻句表达的不同的感彩,并仿写。
教学策略
1.联系课文,交流方法
引导学生联系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说说自己是怎样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如阅读《小英雄雨来》(节选)一文时,可以先仿照课后练习二的示例给第三至六部分列小标题,然后抓住主要人物和情节,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了。最后,让学生读读“交流平台”中学习伙伴交流的内容,看看哪些方法是自己用过的,哪些方法是自己没有用过的。
2.自主修改,小组讨论
教学“词句段运用”的第一题时,先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修改符号,主要有改正、增补、删除、对调、移动等。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这段话,尝试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并想一想修改的理由。最后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说说自己修改了哪些地方,为什么要这样修改。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明确修改的地方和理由,掌握常用的修改符号。
3.对比体会,改写句子
教学“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时,引导学生读读两个句子,说说这两个句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在朗读中对比、体会,了解到这两组句子都是比喻句,其不同点是表达的感彩不一样,一褒一贬。再引导学生读一读需要改写的两个句子,让学生读读想想:这两个句子分别写了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来比喻可以表达不同的感情?再让学生试着改写。
4.熟读古诗,背诵积累
“日积月累”的教学,先引导学生自主朗读古诗,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再鼓励学生借助插图,通过查资料、与同学交流等方法,了解古诗的大意。最后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背诵积累。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本单元长文章的特点,交流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能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回顾交流
1.导入: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课文,分别是《小英雄雨来》(节选)、《我们家的男子汉》和《芦花鞋》,我们通过这三篇课文体会了关于成长的不同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谈谈我们的收获。
2.引导学生打开课本,快速浏览三篇课文,看看这三篇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三篇课文的篇幅都较长,课文是分为几个部分来写的。
不同点:三篇课文用不同形式来标示每个部分——《小英雄雨来》(节选)用序号,《我们家的男子汉》用小标题,《芦花鞋》用空行。
3.过渡:在平时的阅读和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类篇幅较长的文章,遇到这类文章,我们应该怎样高效地去阅读呢?回想一下,我们在学习这三篇课文的时候是怎样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
4.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课文学习时把握主要内容的方法。
5.学生自读“交流平台”中的讨论。
6.指名说说从“交流平台”中学到的方法。
7.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实际,谈谈怎样运用这些方法阅读。
板块二 自主修改,小组讨论
1.引导复习学过的修改符号,课件相机出示“增”“删”“调”“换”四种常见的修改符号。
2.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一题句段,学生自读,思考这段话存在哪些错误或不恰当的地方。
3.引导复习常见的语病病因。
语序不当;用词不当;搭配不当;语义重复;前后矛盾;成分残缺或赘余。
4.小组内讨论交流这段话存在哪些错误或不恰当的地方,并明确病因。
5.学生独立运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6.指名回答,教师讲评。
“工夫不负有心人,”移至“我果然获得了一等奖”前面;“,同学们都忍不住情不自禁地为我鼓掌”移至“我果然获得了一等奖”后面;“工夫”改为“功夫”、“竞赛”改为“比赛”;删掉“忍不住”“果然”“是否”。
7.总结修改病句的方法。
(1)修改病句时,要认真读句子,理解句意。
(2)根据病句特点逐项检查,找出病因,进行修改。
(3)修改后再读几遍,看是否与原句意思一致,修改符号是否使用正确。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体会不同的比喻句表达的不同的感彩,并能照样子改写句子。
2.积累古诗《独坐敬亭山》。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对比体会,改写句子
1.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二题的两组句子,学生自读。
2.引导明确加点的部分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小组讨论加点的部分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指名回答,教师适时指导并明确。
第一组句子把雨来比作“小泥鳅”“小鸭子”,体现了雨来的机灵和游泳本领的高超,表达了作者对雨来的喜爱之情。
第二组句子用“鹰的爪子”形容鬼子的双手,用“恶狼般的眼睛”形容德军的眼神,写出了敌人的凶恶与狠毒,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憎恶。
5.指导朗读,读出不同的感彩。
6.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像这样能表达不同感彩的可以作为喻体的动物还有哪些呢?
可爱、机灵的动物:蝴蝶、燕子、兔子、猴子……
凶猛、狡猾的动物:老虎、狐狸、老鼠、豺狼……
7.学生尝试用这些动物作为喻体改写后面两个句子。
8.指名读自己改写的句子,教师点评。
①她跳着轻快的舞蹈,身体轻盈得像是一只小燕子。
②那个小偷用狐狸般狡猾的目光,远远地盯着柜台里的珠宝。
9.小结:用比喻来描写事物的特征,能让事物更加生动形象。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阅读中,积累更多的比喻的用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之中,相信你的习作一定能越来越多姿多彩。
板块二 朗读感悟,背诵积累
1.课件出示古诗《独坐敬亭山》,播放朗读音频。
2.介绍李白,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分,后世又将杜甫与李白合称“大李杜”。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诗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3.学生自读古诗,把古诗读通、读顺。
4.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强调读准翘舌音“众”,前鼻音“尽”,后鼻音“敬、亭”。
5.学生再读古诗,不理解的字词可以通过查字典来理解,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自主理解诗歌大意。
6.指名逐句翻译诗句,教师适时对一些难词进行指导。
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市北郊。
众鸟:许多鸟。
尽:没有了。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之间两不相厌。厌,满足。
7.理解诗歌大意。
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的,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8.引导学生抓住诗中描写的景物感受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这首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三、四两句以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9.再次朗读,体会意境,领会情感。
10.熟读成诵。
11.引导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知道的其他写景的古诗词,课件出示两首供学生积累。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交流平台”的教学强调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实际去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阅读方法,运用这些方法读更多文章。
2.“词句段运用”第一题在修改病句前,帮助学生了解常见的病句类型及修改病句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修改病句,在具体的语言训练中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
3.“词句段运用”第二题的教学强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实践活动中,提高能力,体验成功。
4.“日积月累”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诗句,自读感悟诗句的意思,帮助学生较快地熟读成诵,达到积累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