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七 教案+反思(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七 教案+反思(2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6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08 22:1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园地
语文园地安排了四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总结了“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感受人物的品质”的阅读方法,用本单元课文的具体示例,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一方法的认识,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课外阅读中,运用这一方法把握人物品质打下基础。
“识字加油站”呈现了“和蔼”“焦躁不安”等与人物品质、心情有关的几个词语。一是引导学生学习积累表现人物品质及心情的词语的同时,认识“蔼、慷、慨、贤、戚、惧、彬、躁、焚”这几个生字;二是提示学生活学活用,主动将这些词语运用于自己的日常表达。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一是学习与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有关的几个成语,这部分内容与《文言文二则》呼应,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丰富学生的成语和文化积累,并练习其讲述历史故事的能力。二是仿照例句,学习写一组具有连续动作的话,旨在学习用一组动词写出人物的行为,提高学生写人物动作的能力。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出自经典古籍的四句话,这四句话均是励志的名言,让学生熟读成诵,学习传统美德。
教学目标
1.回顾、梳理、总结怎样运用多种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
2.认读“和蔼、慷慨”等描写人物不同心情及不同品质的词语,并认识“蔼、慷”等生字。
3.学习一组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知道它们的故事和含义,从故事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4.能仿照例句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5.积累展现人物品质的名人名言。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回顾、梳理、总结怎样运用多种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
2.认读“和蔼、慷慨”等描写人物不同心情及不同品质的词语,并认识“蔼、慷”等生字。
教学难点
1.学习一组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知道它们的故事和含义,从故事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2.能仿照例句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教学策略
1.交流平台
在“交流平台”的交流中,要联系文本,回顾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读读教材中的提示,回顾本单元所学习的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行为表现人物的特点。在回顾过程中要注意联系本单元的《“诺曼底号”遇难记》和《黄继光》来进行具体的分享交流,避免“空谈”。也可以先安排学生联系其中一篇课文进行交流,再共同总结。再让学生从课外读物中推荐人物描写的精彩片段,让学生自主作批注,运用“从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品质”的阅读方法。
2.识字加油站
在“识字加油站”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大意。如结合生活实际、找近义词等;再引导学生进行词语归类,并尝试应用。
3.词句段运用
在“词句段运用”中,教师要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内让学生联系所学的《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说说这两个成语背后的故事和成语的含义,接着让小组内交流后面四个成语故事。最后让学生补充说说知道的古人求学的成语。品读例句时,让学生自由品读,边读边想象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例句动词使用的准确与形象。
4.日积月累
在“日积月累”中,提供具体的语境,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词语,再让学生反复诵读,熟读成诵。
课前准备
1.搜集与人物有关的词语、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与自立自强有关的经典古文。
2.阅读“日积月累”,圈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然后查阅字典或相关资料。
3.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本单元课文关于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手法,梳理、总结怎样运用多种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
2.认读“和蔼、慷慨”等描写人物不同心情及不同品质的词语,并认识“蔼、慷、慨”等生字。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交流总结,分享体会
1.让学生回顾本单元学习的几篇课文,谈谈阅读的收获和所学到的阅读方法。
2.学生自由分享或教师指名学生进行分享,教师适时指导。
3.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进行总结:本单元几篇课文通过细致具体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不同的人物及人物的品质。如《“诺曼底号”遇难记》中的哈尔威船长、《黄继光》中的黄继光,虽然他们的性格各异,但是都拥有高尚的品格,让我们的心灵为之震撼,那么,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又是怎样“从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品质”的?今天我们就再次回顾《“诺曼底号”遇难记》和《黄继光》的相关语段,来体会阅读方法。
4.学生快速回顾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和《黄继光》,思考从哪些描写中你能感受到人物怎样的品质。
5.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进行适时指导。
(1)出示语言描写的句子。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①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描写的内容,并联系课文说说此处语言描写展现了人物怎样的品质。
②指名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指导并明确。
从哈尔威船长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镇定自若、临危不惧的品质,表现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精神。
③教师总结:文章用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突显人物的高贵品质。
(2)出示动作描写的句子。
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①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抓住句子里面的动作描写,联系课文说说此处动作描写展现了人物怎样的品质。
②学生交流,教师通过抓住相关动作进行引导并明确。
从对黄继光的动作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顽强坚毅的意志,突出了他顶天立地的英勇形象。
③教师归纳总结:阅读文章时,可以通过动作描写来感受人物的品质和精神。
(3)学法拓展:课文还有哪些地方也运用了这样的方法表现人物的品质。(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
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他举起右臂,手雷在探照灯的光亮中闪闪发光。
(4)学生默读这些句子,自由交流自己的感受。
6.教师根据交流的情况进行总结:阅读文章时,要注意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同时也要将这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
板块二 方法运用,识字认词
1.教师引导学生在“交流平台”栏目里学习了描写人物的方法后,回顾在平时的阅读中,积累了哪些描写人物的词语。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适时指导。
3.多种方法认识字词。
(1)课件出示“识字加油站”中的词语。
和蔼(ǎi) 慷慨(kāng kǎi) 贤(xián)惠 悲戚(qī) 临危不惧(jù) 
彬(bīn)彬有礼 焦躁(zào)不安
心急如焚(fén)
(2)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①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认读词语和生字,看能否把字音读正确。
②同桌互相认读、指正。
③教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④去掉拼音,再读词语。
4.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大意。
(1)出示“和蔼、慷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找近义词“和气”“大方”理解词意。
(2)出示“彬彬有礼、焦躁不安”,运用神态表演、动作表演帮助学生理解词意。
(3)“临危不惧、心急如焚”可引导学生依据字义理解词意。
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慷慨:指充满正气,情绪激昂;也指大方,不吝惜。
贤惠:指妇女心地善良,通情达理,对人和蔼。
悲戚:悲痛哀伤。
临危不惧:遇到危难毫不畏惧。形容勇敢无畏。
彬彬有礼:形容文雅而有礼貌。
焦躁不安:着急烦躁,内心不安宁。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5.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这些词语按照人物品质和人物心情进行归类。
表现人物品质:和蔼、慷慨、贤惠、临危不惧、彬彬有礼。
表现人物心情:悲戚、焦躁不安、心急如焚。
6.引导学生尝试在具体的语境中使用这些词语,比如,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以及书中所认识、了解的人物,思考一下他们有怎样的品质,什么人可以用这个词形容;回想自己有没有过类似的心情,当时是什么情形。
7.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回顾课文内容,学会了多种描写人物的方法,还认识了一些描写人物的词语,希望大家能积累更多的描写人物的词语,并学以致用,让你笔下描写的人物更加鲜活。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积累“囊萤夜读、悬梁刺股”等成语,能给别人讲古人求学的成语故事。
2.能使用一组连续的动词写一组动作。
3.积累关于自立自强的名言。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回顾导入,交流故事
1.教师引导回顾课文《囊萤夜读》《铁杵成针》,指名学生讲一讲这两个故事和这两个故事表达的情感。
2.教师归纳总结并导入新课:《囊萤夜读》《铁杵成针》告诉我们——没有勤奋,就没有成功,即使是一个天资聪颖的人,也需要勤奋。古人中有很多勤奋读书的人,你还了解哪些?让我们一起看一看。
3.课件出示课本上的“词句段运用”中的成语。
囊萤夜读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铁杵成针 程门立雪 手不释卷
4.学生自由读成语,不会读的字借助字典读准确。
5.指名学生进行朗读,教师对容易读错的字进行指导,重点指导读准“悬、刺、凿、释”等字的读音。
6.多种形式读成语:个别读,教师指名读、男生和女生比赛读等。
7.四人一小组,交流自己知道的成语故事,再全班交流。
悬梁刺股:由“头悬梁”“锥刺股”两个故事组成。“头悬梁”讲述了一个叫孙敬的人读书到很晚,很容易打瞌睡,因此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只要头一低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继续读书的故事。“锥刺股”是与战国时期苏秦有关的故事,他读书疲倦到想打盹的时候就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的痛感使他振作精神继续读书。这个词语比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
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程门立雪:宋朝人杨时和好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老先生程颐,但是程老先生刚好在睡觉。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恭恭敬敬侍立一旁,等了大半天。老师睡醒后,看见了外面的两个雪人——杨时和游酢,对此,程老先生感动不已。因此这个词语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的长者的尊敬。
手不释卷: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在孙权的劝说下,吕蒙开始读书学习,从此手不释卷,并坚持不懈。最后吕蒙做了吴国主将,屡建奇功。这个词后用来形容勤奋好学。 
8.学生互相交流其他与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试着讲给同桌听。
韦编三绝 孜孜不倦 学富五车 满腹经纶
9.教师引导学生从刻苦学习、认真读书等方面谈谈收获和体会。
板块二 赏词析句,仿写句子
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黄继光》中的关于动作描写的内容。
2.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中的句子。
句段1: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蹬着车厢,攀上了窗口。
句段2:罗盛教听到孩子们的哭喊声,知道有孩子落水了,就急忙向河边跑过去。他一边飞奔,一边脱棉衣。冰窟窿里泛着水花,罗盛教猛地跳了下去。他在水里摸了好一阵,也没摸到。他钻出水面吸了口气,立刻又钻了下去。
3.指名学生进行朗读,重点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4.学生自由读句子,边读边想象人物的动作,体会例句动词使用的准确与形象。
5.四人一个小组,互相交流阅读感受。
6.小组派代表反馈本组的交流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完善,教师适时指导。
句段1:“抓”“蹬”“攀”一系列动词表现了“他”的勇敢。连续动词将人物形象立体化,使人产生画面感。
句段2:“跑”“奔”“脱”“跳”“摸”“钻”“吸”“钻”等一系列连续的动作,写出了罗盛教在冰下救人的艰辛与不易,体现了罗盛教舍己为人的精神。
7.教师通过设立情境,表演连续的动作,引导学生练习说话。
(1)教师表演:走进教室,放下书本,环顾全班同学,喊“上课”。
(2)学生练习说话。
(3)教师指名表演:拉开椅子,坐下来,伸个懒腰,拿起一本书,大声读。
(4)同桌互相练习说话,全班交流。
连续的动作是指人们在做一件事时的动作,并且这种动作是有先后顺序的。
8.拓展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情境“蝴蝶飞舞、小男孩打羽毛球、妈妈下班回到家”。
(2)教师指名读情境,并引导学生选择其中的一种情境,想象画面,运用一系列动词仿照例句进行创作。
①一只白色的蝴蝶飞过来了,它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来回穿梭,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左,一会儿右,一会儿在来回转圈,似乎在寻找什么,不久,它选择了一朵花,在花上停了下来,开始尽情地吸着花蜜。
②只见他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左手高高地将球抛起,眼睛死死地盯着,右臂向后一扬,向前猛一发力,球向这边飞来。
③“宝宝,妈妈下班了!今天吃什么呢?”熟悉的声音响起,妈妈走了进来,她顺手把包挂在了衣架上,扶着墙把高跟鞋脱下,穿上了舒适的拖鞋,从衣架上拿起围裙三下五除二系好带子就向厨房走去。
9.写完后,开展同桌互评活动,评一评描写的动作是否恰当,句子是否连贯。
板块三 日积月累,感悟经典
1.课件出示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2.谈话:清华大学是无数学子向往的学府。民国时期,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曾给当时的清华学子做了演讲,引用了《周易》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自立自强,此后,这八个字便写进了清华校规,后来演变成了清华校训。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本看看还有哪些表示自立自强的名言警句。
3.课件出示课本“日积月累”栏目的句子。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胜人者有力,自生者强。——《老子》
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孟子》
4.学生自由朗读这些经典句子。
5.教师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6.四人一小组,结合课前预习时查的资料,互相交流对句子的理解。
7.全班交流,互相补充,教师适时指导。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的,君子处事,也应像天一样,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不可懒惰成性。
胜人者有力,自生者强:战胜别人的只能说有力量,而能克服自身的缺点才是真正的强大。
不怨天,不尤人: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
8.尝试背诵。
(1)师生合作背诵,教师说前面一句,学生补充后面一句。
(2)同桌合作背诵,一人说前面一句,另一人补充后一句。
(3)学生自己尝试背诵。
(4)指名学生背诵。
9.引导学生调动知识储备,分享自己知道的其他有关自立自强、自强不息的经典古文。
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
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
10.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组关于古人读书的成语故事;学会了怎样用连续的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还积累了一组描写人物精神品质的名言,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词句和方法牢牢记在心中,活学活用。
1.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本单元的语文园地的内容是紧紧围绕本单元的人文要素进行设置的。因此,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的能力。
2.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本单元语文园地中体现了品质的重要性,从交流平台的动作、语言描写体会一个人的品质,到日积月累的自立自强的名言,都在告诉学生培养优秀品质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各板块内容,培养学生的品质,如,在讲解交流平台的时候,让学生使用描写方法感悟人物品质,让他们从语言文字中体会人物品质,在学习日积月累中的名言时告诉他们要学做事,先学做人,拥有自立自强、自强不息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