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海的女儿 教案+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27海的女儿 教案+反思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08 22:1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7* 海的女儿
《海的女儿》是一篇略读课文,选自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作品《海的女儿》的结尾部分。写小人鱼救了一个王子,喜欢上了他。为了追求幸福,小人鱼喝下海巫婆配制的药水,忍着剧痛将鱼尾变成人腿,将自己的舌头也给了巫婆。海巫婆告诉她:如果王子因爱她而与她结婚,她将会得到不灭的灵魂;如果王子与其他女子结婚,她将会在王子婚礼后的那天早上死去,变成海里的泡沫。小人鱼找到心爱的王子,可是王子误认为邻国的公主救了他,便和公主结婚了。小人鱼为了王子选择牺牲自己,化成了海上的泡沫。
课文的篇幅比较长,按照发展的顺序大致可分为三部分:第1~6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王子与邻国的公主举行了订婚仪式,小人鱼想到自己即将死去,再也无法见到心爱的王子而感到十分痛苦。第7~10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写在这个欢庆的夜晚,小人鱼不禁在甲板上跳起了舞,回想起了美好的过往,内心充满了不舍。第三部分为第11~13自然段,写晨曦来临前,姐姐们给小人鱼利刃,让她刺死王子以获得新生,而小人鱼为了王子的幸福,毅然把刀抛向大海,自己化成了海上的泡沫。
这篇课文情节生动,内心活动描写细腻,将小人鱼对人间美景的向往、对王子的爱恋以及她一步步化成泡沫的哀伤等都一一表达出来了。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美丽、善良、勇敢的人物形象,使我们心生感动。
教学目标
1.会认“港、宴”等生字。
2.能用较快的语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感受小人鱼美丽、善良、勇敢的形象。
3.感受童话的语言特点。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小人鱼对人间美好生活的热爱,感受小人鱼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描写小美人鱼的内心情感的。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中要求认读的生字,可以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确。也可以在初读课文时,随机出示本课带生字的词语,认读正音。提醒学生注意“圣、帜”是翘舌音,“宴、晚、陈、垫”是前鼻音,“港、恒”是后鼻音。在字形方面,可以提示学生通过熟字带生字的方式来记忆,如“昏—婚”“巷—港”“免—挽”。一些生字,如“讯、圣”,可以借助语境,放在词语“喜讯、神圣”中帮助理解。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找工具书等方式理解带有生字的词语的意思。
2.阅读教学
主要让学生自主阅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标记优美的词句,读完后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在课后读完整篇童话。
3.表达运用
引导学生阅读《海的女儿》原著,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以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与能力。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安徒生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导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入口处的海面上,有一座铜像冒出水面,但铜像既不是丹麦的领导人,也不是丹麦某一个王朝的杰出英雄,而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她坐在一块石头上,若有所思地望着大海。她在沉思什么呢?谁也猜不出来。她没有腿,只有一条鱼尾。原来她是一条美人鱼,是丹麦作家安徒生所写的一篇童话里的主人公。 丹麦人民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安徒生的崇敬。(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美人鱼的铜像)
2.说起安徒生,同学们并不陌生,请说一说你们对他有哪些了解吧!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安徒生的事迹。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安徒生(1805—1875),丹麦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他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写160余篇。在《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篇中,他揭露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贫富之间的悬殊,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他的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3.过渡:安徒生一生创作了很多童话故事,他的每个作品都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今天让我们走进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海的女儿》。(板书课题:海的女儿)
4.引导学生想象“海的女儿”的形象,激发学生兴趣。
板块二 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①用自己喜欢并适合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②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借助拼音或者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语。
(3)在自由读课文的过程中,圈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检查本课字词学习情况,教师相机指导。(课件出示易错警示)
“圣、帜”是翘舌音;“宴、晚、陈、垫”是前鼻音;“港、恒”是后鼻音。
(1)指名学生读,齐读字词。
(2)教师指导学生书写。(课件出示书写提示)
在字形方面,一些字通过熟字带生字的方式来记忆,如“昏—婚”“巷—港”“免—挽”。一些生字,如“讯、圣”,可以借助语境,放在词语“喜讯、神圣”中帮助理解。
3.梳理课文内容。
(1)教师引导:认识了这些生字新词之后,同学们再来读一遍课文,看看你能不能把课文读通读顺。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学生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教师指名交流,师生共同梳理。(课件出示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小美人鱼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但为了不伤害他人的生命,她选择放弃爱情,最终贡献自己的生命,化成了泡沫的故事。
板块三 再读感悟,加深体会
1.过渡: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下面让我们在深入阅读中走进小人鱼的内心吧!
2.学生自主阅读,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可在相关语段处标记,并与同桌交流。
(1)小人鱼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痛苦?最后她成功了吗?
(2)你对这个故事的结局有什么感悟?
3.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着重引导学生体会小人鱼矛盾而复杂的内心活动,感受小人鱼的善良以及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课件出示相关句段)
句段1:小人鱼亲吻着王子的手。她觉得自己的心在破碎。她知道,王子举行婚礼后的第一个早晨, 她就会死去,变成海上的泡沫。
(1)“心在破碎”说明了什么?(师生交流)
说明了小人鱼内心的伤心和委屈。为了王子,她离开了家庭,承受着离家之痛;为了王子, 她被贪心的巫婆要去了美丽的声音,承受变哑无声之痛;为了王子,她从鱼变成人,承受着肉体之痛;她所做的一切,王子却一点也不知道,她承受着感情之痛;要么用王子的血救活自己,要么自己死去变成泡沫,她承受着生命诀别之痛。
句段2:小人鱼把紫金帐篷的帘子掀开,那位美丽的新娘把头枕在王子的怀里睡着了。她弯下腰,在王子清秀的脸庞上吻了一下,再望了望天空,朝霞渐渐明亮起来了。她看了看手中锋利的刀,又深情地看了王子一眼,他正在梦中喃喃地念着新娘的名字。小人鱼拿着刀的手在发抖……她再一次深情地朝王子望了一眼, 然后纵身跳到海里。她感到自己的身体正在一点点地化为泡沫。
(2)如何理解这段话?
看新娘,这是夺走她幸福的女人;看尖刀,把目光转向王子,要么用王子的血让自己复活,要么自己死去变成泡沫。“小人鱼拿着刀的手在发抖”,具体、细致地刻画出小人鱼复杂而矛盾的心理。在这生命抉择的时刻,善良、崇高的小人鱼选择了自己化成泡沫。“她再一次深情地朝王子望了一眼”,她是在向自己深爱的人诀别,向自己的生命诀别。
(3)小人鱼两次深情地“看”王子有什么含义?她当时在想些什么呢?
4.小人鱼最后成功了吗?(学生自由发表观点)
(1)她没有成功。因为她没有得到王子的爱情,王子与别人结婚了,而她自己变成了海上的泡沫。
(2)她是成功的。即使最后小人鱼变成了海上的泡沫,但是在追求爱情和幸福的过程中,她的勇敢、善良超越了一切。
5.小组讨论,体会小人鱼的高尚品格。
(1)教师引导:为了追求幸福,小人鱼所做的一切值得吗?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这是一条怎样的小人鱼?(善良、勇敢、不怕挫折、不怕牺牲、不怕付出)
(4)课件出示原文结尾部分,教师指名朗读。
此刻,大海上升起一轮红日,阳光柔和而温暖地照在这些泡沫上,小人鱼看到光明,看到海上飞翔的小鸟、船上的白帆和天空的云朵,而觉得自己正渐渐地从泡沫中升起来。
6.小结:小人鱼身上体现的真善美,也是作者想要寄予读者的,希望大家能像小人鱼一样,为了自己所爱、所喜欢的事物而勇敢、坚定。同时,要善良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努力做一个温暖向上的人。故事的结尾,作者采用了浪漫主义的写法,让小人鱼“从泡沫中升起来”,看到美好的人间,在光明、温暖和幸福中得到永生。这就是童话的魅力。
板块四 总结拓展,延伸阅读
1.过渡:这是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善良的小人鱼为了成全他人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她美好的心灵实在让人感动,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拥有小人鱼那般美好的心灵。
2.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并利用结构图示指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3.拓展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1)课件出示安徒生的画像,以及他部分作品的插图。
(2)教师引导:安徒生是世界童话的创始人。他的童话世界可谓丰富多彩,他的文字温暖了无数人。
4.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安徒生笔下美丽、善良、勇敢的小美人鱼的故事,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吧!
练习设计
完成对应训练。
1.这篇课文是《海的女儿》的结尾部分,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的故事性较强,语言朴素,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比较易于理解和阅读。文中重点写了小人鱼为了王子牺牲,而自己变成泡沫的场景。主要指导学生运用前几篇课文学到的知识进行自主阅读、学习,以此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引导学生用心体会童话人物的情感,探索课文的深层含义,体会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建立自身与童话人物之间的联系,进而更深刻地感受人物情感,体会小人鱼的美好品质。文中有很多好词佳句值得学生积累,可以让学生进行摘抄或者背诵,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