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鸽巢问题-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鸽巢问题-人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2-09 10:44: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鸽巢问题
第1课时 鸽巢原理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鸽巢原理。(教材第68~69页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1.在了解简单的“鸽巢问题”的基础上,认识理解“鸽巢原理”。
2.提高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3.通过认识理解“鸽巢问题”,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鸽巢问题”的一般化模型推理过程。
难点:理解“鸽巢原理”的一般规律。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PPT、铅笔、笔筒、书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一副牌,取出大小王,还剩52张牌,请5个同学上来,每人随意抽一张,我知道至少有2人抽到的是同花色的,相信吗?试一试。
师生共同玩几次这个“小魔术”,验证一下。
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能解释这个现象了。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类问题。(板书课题:鸽巢原理)
二、学习新课
1.教学教材第68页例1。
(课件出示教材第68页例1)
(1)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提问1:“总有”是什么意思?(一定有)
提问2:“至少”有2支是什么意思?(不少于2支,可能是2支,也可能是多于2支)
探究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①用实际操作证明。
通过摆放铅笔进行操作,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把各种情况都摆出来,如下图:
由此发现,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一共有4种情况,在每种情况中,都一定有一个笔筒中至少有2支铅笔。
②用数的分解法证明。
可以把4分解成3个数,如图:
由此发现,把4分解成3个数共有4种情况,每一种结果的3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数是不小于2的。
③用反证法(或假设法)证明。
假设先在每个笔筒里放1支铅笔。那么,3个笔筒里就放了3支铅笔。还剩下1支铅笔,放进任意一个笔筒里,那么这个笔筒里就有2支铅笔。
(2)认识“鸽巢问题”与“鸽巢原理”。
像上面这样的问题就是“鸽巢问题”,它所蕴含的这种原理叫做“鸽巢原理”,也称为“抽屉原理”。在这里,“4支铅笔”就是“4个要分放的物体”,“3个笔筒”相当于“3个抽屉”。把这个问题用“鸽巢原理”的语言描述就是:把4只鸽子放进3个鸽巢中,总有一个鸽巢中至少放2只鸽子。
(3)理解“鸽巢原理”。
如果把5支铅笔放进4个笔筒中,那么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支铅笔;如果把6支铅笔放进5个笔筒中,那么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支铅笔;如果把8支铅笔放进6个笔筒中,那么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支铅笔……
结论:把铅笔放进笔筒中,如果要放的铅笔数比笔筒的数量多,就总有一个笔筒中至少有2支铅笔。
2.教学教材第69页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69页例2)
(1)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为什么?自己想一想,再跟小组的同学交流。
①我们可以动手操作,选用列举的方法:
第一个抽屉 7 6 5 5 4 4 3 3
第二个抽屉 0 1 1 2 1 3 1 2
第三个抽屉 0 0 1 0 2 0 3 2
通过操作,我们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3本书。
②用数的分解法进行证明。
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就是把7分解成3个数。如图:
把7分解成3个数,共有8种情况,在任何一种情况中,总有一个数不小于3。
(2)提问:通过上面两种方法,我们知道了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但随着书的本书增多,数据变大,如果有8本书会怎样呢?10本呢?甚至更多呢?用列举法、数的分解法会变得繁琐,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适用各种数据的一般方法呢?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
①假设把书尽量的“平均分”给各个抽屉,看每个抽屉能分到多少本书,你们能用什么算式表示这一平均分的过程呢?
明确:7÷3=2……1
把7本书平均放进3个抽屉,每个抽屉放2本书,还剩1本;把剩下的1本不管放到哪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3本书。
②如果有8本书会怎样呢?
明确:8÷3=2……2,可以知道把8本书平均放进3个抽屉,每个抽屉放2本书,还剩2本;把剩下的2本中的1本不管放到哪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3本书。
……
小结:要把a个物体放进n个抽屉,如果a÷n=b……c(c≠0),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至少放(b+1)个物体。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点名学生汇报解题思路及过程)
第1题:如果每个鸽笼只飞进1只鸽子,最多能飞进3只鸽子,剩下的2只鸽子还要飞进其中任意2个或1个鸽笼里,所以总有一个鸽笼至少飞进了2只鸽子。
第2题:一副扑克牌共54张,去掉2张王牌,只剩下红桃、黑桃、方块、梅花四种花色。把4种花色看作4个“鸽巢”,把5张扑克牌放进4个“鸽巢”中,必然有一个“鸽巢”中至少有2张扑克牌,即至少有2张牌是同花色的。
2.完成教材第69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点名学生汇报解题思路及过程)
第1题:11÷4=2(只)……3(只),可知如果每个鸽笼飞进2只鸽子,剩下的3只鸽子再飞进其中任意3个鸽笼,那么总有一个鸽笼至少飞进了3只鸽子。
第2题:5÷4=1(人)……1(人),可知如果每把椅子上坐1人,剩下的1人再坐其中任意的1把椅子上,那么总有1把椅子上至少坐2人。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板书设计
鸽巢原理
要把a个物体放进n个抽屉,如果a÷n=b……c(c≠0),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至少放(b+1)个物体。
教学反思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借助直观操作和假设法,将问题转化成“有余数的除法”形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屉原理”的一般思路。
2.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运用新学知识灵活巧妙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有11名同学到老师家去借书,老师的书房中有A、B、C、D四类书,每名学生最多可借2本不同类型的书,最少借1本。至少有几名同学所借的书的类型相同?
分析:列表找出借一本书和借两本不同类型的书的所有可能情况。
借一本书 A、B、C、D,共4种
借两本不同类型的书 AB、AC、AD、BC、BD、CD,共6种
合计 10种
把10种类型看作10个鸽巢,把11名同学看成11个物体,所以至少有2名同学所借的书的类型完全相同。
解答:至少有2名同学所借的书的类型完全相同。
相关知识阅读
二桃杀三士与抽屉原理
齐景公蓄养着三名勇士,他们名叫田开疆、公孙接和古冶子。这三名勇士都力大无比,武功超群,为齐景公立下过不少功劳。但他们也刚愎自用,目中无人,连齐国的宰相晏婴都不放在眼里,终于得罪了晏婴。晏婴便劝齐景公杀掉他们。齐景公对晏婴言听计从,但却心存疑虑,恐怕用武力制服不了三人,如果他们联合起来反抗,问题就麻烦了。晏婴便献上一计:以齐景公的名义赏赐三名勇士两个桃子,让他们自己评功,按功劳的大小吃桃。
三名勇士都认为自己的功劳很大,应该单独吃一个桃子。于是,公孙接讲了自己的打虎功,拿了一个桃子;田开疆讲了自己的杀敌功,拿起了另一个桃子。两人正准备要吃桃子,古冶子说出了自己更大的功劳。公孙接、田开疆都觉得自己的功劳确实不如古冶子大,感到羞愧难当,赶忙让出桃子,说:“咱本领不如人家,却抢着要吃桃子,实在丢人,是好汉就没有脸再活下去!”说罢都拔剑自刎了。古冶子见了,后悔不迭。心想:“如果放弃桃子而隐瞒功劳,则有失勇士的威严;为了满足自己而羞辱同伴,又有损兄弟的义气。如今两个伙伴都为此而死了,我独自活着,算什么勇士?”便仰天长叹一声,也拔剑自杀了。晏婴采用借“桃”杀人的办法,不费吹灰之力,便达到了他预定的目的,可说是善于运用权谋。值得指出的是,在晏婴的权谋之中,包含了一个重要的数学原理——抽屉原理。
什么叫抽屉原理?简单地说就是:把m个物品放到n(m>n)个抽屉里,至少有一个抽屉里的物品不止一个。更一般地说,把(m×n+1)个物品放到m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的物品至少有(n+1)个。例如,把(3×2+1)本书放到三个抽屉里,不管你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1)本书。在“二桃杀三士”的故事中,把两个桃子看作两个抽屉,把三名勇士放进去,至少有两名勇士在同一个抽屉里,即有两人必须合吃一个桃子。如果勇士们宁死也不肯忍受同吃一个桃子的羞耻,那么悲惨的结局就无法避免。
第2课时 鸽巢原理的具体应用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鸽巢原理的具体应用。(教材第70页例3)
二、教学目标
1.在了解简单的“抽屉原理”的基础上,会用此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运用鸽巢原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观察猜想和实践操作的学习方法。
3.加强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难点:掌握鸽巢原理的逆应用。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PPT、纸盒1个、红球和蓝球各4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讲《月黑风高穿袜子》的故事。
一天晚上,毛毛房间的电灯忽然坏了,伸手不见五指。这时他又要出去,于是他就摸床底下的袜子。他有蓝、白、灰色的袜子各一双,由于他平时做事随便,袜子乱丢,在黑暗中,无法知道哪两只是颜色相同的。毛毛想拿最少数目的袜子出去,在外面借街灯配成相同颜色的一双。你们知道最少应该拿几只袜子出去吗?
这节课我们利用“抽屉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鸽巢原理的具体应用)
二、学习新课
鸽巢原理的具体应用。
(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例3)
(1)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①猜测可能出现:摸2个、3个、4个、5个等。
②按猜测的不同情况逐一验证,说明理由。
摸2个球可能出现的情况:1红1蓝;2个红球;2个蓝球。
摸3个球可能出现的情况:2红1蓝;2蓝1红;3红;3蓝。
摸4个球可能出现的情况:2红2蓝;3蓝1红;3红1蓝;4红;4蓝。
摸5个球可能出现的情况:4红1蓝;3蓝2红;3红2蓝;4蓝1红。
③小结: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至少要摸3个球。
(2)引导学生把具体问题转化为“抽屉问题”。
①思考。
a.“摸球问题”与“抽屉原理”有怎样的联系?
b.应该把什么看成“抽屉”?有几个“抽屉”?要分放的东西是什么?
②把问题转化为“抽屉问题”。
因为一共有红、蓝两种颜色的球,可以把两种“颜色”看成两个“抽屉”,“同色”就意味着“同一抽屉”。这样,把“摸球问题”转化成“抽屉问题”,即“只要分的物体个数比抽屉个数多,就能保证有一个抽屉至少有2个球”。
从最特殊的情况想起,假设两种颜色的球各拿了1个,也就是在两个“抽屉”里各拿了1个球,不管从哪个“抽屉”里再拿1个球,都有2个球是同色的,假设最少要摸a个球,即a÷2=1……b,当b=1时,a就最小。所以一次至少应拿出1×2+1=3(个)球,就能保证有2个球同色。
(3)结论:要保证摸出2个同色的球,摸出的球的数量至少要比颜色种数多1。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70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点名学生汇报,并集体评议)
第1题:“六年级里至少有两人的生日是同一天”,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因为如果一年当中每天都有一名学生过生日(闰年366天),则最多有366名学生的生日都不是在同一天,还剩下1名学生;剩下的这一名学生生日无论在哪一天,都一定会与前面366名同学中的一人的生日是相同的,即他们的生日在同一天。
“六(2)班中至少有5人的生日在同一个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因为由49÷12=4(人)……1(人),可知如果每4人是同一个月出生的,还剩下1人。把剩下的1人再定为其中任意一个月出生的,则六(2)班中至少有5人是同一个月出生的。
第2题:至少取5个球,可以保证取到两个颜色相同的球。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鸽巢原理的具体应用
要保证摸出2个同色的球,摸出的球的数量至少要比颜色种数多1。
教学反思
1.在思考应该把什么看成抽屉,要分放的东西是什么时,学生一开始可能会缺乏思考的方向,很难找到切入点。不同颜色的球的个数,很容易给学生造成干扰。因此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借助实物操作等直观方式进行猜测、验证。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把25个玻璃球最多放进几个盒子里,才能保证至少有一个盒子里有5个玻璃球?
分析:把盒子数看成鸽巢数,要使其中一个鸽巢里至少有5个玻璃球,则玻璃球的个数至少要比鸽巢数的(5-1)倍多1个,而(25-1)÷(5-1)=6,所以最多放进6个盒子里,才能保证至少有一个盒子里有5个玻璃球。
解答:最多放进6个盒子里,才能保证至少有一个盒子里有5个玻璃球。
解法归纳:(分放的物体总数-1)÷(其中一个鸽巢里至少有的物体个数-1)=a……b,则a就是所求的鸽巢数。
相关知识阅读
鸽巢原理
鸽巢原理,又名狄利克雷抽屉原理、鸽笼原理。
其中一种简单的表述法为:
若有n个笼子和n+1只鸽子,所有的鸽子都被关在鸽笼里,那么至少有一个笼子有至少2只鸽子。
另一种表述法为:
若有n个笼子和kn+1只鸽子,所有的鸽子都被关在鸽笼里,那么至少有一个笼子有至少(k+1)只鸽子。
第3课时 鸽巢问题(练习课)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鸽巢问题练习。(教材第71页练习十三)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鸽巢原理。
2.能比较灵活地运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经历鸽巢问题的思考练习过程,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
三、重点难点
重难点:灵活运用有关鸽巢原理的知识分析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教材第71页练习十三第1题。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教材第71页练习十三第2题。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并和同桌议一议、说一说,教师点名学生回答。
3.教材第71页练习十三第3题。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思路和方法。
二、指导练习
1.教学教材第71页练习十三第4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71页练习十三第4题)
组织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名回答,集体订正。
2.教学教材第71页练习十三第5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71页练习十三第5题)
让学生罗列出三个不同的自然数,看看可以是多少个偶数和多少个奇数的组合。
组织学生对每一种组合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其中一定有2个数的和是偶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1页练习十三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讨论并汇报)
如果给每个格子涂上红色或蓝色,每列的涂法共有8种:
红 红 红 红 蓝 蓝 蓝 蓝
红 红 蓝 蓝 红 蓝 蓝 红
红 蓝 蓝 红 蓝 红 蓝 红
把这8种涂法看作8个“鸽巢”,把9列格子看作是9个要分放的物体,9÷8=1(列)……1(列),所以无论怎么涂,至少有1+1=2(列)的涂法相同。
如果只涂两行,每列的涂法共有4种:
红 红 蓝 蓝
红 蓝 红 蓝
同理,把这4种涂法看作4个“鸽巢”,把9列格子看作是9个要分放的物体,9÷4=2(列)……1(列),所以无论怎么涂,至少有2+1=3(列)的涂法相同。
2.填空。
(1)实验小学有370名学生是2010年出生的,那么其中至少有( 2 )名学生的生日是在同一天。
(2)一个盒子里有形状、大小相同的黑、白两种棋子各16枚,要想摸出的棋子一定有2枚是同色的,最少要摸出( 3 )枚棋子。
(3)3个连续自然数分别除以2后,必有( 2 )个余数相同。
3.盒子里有黑、白、红、黄球各3个,那么至少取出多少个球,可以保证能取到2个颜色相同的球?为什么?
5个。因为要保证取到2个颜色相同的球,可以先将4种不同颜色的球各取1个,再任意取出1个,一定是这4种颜色之一,即至少要取出:4+1=5(个)。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是否对鸽巢原理有了更深的了解?
板书设计
鸽巢问题(练习课)
 第6题
(1)给每个格子涂上红色或蓝色:
红 红 红 红 蓝 蓝 蓝 蓝
红 红 蓝 蓝 红 蓝 蓝 红
红 蓝 蓝 红 蓝 红 蓝 红
9÷8=1(列)……1(列)
1+1=2(列)
至少有2列的涂法相同。      (2)只涂两行:
红 红 蓝 蓝
红 蓝 红 蓝
9÷4=2(列)……1(列)
2+1=3(列)
至少有3列的涂法相同。
教学反思
1.本节课首先通过三个基础练习回顾了鸽巢原理,接下来的练习题是鸽巢问题的实际应用,虽然鸽巢问题的原理比较简单,但是在实际的题目当中,最主要的是帮助学生在不同的题目中找出该道题目的“鸽巢”是什么,然后要放到“鸽巢”里的东西是什么,只有让学生在解题时有了构建鸽巢问题模型的能力,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鸽巢原理,以便更好地解决鸽巢问题。
2.鸽巢问题的出题方式都比较有趣,可以涉及生活的许多不同的方面。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构建解题的模型,用实物去解决问题,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这种能力,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学会学习,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一排有20个座位,其中有些座位已经有人,若新来一个人,他无论坐在何处,都有一个人与他相邻,则原来至少有多少人就座?
分析:若新来一个人,他无论坐在何处,都有一个人与他相邻,则说明每三个位的中间一定有一个人,再根据抽屉原理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20÷3=6(人)……2(个)
6+1=7(人)
答:原来至少有7人就座。
解法归纳: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每3个座位看作一个“鸽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