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
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安排了四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紧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引导学生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回顾、交流阅读童话时的一些方法。教材先总说童话故事的特点,再以两篇课文为例,说明我们在读童话时,既要体会其中丰富奇妙的想象,也要注重感受人物真善美的形象。最后提醒学生其他童话也具有这样的特点,阅读时要注意体会并加以运用。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题安排了两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差异。第二题列举了描写冬天的三个句子,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来描写冬天,再照样子写一写其他季节。
“书写提示”通过安排做书签、写书签的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书写方向、字间距及作者名字的位置等,体现了语言运用的实践性特点。
“日积月累”安排了关于勤学方面的名言,学生可以进行背诵,并积累下来。
教学目标
1.大胆想象,感受童话中生动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对阅读童话的兴趣。
2.在具体语境中感受口头语与书面语表达的不同。
3.学习描写季节的句子,练习仿写。
4.积累有关勤学的名言。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感受童话的神奇及童话人物的形象。
2.学习描写季节的句子,并仿写。
教学难点
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近义词所表达的不同的感彩。
教学策略
1.交流平台
指导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根据上下文猜测词语意思;借助资料了解历史背景;结合自己看过的影视剧加深对课文内容和人物的理解。
2.词句段运用
指导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猜测词句的意思,引导学生抓住外貌描写来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3.日积月累
引导学生朗读古诗,尝试读准字音。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感悟诗人以动衬静的写法。指导学生背诵古诗,积累古诗。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感受童话的神奇及童话人物的形象。
2.在具体语境中,体会口头语与书面语表达的不同。
3.学习描写季节的句子,并仿写。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交流平台
1.联系课文,回顾、交流童话的特点。
(1)师导入:同学们,在本单元学习的几篇课文中,你们最喜欢哪一个童话呢?(学生思考,自由交流)除了这几个童话故事,你还了解哪些童话故事?(学生互相交流)
(2)引导学生阅读“交流平台”,想一想:童话有什么特点?(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童话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奇妙的想象,以及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语言浅显易懂。奇妙的想象在于,它采用了虚构的方式来写故事,情节上曲折,内容饱含趣味,一切有赖于作者丰富的想象。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多采用拟人、夸张、对比等手法,使人物形象生动、立体。童话的语言比较浅白,容易阅读。
2.小结:童话不仅有趣,还能激发我们的想象,启迪我们的心灵。希望大家在课余时间多阅读一些童话书籍,感受童话的魅力。
板块二 词句段运用
1.学习“词句段运用”第一题。(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一题)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加点的词语有什么不同。
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每当我伤心难过时,总会得到好朋友小杰的安慰。
这个字怎么写?我忘记了。
任岁月潺潺流淌,不能忘怀的,始终是老师深情的目光。
(1)学生自读句子,读准字音,思考加点词语的意思。
(2)教师指名学生朗读。
(3)同桌互相交流,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慰藉:使人心理安适,得以释然。多用于书面语。
安慰:使心情安适。多用于口头语。
忘记:不记得。多用于口头语。
忘怀:忘记。还含有“怀念、想念”的意思。主观上不愿意忘记,多用于书面语。
(4)再次朗读两组加点词,进一步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不同表达效果。
(5)选择一组词语进行说话练习。
2.两组词语表达的意思相同,不同的是它们适用的场合、语境不一样。教师总结口头语与书面语的不同。(课件出示)
①口头语有明显的地域性,使用范围狭窄,而书面语具有更广阔的空间,全国范围内都可以使用。
②口头语随着时间的变化会存在消亡或变化的现象,书面语言更持久。
③书面语言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进行再加工产生的。
④口头语更加简洁明快,通俗自然,而书面语则语句雅正,结构严密。
⑤口头语,更多的是为了交流,是“说”和“听”的语言,而书面语则是“写”和“看”的语言。
(1)拓展练习:举例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口头语与书面语。
示例:好像——仿佛;天空——天幕;早晨——拂晓。
(2)学生仿造例句进行写话练习。
(3)教师出示句子,指名交流。
3.想想下面的句子是怎样描写冬天的,照样子写一写其他季节。(课件出示)
雪用他的白色大衣覆盖着青草,霜把所有的树枝涂成了银色。他们还请来北风同住。北风身上裹着皮衣,整天在花园里呼啸着。
冬天,紫貂和黑熊不得不躲进各自的洞里。紫貂捕到一只野兔当美餐,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
北风呼啸,隆冬来临,刺骨的寒风吹起雪花。不一会儿,地上、树上、屋顶上就积满了厚厚软软的白雪。
(1)学生自由读句子,读准字音,思考:这些句子是怎样描写冬天的?
(2)小组讨论交流,师指名读句子。
示例一:第一句是直接描写冬天的景物来突出冬天的寒冷。
示例二:第二句是通过描写过冬时的情景,间接突出冬天的寒冷。
(3)全班齐读例句,感悟写法。
(4)教师引导学生仿照例句的写法,写一写其他季节,并指名读自己写的句子。(注意运用拟人化的手法)
示例一:春天来了,山上的冰雪融化了,地上的小草芽冒出来了,漫山遍野的花儿在和煦的春风中笑啊,闹啊。多么美丽啊!
示例二:秋天,树叶黄了,一片一片随着风吹而掉落。知了的歌声越来越黯淡,大雁开始搬家了。只有那熟透的庄稼在田里弯着腰,懒洋洋的,哪儿也不走,就等着庄稼人把他们收回家。
(5)小结:一年四季都美不胜收,都值得人们感受和喜爱。把这些句子积累下来吧,学以致用,用文字发现生活的美。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制作书签。
2.积累有关勤学的名言。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书写提示
1.师谈话导入:都说“字如其人”,意思就是,一个人的字能够反映出他为人处世的态度。学习语文,不仅要会读会说,还要会写。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制作书签,并在书签上写上自己喜欢的格言。(板书:制作书签)
2.学习书签的书写形式。
(1)指名学生读教材中书签上的名言。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名言。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书签上名言的书写特点。
(4)指名交流,再全班交流。
竖写时,要自右向左书写。
字距要均匀。
上下字要对齐。
注意作者名字的位置,使格式更加美观。
(5)学生练习制作书签,教师巡视,及时指导。
(6)作品展评,选出最佳作品。
板块二 日积月累
1.过渡: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丰富我们的知识,拓宽我们的视野,带给我们无尽的收获。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些与“读书”有关的名言吧!
2.课件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名言。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2)理解大意。教师指名让学生谈谈对名言的理解,相机点拨。
①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意思为:如果年少时不知道勤学奋进,等老了必然后悔万分。意在提醒孩子们要趁年少时多学习、多用功。
②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
意思为:读书贵在坚持,日积月累, 才见功效,如若间断,前功尽弃。
③学习不怕根底浅,只要迈步总不迟。
意思为:学习不怕晚,只要努力就会有进步。只要自己不放弃,就会有希望。
④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意思为: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顺风船可驶,如果想在广博的书山、学海中汲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勤奋”和“刻苦”是必不可少的。
3.齐读这些名言并积累背诵。
4.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制作书签,还学习了有关“读书”的名言。希望同学们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书写,同时积累并运用这些名言,以名言来警示自己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1.本单元的“语文园地”的教学主要是指导学生自学。
(1)本单元的“交流平台”,关注的是童话阅读,教学时注意启发学生联系本单元课文和课外阅读,体会童话故事那充满奇妙想象的特点。
(2)在“词句段运用”栏目的教学中,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寻找读写的结合点,根据口头语和书面语的不同特点,帮助学生理解、积累词语,发现生活中的口头语和书本中用词的不同,将学习与生活巧妙地联系起来。在句子部分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发现可以运用不同方法描写季节,突出季节特点,并通过仿写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日积月累”主要通过朗读、背诵有关读书的名言,使学生明白刻苦读书的意义。
2.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书写。因而“书写提示”栏目,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制作书签和注意书写书签时的布局及格式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