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人教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人教版(2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2-09 19:11: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第1课时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材第89~90页例1)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三、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难点:初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填空。
(1)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  )个是,里有(  )个。
(3)3个是(  ),是4个(  )。
2.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个知识。
二、学习新课
1.教学教材第89~90页例1。
(1)创设学习情境。
师:同学们在家里跟爸爸妈妈一起吃过一张饼吗?你们是怎么分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位女同学她们家是怎么吃的一张饼,能帮忙算算她的爸爸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吗?(课件出示教材第89~90页例1)
(2)引入问题
师:观察图,从图中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把一张饼平均分成8份,爸爸吃了张饼,妈妈吃了张饼,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选择性地板书两个问题,并请学生列式解答)
问题1: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
问题2: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少张饼?
2.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法。
问题1: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课件出示问题1)
列式为:+
(1)探究同分母分数相加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①你能计算出结果吗?请试一试。
先独立计算,再小组合作,计算出结果。
②学生汇报交流。
+=
师:仔细观察这个算式,为什么分母没发生改变?分子又是怎样得到的?
结合课件演示,引导发现:和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都是。所以,可以把3个和1个直接加起来,它们的和等于4个,也就是。
师:是最简分数吗?(不是)化成最简分数是多少?
(板书完整的计算过程)
+===
③根据刚才的计算过程,说说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法?
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3.自主学习同分母分数减法的算法。
问题2: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少张饼?(课件出示问题2)
列式为:-
思考:和可以直接相减吗?为什么?
(1)学生尝试,独立完成。
(2)学生反馈,分析算理。
教师:计算时为什么分母不变?计算结果应该注意什么?
(板书完整的计算过程)
-===
(3)引导学生归纳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减,分子相减,分母不变。
4.归纳概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法。
师:观察上面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都是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减)
师: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吗?
学生交流讨论,共同归纳概括。
师生共同总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教师板书)
强调: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教师板书)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90页“做一做”。(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第1题:+= -=
第2题: 1  4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例1:(1)+=== (2)-===
1.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教学反思
1.复习分数单位,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分数加、减法的知识,为推导分数加、减法算理与整数加、减法算理相同作铺垫,提高了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2.注重对算理的分析,以算理引入算法。教学时,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用算理引入算法的重要过程。使学生明白: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分母不变”是因为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所以只用分子进行加、减。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一根竹竿竖直插入水中,入水部分长m,比入泥部分长m,露出水面m,这根竹竿长多少米?
分析:该竹竿由三部分组成,即入水部分、入泥部分、露出水面部分。将三部分的长度相加即可得出竹竿的长度。
解答:-=(m)
++=(m)
答:这根竹竿长 m。
第2课时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练习课)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用练习。(教材第91~92页练习二十三第1、2、5、6、7、10、11题)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比较灵活地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应用。
三、重点难点
重难点:熟练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教学教材第91页练习二十三第1~2题。(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练习二十三第1~2题,组织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练习题,分别指两名学生汇报答案,全班集体订正)
师:这两道题都是很基础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问题,在计算时,大家要熟记“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特别注意的是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化成最简分数。
二、指导练习
1.教学教材第91~92页练习二十三第5、7题。
师:同学们平时有没有统计过我们学校各个年级的学生人数呢?他们的分布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来看看新风小学各年级学生人数的分布情况。(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练习二十三第5题)
师:注意理解题意,本题中所有年级学生总数应看作单位“1”。
师:同学们尝试独立解答这道题的(1)、(2)小问。(让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学生汇报答案,全班集体订正)
师:第(3)小问我们来分组讨论。(分组汇报)
师:现在我们来计算这下一道题(课件出示教材第92页练习二十三第7题)这道题跟第5题类似,同学们自己独立计算(学生独立完成,全班集体订正)
2.教学教材第92页练习二十三第6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92页练习二十三第6题)
师:同学们,这道题应该怎么计算,独立完成,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这道题是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题,计算的方法跟两个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92页练习二十三第10题。(学生分小组进行游戏)
分小组做算式接龙游戏,使每一次的得数是下一个算式的第一个数。
2.完成教材第92页练习二十三第11题。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全班集体订正)
+==(m)
答:红丝带与蓝丝带相差 m。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对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练习课)
第5题:(1)1-----===
答:六年级学生人数占。
(2)+==
答:一、二年级学生人数共占。
(3)答案不唯一,例如:五年级学生人数比一年级学生人数多几分之几?
-==
答:五年级学生人数比一年级学生人数多。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是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课,旨在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的内容。在练习的安排上,首先是一些比较简单的计算题,该部分题目采取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的练习形式,培养学生基本的计算能力。
2.运用这一部分知识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涉及了表格题和饼图题,在做这一类题目时要提醒学生注意题中要求的总数是单位“1”,因为他们在做题时很容易忽略这一点。
3.通过这一系列的练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知识,使练习课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4.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比较、和的大小。
分析:观察这三个分数,发现分子与分母都只相差1,而且前一个分数的分母恰好是下一个分数的分子。根据这三个分数的特点,可以把这三个分数分别转化为以下算式进行比较:=1-,=1-,=1-。因为>>,所以1-<1-<1-,即<<。
解答:因为=1-,=1-,=1-,
且>>,
所以1-<1-<1-,
即<<。
解法归纳:在解决分数的大小比较问题时,首先要认真观察分数的特点,再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转化,这样既灵活又快捷。
相关知识阅读
分 数
在历史上,分数几乎与自然数一样古老,早在人类文化发展的初期,由于测量和均分的需要,就引入并使用了分数。在许多民族的古代文献中都有关于分数的记载和各种不同的分数制度。早在公元前2100多年,古代巴比伦人(现处伊拉克一带)就使用了分母是60的分数。公元前1850年左右的埃及算学文献中,也开始使用分数,不过那时候古埃及的分数只是分数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