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第二节
土壤
[课程标准]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土壤剖面或土壤标本,说出不同土壤层次的差异。
2、结合案例,分析土壤的形成因素。
3、举例说明人类生产生活与土壤的关系,以及保护与改良土壤的措施。
一、观察土壤
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土壤的物质组成
矿物质:岩石经物理风化作用和化学风化作用形成
有机质:
指存在于土壤中的含碳的有机物质,包括各种动植物的残体、微生物体
及其会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质。
水分:
土壤水
空气:
存在于土壤孔隙中
最适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的体积组成大致为:
土壤孔隙占50%,内含水分和空气,
且水分和空气比例约为1:1;
土壤固体占50%,其中矿物质占45%,有机质占5%。
土壤颜色
土壤质地
土壤剖面构造
观察土壤从哪几个方面进行?
1.土壤颜色
土壤颜色是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有些土壤就是用颜色来命名的,如黑土、红壤等。
东北黑土
黑土
黑土富含腐殖质,颜色发黑,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世界上仅有三块黑土平原:美洲的密西西比平原、欧洲的乌克兰平原、亚洲的东北平原。
黄土高原
黄土是指在地质时代中的第四
纪期间,以风力搬运的黄色粉土沉
积物。它是原生的、成厚层连续分
布。常含有古土壤层及钙质结核层,
垂直节理发育,常形成陡壁。
黄土
南方红壤
红壤
在闽西地区众多的丘陵和中、
低山地带,杉林、竹林资源丰富,
并且盛产红柿、蜜柚等成为闽西
“靠山吃山”经济形式的重要支柱,
这与其广泛分布的红壤有莫大关系。
云南东川表层土壤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富含铁、铝的氧化物而呈红色
土壤矿物质颗粒按照粒径大小可分为石砾、砂粒、粉粒、黏粒等。
2.土壤质地
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成为土壤质地。
按照质地可以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
土壤质地
石砾
砂粒
粉粒
黏粒
活动:野外观察认识土壤的质地
活动步骤:
1.先用手研磨,感受土壤的质地。
2.
将其揉成土条,并将土条弯成一个环状。
3.
将环状的土条压扁。
一、观察土壤
不同质地的土壤他们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是什么?
通气、透水性强、保水、蓄水性弱、保肥性弱
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蓄水性强
通气、透水性差、保水、蓄水性强、保肥性好
易耕作
理想耕作土壤
不易耕作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各异的、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所构成。
3.土壤剖面构造
在自然土壤中,森林土壤剖面构造最为复杂。
(2)腐殖质层
:
腐殖质是已死的生物体在土壤中
经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有机物质。
特点:
①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②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一些元素,特别是氮;
③疏松,透水性能好;
④能改善土壤,增强肥力,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占50%~70%。
(1)枯枝落叶层
有机碎屑层(有机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3)淋溶层:
淋溶作用指下渗水流通过溶解、水化、水解、碳酸化等作用,使土壤表层中部分成分进入水中并被带走的作用。由于长时间水分自地表向下淋溶,使上部土层中的可溶性物质和细微土粒遭到淋洗。
特点:①土色变浅;
②肥力较低。
(4)淀积层:
淀积作用又叫淀积过程。
从土壤上层被淋溶下渗的物质在下层重新淀积的作用。
由淀积作用形成的土层叫淀积层。
特点:
①黏重紧实;
②色暗:在森林土壤的淀积层多是红色至棕红色
(5)成土母质:
上为母质层(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下为母岩层(坚硬的岩石)。
地表岩石经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的松散碎屑,物理性质改变,形成疏松的风化物,是形成土壤的基本的原始物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除氮外)的最初来源。
自然土壤经过人为耕作就变成耕作土壤。
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
耕作层的厚度一般为15?20cm,作物根系最为密集。
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
由于长期耕作经常受到犁的挤压和降水时黏粒随水沉积所致,厚约5-7cm,最厚可达到20cm。
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
练习: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把甲、乙、丙、丁四份质地不同的土壤堆成形状大小相同的圆锥体,在其中三个土堆上覆盖一层相同的草皮。通过模拟实验观测相同降水强度下土壤质地、植被覆盖与水土流失量的关联性。读实验相关数据和土壤质地的三角坐标示意图,回答1~2题。
1.甲土壤属于( )
A.砂土
B.壤土
C.黏土
D.粉土
2.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植被覆盖条件下,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土壤质地( )
A.砂粒与黏粒比重接近
B.黏粒比重小,砂粒比重大
C.粉粒与黏粒比重接近
D.砂粒比重小,黏粒比重大
B
D
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主要形成因素包括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和人类活动。
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土壤剖面
风化作用:在温度、水、空气、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破碎或分解,形成许多松散物质,这一过程称为风化。
注意:
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后者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
成土母质
岩石的风化产物,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称为成土母质。
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影响土壤的质地。
土质粘重还与当地气候有关。
气候
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粘粒比重高,如云南东川的砖红壤。
干旱、高温地区土壤有机质积累少,如热带和温带荒漠土
湿热地区的土壤形成速度比干冷地区快。
气候的分布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规律。
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
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如东北的黑土。
水东芥菜
水东芥菜,广东省电白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水东芥菜也叫“彭村芥菜”。口感上,水东芥菜爽脆可口、质嫩无渣、鲜甜味美,没有寻常芥菜的那种苦涩之味。水东芥菜还具有一种特殊的鲜香气味,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还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肿的作用,能抗感染和预防疾病的发生,抑制细菌毒素的毒性,促进伤口愈合。
水东芥菜之所以有这样的优点还因为它的产地电白县的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夏长冬短,气候温和,具有发展蔬菜生产得天独厚的优越自然条件,而地质为沙丘,水东周边土壤也就为水东芥菜提供够好的微酸性黄土壤,非常适合水东芥菜的生长,正是因为产地的“不可复制”,造就了水东芥菜的独特口感与营养价值。
由于该种品质受到种植区域的局限,即在电白县境内特别是水东彭村周边地区种植面积最大,品质优于其他地区。因为彭村临近水东湾,有海的水、汽、雾环绕,且其芥菜多在旱地和沙质土种植,又多以井水、有机肥浇灌,特别是彭村菜农独特的种植方法,故最为优质有名,因而有“水东芥菜甲天下,彭村芥菜甲水东”之称。
腐殖质
岩石风化
+
+
+
+
+
+
+
+
+
+
+
+
吸收
淋失
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综合作用,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的形成的过程,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
。
循环
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
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
植物把分散在成土母质、水和大气中的营养元素选择性地加以吸收,储存在生物体内,并随生物残体的分解释放到土壤表层。
这种生物循环不断进行,使营养物质在土壤表层富集。
有机质
生物
土壤里的生物
全球土壤分布图
地貌
由于水热条件的不同,山顶和山麓、阳坡与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土壤发育不同。
地貌影响气温降水→影响植被分布
地貌→影响地表径流,
→影响成土母质分布
砾质土
壤土
从山顶到低平洼地,由于成土母质的颗粒存在由粗到细的变化规律,依次分布着砾质土、砂土、壤土和黏土。
时间
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在自然状态下,形成20厘米厚可供耕作的土壤,一般需要100-1000年。
人类活动
亚马孙平原先民用生物炭改良土壤
自然土壤在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下,形成了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耕作土壤。
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
水稻土:指在长期淹水种稻条件下,受到人为活动和自然成土因素的双重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耕作土壤。
P92
活动
解释常见的土壤现象
下面列出的是一些常见的土壤现象。
?
四川盆地有些地方的岩石是紫色的,土壤也呈紫色。
?
对耕作而言,我国东北平原的土壤肥沃,而南方地区的土壤相对贫瘠。
?
山顶土壤的颗粒较粗,山前平原土壤的颗粒较细。
1.指出形成上述土壤现象的主导因素。
①紫色土是由侏罗纪、白垩纪紫色砂岩、泥岩时代形成的紫色或紫红色砂岩、页岩经风化崩解转化而成的。
②东北平原气候较湿冷,有利于有机质积累,土壤肥沃;南方气候湿热,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
③山顶到低洼平地,成土母质的颗粒存在由粗到细的变化规律。
主导因素为成土母质。
主导因素为气候。
主导因素是地貌。
2.尝试对上诉土壤现象作简要解释。
1.图中呈现了哪些圈层?土壤层上下各有哪些圈层?
2.土壤中的矿物质、有机质、水和空气分别来自哪一圈层?
三、土壤的功能与养护
功能1:土壤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
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其所在的环境之间有着活跃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
功能2: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改变了地理环境;
功能3: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珍贵自然资源。
土壤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因为人类生存必须发展农业,以取得食物。人类种植农作物是以土壤为物质基础的;人类饲养动物,也主要以植物为饲料。
土壤不仅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珍贵的自然资源,土壤功能的可持续性与农业乃至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对不能满足耕作需要的土壤,设法对其进行改良和改造。
对优良的土壤,注重种养结合,以保持土壤持续提供高效肥力的能力。
方法:休耕、种植绿肥、作物轮作、广施农家肥等
绿肥作物——红花草
【案例】我国黄淮海平原盐碱地的综合治理
土壤盐碱化的原因?
(1)自然原因:地势低洼,频繁的旱涝灾害,使得春秋季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相对稳定;
(2)人为原因:引起的地下水位上升
①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的灌溉措施,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蒸发旺盛使得土壤中的盐分向地表积聚;
②沿海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引起海水倒灌,导致土地盐碱化。
旱季,蒸发强烈,盐分随水沿土壤空隙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大量盐分便在土壤表层积累。
综合治理
井灌井排
红壤“改良记”
我国红壤区主要分布于南方低山丘陵,主要覆盖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及季雨林农业生态区。平均温度在17~22°C,降雨量1600~1900mm。其主要特征是缺乏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而富含铁、铝氧化物,呈酸性红色,土性较粘,肥力较低。红壤分布区水热资源丰富,土地利用潜力大。
结合材料,请提出红壤的改良措施。
红壤
酸
瘦
黏
用熟石灰中和
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
掺砂
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合理使用碱性肥料;种植绿肥;掺砂等。
【随堂练习】
某学校组织学生到我国东北地区进行游学活动,下图是他们见到的土壤景观,回答下题。
1.对黑土进行观察,最容易观察的是( )
A.土壤质地 B.土壤剖面
C.土壤颜色
D.土壤水分
C
2.下列关于野外观察土壤的方法,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从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等方面进行
B.根据手指研磨土壤的感觉可近似地对土壤质地进行判断
C.取小块土样用手捏紧,可感受土壤的水分含量
D.土壤的剖面构造从上至下均为腐殖质层、淀积层、淋溶层和母质层
D
3.土壤矿物质颗粒分为石砾、砂粒、粉粒和黏粒,这一划分的指标是( )
A.质量大小
B.重量大小
C.粒径大小
D.面积大小
C
富铝土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由于淋溶作用强烈,铁、铝氧化物因流动性小而相对积累起来的一类土壤的总称。其在我国分布广,包含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下图所示的过渡关系。据此完成4~5题。
4.影响富铝土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成土母质
B.气候
C.生物
D.地形
5.下列土壤类型中,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 )
A.赤红壤
B.砖红壤
C.红壤
D.黄壤
B
B
某山区为了改造低产的山坡地,先是增施肥料,但农作物增产效果微弱。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著。据此完成6~7题。
6.增施肥料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 )
A.土层薄
B.降水变率大
C.坡度大
D.植被覆盖率低
7.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主要是为了( )
A.调节大气温度
B.提高土壤肥力
C.增大空气湿度
D.增加日照时数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