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4小数与单位换算-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4小数与单位换算-人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7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2-09 22:0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 小数与单位换算
第1课时 小数与单位换算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材第48~49页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名数改写的必要性。
2.理解和掌握名数改写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名数之间的相互改写,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名数改写的方法。
难点:理解名数改写与小数点移动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请你按照高矮顺序,给下面的小朋友排排队。(课件展示教材第48页:小朋友身高图)
师:这些数据太乱了,怎么比呢?(小组讨论,指名学生回答)
明确:上面各个数据的单位不同,我们能否把它们转化成相同的计量单位后再排列。
师:在实际生活中,通常把量得的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叫做名数。带有一个单位名称的叫做单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叫做复名数。你能分别找出上面数据中的单名数和复名数吗?(小组讨论,指名学生回答)
明确:80 cm、1.32 m、0.95 m是单名数,1 m 45 cm是复名数。
揭示课题:遇到不同计量单位的数进行比较时,需要把它们转化成相同的计量单位后再进行比较。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与小数有关的单位换算。
二、学习新课
1.教学教材第48页例1——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
把80 cm、1 m 45 cm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再解决上面的问题。(课件展示教材第48页例1)
(1)师:1 cm等于多少m?80 cm里有多少个1 m?(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明确:1 cm= m,80 cm中有80个 m,所以80 cm= m=0.80 m=0.8 m。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并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1 m=100 cm,要把80 cm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就是把80缩小到它的,也就是除以100,可以直接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把8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得0.80,即80 cm=0.80 m=0.8 m。
板书:80 cm=0.8 m
(2)师:把1 m 45 cm改成以“m”为单位的数,这是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应该怎样改写?(学生交流、讨论)
师:复名数1 m 45 cm改写成单名数后,同级单位的1 m怎么处理呢?(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明确:直接作为改写后数据的整数部分。
师:剩下的低级单位的45 cm改写成以“m”为单位的数,怎样改写?(小组讨论,指名学生回答)
明确:直接用45除以100,也就是把4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后,点上小数点,补“0”转换为0.45 m。
师:那1 m 45 cm是多少米?(小组讨论,指名学生板演)
明确:用1 m加上0.45 m,结果就是1.45 m。
板书:1 m 45 cm=1.45 m
(3)师:现在你能排出他们的高矮顺序吗?(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学生汇报结果)
板书:1.45 m>1.32 m>0.95 m>0.8 m
结论:1 m 45 cm的小朋友最高,1.32 m的小朋友第二高,0.95 m的小朋友第三高,80 cm的小朋友最矮。
2.教学教材第49页例2——把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单名数。
把0.95 m、1.32 m和1 m 45 cm改写成用厘米作单位的数,再解决上面的问题。(课件展示教材第49页例2)
(1)师:怎样把0.95 m改写成用“cm”为单位的数?(学生交流、讨论,汇报结果)
①直接根据小数的实际含义进行改写。
0.95 m表示9 dm 5 cm,9 dm 5 cm合起来就是95 cm。
②1 m=100 cm,所以0.95 m=(0.95×100)cm,再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直接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得出0.95 m=95 cm。(教师板书)
(2)师:按照上面的方法,能把1.32 m改写成用“cm”为单位的数吗?(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指名学生汇报结果)
明确:把1.32 m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都用“cm”表示出来,再求它们的和。
1 m=100 cm,0.32 m=32 cm,合在一起就是100+32=132(cm)。(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给予鼓励)
师:谁还有不同的转化方法?
明确:高级单位的数转化成低级单位的数,还可以用乘法计算,所以把1.32 m改写成用“cm”表示的数,可以乘进率100,也就是把1.32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得到132 cm,即1.32 m=132 cm。(教师板书)
(3)师:如何把1 m 45 cm改写成用“cm”作单位的数?
明确:1 m=100 cm,所以1×100+45=145(cm),即1 m 45 cm=145 cm。(教师板书)
(4)师:现在你能排出他们的高矮顺序吗?(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学生汇报结果)
板书:145 cm>132 cm>95 cm>80 cm
结论:1 m 45 cm的小朋友最高,1.32 m的小朋友第二高,0.95 m的小朋友第三高,80 cm的小朋友最矮。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49页(上方)“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答案:2.4 1.45 6.35 8.04
2.完成教材第49页(下方)“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第1题:300 86 2630 3700
第2题:(1)228 kg=0.228 t
35 kg=0.035 t
因为1.35 t>0.75 t>0.35 t>0.228 t(228 kg)>0.035 t(35 kg),所以五种动物按照体重由大到小排队是:白鲸>北极熊>海豹>海豚>企鹅。
(2)(答案不唯一)①白鲸比海豹重多少吨?1.35-0.35=1(t)
②海豚比企鹅重多少千克?228-35=193(kg)
四、课堂小结
1.说一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2.你对本节内容还有什么不懂或不理解的地方吗?
板书设计
小数与单位换算
例1 80 cm=0.8 m 1 m 45 cm=1.45 m
1.45 m>1.32 m>0.95 m>0.8 m
答:1 m 45 cm的小朋友最高,1.32 m的小朋友第二高,0.95 m的小朋友第三高,80 cm的小朋友最矮。
例2 0.95 m=95 cm 1.32 m=132 cm 1 m 45 cm=145 cm
145 cm>132 cm>95 cm>80 cm
答:1 m 45 cm的小朋友最高,1.32 m的小朋友第二高,0.95 m的小朋友第三高,80 cm的小朋友最矮。
教学反思
1.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学得轻松。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课件和教师的语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计量单位间的关系、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等旧知来学习新课,收到了良好效果。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节教学中多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给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3.课件的应用与教学完美结合。
用课件展示名数改写过程中是该除以进率还是乘进率,并且演示了小数点的移动,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到怎样进行名数的改写。这样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教学的难度降低,为教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妈妈到菜市场买菜,买500克黄瓜花了1元6角,买3千克萝卜花了4元2角,每千克黄瓜比每千克萝卜贵多少元?
分析:要求每千克黄瓜比每千克萝卜贵多少元,就要先分别求出1千克黄瓜和1千克萝卜的价钱,再相减。
(1)因为1千克=1000克,包含2个500克,所以1千克黄瓜的价钱就是2个1元6角。
(2)买3千克萝卜花了4元2角,用除法可以求出1千克萝卜的价钱。
解答:1元6角=16角
4元2角=42角
1千克=1000克
16×(1000÷500)-42÷3=18(角)
18角=1.8元
答:每千克黄瓜比每千克萝卜贵1.8元。
解法归纳:求出单价是解决此题的关键,而单价的求法要根据题意灵活解答。
相关知识阅读
巧学易记
认识小数很重要,生活应用离不了。
名数改写有诀窍,单位转换仔细瞧。
小化大来很简单,除以进率记心间。
大化小来并不难,乘进率时想周全。
进率如若十、百、千……
小数点移动更简便。
第2课时 小数与单位换算(练习课)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小数与单位换算的运用练习。(教材第50~51页练习十二)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
2.进一步理解单位换算的原理,并能正确进行改写。
3.经历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4.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重点难点
重难点:会正确进行单位换算,并利用这一知识熟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填一填。
3 km 75 m=(   )km
10 m 15 cm=(   )m
5 kg600 g=(   )kg
4.6 t=(   )kg
0.9 m=(   )dm
7.25 km=(   )m
2.把下列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1)3.52 km 3052 km 3 km 52 m
(   )<(   )<(   )
(2)4.75 t 4 t 75 kg 4085 kg
(   )<(   )<(   )
(3)16.80元 16元8角5分 16.08元
(   )<(   )<(   )
(4)420 cm 4 m 3 dm 4 m 2 cm
(   )<(   )<(   )
二、指导练习
1.教学教材第50页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教师点评)
2.教学教材第50页练习十二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3.教学教材第50页练习十二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之间互相检查答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1页练习十二第6题。(小组交流,集体订正)
第6题:1.38千米/分>1200米/分>1170米/分>0.4千米/分
2.完成教材第51页练习十二第8题。(学生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第8题:7062 m=7.062 km
8.5 t=8500 kg
2.189 km=2189 m
2150000 kg=2150 t
3.完成教材第51页练习十二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第9题:332×60=19920(m)
19920 m=19.92 km
四、课堂小结
通过练习课的巩固,你对本节课的知识是否有了更深的了解?
板书设计
小数与单位换算(练习课)
1.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的方法:用这个数除以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如果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100、1000……可以直接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2.把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的方法:复名数中高级单位的数不动,作为小数的整数部分;把复名数中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作为小数的小数部分。
3.把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单名数的方法:用这个数乘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如果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100、1000……可以直接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教学反思
1.细致讲解,加强练习。
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大、小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但准确地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仍是教学的重难点。在掌握这一知识点的过程中,学生是很容易出现问题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混淆单位之间的进率;二是没有准确掌握好单位之间的大小转换方法:将小单位的数转化成大单位的数时应该除以进率,将大单位的数转化成小单位的数时应乘进率;三是个别学生会出现在做题时没有认真审清题意的现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任何一个知识点,任何一个可能出错的地方都要让学生加强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悉掌握单位间的换算方法。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相关知识阅读
单位换算表
长度单位 1 km=1000 m
1 m=10 dm
1 dm=10 cm
1 cm=10 mm
面积单位 1 km2=100公顷
1公顷=10000 m2
1 m2=100 dm2
1 dm2=100 cm2
1 cm2=100 mm2
质量单位 1 t=1000 kg 1 kg=1000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