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观察物体-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观察物体-人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0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2-09 22:22: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观察物体(二)
第1课时 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教材第13页例1)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2.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提高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难点: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形状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若干,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下面的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在图形上写出来。(课件展示图片)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13页例1。
摆一摆,看一看,连一连。(课件展示)
师: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小华从什么位置看到的?连一连。(指名学生回答)
(1)摆一摆。
师:各小组用分发到组上的4个小正方体摆成图中的形状。(教师按组分发小正方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要求操作,教师巡视。摆好后交流、展示)
(2)看一看。
师: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摆好的几何体,先想一想,观察时,需要注意什么?(组织全班交流,汇报结果)
①观察物体时,先确定观察的方向。
②观察时,视线要和观察的物体在同一水平线上。
③观察时,要按照一定的方位顺序来观察。
……
师:现在,从前面、上面和左面观察摆好的几何体,你观察到的几何体是什么形状的?(引导学生观察几何体并进行联想)
(3)连一连。
课件展示:
(4)说一说。
师:谁能说说是怎样判断从前面、上面和左面看的结果的?(组织全班交流,汇报结果)
①从上面看可以确定几何体的最下面一层中每个小正方体基本的摆放位置,有两排,前面一排摆放了3个小正方体,后面一排摆了1个小正方体;从列数看有3列,左面一列有2排,中间和右面各1排。
②从前面看是1层,有3列。
③从左面看,这个几何体有两排,且都是1层。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13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答案:
2.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四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1题:
第2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不太理解或不懂的地方吗?
板书设计
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
从不同位置观察由小正方体拼摆的物体,辨认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的方法:在哪一位置观察物体,就从哪一面数出小正方形的数量,并确定摆出的形状。
教学反思
1.在实践中教学。
在摆一摆,看一看,连一连,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从不同位置观察由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时,设计了先摆一摆,再说一说观察到的图形,最后经过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学生根据已有的图形的表象,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些表象进行组合和调整,并通过拼摆进行验证,得出结论。这不仅活跃了思维,还提高了空间想象能力。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下图是由多少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成的几何体?
分析:数小正方体的个数,要注意分类计数,做到不重不漏。
(方法一)按层计数。
从上往下看,第一层有2个小正方体,第二层有7个小正方体,第三层有9个小正方体,共有2+7+9=18(个)小正方体。
(方法二)按列计数。
从左往右看,第一列有5个小正方体,第二列有7个小正方体,第三列有6个小正方体,共有5+7+6=18(个)小正方体。
(方法三)按行计数。
从前往后看,第一行有5个小正方体,第二行有6个小正方体,第三行有7个小正方体,共有5+6+7=18(个)小正方体。
解答:(方法一)按层计数。
2+7+9=18(个)
(方法二)按列计数。
5+7+6=18(个)
(方法三)按行计数。
5+6+7=18(个)
答:图形是由18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成的几何体。
解法归纳:判断物体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要注意分类计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相关知识阅读
盲人摸象
从前,印度有一位国王,他养了许多大象。有一天,他正坐在大象身上游玩,忽然看见一群盲人在路旁歇息,便命令他们走过来,问他们:“你们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吗?”盲人们同声否认道:“陛下,我们不知道。”国王笑道:“你们亲自用手摸一摸吧,然后向我报告。”盲人们赶紧围着大象摸起来。过了一会儿,他们开始向国王报告。
摸到象耳朵的盲人说:“大象同簸箕一样。”
摸到象腿的盲人说:“大象和柱子一样。”
摸到象背的盲人说:“大象好似一张床。”
摸到象尾的盲人说:“大象好似绳子。”
国王听了哈哈大笑起来,原来他们把自己摸到的某一个部分误认为是全体。
后来人们便用“盲人摸象”来形容那些观察事物片面,只见局部不见整体的人。
第2课时 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教材第14页例2)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由相同个数的小正方体拼成的不同物体,能正确辨认从同一方向观察到的不同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并发现不同物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2.经历观察、想象、拼摆、验证的过程,体验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物体的结果,培养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难点:能正确辨认从同一方向观察到的不同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形状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若干,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用线连一连,看看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课件展示)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14页例2。
摆一摆,看一看。(课件展示)
师:从上面看这3个物体,图形相同吗?从左面和前面看呢?
(1)摆一摆。
师:请各小组内成员用手中的小正方体摆成上面的立体图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要求操作,教师巡视。摆好后,交流、展示)
(2)看一看,说一说。
师:拼摆完成后,先看一看,再说一说是怎样摆放的?(组织全班交流,汇报结果)
①左图有两层,第一层有3个小正方体,第4个小正方体放在了第一层最左边一列的上面。
②中图有两层,第一层有3个小正方体,第4个小正方体放在了第一层中间一列的上面。
③右图有两层,第一层有3个小正方体,第4个小正方体放在了第一层最右边一列的上面。
师:从上面、前面和左面看这3个几何体,所看到的图形相同吗?(引导学生观察几何体并进行联想。组织学生交流、汇报结果)
①从上面看,三个几何体都只有一排三列,呈“一”字摆开。
②从前面看,三个几何体看到的结果是不同的。左图有两层三列,最左边的是两层;中图也是两层三列,中间的是两层;右图还是两层三列,但是最右边的是两层。
③从左面看,都只有一列两层,呈“日”字形。
课件展示:
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
从前面看:
师:谁能概括总结一下从三个方向观察得到的图形的形状有什么共性?
引导学生回答:从上面和左面看形状是相同的,但是从前面看形状是不同的。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14页“做一做”。(学生思考,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答案:从左面和上面看,3个物体的图形相同,从前面看,3个物体的图形都不同。
2.完成教材第15~16页练习四第3~5题。(学生思考,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第3题:(1)
(2)
第4题:(1)从左面看三个物体的图形都相同。
(2)从前面看三个物体的图形都不相同。
第5题:(1)从前面看到的图形是的有(2)(3)(5),看到的图形是的有(1)(4)(6)。
(2)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的有(1)(2)(4)(6)。
(3)这几个物体从上面看没有图形相同的。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板书设计
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
从同一位置观察由相同个数的小正方体组成的不同形状的物体,所看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教学反思
1.结合已学,循序渐进。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通过二年级以及上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图形。本课时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数量较多的几何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2.活动教学,体现学生主体。
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本课时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三个立体图形,并让学生画出观察到的图形,眼、手结合,既让学生学会了观察物体,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搭建立体图形,自由地观察物体,把所看到的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三个立体图形的哪几个面。这几个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与合作的空间。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若干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几何体,从前、后、左、右四个方位看,看到的结果都形如,这个几何体最多由多少个小正方体搭成的?最少有多少个?
分析:从前、后、左、右四个方位看,看到的形状都是,那么这个几何体有三行、三列,最多由3×3=9(个)小正方体搭成,如图1;最少由3个小正方体搭成,如图2。

图1 图2
解答:这个几何体最多由9个小正方体搭成的。最少有3个。
解法归纳: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明确搭成几何体的小正方体有几行几列,再进一步分析求解。
相关知识阅读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通过观察数学问题中的变化规律、位置特点、图形特征、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题目的结构特点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和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都运用了观察法,在观察物体中贯穿始终。
第3课时 观察物体(二)(练习课)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二)的运用练习。(教材第15~16页练习四)
二、教学目标
1.能较为熟练地分辨较复杂的物体从不同角度所观察到的图形。在观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以及空间想象的能力。
2.体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不同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培养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及交流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养成从多个角度思考的良好思维习惯。
三、重点难点
重点: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图形。
难点:画多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形,并进行比较。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四第1题。(组织学生借助学具先摆出左边的立体图形,再分别从三个方向观察,然后连线,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四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汇报结果,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四第3题。(学生小组合作,先摆出这两个物体,然后从三个方向进行观察。教师指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图形,集体订正)
二、指导练习
1.教学教材第15页练习四第4题。
(1)师:从哪面看到的图形相同?从哪面看到的图形不同?(教师指导学生摆出这3个物体)
(2)师:同学们试试画出3个物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教师组织学生对摆出的物体进行观察)
(3)师:请同学们组内交流各自画出的成果。(小组合作,对组内成员画出的图形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教师巡视)
(4)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集体订正。
2.教学教材第16页练习四第5题。
(1)教师组织学生6人一组,每个同学摆出一个物体,并分别画出从前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图形。
(2)学生在组内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3)小组汇报结果,其余小组指正,教师订正,得出正确结论。
(4)教师强调:从同一个方向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3.教学教材第16页练习四第6题。
(1)组织学生尝试摆出物体,教师在学生摆的过程中适时进行指导:可以先根据从第一个位置看到的图形摆正方体,再根据第二个位置看到的图形添加正方体,使看到的图形符合第二幅图,然后调整图形,使它从第三个位置看到的图形符合第三幅图。
(2)学生小组合作,摆出图形。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四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7题:20
四、课堂小结
通过练习课的巩固,同学们对本单元的知识是否有更深的了解?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二)
1.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图形可能是不同的,也可能是相同的。
2.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的立体图形,看到的图形可能是不同的,也可能是相同的。
教学反思
1.积极引导,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这节练习课已经不像一般的练习课,而成了学生操作、交流讨论的“实验课”了。课堂上,我发现学生很喜欢这样的模式,课堂气氛活跃,每个人都能参与到活动中,积极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另外,作为一名教师,我在这节课当中扮演的是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适时地进行提示和指导。这样的课堂,学生喜欢,教师也“乐得轻松自在”。
2.结合教材,层层递进。
对于这节练习课,我根据教材练习的编排特点,设计了多层次的练习,并且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拓展延伸,这是对学生思维的一次拓展。这一节课,学生的表现不错,学习热情很高,参与度也很高,在动手操作的练习中巩固了所学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相关知识阅读
画杨桃
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们画。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半晌,他又问道:“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
“好——笑!”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
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像……五角星。”
“好,下一个。”
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